黄文炳[1]2006年在《商业银行公司客户内部信用评级方法设计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施对外开放以来,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不断涌入中国,推动了国内商业银行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没有风险度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2006年12月10日以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步伐还将加快。国内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加快研究和实施内部信用风险评级,夯实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锻炼和提高与国际先进银行同台竞技的风险管理能力。可以说,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是提高我国银行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根本措施和当务之急,而内部信用评级则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论文首先对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的国内外理论和信用评级模型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国内信用风险评级研究存在的不足。其次,论文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实务的角度出发,综述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商业银行和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信用风险评级的实际操作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国内银行业内部信用评级方面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论文紧密结合A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实践,确定了A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目标、原则、思路和模式,详细设计了主要行业的“打分卡”和一个logistics违约率模型,并建立了“打分卡”与违约概率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论文运用所设计的“打分卡”和logistics违约概率模型两种评级方法对A银行9个行业的公司客户进行实证评级测试,并对评级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关系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内部信用评级工作的政策建议。
林倍锃[2]2016年在《商业银行企业内部评级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银行业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为了解决银行业间不平等竞争的问题及维护银行业体系的稳定,1987年巴塞尔委员会推出了巴塞尔协议。协议总结提出了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市场、操作叁大风险,对银行资本结构比例以及各项指标等方面都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其中,对商业银行困扰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针对信用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随后推出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中国银行业在监管部门指导下积极推进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的建设。但从实际来看,银行内部评级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第一章为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方法,梳理了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在第二章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回顾,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演变过程和新资本协议下的内部评级所涉及的因素进行了介绍。第叁章然后就相关的评级机构和国内外的银行机构的内部评级的现状进行了简介。第四章分析了A银行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评级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案例分析,对评级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第五章针对A银行内部评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给出了改进的政策建议。第六章结语对文章的内容做了回顾,并对评级的研究做了展望。本文全面展示了A银行内部评级的系统,将案例代入A银行评级系统实际操作中去,对A银行应用内部评级法中存在的数据审核不严、流程独立性不强、叁方数据缺失等局限性提出改进建议,为A银行继续加强内部评级的应用,深化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为其他银行同业和监管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晓玲[3]2014年在《商业银行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也不断加大了对中小客户信用评级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在国外,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己日趋成熟,广泛应用在商业银行日常信贷业务中,在理论研究上也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取得了不少成果,而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大部分商业银行仍在沿用大中型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未能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建立相应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D银行的中小客户评级现状,提出优化构想,力求科学、准确地反映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对客户信用评级的相关理论及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评述,为接下来的案例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叁,在对我国不同商业银行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执行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必要性;第四,结合当前中小企业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剖析了福建省D银行中小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并从一般中小客户和小微客户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第五,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优化前后的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与应用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成效。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以下方面:1.根据中小企业的经济特点,本文从评级对象、权重分配以及指标设置等方面剖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福建省D银行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现状,分别从一般中小客户和小微客户两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使中小客户信用评级过程和结果更具合理性。2.通过对优化前后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用效果对比分析发现,进一步细分评级对象,减少财务指标评价,充分发挥非财务指标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还原能力,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急的需求。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本文认为:从专业化的角度对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对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具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客户评级工作的成效,同时提升了中小客户的融资体验,也推动了中小客户信用评级向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不断发展。
吕杨[4]2008年在《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评分指标的设置对准确衡量借款人信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评分实践和专门从事消费信贷业务的专业人士以及本人在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部实习所获取的信息,经过对国内商业银行现行个人信用评分指标的分析和改进,从借款人基本情况、职业情况、家庭经济情况、该笔贷款情况和以往信用记录五个一级指标出发,建立了新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评分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信用评分体系的细化要素和指标(以个人住房贷款信用评分指标为例)。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所构建模型的可实施性,构建了两个模型,一个基于专家判断和层次分析法(AHP)的信用评分模型,一个基于Logistic回归的定量信用评分模型,分别得出信用评分指标权重;本文还基于某国有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证明模型的评估结果是合理的,并且将这两个模型相结合构成的信用评分混合模型比单个模型的预测精度高,因此建立基于AHP和Logistic的混合模型进行贷款决策。最后,基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滕刚伟[5]2006年在《内部评级法(IRB)在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用风险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和入世后所面临国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使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国际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于2004年6月正式出台,尤其是内部评级法的引入,为全球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一个更为全面的指导原则。同时,它也必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上发生重大变化。因此,积极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同时也是面临信用风险最为突出的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的内部评级法引入到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本文在借鉴国际上先进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以及结合农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现状和特殊性的基础上,针对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实施内部评级法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措施。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本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内部评级法的作用和农业银行实施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必要性。第二章回顾了西方信用风险理论,并重点阐述了内部评级法(IRB)基本理论,为文章的进一步研究作好理论铺垫。第叁章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的研究应用进展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和比较。第四章论述了农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第五章对农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运行基础、体系构建、模式选择、模型设计、系统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最后形成结论性意见。
王恒[6]2007年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课题,本文选择目前与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授信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通过总结与归纳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结合(搜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的历史数据,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对影响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的有关经济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论证;同时结合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历史特点,探索适应我国商业银行实际、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实践价值的授信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本文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在简要介绍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风险损失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引出本文选题的背景、依据以及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从国内外金融风险损失的历史教训入手,阐明现代风险管理是一个全球化的课题,同时探讨了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风险损失的异同之处;接着介绍了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演进过程以及在一些主要经济体里的实践情况;最后,简要地介绍了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息息相关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及其演变过程。第叁章在概述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思想及演进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技术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目前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信用风险控制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情况。如我们熟知的信用矩阵、KMV以及在险价值VAR模型等,以及美国现行的经济资本配置体系,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结构模型和集合模型等。第四章详细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信用以及融资现状,指出中小企业信用低下是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直接原因。第一节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特点;第二节详细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融资途径等,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具体原因;第叁节结合中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现状,通过对国内外商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比较,提出一些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方法。第五章从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实务入手,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的实践方法。第一节简要地介绍了授信业务的概念、分类以及各授信环节的相互关系;第二节介绍了中小企业的风险特征以及商业银行授信中小企业的风险博弈关系;第叁节介绍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的风险评估指标,分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两种情况加以论述,最后详细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的传统方法。第六章主要以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对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经济计量检验。本章第一节选取某银行信用评级系统为检验对象,从标准、对象、实现方法以及审批流程等方面对其客户信用评级系统进行必要的介绍,使读者对所选取的检验对象有较深入的认识;第二节介绍了本章所运用的经济计量检验方法: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第叁节从检验变量的选择入手,利用排序模型从众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变量中,选取对信用评级系统影响较大的变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最后确定排序多元模型的最终形式,得出各解释变量对客户信用评级系统的影响力系数;第四节利用建立的排序模型进行期望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运用排序模型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可行的。第七章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的风险限额作为样本,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影响中小企业授信风险限额的企业财务及经营管理指标进行计量检验。第一节简要介绍了商业银行对企业授信额度的概念、目的以及统一额度管理的意义;第二节首先介绍了检验企业风险限额的意义以及授信风险限额检验模型的设计和变量的选择标准;接着详细论述了模型的确立、估计以及结果分析;最后对模型进行总体评估,得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向大客户过度授信这一重要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得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主要关注的企业经营管理指标,如企业信用等级、所有者权益、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负债等,为进一步研究商业银行授信的风险偏好提供了依据。第八章结合上一章经济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另一个角度对授信风险限额进行再检验,同时对两个模型方法和结论进行比较,得出两个模型的优缺点。本章第一节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第二节首先回顾了授信风险限额的经济计量模型,接着建立了5个变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然后又建立一个10个变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和以上两个模型作出比较,结果发现:5个变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的拟合优度基本上差不多,而10个变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拟合优度明显强于经济计量模型。从而比较了两种建模方法的异同点: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适应输入输出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特点,因而可以容纳和利用更多的信息,这是它优于线性经济计量模型的地方。线性经济计量模型只能容纳具有线性关系的信息,排斥非线性关系的信息,但是它能确定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力系数,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却不能。这说明了两种模型各有长处,不能互相替代。同时也给出了对两种模型根据需要而做出选择的空间。第九章是本文的结尾部分,首先是对本文的研究工作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同时指出工作中的不足;接着介绍了与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密切相关的几个需注意的方面,如依法合规、反欺诈以及资产保全等。这些不是依靠掌握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就能解决了的,然而这些又在授信风险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以及法律监管等尚不完善、透明的状况下,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对一些尚待开展的工作做了前瞻性的概括,以此作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主要创新点在于:一、针对中国银行目前使用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选用一个地区分行的实际数据,利用排序多元离散选择经济计量模型对评级系统进行检验,检验其信用评级系统中指标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冗余指标,各指标的分值设置是否合理,对评级结果的影响程度是否符合原先的设计思想,从而为客户信用评级系统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意见;二、利用中国银行对制造业企业的授信风险限额以及授信企业的财务数据,结合企业信用评级状况,建立加权最小二乘法经济计量模型,用经济计量软件E-VIEWS得出模型评估结果,分析影响授信风险限额的诸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为银行制定正确的授信风险限额或修改既有的风险限额提供参考意见。叁、通过对风险限额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再检验,比较经济计量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检验授信风险限额时的异同之处,分析各方的优缺点,以求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四、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人员提供信贷风险控制的理论和与方法指导,是基于实践指导的应用研究。本文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惯用的数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方法进行分析检验,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具有实践指导和应用价值。这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具有理论探索和实务操作创新的意义。作为一篇数量经济学专业的博士论文,本文侧重于对目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理论的实践检验,同时对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中,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理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望老师们以及有意于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学者同仁批评指正。
周小超[7]2013年在《我国农村中小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的评价与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农村中小银行作为县域广大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必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与之相对的是目前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偏高,资产质量不高,同时缺乏对客户违约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预测的方法和工具,本文以农村中小银行信用风险测度及评级体系建立为切入点,探索我国农村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首先,本文在系统梳理实践和理论中涉及的各类小微客户信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完善的小微客户信用指标体系库,并基于此构建农村商业银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中小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以及信用评级方法进行研究,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前沿,在对现有模型进行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农村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造信用风险度量的基于神经网络的logistic模型的混合模型。根据本文构建的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农商行实际小微客户信贷交易及授信资料数据对logistic模型、神经网络方法以及混合模型进行检验,证实了创新构造的混合模型具有预测精确性高以及预测稳定性强两方面的优越性。最后,本文基于神经网络的logistic模型的混合模型的预测结果,开发并设计了相应的农村商业银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分卡,同时从预测精度以及稳健性两个方面验证了信用评分卡的效力。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开发适用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估计工具和信用评级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将有助于指导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提升信用风险的管控能力和水平。
祝秀琴[8]2012年在《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信用风险作为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信用风险管理当之无愧成为了银行管理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活动。在全球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国际经济形势很不稳定的背景下,银行业更应该加强对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这也是响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新协议鼓励有实力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因为该法的利用有助于银行对借款人风险的控制和银行资产组合的度量。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实力广泛实行内部评级法,也不具备使用国外诸多先进信用评级模型的条件,但是加强对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评级指标体系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评级原则、评级要素和评估方法的具体化,是开展后续评级的关键,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对银行客户信用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非常必要,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计量模型做准备,有利于提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加快推进商业银行现代化发展,有效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如何改进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作了初步探讨。首先,进行信用评级基本理论分析;其次,充分借鉴国内外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指标体系使用现状;再次,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作了初步改进,筛选初步评级指标;接下来,本文为了分析行业类别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选择了以证监会标准划分的制造业这一行业具体进行实证研究:包括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以及基于主成分分析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并进行了验证;最后构建了改进后的指标体系。
张贵清[9]2005年在《信用风险评级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表明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在最近20年取得了巨大进展。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比较成熟,在实践和理论上已经形成相应的体系,信用风险分析不断尝试采用新的技术方法。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技术较简单,远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而信用风险管理中信用风险评级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2002年发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银行首先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评级制度。 基于这些,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信用风险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国际活跃银行的管理状况,对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实践,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应首先建立信用风险评级系统。 本文以某商业银行1900个贷款样本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聚类分析方法、Logistic回归方法和多元判别方法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叁种模型都能较准确地判别信用风险等级,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五级分类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分析能力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叁种模型对全部样本和各类样本的判别准确率中,都是Logistic回归模型最高,对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的总体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3.4%和75.53%,聚类方法次之,对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的总体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2.05%和71.94%,多元判别方法的预测准确率最低,对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的总体判别准确率分别为68.14%和62.39%。叁种模型对各类样本的判别准确趋势相同,即都是对正常类和损失类样本的判别准确率较高,对中间的叁类样本判别准确率较低。 本文还根据国际上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的最新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状况,构建了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特点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与以往相关研究相比,本文有如下特点: 一 选用了1900个样本数据,大大超过其他国内相关研究选用的样本数。 二 所选样本贷款额都高于一千万元人民币,而且包括了该银行发放贷款的所有行业,银行关于大规模贷款的评估、审查工作更加详细、严格,而需要较大规模贷款的企业管理也更符合各项标准,因此,所选样本能客观反映中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的状况。 叁 本论文在信用风险评级模型构建的思路、指标选取、数据选择、体系设计等方面,是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状况,而不仅在理论上可行。
朱婕妤[10]2018年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水平发展,金融行业已经在我国经济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传统金融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不得不制定全新的发展战略,优化资产结构、开发金融产品、拓展收益渠道、瞄准目标客户,是商业银行必须要进行的战略调整。大型企业面临多种融资渠道选择,商业银行不能仅依靠大型企业来提高信贷收益。而中小企业客户由于自身的限制,普遍融资难度较大,因此,商业银行能够对目标客户进行准确定位,并扩大信贷业务规模。中小企业客户已逐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目标市场,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是对客户确定其信用评级,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特别是没有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评级体系。为了更好的开展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业务,就需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机制,制定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评级体系,既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为商业银行拓展利润来源。本文通过对M银行郑州分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有可借鉴意义。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有关理论,包括中小企业客户基本概念、信用风险实施状况;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和评级机构的做法,并实地调查M银行郑州分行的评级体系,分析现有体系不足,发现现有的评级体系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不规范的问题;对M银行进行理论分析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设计指标体系,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经营衡量指标;构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在新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级模型,对客户信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将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计算,尽可能的保证计算的现实意义;依据构建的信用评级体系,对M银行郑州分行中小企业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并将评级结果与银行现有评级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商业银行公司客户内部信用评级方法设计与实证研究[D]. 黄文炳. 浙江大学. 2006
[2]. 商业银行企业内部评级体系研究[D]. 林倍锃. 浙江工业大学. 2016
[3]. 商业银行中小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D]. 张晓玲. 福州大学. 2014
[4]. 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吕杨.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5]. 内部评级法(IRB)在农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滕刚伟. 西南大学. 2006
[6].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研究[D]. 王恒. 华侨大学. 2007
[7]. 我国农村中小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的评价与构建[D]. 周小超. 南京大学. 2013
[8]. 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优化研究[D]. 祝秀琴. 华侨大学. 2012
[9]. 信用风险评级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 张贵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10].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研究[D]. 朱婕妤. 重庆师范大学. 2018
标签:金融论文; 银行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银行授信论文; 信用评分模型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银行信用评级论文; 银行信用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银行系统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客户分析论文; 金融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信用系统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