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众型金融犯罪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涉众型金融犯罪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涉众型金融犯罪是以多数社会公众为活动对象,非法从事金融活动导致多数社会公众遭受直接经济损失并因此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具有犯罪行为涉众,犯罪主体专业化、职业化、组织化,犯罪手段网络化,涉案资金追缴难度大,受害人上访率高等特征,社会危害性较高,治理难度较大。涉众型金融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背景、法律因素、行为人因素、受害人因素、社会因素等几大方面。针对涉众型金融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可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发展基层警务、创新赔偿机制、培养民主意识等方式进行治理。

论文目录

  • 一、涉众型金融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   (一)涉众型金融犯罪的范围
  •     1.金融犯罪。
  •     2.涉众型金融犯罪。
  •   (二)涉众型金融犯罪的特点
  •     1.犯罪行为的涉众性。
  •     2.犯罪主体专业化、职业化、组织化。
  •     3.犯罪手段网络化。
  •     4.涉案资金追缴难度大,受害人上访率高。
  • 二、涉众型金融犯罪的原因分析
  •   (一)经济背景:经济转型,融资环境差
  •     1.经济转型期的结构失衡。
  •     2.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
  •   (二)法律因素:金融法不完善,刑法应对不当
  •     1.金融领域法律体系不完善。
  •     2.刑法介入早而规定粗糙。
  •   (三)行为人因素:内在逐利性、急功近利等
  •     1.经济人的内在逐利性。
  •     2.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
  •   (四)受害人因素:无知、贪利和从众
  •     1.缺乏专业投资性知识。
  •     2.与行为人契合的贪利心态。
  •     3.盲目从众,扩大了影响。
  •   (五)社会因素:保障机制不健全、应对迟钝
  •     1.保障机制不健全。
  •     2.普法程度不够。
  •     3.发现和举报机制不足。
  • 三、涉众型金融犯罪的治理对策
  •   (一)法律体系的完善
  •     1.刑法适当谦抑给予从业者信心。
  •     2.开放民间融资,变“严防”为“细管”。
  •     3.细化行政处罚及建立追责机制。
  •   (二)基层警务的发展
  •     1.培养基层干警治理能力。
  •     2.设置社区金融顾问。
  •   (三)赔偿机制的创新
  •     1.“改良”涉案组织以落实赔偿。
  •     2.“往息抵本”的填平原则。
  •   (四)民众意识的培养
  •     1.法律意识的培养。
  •     2.民主意识的培养。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胡江,刘宛春

    关键词: 涉众型犯罪,金融犯罪,犯罪原因,犯罪治理

    来源: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刑法

    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 D924.33

    页码: 28-36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153K

    下载量: 403

    相关论文文献

    • [1].犯罪主体的网络化演变动向与立法修正脉络[J]. 中国应用法学 2019(05)
    • [2].论我国职务犯罪主体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 山西青年 2013(16)
    • [3].论狱内有预谋犯罪的侦控要素[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4(11)
    • [4].征地拆迁职务犯罪研究——以北京农村地区为蓝本[J]. 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3(12)
    • [5].环境犯罪主体新论[J].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0(01)
    • [6].浅析职务犯罪主体[J]. 法制与社会 2019(02)
    • [7].单位应当成为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J]. 商 2012(23)
    • [8].论国际犯罪主体的范围与特征[J]. 河北法学 2008(09)
    • [9].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宜修改为国家工作人员[J]. 知识经济 2008(10)
    • [10].村干部成为渎职犯罪主体的可能性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3(05)
    • [11].对渎职犯罪主体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1(33)
    • [12].环境犯罪主体比较研究[J]. 理论界 2008(05)
    • [13].职务犯罪的生成机理与治理对策[J]. 人民检察 2008(10)
    • [14].“二次委托”受托人当属渎职罪的犯罪主体[J]. 人民检察 2016(24)
    • [15].基于权利保护视角的虐待儿童犯罪主体规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7)
    • [16].析行政委托中的渎职犯罪主体[J]. 法制与社会 2013(31)
    • [17].国资委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罪的犯罪主体辨析[J]. 大众商务 2009(22)
    • [18].论国家机关犯罪主体资格之否定——由“乌铁中院受贿案”引出的深层思考[J]. 东南司法评论 2009(00)
    • [19].人工智能体犯罪主体资格的理论廓清与现实应对[J]. 新疆社会科学 2020(03)
    • [20].小议司法解释中如何明确适格的渎职犯罪主体[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3(05)
    • [21].铁路运输领域职务犯罪主体的界定[J]. 法制与社会 2012(29)
    • [22].国际犯罪主体争议问题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1)
    • [23].渎职犯罪主体的适用探析[J]. 社科纵横 2008(05)
    • [24].渎职犯罪主体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问题研究[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2)
    • [25].网络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及对策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08(06)
    • [26].论渎职犯罪主体中的几个问题[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08(05)
    • [27].重申犯罪主体 论以人为本的刑法意义[J]. 中外法学 2010(03)
    • [28].浅论渎职罪主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 学理论 2010(27)
    • [29].高度重视职务犯罪“35现象”[J]. 决策导刊 2008(05)
    • [30].非法行医罪犯罪主体辨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标签:;  ;  ;  ;  

    涉众型金融犯罪的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