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英汉,课堂,英语专业,教师,大学英语,英语教师,变异性。
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申思璐[1](2017)在《非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国际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语言接触正在不断地增加。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逐渐成为语言学界的研究焦点。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进行的语码转换,不仅是教师传递语言信息,组织课堂教学和营造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而且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者的目的语输入,因而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界主要对教师语码转换频率和转换功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国内语言学专家和学者则侧重于对教师语码转换态度的调查和转换原则的探讨,且国内相关研究多针对英语专业课堂进行调查。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将对我国大学非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和于国栋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为理论依托,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频次、种类、以及使用情境,分析了师生对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态度,并对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者首先随机抽取了西安工程大学十个专业共十个班级进行英语精读课堂实地观察,通过课堂录音收集语料,并将语料转录成文本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1位大学英语教师和189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显示:1)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非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上,主要语码转换包括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且这些转换多发生在课文讲解、重点词汇语法解释、课后练习以及作业布置或发出指示。2)师生对教师使用英汉语码转换均持积极态度,但在语码转换的数量或频次上,学生的期望值高于教师。3)教师英汉语码转换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教师的心理动机,其中前两个为主要原因,具体包括讲解语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理解、强调重点、清楚表达以及促进学生反馈等。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研究,不仅能使师生更好地认识和合理使用语码转换进行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同时对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也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期刊2017-03-25)
张巧玲[2](2016)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语言全球化越来越成为普遍趋势,在绝大多数国家中,人们的日常交流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语言。毋庸置疑,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已在潜移默化中随着文化输出植入到许多非英语国家,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现象的研究兴趣。作为语言变体交流的必然产物,语码转换这一现象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们的重视。在此之前,语码转换一直流行于语言多元化社会,可惜未曾引发多大关注。直到语言学家们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时,语码转换方法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本文研究的数据均来源于自然的语言环境。除教师的调查问卷外,还整理出课堂录音和学生访谈录。同过通过对收集的数据的研究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研究目标:首先,通过一系列相关分类理论,结合对语码转换进行分类和功能的概括,找出码转换结构和功能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其次,结合文本探讨教师话语的语码转换对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课堂录音以及学生访谈初步论证研究结论。第叁,总结出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码转换对于中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争取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日后的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些许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9-30)
石翀[3](2016)在《语言态度视角下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英语专业课堂的实际考察,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语言态度对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影响。研究发现,英语专业课堂中教师的两种语言变体既包含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因素,也包含了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调查结果表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师会不可避免地使用英汉语码转换,因此,英语专业课堂应允许汉语存在的空间。(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范晓[4](2015)在《英语专业课堂上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英语专业课堂中教师采用英汉语码转换策略的情况,以及这一策略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方法:对国家精品课程中某一课程课堂实录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问卷。结果: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认为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时,进行英汉语码转换;教师试图强调教学内容时,也会使用转换语码;有时教师转换英汉语码是为了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交流。结论: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穿插使用汉语对学生英语学习帮助很大,但是教师过于频繁地使用语码转换也会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上半月)》期刊2015年09期)
郑敏[5](2015)在《论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码转换是社会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分别论述了教师的语码转换对语言现实、课程特点、教师角色和教师心理动机四个方面的顺应性,指出了英汉语码转换对实现课堂教学目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丰海利,姚霞[6](2015)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语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在语言单位和类型上存在极大变异性,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这种变异性是由语域理论决定的。分析表明:语域理论的叁要素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从不同侧面制约着教师英汉语码转换在高职英语课堂这一情景语境下的运用。(本文来源于《镇江高专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徐红梅[7](2014)在《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的语言态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态度是人们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言变体的感觉及评价。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语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4年10期)
祁晶[8](2014)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几年双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语码转换也逐渐引起了很多语言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现象成为很多语言学者关注的焦点。一部分学者认为不应该在教授目的语的过程中使用母语,这样会减弱学生目的语的输入效果。而一部分学者则认为适时适量的在教授目的语的同时使用母语,可以很大程度促进目的语的输入速度和效率。本文拟就地方性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现象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来了解现如今的地方性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现象的一些现状,对地方性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其功能进行分析。本研究所有的语料信息来源于课堂录音、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四个方式。课堂录音主要用来记录真实的教师语码转换的频数和数量,通过对录音内容的转写来获得相对精准的数据。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观察来得到学生对于教师语码转换的真实反应以及教师使用语码转化的目的和功能。问卷调查用于调查学生以及教师对于语码转换的态度,语码转换使用量的估计以及教师对于课堂语码转换影响因素的看法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于语码转换的看法以及期待,教师使用语码转换的动机以及对于教学理念的看法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语码转换在地方性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上是普遍存在的。在参与课堂观察的六名教师中,最多的一位教师在一堂英语课上转码的次数达到129次,另一位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汉语语码多达55.4%。教师在使用语码转换时的功能主要包括:翻译、语句衔接、强调、幽默、课堂管理、鼓励以及减轻学生焦虑。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影响教师语码转换的最主要因素。另外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水平以及对于语码转换的态度也是影响一些老师在课堂中过度使用中文语码的原因。因为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水平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都对语码转换有不同的要求,语码转换的具体的量以及频次目前也没有定论。本研究对于以后地方性院校的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来适时适量的使用语码转换,从而促进目的语的输入。院校也应当制定相应的教师培训政策来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过度的使用语码转换。(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5)
熊芬,陈昌建[9](2013)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研究——L1使用比率以及功能和语言特征之间的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语码转换现象发生较为频繁。本研究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教师的L1使用比率以及英汉语码转换的功能和语言特征之间的联系,旨在为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郝晓宁[10](2013)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顺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理论框架,借鉴于国栋提出的语码转换的语言顺应模式,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汉语码转换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其实现了:1.对语言现实的顺应(英汉语言的差异等);2.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回避社会禁忌等);3.对教师角色(宏观角色和微观角色)的顺应;4.对教师心理动机的顺应;5.对教师及学生语言能力的顺应。这些顺应不仅为解释教师在课堂上实现英汉语码转换提供了语用理据,也为我们研究语码转换开拓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3年10期)
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语言全球化越来越成为普遍趋势,在绝大多数国家中,人们的日常交流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语言。毋庸置疑,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已在潜移默化中随着文化输出植入到许多非英语国家,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现象的研究兴趣。作为语言变体交流的必然产物,语码转换这一现象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们的重视。在此之前,语码转换一直流行于语言多元化社会,可惜未曾引发多大关注。直到语言学家们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时,语码转换方法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本文研究的数据均来源于自然的语言环境。除教师的调查问卷外,还整理出课堂录音和学生访谈录。同过通过对收集的数据的研究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研究目标:首先,通过一系列相关分类理论,结合对语码转换进行分类和功能的概括,找出码转换结构和功能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其次,结合文本探讨教师话语的语码转换对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课堂录音以及学生访谈初步论证研究结论。第叁,总结出教师课堂话语的语码转换对于中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争取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日后的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些许借鉴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申思璐.非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7
[2].张巧玲.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3].石翀.语言态度视角下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4].范晓.英语专业课堂上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个案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
[5].郑敏.论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的顺应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
[6].丰海利,姚霞.高职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语域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5
[7].徐红梅.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的语言态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
[8].祁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9].熊芬,陈昌建.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研究——L1使用比率以及功能和语言特征之间的联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10].郝晓宁.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顺应性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