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失业回滞理论研究

西方失业回滞理论研究

袁东明[1]2003年在《西方失业回滞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经济领域内开始兴起的有关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失业率关系的一个失业理论——失业回滞理论。作为对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的回答和挑战,以及对欧洲20世纪80年代失业率持续高涨的解释,一些新凯恩斯经济学家引入了物理学上的回滞概念,指出任何推动实际失业率发生变化的冲击都会使得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失业率呈同一方向变动,而初期的自然失业率均衡将不再回复,从而表现出多重均衡的特性。 论文在回顾西方失业理论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失业回滞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继而对回滞的普遍意义和失业回滞的总体内容作了分析和探究,重点辨析了回滞与滞后、回滞与均衡唯一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考察了失业回滞与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和通货膨胀等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对回滞和失业回滞有一个清晰界定的目的。 在借鉴了前人的分析之后,作者凭借自己对回滞起因的判断,提出了产生失业回滞的叁种新机制,即内部人一外部人机制、人力资本耗散和职位搜寻机制、目标资本利用率变化和资本短缺机制。为了从理论上证实这叁种机制产生和传导失业回滞的真实性,论文应用了众多当前西方失业理论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内部人一外部人理论、职位搜寻模型、失业持续期等,并从在职者、失业者、厂商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详细地探究了这叁个机制传导失业回滞的内在逻辑。 作为探索本论文研究的最终目的,论文最后考察了失业回滞与失业治理政策之间的关系,包括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失业保障政策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得出若干与失业回滞传导机制相关的失业治理政策。

吴芹[2]2007年在《欧盟失业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就业就有失业,产生失业的原因很多。就个人而言,失业的后果是失去收入来源,基本的劳动权和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整个社会的失业率增加,也会给整个国家社会带来严峻的问题:经济上,失业率过高,就业不足,势必导致购买力下降,消费不足,社会生产的四大环节之一出了问题,将导致社会生产整体运行不畅;再者,人们的基本工作权和生存权受到威胁,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失业具有更多的周期性特征。相比之下,欧洲的失业则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欧洲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失业率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异。根据货币学派的“自然失业率假说”,存在着一种与实际经济变量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其水平是由经济系统自身所决定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受实际失业水平的影响。当未预期到的供需变化导致实际失业率偏离自然失业率水平时,这种偏离会刺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最终使失业率回到自然率失业水平。欧盟一直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自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基本实现了欧洲中央银行确定的2%的警戒目标。用这一理论对欧盟的现实情况进行验证,通货膨胀率达到一个稳定的低水平之后,失业率理应回到自然率水平,可为什么欧盟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会那么高?其实,自然失业率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当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市场障碍,即当决定自然失业率的诸因素发生变化时,它也随之改变。本文认为,造成欧盟叁十多年来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的市场障碍主要有:劳动工资税收契入。决定企业的劳动力需求的是企业付出的工资总额,而不是劳动力实际所得工资。政府对企业征收劳动工资税,如果税率提高,就会增加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使自然失业率增加。最低工资。如果最低工资定得过高,就业规模就有可能低于市场出清工资水平时的就业规模。最低工资的升高会影响雇主雇用劳动力的决策,从而会使自然失业率升高。强制的就业保护措施。强制的就业保护产生了减少公司利润和因此而造成的产出和就业下降的非工资劳动力成本。如果有其他的生产因素可以替代劳动力,那么就会产生替代效应,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从而自然失业率升高。工资和就业谈判。工会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其成员的工资水平和保障成员的就业,对此,工会谈判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该理论认为,工会倾向于将其成员(即内部人)的工资水平提高到市场出清水平之上,在一个经济处于萧条期时,工会倾向于保障内部人的就业,而外部人则成为经济萧条的主要冲击对象。因此,当一个经济中工会组织的力量越是强大,集体谈判决定的工资就会偏高,使得劳动力供给曲线下降,意愿的劳动力需求量小于意愿的劳动力供给量,自然失业率升高。失业保险制度。当一个人处于就业状态时,他一般要在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缴纳失业保险金。当他失业时,他可以在一定期限内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制度通过以下机制影响到自然失业率:失业保险金的水平越高,失业保险金领取的期限越长,失业保险金的征收比例越高,则失业与就业对于一个劳动者而言,其效用的差别越小,从而使得失业者降低寻找工作的积极性,失业时间增加,全社会的自然失业率增加。失业回滞。该因素主要是用来解释欧盟失业的持久性。当失业率升高时,原先受工会保护的内部人有一部分因为失业变为外部人,不再受工会的保护。这时,工会仅保障更少的内部人的就业。另外,很多人在失业之后,其人力资本将被破坏,从而可能失去工作的能力、信心和再培训的可能性,成为长期失业人口,这部分人即使在经济恢复繁荣的时候,也难以再就业。这样,整个社会的失业率就有可能升高。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构、创新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理论、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欧盟失业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评价,为本文研究欧盟失业问题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失业的概念、统计方法以及欧盟统计局有关失业的概念和统计方法,然后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欧盟近些年失业问题的总体表现、结构特征和国别差异,为研究欧盟失业问题提供了现实背景。第叁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在对西方经济学各学派的失业理论演变详细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欧盟失业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自然失业模型,从市场障碍角度分析欧盟这些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现实。着重从欧盟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上的缺陷分析欧盟失业率长期高企的事实,以及从欧盟失业的路径依赖因素分析欧盟高失业的自我强化。并且深入分析了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失业情况,从而进一步论证本文的研究结果。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欧盟近些年治理失业问题所提出的一些失业治理政策,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袁东明[3]2003年在《回滞理论及其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经济学认为 ,由于市场经济具有自回归能力 ,因此一个短暂的外部冲击只能给经济带来短期效应 ,而等冲击消失后 ,经济系统总是能回复到初始的均衡状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很多情况下回滞现象都会产生 ,这意味着外部冲击消失后 ,经济系统总是无法回复到初始状态。目前 ,回滞理论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西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在详细分析和总结回滞理论的渊源、界定与形式的基础上 ,对当前西方经济学中应用回滞理论的各个领域作了一一介绍。

许娟[4]2013年在《短期失业的长期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失业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社会问题之一,在过去的10年,全球经济衰退,高失业率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而这种高失业率的现象并没有出现回转,尤其是很多青年失业的存在,这种失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等一些比较明显的短期失业,使得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出现了一种回滞现象,具体表现在短期失业的长期化趋势,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者个人的长期影响不容小觑。本文着重分析该种失业所带来的积极或者消极的长期影响,其中积极影响有:可以激活市场,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也可以使得青年劳动者增加其人力资本投资,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得以提升;消极影响有:首先,短期失业会使得失业青年的总体福祉下降,影响其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一个人的福祉水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收入、工作特征、健康、休闲、家庭、社会关系以及安全等等因素的影响,但是毫无疑问,收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劳动年龄人口中,对于福祉最具有破坏作用的因素便是失业,一系列心理疾病和身体健康问题都受到失业的影响,因此失业青年的整体福祉很差。其次,个人会丧失一部分工作经验,从而导致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工作信心受到影响,拉开了劳动力与市场的距离,使劳动力市场长期竞争不充分:从教育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讲,失业会造成经验丧失,从而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对于青年人来说尤为重要,这种重要程度甚至大于学校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程度,但是过多的青年短期失业问题使得很多青年人丧失了很好的在工作中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机会,也会使得他们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受到一定程度的贬损。再次,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冲击;失业青年这部分群体的数量已经很大,并且会对中国个人账户和养老保障基金产生冲击,同时对传统的养老观念产生动摇,不仅影响自身未来养老问题同时会对同代人产生不公平和观念上的影响。另外这种短期失业的长期化也会加剧社会的收入不平等,降低消费水平,影响居民的消费信贷规模,从而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阻力。这些长期影响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本文拟从造成劳动力市场竞争不完善的“内部人—外部人”理论和工作搜寻过程中的经验丧失两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影响中美两国青年失业的不同的政策因素来解释这一短期失业长期化的现象。由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内部人—外部人”理论存在的条件,所以就业会受到内部人决定的影响,对于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就遭遇失业的青年来说,其显然属于外部人,会受到劳动力市场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的影响。另外,对任何一个失业者来说,其在职位搜索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使得其人力资本存量遭到贬损,由于技能生疏、技术进步以及失业者自己的信心受到打击等,都会使其人力资本绝对和相对地耗散,失业时间越长,这一贬损的程度将会越大。这些理论对于解释青年失业的长期化都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对于我国与美国青年失业原因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本文的撰写,在促进我国失业青年就业的问题上,笔者认为,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还有许多,本文将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一些尚不成熟的政策建议。

丁守海, 蒋家亮[5]2013年在《中国存在失业回滞现象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试图考察我国是否存在失业回滞现象。鉴于失业率数据的缺失,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借鉴Gordon(1989)模型以及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出缺口对通胀率影响的检验方法并设计了度量失业回滞程度的指标。通过对1992~2012年宏观季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存在明显的失业回滞现象,程度大约介于0.55~0.75之间。进一步分析表明,失业回滞主要源于内部人协议的作用,而制度刚性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作用。最后,我们就如何消除失业回滞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苏娜[6]2007年在《西欧失业回滞现象的探究及启示》文中提出传统经济学认为,由于市场具有自回归能力,因此一个短暂的外部冲击只会给经济带来短暂效应,而等冲击消失后,经济系统又总会回复到初始的均衡状态。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回滞现象都会产生,即一次短暂的冲击带来永久的效应,而失业回滞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本文在回顾失业回滞理论渊源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欧国家失业回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相关启示。

韩欣欣[7]2011年在《中国式奥肯悖论研究》文中提出根据奥肯定律,一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一国的就业水平也会同步增长。一般情况下,国内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量的增长是同步的,根据这一经济现象,1962年,美国一位叫做阿瑟·奥肯的着名经济学家通过对美国经济数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奥肯定律”的概念。这一着名的发现成果“奥肯定律”表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一国在处于经济复苏的阶段,资本投入量增多,这些投入资本要和劳动力相结合,就业量增加,失业人数必然降低:同样,一国在处于经济萧条阶段,资本投入量减少,原本和这些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就业人口减少,失业人数必然增加。在中国,却没有出现奥肯定律所述经济状况,即“奥肯悖论”,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失业率的下降,失业率反而升高。中国出现“奥肯悖论”现象,是因为中国的二元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二元经济特征和人口红利加速了奥肯悖论的产生,同时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使得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被资本密集型企业所替代。资本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就业弹性系数自然会下降。进而本文提出了削弱奥肯悖论现象,努力扩大就业量、降低失业率的政策。

陈利锋[8]2014年在《就业路径依赖、失业刚性与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包含劳动力市场的搜寻与匹配的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的影响。外生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使得失业表现出缓慢调整的特征,并且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可以解释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的"通胀之谜"。基于失业条件方差分解的结果发现,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可以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失业回滞"现象。而进一步的敏感度分析则发现,就业路径依赖与失业刚性对于失业的超调性、波动性及持续性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佚名[9]2011年在《着名宏观经济学专家——蒋长流》文中提出一、个人简历蒋长流,男,1967年9月生,祖籍安徽岳西。1986—2007年间,分别就读于安徽大学生物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相继获得理学士、经济学学士及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因获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项目资助,2010年8月赴美国托莱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ledo)经济系和亚洲研究所访学一年。现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方经济学专业负责人,安徽大学新徽商成长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理事。

曾学文[10]2007年在《我国转型期财政和货币政策开发就业潜力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对我国转型期财政和货币政策开发就业潜力的效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导向、结构矛盾和体制障碍是制约政策效果的基本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西方失业回滞理论研究[D]. 袁东明. 北京大学. 2003

[2]. 欧盟失业问题研究[D]. 吴芹. 复旦大学. 2007

[3]. 回滞理论及其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J]. 袁东明. 经济评论. 2003

[4]. 短期失业的长期影响[D]. 许娟. 东北财经大学. 2013

[5]. 中国存在失业回滞现象吗?[J]. 丁守海, 蒋家亮. 管理世界. 2013

[6]. 西欧失业回滞现象的探究及启示[J]. 苏娜. 商场现代化. 2007

[7]. 中国式奥肯悖论研究[D]. 韩欣欣. 暨南大学. 2011

[8]. 就业路径依赖、失业刚性与中国劳动力市场波动[J]. 陈利锋. 财贸研究. 2014

[9]. 着名宏观经济学专家——蒋长流[J]. 佚名. 当代经济. 2011

[10]. 我国转型期财政和货币政策开发就业潜力的效果分析[J]. 曾学文. 财贸经济. 2007

标签:;  ;  ;  ;  ;  ;  ;  ;  ;  ;  

西方失业回滞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