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磁混合记录论文_董凯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磁混合记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极,克尔,薄膜,磁学,各向异性,磁阻,热稳定性。

光磁混合记录论文文献综述

董凯锋[1](2009)在《FePt基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磁混合存储技术可以突破铁磁材料超顺磁极限的限制,极大地提高硬盘记录密度。它利用铁磁材料矫顽力的温度特性,采用激光辅助热磁写入,信号读出则采用高灵敏度的巨磁阻磁头检测磁通方式来进行。实现光磁混合存储的关键之一是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研究和开发,本文围绕FePt基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研究和制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针对光磁混合记录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出了不同系列的FePt薄膜,制备的薄膜通过真空退火热处理后形成了L1_0有序结构,测量并分析了溅射态和经不同条件退火处理后薄膜的物性及微观结构特性,主要包括:不同膜层厚度以及Ag底层对FePt单层薄膜垂直取向的影响;不同退火冷却速率和不同退火时间对FePt薄膜磁性能的影响;不同膜层结构的[Fe/Pt]_n和[FePt/Ag]_(10)多层膜磁性能研究;Ni掺杂对FePt磁性能和居里温度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FePt单层和Ag/FePt双层薄膜具有良好的垂直取向;退火过程中的冷却速度能够显着影响剩磁矩形比;Fe/Pt多层膜能有效降低FePt薄膜的有序化温度;采用Ni掺杂的方法能有效降低FePt薄膜的居里温度。采用微磁学方法,模拟了FePt薄膜的磁化翻转过程,描述了磁化翻转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磁矩分布情况,研究了薄膜垂直矫顽力随角度θ的变化关系(θ为易磁化轴和外场之间的夹角),以及矫顽力随粒径变化关系;模拟了[FePt/X]_(10)(其中X为非磁性材料)多层膜中X层厚度的变化对多层膜矫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粒径对过渡区噪声参数的影响,所研究的过渡区噪声参数包括过渡区宽度、垂直于记录轨道方向关联长度和位置偏移参数。模拟结果表明:FePt单层薄膜的磁化翻转符合SW模型;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薄膜矫顽力逐渐降低,过渡区噪声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李震[2](2006)在《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物性表征和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沿着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研究中所围绕的介质热稳定性、介质的耦合作用和噪声叁个方面的表征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并沿着两种表征尺度分别对表征工具和实验进行集成研究。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为光磁混记录介质磁性和静态记录特性研究提供表征手段和平台,而且也为更先进的表征手段和更大综合性更强的表征平台奠定基础。首先,根据表征参数性质探讨了记录介质表征参数的分类,构造出光磁混记录介质的表征空间。然后,围绕磁滞回线、磁转矩曲线、剩磁曲线展开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磁性表征体系或空间,以及研究表征中的相关问题,比如表征的意义、测量技术等。依据Preisach模型研究基于模型的磁滞回线和ΔM曲线表征方法,并依此提出模型表征方法。从物质的表征尺度上,首先,从概念上,明确提出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表征:1)静态磁性能综合表征技术;2)局域(微米-亚微米)样品光磁性能综合表征技术。在这两个层面上,分别研究了两个综合表征系统或平台:1)研究了静态磁性能综合表征系统的集成,即将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磁转矩测试系统和磁阻测试系统基于导轨和总线集成为规模化的磁性能测试实验系统;以及2)研究了宽温下局域光磁性能及静态读写特性综合表征平台,即将极向克尔效应测试系统和基于椭偏显微镜的读写性能与观测系统构成一个综合表征平台。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VSM、磁各向异性测量、磁阻测量、克尔效应、椭偏显微镜原理等,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VSM灵敏度函数的空间分布特性,建立磁各向异性测量系统模型,建立了磁光克尔效应的检测理论和叁种检测模型,以及光电元件的噪声模型。其次,研究了基于导轨和总线静态磁性能综合表征系统硬件集成的框架模型和软件集成的功能模型与信息流模型;对于光磁性能综合表征平台,以数据为中心,包括数据的管理、传输、存储、处理及可视化,提出了叁层结构模型,以及测控计算机的测控计算模型。最后,提出了变结构测量思想。选择CoCrPt系和TbFeCo系作为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研究对象。对于CoCrPt系研究了Cr底层和退火对磁性层的影响;对于TbFeCo系薄膜,研究了Tb成分和温度对TbFeCo薄膜垂直磁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6-11-01)

黄致新[3](2004)在《SmTbCo系光磁混合记录薄膜结构与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磁混合记录方法,是一种可以突破超顺磁极限的限制,并进一步提高硬盘记录密度和读写速率的一种新型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方式。它汲取了磁光记录以及磁记录的优点,信号写入采用的是激光辅助加热方式,信号读出则是采用灵敏度较高的巨磁阻磁头检测磁通方式来进行。开展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研究,对于硬盘的高密化和光磁混合记录技术的实用化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围绕着新型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研制与开发,在SmTbCo系薄膜的微观结构、物理特性及其相关机理等问题方面,从实验和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理论上,一方面针对光磁混合记录介质需要具有高的磁各向异性能,以提高薄膜热稳定性的问题,利用单离子模型和磁偶极模型分析了稀土——过渡金属非晶磁化膜垂直磁各向异性的来源。计算结果表明,膜内稀土元素原子与过渡金属元素原子之间的磁偶极相互作用构成了其磁各向异性能的次要部分,稀土元素的4f电子与溅射沉积薄膜过程中产生的畸变晶格场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则构成了其磁各向异性能的主要部分。具有非球型对称电荷分布的非S态离子Tb与畸变晶格场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是TbCo非晶磁化膜具有高垂直磁各向异性能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围绕着光磁混合记录介质需要具有大的饱和磁化强度,以提高记录介质的信噪比的问题,研究了稀土——过渡金属非晶磁化膜内原子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并利用轻、重稀土元素原子同过渡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交换耦合相互作用不同,以及稀土——过渡金属薄膜具有亚铁磁结构的特点,采用轻元素Sm置换重稀土元素Tb的方式得到了磁性能优良的SmTbCo/Cr非晶垂直磁化薄膜。并运用平均场理论计算了SmTbCo/Cr非晶垂直磁化薄膜的温度特性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单离子各向异性对平均场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离子磁各向异性常数对SmTbCo薄膜的居里温度Tc影响不大,但对于其补偿温度Tcomp有一定的影响。平均场理论的计算结果还表明,不同组分薄膜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增强系数Ax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步降低,达到居里温度时,Ax接近零。理论上还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建立了微磁模型,研究了稀土——过渡金属交换耦合双层膜界面磁畴的形成条件,以及外场作用下交换耦合双层膜的磁化转变过程,合理地解释了SmTbCo交换耦合双层膜的磁化特性。并通过SmTbCo交换耦合双层膜界面<WP=4>畴壁能的计算,研究了其层间交换耦合作用情况。实验上,围绕着光磁混合记录介质需要具有高的矫顽力,以提高介质记录面密度的问题,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制膜工艺参数对TbCo薄膜矫顽力的影响,得到了TbCo薄膜获得高矫顽力的最佳制膜工艺条件。并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成功地制备出了TbCo/Cr、SmTbCo/Cr及SmTbCo(TM-rich)/ SmTbCo(RE-rich)系列单层和多层交换耦合磁性膜。测量了薄膜基本磁特性,分析了其微观结构。所制备出的SmTbCo/Cr非晶垂直磁化膜的饱和磁化强度Ms高达385emu/cm3,矫顽力为4.7 kOe,矫顽力矩形比高达0.92。所制备出的SmTbCo交换耦合双层膜也具有优良的磁性能,薄膜剩余磁化强度高于350emu/cm3、矫顽力高达5.9kOe;读出层居里温度为230℃,补偿温度为150℃;写入层的居里温度300℃,补偿温度则低于室温。这些特性使得SmTbCo薄膜能够满足光磁混合记录的要求。实验上还首次发现了金属Cr底层能够增大TbCo非晶磁化膜的矫顽力,并增强其垂直磁各向异性。结合薄膜微观结构的分析结果,发现了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金属Cr底层的存在,会使得TbCo 薄膜内产生斜向的柱状结构。为了提高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能,增强薄膜的热稳定性。实验上还系统地研究了影响TbCo非晶磁化膜垂直磁各向异性能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为了提高稀土——过渡金属薄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在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薄膜的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薄膜磁性层组分、溅射气压以及基片偏压。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光磁混合记录薄膜的磁各向异性能,以提高薄膜热稳定性能方面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4-10-01)

黄浩,吕淑琴,张小嘎[4](2004)在《近场光、磁混合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磁记录密度每年增长60%以上,而由于保持记录位稳定的各向异性能的减小,磁颗粒的大小和厚度不能无限增长下去,较小的各向异性能难以保证数据的稳定,由于矫顽力依赖于温度,可以采用高矫顽力的磁记录材料,用激光加热来降低矫顽力确保信息的写入。(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4年24期)

晋芳,李佐宜,黄致新,李震,程晓敏[5](2004)在《光磁混合记录技术及材料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磁混合记录技术是一种将磁光记录及磁记录的优点相结合,获得极高存储密度的新型数据记录方式。文中较全面地介绍了这种记录方式的基本原理、读写方式、记录介质及记录磁头研究现状,展望了这种记录方式的前景,探讨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4年07期)

光磁混合记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主要沿着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研究中所围绕的介质热稳定性、介质的耦合作用和噪声叁个方面的表征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并沿着两种表征尺度分别对表征工具和实验进行集成研究。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为光磁混记录介质磁性和静态记录特性研究提供表征手段和平台,而且也为更先进的表征手段和更大综合性更强的表征平台奠定基础。首先,根据表征参数性质探讨了记录介质表征参数的分类,构造出光磁混记录介质的表征空间。然后,围绕磁滞回线、磁转矩曲线、剩磁曲线展开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磁性表征体系或空间,以及研究表征中的相关问题,比如表征的意义、测量技术等。依据Preisach模型研究基于模型的磁滞回线和ΔM曲线表征方法,并依此提出模型表征方法。从物质的表征尺度上,首先,从概念上,明确提出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表征:1)静态磁性能综合表征技术;2)局域(微米-亚微米)样品光磁性能综合表征技术。在这两个层面上,分别研究了两个综合表征系统或平台:1)研究了静态磁性能综合表征系统的集成,即将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磁转矩测试系统和磁阻测试系统基于导轨和总线集成为规模化的磁性能测试实验系统;以及2)研究了宽温下局域光磁性能及静态读写特性综合表征平台,即将极向克尔效应测试系统和基于椭偏显微镜的读写性能与观测系统构成一个综合表征平台。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VSM、磁各向异性测量、磁阻测量、克尔效应、椭偏显微镜原理等,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VSM灵敏度函数的空间分布特性,建立磁各向异性测量系统模型,建立了磁光克尔效应的检测理论和叁种检测模型,以及光电元件的噪声模型。其次,研究了基于导轨和总线静态磁性能综合表征系统硬件集成的框架模型和软件集成的功能模型与信息流模型;对于光磁性能综合表征平台,以数据为中心,包括数据的管理、传输、存储、处理及可视化,提出了叁层结构模型,以及测控计算机的测控计算模型。最后,提出了变结构测量思想。选择CoCrPt系和TbFeCo系作为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的研究对象。对于CoCrPt系研究了Cr底层和退火对磁性层的影响;对于TbFeCo系薄膜,研究了Tb成分和温度对TbFeCo薄膜垂直磁化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磁混合记录论文参考文献

[1].董凯锋.FePt基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2].李震.光磁混合记录介质物性表征和测量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黄致新.SmTbCo系光磁混合记录薄膜结构与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4].黄浩,吕淑琴,张小嘎.近场光、磁混合记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

[5].晋芳,李佐宜,黄致新,李震,程晓敏.光磁混合记录技术及材料进展[J].材料导报.2004

论文知识图

光磁混合记录原理示意图光磁混合记录原理示意图光磁混合记录原理示意图2 光磁混合记录(HAMR)用于先璐浪合记录的复合头(a)中所加人的波导材料就?

标签:;  ;  ;  ;  ;  ;  ;  

光磁混合记录论文_董凯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