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房颤起搏器论文_王志超,黄织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房颤起搏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起搏器,房颤,阵发性,心房,阻滞剂,房室,气胸。

抗房颤起搏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超,黄织春[1](2019)在《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兼有心房优先起搏(atrial preference pacing,APP)和模式转换后的超速起搏(post mode switch overdrive pacing,PMOP)功能的起搏器预防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具有起搏器适应证伴房性心律失常30例患者植入了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术后1个月为空白期,关闭抗房性心律失常(atrial arrhythmia,ATA)功能,从而进行参数观察调试;术后2~7个月为诊断期,关闭抗ATA功能;术后8~13个月为治疗期,打开抗ATA功能;比较治疗前后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等变化。结果 (1)治疗期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径、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诊断期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右心室内径较诊断期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31,P <0. 05)。(2)治疗期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房性心动过速(阵/次)、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房颤动24小时次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等指标较诊断期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85~3. 37,P <0. 05)。(3)治疗期的心房起搏比率、心房颤动百分比较诊断期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 26、3. 59,P <0. 05)。结论 (1)伴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的接受起搏的患者植入抗心房颤动起搏器可以减少心房颤动和房性心动过速的复发。(2)在短期观察中,APP和PMOP的工作模式不会使得患者心功能恶化。(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9年06期)

黄玲玲,苏玲燕,张瑜[2](2019)在《1例阵发性房颤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气胸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阵发性房颤(PAF)终止后在窦性心律恢复前RR间期延长即为PAF终止后长间歇,可引起胸闷,气短,黑朦等症状,停搏时间过长甚至可造成晕厥[1]。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操作简便等特点,虽然技术已日益成熟,但并发症仍难以避免[2]。2018年11月我科收(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2期)

张正勇[3](2019)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病窦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对病窦伴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患者依据治疗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用单腔起搏器和永久起搏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房颤动负荷、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和窦性心律持续时间在总时间中的占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径基本一致(P>0.05)。结论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病窦伴阵发性房颤效果明显,值得展开更为深入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24期)

邹春霞,彭长农,王小庆,廖志勇[4](2019)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无症状房颤发生率与P波最大时限及离散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监测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房高频事件(AHRE)及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及离散度(Pd),以帮助评估无症状房颤的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共随访初次植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无房颤病史的患者73例,其中植入美敦力Adapta L ADDR01起搏器34例,植入美敦力Advisa A3dr01起搏器39例,在观察期内关闭节律及频率干预机制。观察AHRE的时间、频率及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及离散度;术后总共平均随访18个月。房颤发作定义为起博器记录到AHRE>5 min。结果植入双腔起搏器3个月后共45例患者发现AHRE>5 min(61.64%),其中无房颤再发相关的症状或体征者38例(84.44%);18个月后共53例患者程控时发现AHRE>5 min(72.60%),其中无房颤再发相关的症状或体征者47例(88.68%),3个月时高血压(HBP)患者结局的发生风险是非HBP患者的4.67倍,18个月时Pd>40 ms和Pmax>100 ms是AHRE>5 min事件的危险因素,即Pd>40 ms患者比起Pd≤40 ms易有无症状房颤,风险是18.30倍;Pmax>100 ms患者较Pmax≤100 ms的患者发生结局的风险是15.72倍;A3组及Adapta组患者AHRE>5 min的检出率在3个月时分别是66.67%、55.88%,18个月时分别是79.49%、6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AHRE可增加检测无症状房颤的可能性。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平台的双腔起搏器更好地鉴别所有类型的房性心律失常;HBP是房颤事件的较准确的预测因子;Pd>40 ms和Pmax>100 ms是AHRE>5 min事件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王晓彤[5](2019)在《起搏器植入对房颤的影响及治疗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房颤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的一种,可引起血栓栓塞、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也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因此,早期诊断和预防房颤尤为重要。临床工作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常规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来发现及诊断房颤。随着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增多,起搏器为诊断及治疗房颤提供了条件。本文综述了起搏器对房颤的诊断,不同类型起搏对房颤的影响,利用起搏器治疗房颤的概况,以期对临床治疗起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晓丽[6](2018)在《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起搏器置入术后房颤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其中年龄、高血压、左心房扩大、窦房结综合征(SSS)、起搏模式、心房及心室起搏比例、起搏器置入方式等均是影响起搏器置入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本文针对上述因素影响房颤发生的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早预防房颤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刘倩[7](2018)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寻找降低双腔起搏器术后新发房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我科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首次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无房颤病史患者85例,其中病窦患者36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41例,病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例。术后平均随访(386.73±285.73)d,观察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情况,分别比较起搏器基本工作模式(包括心房感知-心室感知AS-VS、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即AS-VP、心房起搏-心室感知即AP-VS、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即AP-VP)、心房起搏比例(AP%)、心室起搏比例(VP%)、心脏超声结果以及患者基本情况对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结果: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率为22.35%。新发房颤与性别、AP-VP模式、左房内径、左室内径有关(P<0.05),与年龄、基础疾病、植入指征、肝肾功能损伤、AS-VS模式、AS-VP模式、AP-VS模式、AP%、VP%、左室射血分数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VP模式(OR 1.038 95%CI:1.005-1.071 P=0.022)、左房内径(OR 1.38195%CI:1.146-1.664 P=0.001)是起搏器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新发房颤率与左房内径呈线性相关,左房内径每增加1mm,房颤发生的风险增加1.38%。服用钙拮抗剂的患者比未服用患者房颤发生率低(OR0.102 95%CI:0.021-0.500 P=0.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率较高,AP-VP模式、左房增大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钙拮抗剂可以减少房颤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杨建良,谢群坚,刘小畅[8](2017)在《1例起搏器术后房颤伴右心衰患者停用β受体阻滞剂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延缓心肌重构、提高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是治疗心衰的基石药物。但对于心脏射血分数(EF)保留的心衰和右心衰,β受体阻滞剂的获益则尚不明确。且对植入起搏器患者的用药更应结合其自身情况分析利弊。临床药师关注医生容易忽略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提供药学服务等,减少或避免了中毒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实践中积累药物使用和药学监护经验,并体现临床药师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今日药学》期刊2017年12期)

黄焕杰[9](2017)在《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右心室起搏比例对新发房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右心室起搏比例(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比Cum%VP)与新发房颤的关系,分析影响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至2014年因II°以上房室传导阻滞(AVB)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在我院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而术前无房颤的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共109例,其中AVB患者40例,SSS患者69例。患者起搏器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的每年,随访内容包括右心房起搏比例(Cum%AP)、右心室起搏比例(Cum%VP)、新发房颤情况、心血管事件死亡及卒中情况。按右室起搏比例分为Cum%VP<50%、Cum%VP≥50%两组,两组病例数分别为46例、63例。分析两组病人临床基本特征,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病人房颤发生的时间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随时间延长,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入组的109例患者在平均随访45.81±15.97月内,新发房颤72例(66%),其中高起搏比例组(Cum%VP≥50%)新发房颤52例(82.5%),低起搏比例组(Cum%VP<50%)新发房颤20例(43.5%)。Kaplan-meier时间曲线显示右室高起搏比例组(Cum%VP≥50%)新发房颤风险高于右室低起搏比例组(Cum%VP<50%)(P=0.01 log-Ran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右室高起搏比例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10;95%CI:1.004-1.016;P=0.001)。结论:长期右室高起搏比例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基础疾病等与术后新发房颤无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孟凡杰,李玲,费秀珍,程晓静,陈刚[10](2016)在《稳心颗粒预防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30例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在预防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疾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前者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稳心颗粒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房高频事件发生率、平均每月的发生次数和平均每人的发生次数等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左心房内径显着小于本组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12个月后,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者予以稳心颗粒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值得大力推行。(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6年27期)

抗房颤起搏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阵发性房颤(PAF)终止后在窦性心律恢复前RR间期延长即为PAF终止后长间歇,可引起胸闷,气短,黑朦等症状,停搏时间过长甚至可造成晕厥[1]。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操作简便等特点,虽然技术已日益成熟,但并发症仍难以避免[2]。2018年11月我科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房颤起搏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超,黄织春.兼有APP和PMOP功能的起搏器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2].黄玲玲,苏玲燕,张瑜.1例阵发性房颤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气胸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3].张正勇.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病窦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J].智慧健康.2019

[4].邹春霞,彭长农,王小庆,廖志勇.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无症状房颤发生率与P波最大时限及离散度的关系[J].热带医学杂志.2019

[5].王晓彤.起搏器植入对房颤的影响及治疗概况[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9

[6].陈晓丽.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

[7].刘倩.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新发房颤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

[8].杨建良,谢群坚,刘小畅.1例起搏器术后房颤伴右心衰患者停用β受体阻滞剂的分析[J].今日药学.2017

[9].黄焕杰.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右心室起搏比例对新发房颤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7

[10].孟凡杰,李玲,费秀珍,程晓静,陈刚.稳心颗粒预防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阵发性房颤30例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

论文知识图

6 “房早后反应”特殊起搏功能示意图及...心房动态超速驱动功能(以略高于荃...

标签:;  ;  ;  ;  ;  ;  ;  

抗房颤起搏器论文_王志超,黄织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