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性论文_汪亚伟,张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想人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性,理想,亨利,孔子,国民性,组合,本书。

理想人性论文文献综述

汪亚伟,张宇[1](2019)在《民族精神与沈从文理想人性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作品中对于理想人性的自觉是以其对传统汉、苗文化中优秀成分的深刻理解、对弊端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儒家重视道德、和谐精神,道家重视个性自由,佛家崇尚善美统一,以及苗文化中雄强放达自然强力,构成了沈从文重造民族文化心理、构建理想人性的丰富内蕴。沈从文剖击国民精神中的弊病,以独特的真善美与力的审美选择为基础,结合汉苗文化的优秀因素展开对理想人性的追求。(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0期)

韩军延[2](2019)在《对理想人性的执着追求——《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的学习任务群设计基于整本书阅读,旨在为短篇小说合集型整本书的阅读提供设计和教学思路。其总任务是:对理想人性的执着追求,又细分为通读任务、关键任务、统整任务叁个板块,体现了读写一体的设计理念。(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慎[3](2018)在《理想人性与诗意生存的探寻——徐吁剧作思想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吁的剧作大都借男女婚恋题材表达对人性、文明的思考:他审视热恋男女微妙的精神世界,思考权利与义务、理想与责任等人生问题;他肯定现代文明,也反思现代"唯理"社会对人情人性的扭曲和异化,表现出对"现代"与"传统"、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审视态度。他剧作中的"寂寞与哀愁",既有人性的隐忧,也有文明的忧惧。受左翼思潮影响,他将金钱观念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联系起来批判,反对以青春美貌来衡量女性的价值,赞美底层劳动妇女坚强的个性与独立的精神。尽管徐吁的理想受到了世俗观念、现代文明、民族战争的重重威胁,但他终生都在戏剧创作中探寻理想的人性与诗意的生存。(本文来源于《文化艺术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卢嘉仪[4](2016)在《写实苍凉人生 召唤理想人性——从两个十八年的故事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张爱玲的《十八春》和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谈起,比较两位不同时代的杰出女作家对女性人物命运的书写。作家叙述人物的人生中的"十八年",不仅仅讲述曲折苍凉的人生故事,也不只是描画伴随着时代前进或滑落的某种人生轨迹,而是在阐释故事背后作者的心态和信念,表达女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表达作者深心里对人性中美好层面的柔韧的信心。而这正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23期)

唐雄山[5](2015)在《湛甘泉论理想人性组合形态的塑造——兼论“随处体认天理”的可能性及其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湛甘泉的思想体系中,人性是由许多互相矛盾、互相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理想的人性组合形态就是诸要素平衡,即所谓的中、中庸、中和等。湛甘泉认为理想的人性组合形态是可以塑造的,塑造理想人性组合形态的路径有二:个体的内在功夫与外在环境建设。(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王莉[6](2015)在《革命·理想·人性——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意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文本为切入点,从爱情与革命、爱情与理想、爱情与人性叁方面阐述了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涵。"爱情与革命"回到了上世纪40、50年代的革命爱情故事的叙事模式;"爱情与理想"是"爱情与革命"的另一个版本,按照美好的社会理想来选择爱情;"爱情与人性"借爱情故事表达对历史理性、现代文明、欲望的认同与困惑。爱情不再承载意识形态之后,它的审美魅力也随之消失。(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翟大炳[7](2014)在《发现儿童:《恐龙哪里去了》(外一篇)中的理想人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王一梅的童话,以浅显的故事,藉由奇特的构思、夸张甚至变形,从儿童的视角挖掘了"恐龙"、"变色龙先生"身上所具备的理想人性,传达出深刻的做人的道理,从而建立起了童话万物与儿童世界间的同构关系,在此,儿童被作为社会的人和独立的个体被发现和认同,并由此探究了童年本位问题和生命的本体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幼儿教育》期刊2014年01期)

郭景华[8](2013)在《理想人性的诗意建构——评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无论是它的背景表现、情节铺排、人物塑造,还是它的语言格调、结构,都显现出作家对以前创作路向的一种超越和突破,《漫水》通过一个充满温情和静穆的乡土世界的建构,张扬了一种健康人性之美,显示出作家创作姿态的某种转向。(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李大西[9](2013)在《从理想人性和现实人性看孔子的“文”“质”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对"文"、"质"及其关系的阐述,对中国古代文论有着深刻的影响。可对孔子"文"、"质"意蕴的理解,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话题。传统的"文"、"质"观将"文"与"质"理解为"外在文饰"、"内在修养"或"形式"与"内容",虽具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明显使孔子的"文"、"质"观狭隘化了。如从理想人性和现实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孔子的"文"与"质"的本质,或许能使这一局面得到改观。(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旬)》期刊2013年11期)

叶继奋[10](2013)在《“最理想人性”:伦理批判中的至善追求——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伦理学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民性"指的是人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特定的区域文化条件下形成的与普泛性概念同中有异的民族性特征,可置于伦理学范畴进行评判。鲁迅站在20世纪人类文明高度,通过对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阶层关系以及国民心理的观察,反省本民族文化传统规约下"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之本性"以及伦理行为的心理动因。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具有现代伦理学的科学依据:人性的质遵守恒有恒无定律,人性的量在一定限度内却是不守恒的。鲁迅毕生致力于国民性中恶德的伦理批判,集中体现了他为实现人类自我至善目标的孜孜追求。(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理想人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的学习任务群设计基于整本书阅读,旨在为短篇小说合集型整本书的阅读提供设计和教学思路。其总任务是:对理想人性的执着追求,又细分为通读任务、关键任务、统整任务叁个板块,体现了读写一体的设计理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想人性论文参考文献

[1].汪亚伟,张宇.民族精神与沈从文理想人性的构建[J].文学教育(下).2019

[2].韩军延.对理想人性的执着追求——《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的学习任务群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

[3].张慎.理想人性与诗意生存的探寻——徐吁剧作思想新探[J].文化艺术研究.2018

[4].卢嘉仪.写实苍凉人生召唤理想人性——从两个十八年的故事谈起[J].山西青年.2016

[5].唐雄山.湛甘泉论理想人性组合形态的塑造——兼论“随处体认天理”的可能性及其路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王莉.革命·理想·人性——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意识形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7].翟大炳.发现儿童:《恐龙哪里去了》(外一篇)中的理想人性[J].江苏幼儿教育.2014

[8].郭景华.理想人性的诗意建构——评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

[9].李大西.从理想人性和现实人性看孔子的“文”“质”之辨[J].美与时代(下旬).2013

[10].叶继奋.“最理想人性”:伦理批判中的至善追求——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伦理学阐释[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论文知识图

“学校领导”研究的隐喻模式两条主线的对立统一叁种学习的串构邓玉函墓碑(拓片)叁种教育的串构其次是非设计性学习、非...传统办公平面图与最终平面图比较

标签:;  ;  ;  ;  ;  ;  ;  

理想人性论文_汪亚伟,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