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货币,现象,信用,价格,经济,学军,市盈率。
货币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鑫[1](2018)在《中国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货币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率迅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但是随之而来是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M2与GDP比值不断上升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政府在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埋下了许多隐患,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并且逐步成为广大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广义货币生成机制和基本流向,阐述了外汇占款和信贷扩张机制在广义货币生成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从生成机制入手,分析中国广义货币的可能流向。同时根据可能的货币流向将中国市场大致分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其中资本市场包括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债券市场,商品市场包括了消费者市场和生产者市场。本文分别选取1997年到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房地产价格指数、股票债券价格指数、CPI和PPI月度数据来刻画广义货币对中国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影响。在本文的实证部分作者先使用传统的VAR模型来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理论部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广义货币生成机制在2008年前后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由原先的外汇占款为主转向信贷扩张为主,因此作者将时间以2008年为界限分成两个部分。结果显示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在模型上得到了体现,表现出不同的结果,说明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基于此,作者使用TVP-VAR模型来刻画不同时间上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政策的时间点,展示出变量之间不同的作用关系,说明时事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作用,进一步阐述中国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货币现象。作者着重分析了 1998年房产改革、2009年四万亿计划和2016年房地产调控时期经济变量之间不同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四万亿计划期间中国广义货币主要流向房地产行业,近些年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现象比较严重,资本市场在中国信用货币生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控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王丽新[2](2016)在《64城房价上涨创76个月新高 专家称此轮上涨“货币现象”明显》一文中研究指出昨日,统计局发布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上涨的城市有64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5.6%,最低为下降0.3%。与上年同月相(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6-09-20)
孙忠[3](2016)在《于学军:民间投资下滑深层次原因是一种货币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投资下滑和国内经济增长模式密切相关,更深层次是一个货币问题。”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7月16日举行的“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表示。于学军认为,中国当前经济金融的形势有多个现象值得关注。首先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6-07-18)
李迅雷[4](2016)在《房价涨跌已成货币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给一个封闭的市场注入足够多的钱,其价格就必然扭曲。生产要素主要是叁个:劳动力、资金、技术。过去对经济拉动所作的贡献主要靠劳动力这一要素,如今,劳动力的优势在减弱。30多年的高增长、长期外贸顺差、大量外资流入,以及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热钱的流入,使得中国资金已经比较充裕。所以,在2011年之后,中国生产要素当中,(本文来源于《支点》期刊2016年04期)
程小勇[5](2016)在《货币现象是金属超预期反弹的主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1月下旬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反弹,作为强周期的有色金属价格3月份的反弹有升级的趋势,而且这种反弹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业内的预期,从反弹强度的强弱排序来看,锡价、铅价、锌价和铝价明显领先。结合市场反弹的时间、幅度、宏观环境和季节性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报》期刊2016-03-08)
李迅雷[6](2016)在《房价如何看:从人口现象到货币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持续了16年的繁荣,但也是从全面繁荣过渡到局部繁荣,从人口推动到资金推动,从大涨到小涨再到有涨有跌,今后必然会有滞涨和普跌的过程。既然房价已经成为货币现象,而货币的流动性要远远高于人口的流动性,货币说走就走,是很难控制得住的。(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6-02-16)
李迅雷[7](2016)在《经济下行为何货币高增长?——与王晓东对话中美货币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量化宽松的驱动力不同李迅雷:随着美联储的加息靴子落地,标志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如何来看中美之间在货币政策上的差异?王晓东: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可谓是不遗余力,美联储的总资产规模从2008年8月末的(雷曼倒闭前夜)约0.9万亿美元,急剧膨胀至目前的4.5万亿美元。而相对于央行资产负债表高达400%的扩张,美国的货币供应量(M2)同期仅增长了60%(从7.7万亿至12.3万亿美元)。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远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乏力,同期增幅仅20%多(大致是年均增幅3%)。显然,在经济面临(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期刊2016年02期)
李光义[8](2015)在《中国“超额货币”现象产生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与金融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经济运行体制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金融体系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转轨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却出现了与传统经济理论相违背的现象。这一现象具体表现为宏观经济叁个最重要的变量即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水平间的反常关系,即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超过了物价与产出的增长之和,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迷失”,也称作“超额货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改善,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升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贫富差距的问题。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1990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为823.9元,2013年底这个差距扩大到了18059.2元。目前,我国“超额货币”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并存,而收入分配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收入差距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整体消费水平,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影响居民对货币的需求的动机等,而这些又都与“超额货币”相关。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不是引发我国“超额货币”想象的原因、如果是那么城乡收入差距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我国“超额货币”的?这些都是本文要探究的问题。在中国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本文首先介绍了“超额货币”概念的由来,对学术界关于“超额货币”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总结出叁条途径导致了中国“超额货币”现象的发生。这叁条途径分别是:消费、二元金融结构、资本市场。本文从消费倾向入手,以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为理论依据,得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会造成我国消费需求的降低,消费需求不足不但会抑制物价的上涨,还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又和“超额货币”息息相关。由于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沉淀了大量的货币,同时不能很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又从高收入阶层城市居民的货币需求角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居民的投资需求与资本市场的增长。这些都会导致我国“超额货币”现象的产生。在分析了理论之后,本文又从实证角度论证了城乡收入差距与我国“超额货币”的关系,得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超额货币”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城乡收入差距是“超额货币”的原因。最后的出结论,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5-11-01)
彭兴韵[9](2015)在《洞察货币现象背后的经济结构——读《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新的货币金融理论为指导。适合中国的货币理论,只能从中国丰富的货币金融实践中去总结、去萃取。李斌博士和伍戈博士长期在我国货币政策部门工作,对中国货币信用的研究有独特优势,他们理论功底扎实、学术积淀深厚,得以让他们从工作经验和缜密思考中、从中国不断发展变革的货币金融实践中,总结出了具有独到见解的重要理论着述《信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15年08期)
葛守昆[10](2014)在《通货膨胀首先是货币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方经济学界,几乎都是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等同对待的,笔者觉得这些认识似是而非,以讹传讹。对于通货膨胀的防范与治理,关键是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现象在中西方经济学界,几乎都是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等同对待的,即物价上涨了,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物价降低了,以为是通货紧缩。并且将物价指数的大小当作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以此作为衡量的标准。笔者觉得这些认识似是而非,以讹传讹,模糊了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必须彻底(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报告》期刊2014年07期)
货币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昨日,统计局发布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个,上涨的城市有64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5.6%,最低为下降0.3%。与上年同月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王金鑫.中国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货币现象研究[D].厦门大学.2018
[2].王丽新.64城房价上涨创76个月新高专家称此轮上涨“货币现象”明显[N].证券日报.2016
[3].孙忠.于学军:民间投资下滑深层次原因是一种货币现象[N].上海证券报.2016
[4].李迅雷.房价涨跌已成货币现象[J].支点.2016
[5].程小勇.货币现象是金属超预期反弹的主因[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
[6].李迅雷.房价如何看:从人口现象到货币现象[N].上海证券报.2016
[7].李迅雷.经济下行为何货币高增长?——与王晓东对话中美货币现象[J].中国经济信息.2016
[8].李光义.中国“超额货币”现象产生原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
[9].彭兴韵.洞察货币现象背后的经济结构——读《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J].中国金融.2015
[10].葛守昆.通货膨胀首先是货币现象[J].中国经济报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