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蓄冰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冰球,实验研究,模型,聚氨酯,中央空调,速率,特性。
蓄冰槽论文文献综述
朱青柏[1](2019)在《盘管式蓄冰槽预制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冰蓄冷技术在中央空调应用中将峰谷能源的利用做出合理调配,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为建筑节能做出了贡献。本文结合某工程项目中盘管式蓄冰槽的施工关键技术,分别从基础施工,底部绝热层施工和槽体焊接、验收等方面总结了施工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9年03期)
张鲁燕,郝学军,宋孝春,杨华[2](2018)在《冰球式蓄冷系统蓄冰槽蓄冷过程的动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蓄冰槽系统的流动和传热模型,针对蓄冰槽中载冷剂的流动方向、载冷剂进口位置对蓄冷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进口流速越大,努塞尔数Nu越大,载冷剂与冰球间的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出口温度越快达到稳定状态;设计蓄冰槽时,采用载冷剂下进上出的流动方式比上进下出的对流换热系数大,更有利于换热,载冷剂流速为3m/s时2种方式对流换热系数相差0.71%,为5m/s时相差0.99%,随着载冷剂流速增大,下进上出的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8年08期)
赵思越[3](2018)在《基于L-CNG加气站冷能利用的蓄冰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传统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天然气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天然气汽车在中国发展迅速。L-CNG加气站是天然气加气站的一种形式,在L-CNG加气站内,LNG气化会释放出冷量,在常规L-CNG加气站中,这部分冷量多被直接排放,造成能源的浪费。通过设计基于L-CNG加气站冷能利用的冰蓄冷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加气站冷量不连续的问题,将LNG气化的这部分冷量回收并加以利用。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通过模拟和实验的研究,对比此系统与常规冰蓄冷系统的不同,探寻在此系统中影响结冰的主要因素,同时系统的改进提出建议。首先,文章通过文献调研,选择了合适形式的蓄冰槽和载冷剂,提出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和有限元分析法的结冰厚度计算方法。接下来,文章利用Fluent软件中Solidification/Melting模型,建立了长为1m的套管模型,通过ICEM软件划分网格,进行结冰的软件模拟,在模拟中发现乙二醇溶液进口温度对结冰的影响较大,乙二醇溶液流速和水的初始温度的变化对结冰影响较小。同时,本文还设计了一套实验系统进行结冰的模拟,在实验中,为了清晰的看到套管内结冰的现象,主要实验段采用双层有机玻璃管套管的形式,既保证了实验的可视化,又防止了冷量的散失。在实验中,本文发现重力对蓄冰槽内水的冻结具有重要的影响。内管下侧结冰比上侧结冰厚。文章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但软件模拟在结冰界面分析上仍然存在一定误差。最后,文章对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适合L-CNG加气站冷能利用系统冰蓄冷空调的运行工况和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赵思越,林文胜,邱维[4](2017)在《基于L-CNG加气站冷能利用的蓄冰槽蓄冷过程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L-CNG加气站的冷能利用特点设计了小型冰蓄冷系统,并合理布置测点和选择工质,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载冷剂流速,温度,蓄冰槽内水的初温以及重力等因素对结冰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测点的检测,本文提出了适合L-CNG加气站冷能利用的蓄冰槽系统运行的最佳工况点,为L-CNG加气站的冷能利用的实现提供了合理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2-18)
王瑾,赵凯,王素英,赵路平,段文珊[5](2015)在《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过程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时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数值传热方程,对蓄冷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到了蓄冰槽蓄冷过程中乙二醇溶液出口温度及蓄冰球温度的变化趋势.同时,设计搭建了冰球式封装蓄冷空调系统实验台,分析了冰球式蓄冷系统中蓄冰槽和蓄冰球的结构与性能,对蓄冷过程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优化冰球式蓄冷系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茅靳丰,吉少杰,李伟华,李永[6](2015)在《基于Fluent的蓄冰槽气体取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不同进气状态下的蓄冰槽释冷特性,通过对蓄冰槽与进风气体的耦合传热过程分析,建立了矩形蓄冰槽内外两侧的二维传热模型,基于CFD软件Fluent对不同进风温度、进风速度的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出风温度和冰的融化率在不同工况下随时间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进风温度越高,出风温度越高,同时出风温度的降幅越大,进风温度对融冰速率的影响越明显;进风速度越大,出风温度减少量越小,进风速度对融化速率的影响越弱。(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5年01期)
赵美,于航[7](2013)在《冰浆在蓄冰槽中的贮存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冰浆贮存是工程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冰浆在蓄冰槽中的贮存特性对于冰浆的高效利用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冰浆在蓄冰槽中贮存的主要问题是:冰堆积分布不均匀,蓄冰槽不能充分利用。这里对国内外在冰浆贮存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分别从特性、模型和实验研究叁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产生冰浆贮存不均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采用摄像法来分析冰浆贮存的特性。结果表明:溶液、添加剂、冰浆入口含冰率和流量,以及贮存时间等是影响冰浆贮存特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秦东阳,熊海峰,赵发明,吴岳[8](2011)在《冰蓄冷系统蓄冰槽漏水预防措施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一些冰蓄冷项目的实例,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对蓄冰槽防水工序做法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安装》期刊2011年10期)
陶兴祥[9](2011)在《对冰蓄冷中央空调蓄冰槽防水保温设计与施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引进国外新技术的步伐逐步加快,电力部门鼓励用户使用低谷电,配合峰谷电价出台与实施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冰蓄冷中央空调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文章在分析冰蓄冷中央空调防水保温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冰蓄冷中央空调蓄冰槽防水保温设计与施工的策略。旨在为我国冰蓄冷中央空调蓄冰槽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经济》期刊2011年20期)
叶林标,许宁[10](2011)在《某冰蓄冷工程蓄冰槽防水保温层失效原因分析及治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冰蓄冷工程蓄冰槽防水层与保温层都已失效,需重新设计施工。本文分析了该蓄冰槽防水保温层失效的原因,提出了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通过工程施工应用,证明治理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防水》期刊2011年12期)
蓄冰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蓄冰槽系统的流动和传热模型,针对蓄冰槽中载冷剂的流动方向、载冷剂进口位置对蓄冷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进口流速越大,努塞尔数Nu越大,载冷剂与冰球间的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出口温度越快达到稳定状态;设计蓄冰槽时,采用载冷剂下进上出的流动方式比上进下出的对流换热系数大,更有利于换热,载冷剂流速为3m/s时2种方式对流换热系数相差0.71%,为5m/s时相差0.99%,随着载冷剂流速增大,下进上出的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蓄冰槽论文参考文献
[1].朱青柏.盘管式蓄冰槽预制施工技术[J].安装.2019
[2].张鲁燕,郝学军,宋孝春,杨华.冰球式蓄冷系统蓄冰槽蓄冷过程的动态模拟[J].暖通空调.2018
[3].赵思越.基于L-CNG加气站冷能利用的蓄冰槽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4].赵思越,林文胜,邱维.基于L-CNG加气站冷能利用的蓄冰槽蓄冷过程实验分析[C].上海市制冷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5].王瑾,赵凯,王素英,赵路平,段文珊.冰球式封装蓄冰槽蓄冷过程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5
[6].茅靳丰,吉少杰,李伟华,李永.基于Fluent的蓄冰槽气体取冷特性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5
[7].赵美,于航.冰浆在蓄冰槽中的贮存特性研究进展[J].制冷学报.2013
[8].秦东阳,熊海峰,赵发明,吴岳.冰蓄冷系统蓄冰槽漏水预防措施的探讨[J].安装.2011
[9].陶兴祥.对冰蓄冷中央空调蓄冰槽防水保温设计与施工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
[10].叶林标,许宁.某冰蓄冷工程蓄冰槽防水保温层失效原因分析及治理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