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静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荷尔德林,老子,虚静
虚静观论文文献综述
左文强[1](2018)在《试析《返乡——致亲人》中的“虚静”——兼谈老子“虚静”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荷尔德林的《返乡——致亲人》描写了诗人返乡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透过诗人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中所表现出的静与老子虚静的美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试从老子虚静的美学思想窥视该诗中的"静"。(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0期)
许晨雨[2](2017)在《《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虚静观在王维陶渊明诗中的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专着《二十四诗品》在用语和旨趣上都体现出庄禅色彩,深受庄禅玄远精神的影响,其主旨含摄着自然观和虚静观,这种精神美感在陶渊明、王维等人的诗歌中可得到观照。通过陶渊明、王维的具体诗歌,分析其中的自然虚静精神,与《二十四诗品》相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二十四诗品》中的庄禅玄远精神,体会陶、王二人诗歌中的自然虚静精神。(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7年03期)
曹利[3](2016)在《论庄子的“虚静观”在审美活动中的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同时对于艺术设计创作与鉴赏,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探讨的是庄子美学中的"虚静",其作为生命底蕴的气的一种本原状态。"虚静"观认为人只有虚己忘我,才能与万物同一,得到至善至美的道。本文也通过自己的设计实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6年15期)
陈蕾[4](2016)在《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观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许多思想继承了古代文论中的精华,其中的《神思》篇就将产生于先秦的"虚静"观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来。本文试探《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观的来源及其继承与发展,从而有助于理解刘勰的"虚静"观。(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6年14期)
廖婧[5](2016)在《道家虚静观视角下的古筝艺术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家虚静观很好的为古筝演奏提供了一种审美心境,尤其是具体的道教音乐更是形象地体现了虚极生实,静中取动的审美境界。而这种虚实相生、静照忘求的审美心态正是古筝演奏者亟待所需的。因此,将古筝的演奏艺术审美结合道家的虚静观进行分析,力图通过对虚静的研究,进而为古筝演奏艺术的审美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歌海》期刊2016年04期)
周杰[6](2016)在《从《道德经》虚静观英译论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道德经》中"虚""静"观的不同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具备生态伦理意识的《道德经》英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有更强生命力;翻译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将翻译的主体即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看成一个互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培养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对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的传介与目的语文化的建构均有重要意义,其途径主要有翻译教育与翻译研究。(本文来源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钟芳倩,谢锋云[7](2016)在《庄子与荀子的“虚静”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一个重要思维范畴,通过对荀子与庄子的"虚静"观的比较,一方面提出存在的"虚静"观是老庄的专利的这一错误观念,另外,提出儒家的荀子在这一思想范畴的不同与优越的方面,使我们对这一范畴的认识更全面。(本文来源于《学苑教育》期刊2016年05期)
王剑波[8](2014)在《虚静观在油画教学中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虚静美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曾对中国绘画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立足于现代绘画,从虚、静、灵感叁个方面探讨虚静美学特质及其对现代绘画的启示,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4年02期)
宗菲,曹磊[9](2013)在《中国传统的“虚静”观与文人园的空灵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虚静"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重要的理论体系。古人以"虚静"为美德,因其反映了一种虚怀若谷、清静寡淡的高尚内在修养。人只有达到内心的纯净、宁静,才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外物,进而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中国文人园林中空灵的意境则与哲学的"虚静"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反映了园主人淡泊、旷达的性情,并能给观者带来内心的安静与平和。它以宁静、悠远、无我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吴福秀[10](2011)在《《庄子》虚静观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提出的虚静观是其"道"论的一部分,它以无限、大美之境为基本追求,以"心斋"、"坐忘"为具体践行方式,分别从人的内部精神引导和外部环境改造出发,倡导了一种自然无为、致虚、守静而万物俱化的虚静观。庄子所提出的虚静观立足于生命个体,在平等的观念上突破社会等级秩序,突破人们内心的偏狭,真正达到了一种平等看待万物、超然解脱自我的现实高度。在这种虚静观的指导下,文学的写意性在庄子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庄子看来,文学是一种缘道而生的自由的文学,是能帮助一切生命个体摆脱困顿之境的虚静的文学,这在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和文学形态的多样化转型方面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1年01期)
虚静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专着《二十四诗品》在用语和旨趣上都体现出庄禅色彩,深受庄禅玄远精神的影响,其主旨含摄着自然观和虚静观,这种精神美感在陶渊明、王维等人的诗歌中可得到观照。通过陶渊明、王维的具体诗歌,分析其中的自然虚静精神,与《二十四诗品》相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二十四诗品》中的庄禅玄远精神,体会陶、王二人诗歌中的自然虚静精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静观论文参考文献
[1].左文强.试析《返乡——致亲人》中的“虚静”——兼谈老子“虚静”观[J].名作欣赏.2018
[2].许晨雨.《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虚静观在王维陶渊明诗中的观照[J].参花(下).2017
[3].曹利.论庄子的“虚静观”在审美活动中的表现[J].设计.2016
[4].陈蕾.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虚静”观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5].廖婧.道家虚静观视角下的古筝艺术审美[J].歌海.2016
[6].周杰.从《道德经》虚静观英译论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培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7].钟芳倩,谢锋云.庄子与荀子的“虚静”观比较[J].学苑教育.2016
[8].王剑波.虚静观在油画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大观.2014
[9].宗菲,曹磊.中国传统的“虚静”观与文人园的空灵之美[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吴福秀.《庄子》虚静观探赜[J].华中学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