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井化学示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饱和度,残余,化学,孤岛,油田,剩余,模型。
单井化学示踪论文文献综述
裴连君,张君劼,李晓山[1](2008)在《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段塞解释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用于单井段塞式注入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的理论解释模型,即段塞解释模型。与以往脉冲式解释模型比较,该模型既符合矿场实际的注入条件,即段塞式注入,又不要求示踪剂是纯净的,使得示踪剂费用降低90%以上,适用于关井期间地下示踪剂带无显着飘移的矿场测试结果的解释。数值模拟表明,原始示踪剂与次生示踪剂回采剖面体积(称为滞留体积)的比值对扩散不敏感。该解释模型与数值模拟确定的残余油饱和度之间的误差小于0.5%;与单井的脉冲解释模型对比,解释精度提高2%.(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08年05期)
裴连君[2](2004)在《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段塞解释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井示踪剂法测试残余油饱和度技术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试方法 ,探测深度大且具有控制探测深度的能力。经实验室试验证实 ,示踪剂测试精度为 2 %~ 3%孔隙体积 ,可满足老油田水驱开发和叁次采油评价等工作的需要。首次提出了段塞注入解释模型 ,适用于单层、关井期间地下示踪剂带无显着漂移的矿场试验解释。模型中考虑了试验段塞注入条件和注入液中含有次生示踪剂的校正。应用此解释模型 ,测试费用低 ,解释精度高。(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04年03期)
胡书勇,张烈辉[3](2004)在《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采油后 ,还有大量的石油滞留地下深处不能被有效采出。而每年新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在不断减少 ,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将残余在地下的原油采出 ,也就有了确定SOR的需要。在进行叁次采油的潜力评价中 ,SOR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测残余油饱和度的方法较多 ,但各有优缺点。单井化学示踪剂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潜力的方法 ,它始于2 0世纪 60年代后期 ,由Cooke首先提出 ,它利用地层的色谱效应 ,用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Deans于 1 967年用此法在室内成功地测定了模型内的残余油饱和度 ,1 968年应用于现场获得成功 ,1 971年取得了美国专利权。该法首次现场测试获得成功以来已广泛应用。单井示踪法成本低 ,测定简便 ,测定体积大并且可调 ,应用范围广 ,灵敏准确 ,是测定残余油饱和度的理想方法。作者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 ,对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的产生背景、应用及其发展作了回顾 ,并在与其它测残余油饱和度进行对比的基础上 ,对其应用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04年01期)
胡书勇[4](2003)在《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采油后,还有大量的石油滞留地下深处不能被有效采出。而每年新发现的石油地质储量在不断减少,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将残余在地下的原油采出,也就有了确定S_(OR)的需要。在进行叁次采油的潜力评价中,S_(OR)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测残余油饱和度的方法较多,但各有优缺点。单井化学示踪剂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潜力的方法,它始于60年代后期,由Cooke首先提出,它利用地层的色谱效应,用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Deans于1967年用此法在室内成功地测定了模型内的残余油饱和度,1968年应用于现场获得成功。该法首次现场测试获得成功以来已广泛应用。单井示踪法成本低,测定简便,测定体积大并且可调,应用范围广,灵敏准确,是测定残余油饱和度的理想方法。 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就是向油层中注进一种酯类作为原生示踪剂,然后关井,让其在油层中遇水发生水解,生成次生示踪剂醇类,最后进行回采。对回采的示踪剂基于色谱效应进行分析,绘制“示踪剂浓度累计采出液体积“的回采曲线,由于这两种示踪剂在油水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以不同的速度被回采出来,因而两种示踪剂峰值到达地面的时间不同,产生了一个时间差。这种时间差与残余油饱和度有直接数学关系,残余油饱和度越大时间差越大,据此关系编制数值模拟程序,模拟回采曲线,通过反复模拟来确定残余油饱和度值,这种方法的精确度为孔隙体积的±2%—±3%。 该技术的关键是解释工作,其测试成功与否,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对现场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拟合来确定残余油饱和度。对测试数据的解释包括直接求解和用计算模拟程序来模拟。在直接求解方面,国内外目前还没有出现解释精度较高的常规解释模型。而对于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来处理现场测试数据方面,则发展了叁种数值模型,即“理想”的单层模型、多层模型、漂移模型。随着油藏模拟器模型复杂程度的增加,为获得现场数据的满意的拟合,需要试算的步数也会迅速的增多。这样常规拟合程序就会变得相当笨重,其计算费用可能会大大增加。于是人们不断改进示踪剂测试的数值模拟算法。 同时,在解释技术上,单井化学示踪测试的常规解释模型忽略了扩散的影响,是通过分析的方式来求解的,其解释精度受到很大影响 对于存在流体漂移现象的测试,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本文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先简要回顾单井化学示踪测试I们…史和现状,在对其数学理论和方法、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其测试全过程(从室内_测试到现场测试〕和常规解释模型作了描述;最后着重研究了u数值模拟解释模型。重点对单井示踪测试的数值模拟理论、方法及解释工仆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存在流体“漂移”现象的二维模拟作了深入研究。作”~全文的研究成果,编写了研制了用于解释残余油饱和度的一维、二维多以t值模拟程序和存在“漂移”现象的二维数值模拟程序。 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O)建立了单井化学示踪刑法测残残余油饱和度技术的数,f模型,即单层模型、多层模型和流体“漂移”模型,并研制了在理想情况l、的常规解释模型; C 研制了用于解释残余3由饱和度的一维、二维多层数值N拟程序: ”o)研制了存在“流体漂移”时的数值模拟程序。本程序、;;合化学示踪3卯〕特证速度,建立了无条件稳定、收敛的有限差分格式,并血过把二维模W价为 创ZZ模型,提高了数值模拟求得的代余汕饱和度的精地,减少了计算 1k十卜(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学院》期刊2003-05-01)
冯宝峻[5](2001)在《单井化学示踪测试确定原始含水饱和度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井化学示踪测试确定原始含水饱和度技术 ,是利用示踪剂在油层中的色谱分离原理 ,并认为原生水是不流动的 ,注入的携带示踪剂的流体是原油或柴油。该方法取决于平衡状态下的色谱效应。与其它测定原始含水饱和度的方法相比 ,具有简单、快捷、施工周期短、测试结果精度高的特点。它可在很大的原始含水饱和度范围内获得准确的结果。目前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公认为是一种可以替代油基泥浆取心的测定原始含水饱和度方法。在我国是一项值得研究并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大力推广的新技术(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01年05期)
裴连君[6](2001)在《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漂移过程解析解(二)》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矿厂实验过程可划分为叁个阶段:注入阶段、关井阶段和回采阶段。其中,注入、回采阶段流体渗流按平面径向流处理,而在关井期间,示踪剂连续性方程是二维模型,数值解时十分复杂,节点数超过10万,计算工作量很大。我们通过求解二维常系数对流-扩散方程获得一个5重积分表达式,进一步化简积分消去了2重,得到3重积分表达式。再通过函数逼近获得解的多项式表达式。(本文来源于《吐哈油气》期刊2001年03期)
裴连君,谢佳析,常保银,陈建琪[7](2001)在《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无漂移段塞解释模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具有探测深度大(3~12m)、精度好等优点,能够满足老油田水驱开发和叁次采油评价等工作的需要。此项测井技术被认为是残余油饱和度测试的首选方法。本文给出了一个常规解释模型,适用于关井期间地下示踪剂带无显着漂移的矿场实验结果的解释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解释误差小于1%孔隙体积。简化该模型得到两个物理过程相对简单的解释模型—脉冲模型和概念模型。(本文来源于《吐哈油气》期刊2001年02期)
毛广洲,吴丽文,路秀广,周文胜[8](1999)在《孤岛油田西区和中一区单井注入化学示踪剂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孤岛油田西区和中一区单井注入化学示踪剂试验的过程,探讨了单井注入化学示踪剂室内筛选、注入量计算和现场施工工艺,研究了适合孤岛油田西区、中一区地质特点的监测分析原理。通过现场在西区、中一区各2口井分别注入NaSCN和Na_4Fe(CN)_6两种示踪剂及跟踪监测250天左右结果的分析,反映了西区、中一区平面上水线推进均匀,无明显大孔道或高深带窜流现象,纵向上中一区无明显窜槽,而西区纵向上因局部区域隔层发育差有窜漏现象,为以后的油田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张萍,袁是高[9](1985)在《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的原理、示踪剂浓度、分配系数和水解速度常数的测定方法,现场测试和数字模拟方法及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1985年06期)
单井化学示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井示踪剂法测试残余油饱和度技术是一种精度较高的测试方法 ,探测深度大且具有控制探测深度的能力。经实验室试验证实 ,示踪剂测试精度为 2 %~ 3%孔隙体积 ,可满足老油田水驱开发和叁次采油评价等工作的需要。首次提出了段塞注入解释模型 ,适用于单层、关井期间地下示踪剂带无显着漂移的矿场试验解释。模型中考虑了试验段塞注入条件和注入液中含有次生示踪剂的校正。应用此解释模型 ,测试费用低 ,解释精度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井化学示踪论文参考文献
[1].裴连君,张君劼,李晓山.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段塞解释模型[J].新疆石油地质.2008
[2].裴连君.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段塞解释模型[J].石油钻采工艺.2004
[3].胡书勇,张烈辉.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回顾与展望[J].海洋石油.2004
[4].胡书勇.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
[5].冯宝峻.单井化学示踪测试确定原始含水饱和度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
[6].裴连君.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漂移过程解析解(二)[J].吐哈油气.2001
[7].裴连君,谢佳析,常保银,陈建琪.单井化学示踪剂测残余油饱和度无漂移段塞解释模型(一)[J].吐哈油气.2001
[8].毛广洲,吴丽文,路秀广,周文胜.孤岛油田西区和中一区单井注入化学示踪剂试验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1999
[9].张萍,袁是高.单井化学示踪剂法测残余油饱和度[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