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中心小学276000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心理学家布鲁纳语)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看到数学中的美,被数学的奇妙所打动,并激起他们开动脑筋,获得解题成功的喜悦,从而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状态。这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好体现。因此,只有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不断获得教学上的成功。
在积累几年的教学过程基础上,笔者在此谈自己几点常用的方法。
一、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高质量的设疑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出示了一系列的数,让学生想办法从中把“能被3整除的数”找出来。当学生还在奋笔疾书进行演算时,老师已经很快从里面找出来,学生感到非常惊奇。这时学生产生了奥妙在哪里的疑问。而此时告诉他们,这个奥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兴趣由此而生。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给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提出问题:怎样才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各舒已见,都赞成需要用量角器测量,而老师不量就能说出了正确结果,学生急于想找到更快捷的方法时引入新课的教学,使教学双边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教学统计图前,通过先展示上届学生精心制作的彩色统计图,让学生称赞不已,跃跃欲试。
二、寓新于旧,引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新知识总是某种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把握教学的内在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寓新知识于旧知识之中,化难为易,学生就学得轻松,兴趣自然而生。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这些内容时,安排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其转换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再结合之前所学的旧知,推导出新学的知识。旧中有新,新而不难,学起来也就有兴趣了。
三、动手操作,培养乐趣
小学生有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动手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涂一涂等实际操作活动,发现规律,抽象概括,有利于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同样多”及“比多、比少”的概念教学时,通过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和三角形摆一摆,先分别在第一行摆6个小圆片,第二行摆6个三角形,使学生在操作的同时认识同样多。接着在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再让学生观察:“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通过一系列的直观动手操作,既轻松地建立了学生的数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又获得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四、联系生活,提高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运用于生活。通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计算”时,学生已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此时课,我是通过创设学生购买东西的情境,出示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及玩具并标出它们的价格,让学生自由选择两项物品算一算自己应该付的总金额。在教学二年级“长度单位”这一单元后,安排了每位学生利用卷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操场的长度。学了比和比例,组织学生画教学平面图,测量旗杆高度,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确实有用。而给家长计算存款利息,受到家长欢迎,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