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催化剂论文-武江红,薛伟,苏立红,栗俊田,王海堂

铁基催化剂论文-武江红,薛伟,苏立红,栗俊田,王海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铁基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助剂,甲醇水蒸气重整,氢气,一氧化碳

铁基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武江红,薛伟,苏立红,栗俊田,王海堂[1](2019)在《不同处理方法对氮化硼负载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叁种氮化硼(BN)负载的铁基催化剂,将其用于费托合成反应中;结合XRD、TEM、FT-IR和H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形貌特征、还原性能以及F-T合成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u助剂加入不会破坏载体BN的物相结构,而硼砂的加入会提高载体BN的结晶度; Cu助剂和硼砂加入对催化剂形貌的影响不明显,但都会使所制备的负载型铁基催化剂还原温度降低。在n(H2_)/n(CO)=2.0、340℃、2 MPa和GHSV=1500 h~(-1)的条件下,叁种催化剂Fe/BN、Fe/BNM和Fe-Cu/BN上的CO的转化率分别为12.3%、36.2%和31.6%,产物中甲烷选择性为57.9%、26.8%和44.7%。Fe-Cu/BN和Fe/BNM两种催化剂活性均比Fe/BN催化剂有所提高,表明BN负载的铁基催化剂可以通过加入助剂以及改善载体与活性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升其对F-T合成反应的催化活性。相关结果可为探索制备高活性的氮化硼基FT合成催化剂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导,舒歌平,高山松,王洪学,谢晶[2](2019)在《煤直接液化铁基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发高效的煤液化催化剂是提高反应转化率、增加油收率的重要途径。铁基催化剂由于活性较好、廉价易得、无需回收而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从直接液化铁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出发,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优化铁基催化剂化学性质和结构的4种途径,即制备合成纳米催化剂、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利用多元金属的协同作用以及对催化剂进行离子改性。此外,对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如预硫化条件、炭沉积、煤中矿物质等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降低催化剂成本、开发油溶性催化剂和复合型金属催化剂以及优化工艺条件等建议。(本文来源于《神华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梁坤,张成华,相宏伟,杨勇,李永旺[3](2019)在《改性SiO_2对铁基催化剂H_2、CO吸附及加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方法通过掺杂修饰剂M(M=Mn、Zn、Zr、Sr)制备出改性SiO_2载体,再用浸渍法将Fe元素负载于该载体上制成系列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物理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织构性质、晶相组成和电子性质。利用程序升温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H_2还原吸附性质和CO加氢性能。借助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催化剂与H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少量掺杂的修饰剂对催化剂的Fe物相组成以及表面Fe物种电子状态基本没有影响,但降低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以及活性相分散度,削弱了对H_2的吸附能力,降低催化剂的H_2脱附活化能。Zn、Zr的掺杂抑制了催化剂的还原,而Mn、Sr的掺杂却促进催化剂的还原。Mn、Zn、Zr的掺杂抑制催化剂表面CO的解离吸附,Sr则促进CO的解离吸附,Mn、Zn、Zr、Sr均促进低温区间C-C耦合和加氢反应,其中,Mn、Zr促进加氢的作用更显着。(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峰[4](2019)在《铁基催化剂催化煤焦加氢气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制甲烷可以弥补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方式。煤直接加氢气化制甲烷因为热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经济等优点,被广泛的研究。催化剂的使用使煤加氢气化所需要的苛刻条件变得更加温和。本论文主要考察了复合催化剂Fe-Co-Ca、Fe的分散程度、Fe-Ca的演变过程对煤焦催化加氢气化的影响。通过XRD、拉曼、FT-IR、TEM和BET、H_2-TPR等表征方法对煤焦和催化剂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了以下主要的结论:(1)Co催化剂负载到煤/焦上用于加氢气化(CCHG)被证明是非常有催化活性的,但是Co的价格昂贵。如果用Fe部分替代Co催化剂,达到和Co催化剂一样催化效果,可达到降低催化剂成本的目的。考察了不同比例Co-Fe-Ca催化剂对加氢气化过程中的CH_4收率和CH_4生成速率的影响。通过对最佳负载1.0Co-0.5Fe-1.5Ca催化剂煤焦进行分段研究,利用XRD、TEM和拉曼研究了催化剂和煤焦的性能。结果表明,用Fe部分取代Co是可行的,在1.0Co-0.5Fe-1.5Ca催化剂存在下,甲烷产率达到71.96%,和负载1.5Co-1.5Ca催化剂的煤焦甲烷产率(71.63%)相当。Co-Fe-Ca叁元催化剂在加氢气化后未发现碳化物的形成,仅仅以金属还原态的形式存在,这可能是由于Co抑制Fe_3C的形成,或Co促进了碳化铁加氢的快速转化。仅负载Fe-Ca的煤焦几乎不反应,Co-Fe-Ca共存时煤焦内部形成了孔洞结构且粗糙。催化剂的加入抑制了煤焦的石墨化过程和提高了煤焦的反应性。(2)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Fe催化剂在不同比表面积煤焦中分散程度对催化加氢气化性能的影响,利用XRD、BET、H_2-TPR、FT-IR、TEM、拉曼光谱对煤焦及催化剂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煤焦的反应活性位点和石墨化程度并非影响催化加氢气化反应的唯一因素,而催化剂的分散程度对加氢气化反应影响更大。煤焦的比表面积越大,Fe催化剂在煤焦表面分散更均匀,催化剂活性组分平均晶粒尺寸越小,并可以促进煤催化加氢气化中间相产物Fe_3C的生成,甲烷收率越高。对于比表面较高的900-Char,在氢气压力为2MPa,温度为750℃,Fe负载量为5%时,催化加氢气化甲烷收率可达53%。在900-Char上考察了Fe催化剂的负载量对催化加氢气化的影响,甲烷的收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Fe负载量存在饱和值。(3)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煤焦催化加氢气化过程中Fe和Fe-Ca催化剂的演变。考察了Fe和Fe-Ca催化剂对CH_4收率和CH_4生成速率的影响。TEM、XRD、H_2-TPR、拉曼等手段对催化剂和煤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CH_4生成速率与Fe_3C与Fe的峰强度比值的关系,确定了反应速率的确定步骤和可能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a在煤焦催化加氢气化中的作用不仅是铁族金属的分散和脱硫作用,而且有利于金属铁的还原和渗碳反应。对于Fe-Ca催化的情况,在加氢气化过程中发现V_(CH4)与Fe_3C与Fe的相对比例呈负相关。Fe_3C比例越大,甲烷生成速率越慢。结果表明,碳化铁是一种稳定的催化加氢气化中间产物。碳化铁的消耗是甲烷生成速率的控制步骤。(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戈婷婷[5](2019)在《活性焦担载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NO_X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烟气脱硝技术进一步受到关注。在催化剂作用下,以氨气为还原性气体脱除NO_X的工艺是国际上控制NO_X排放的主流选择。低温SCR催化剂由于工作温度低,可将催化反应塔放置于脱硫除尘装置之后且无需对烟气进行再加热而成为近年来脱硝领域研究的热点。铁基催化剂虽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然而其工作温度窗口较窄、抗SO_2中毒能力差致使其无法实现工业应用。本文通过添加Ce、Cr等元素对活性焦担载铁基脱硝催化剂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其低温SCR脱硝能力和抗中毒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揭示催化脱硝性能与催化剂自身特性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活性焦担载铁基(Fe/AC)催化剂,研究了煅烧温度及Fe担载量对Fe/AC催化剂低温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0℃煅烧且Fe负载量为8%时催化剂获得最高的NO_X转化率,在140℃时其NO_X转化率可达50%,有效工作温度窗口(脱硝效率高于90%的温度区间)为200-240℃,最高NO_X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250℃煅烧制备的8Fe/AC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Lewis酸位点和Br?nsted酸位点,反应过程中L-H机理和E-R机理并存。(2)为进一步提高8Fe/AC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采用Cr元素改性Fe/AC催化剂,同时探究了Cr掺杂量、AC粒度以及烟气流速对催化剂NOx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r掺杂量为6%时,催化剂脱硝活性最高,其有效窗口(NO_X转换率超过90%)为160-240℃。Cr掺杂能有效提高铁基活性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此外,8Fe6Cr/A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Fe~(3+)、Cr~(3+)、O_β含量以及较多的酸位点,这是其获得优异脱硝活性的原因。当测试温度低于200℃时,粒度对8Fe6Cr/AC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有一定影响。在此温度下,40-60目的催化剂取得最高的脱硝效率。当测试温度超过200℃时,粒度对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几乎没有影响。(3)对Cr-Fe/AC催化剂抗碱金属、抗重金属以及抗硫抗水性能的研究表明,6Cr8Fe/AC催化剂可抗微量(0.1-0.3%)的碱金属K、Na中毒,但当碱金属含量超过1%时,催化剂中毒程度随着碱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加强。在高浓度的碱金属环境中,6Cr8Fe/AC催化剂失活严重。6Cr8Fe/AC催化剂有较好的抗重金属Pb、Zn中毒能力。即使重金属含量达到2%,2Pb/Fresh、2Zn/Fresh催化剂在160℃均可获得50%的脱硝活性。Fresh催化剂在5%H_2O存在下获得70%的NO_X转化率,但在100 ppm SO_2的气氛中,NO_X的转化率只有45%。(4)为提高6Cr8Fe/AC催化剂的抗碱金属中毒性能,采用Ce对其进行了改性处理。结果表明,Ce添加能有效提高8Fe6Cr/AC催化剂抗碱金属K、Na中毒能力,其最佳掺杂量为8%。8Ce1K/Fresh(Fresh为8Fe6Cr/AC催化剂)催化剂在120℃下NO_X转化率达53%,在200℃下NO_X转化率为87%;8Ce1Na/Fresh催化剂在120℃的NO_X转化率超过了50%,其在120-200℃下NO_X转化率比1Na/Fresh高出约15%。1%K/Na中毒会降低Fresh催化剂的比表面积、Fe~(3+)和Cr~(3+)浓度以及还原性。Ce改性后,由碱金属中毒导致的比表面积减小、Fe~(3+)和Cr~(3+)浓度降低以及还原性削弱等问题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Ce改性的Fresh催化剂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较好的抗硫、抗水性能。8Ce/Fresh催化剂在260 min内完全具备抗水性能,在400 min内完全具备抗硫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5-31)

訾朝辉[6](2019)在《Mn改性泡沫镍负载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O_x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体和环境有很大危害,已成为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技术是当前最为有效的NO_x脱除方法,_(而术)~(已化获剂),~(得为了锐广钛泛矿)_(是很把多反工应业器烟置气于温除度尘达器不和到脱此硫温塔度之范后围,)~(应TiO用2。负在载SVC2RO 5-脱W硝O3技或术V中2O,5),_(这因样此降急低需了开飞发灰)~(-核Mo心O是3氧脱化硝物催),_(低中温的脱碱硝金催属化(K剂)~(化其剂脱。硝现温在度应范用围最)、。_(N低)~(为广)_a~3_温~(泛0)??x_等~(0的)_()S)~(-4商)、_(CR碱)~(00用)_(土脱金硝技属)~(°脱C硝。催然)(Ca、Mg等)、重金属(Pb、Zn等)和SO_2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同时还可以避免再热烟气造成能源浪费。但目前的低温(<250°C)SCR脱硝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温度窗口窄、催化剂活性不高、抗中毒能力差等。因此开发一种低温高效、抗中毒能力强、污染小的催化剂迫在眉睫。本文以Mn、Fe作为活性组分,金属泡沫镍作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脱硝催化剂,对其脱硝性能、抗碱金属(K、Na等)与重金属(Pb、Zn等)性能和抗硫抗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催化剂进行了改性以进一步提高其脱硝性能。同时采用XRD、XPS、H_2-TPR、NH_3-TPD和In situ DRIFT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揭示催化剂表面的晶相结构、元素价态浓度、催化剂的还原性以及催化剂的酸位点数量和酸性强弱与脱硝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此外,对脱硝催化剂进行了动力学初步分析,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研究结果如下:(1)煅烧温度为500°C时,由于活性组分Fe较好的分散在载体镍表面,催化剂可以提供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以及较多的供气体吸附的酸位点,因此在此温度煅烧的10Fe/Ni催化剂具有较优的脱硝效率。添加一定量的Mn可以改变10Fe/Ni催化剂表面Fe不同价态之间的比例,提高催化剂表面Fe~(3+)/Fe~(2+)的比例,增加晶格氧的含量及表面的Br?nsted活性酸位点数量,增强了催化剂在低温范围内的氧化还原能力,因此有效提高了3Mn10Fe/Ni催化剂的低温SCR脱硝活性,拓宽了其活性温度窗口,使其在120-240°C下的NO_x转化率达98.4%-100%。对3Mn10Fe/Ni和10Fe/Ni催化剂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表明,3Mn10Fe/Ni催化剂SCR反应活化能比10Fe/Ni催化剂SCR反应活化能低21.6%。同时得到了10Fe/Ni和3Mn10Fe/Ni催化剂的动力学方程,由此可以推测它们脱硝反应的趋势。(2)研究了3Mn10Fe/Ni催化剂的碱金属K中毒及Co改性3Mn10Fe/Ni催化剂在120-240°C温度范围内的抗中毒性能。研究结果表明,K添加后3Mn10Fe/Ni催化剂表面的NiO/Ni、Fe~(3+)、Mn~(4+)、晶格氧比例、不饱和Ni原子的含量和Ni-Mn/Fe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缺陷下降,Ni与Mn、Fe之间的协同作用减弱,氧化还原能力下降,Br?nsted酸位点数量显着减少,从而使催化剂低温脱硝活性降低,且K添加量越高,催化剂碱金属中毒现象越明显。当K负载量达到0.3%时,3Mn10Fe/Ni(fresh)催化剂抗碱金属性能显着降低,其脱硝活性降至45%。_(间低的温协氧同化)~(CNio原改子性)_(作还)~(的0)._(用原)~(含3K量3),_(性降)~(和M)_(能低)~(nN1i),_(了从催而化使)~(0-FMe/n/NFi e催复化合剂氧后化)_(剂3M表n1面0的Fe),~(物催的化结)_(/酸Ni性抗),_(增K)~(剂构)_(加中了毒)~(表缺面陷N增iO加/N。i且)_(B能r?力ns明ted显)、_(酸提位高点。当的)~(FCeo3+的、添Mn加)_(数Co)~(4+增)、_(量添)~(强晶),_(加改量善为了)~(了格N氧i比与)_(0催)~例.~M_(2化)、_%~n、_(剂时的)~(不F饱e),_(中其)~(之和)èg抗K性能最优,在220°C时脱硝活性达98%。(3)对3Mn10Fe/Ni催化剂重金属Pb和Zn中毒及Co改性3Mn10Fe/Ni催化剂抗中毒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3Mn10Fe/Ni催化剂Pb和Zn中毒后,一方面由于8Pb/fresh(fresh即3Mn10Fe/Ni催化剂)和2Zn/fresh催化剂中重金属Pb、Zn与晶格氧的强相互作用,使8Pb/fresh和2Zn/fresh催化剂中晶格氧的含量降低,这导致NH_3的活化和氧循环减弱。另一方面,高价态金属元素(Fe~(3+)和Mn~(4+))的含量降低,导致8Pb/fresh和2Zn/fresh催化剂的还原能力降低。由于Pb,Zn与酸性位点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剂表面上PbO和ZnO的物理覆盖,引发了催化剂表面上Br?nsted酸位点的酸度减弱,酸性位点数量减少,导致催化剂表面吸附NH_3的能力减弱。NO_x和NH_4~+反应形成N_2的反应速率变慢。综合上述原因,重金属Pb和Zn中毒使3Mn10Fe/Ni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由75.8%-99.9%降低至14.3-72.7%。Co改性8Pb/fresh和2Zn/fresh催化剂,可有效降低Pb和Zn对催化剂的影响,使其脱硝活性由14.3-72.7%升高至41-81%。(4)对3Mn10Fe/Ni催化剂在180°C进行的抗硫和抗水研究表明,3Mn10Fe/Ni催化剂的H_2O中毒是可逆过程。它10 vol.%(体积分数)的H_2O中毒之后,最终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稳定在85%。H_2O中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H_2O和NH_3之间的竞争性吸附减少了NH_3吸附的活性位点数量,H_2O会明显抑制吸附在Lewis酸位点的NH_3和NO之间的SCR反应,从而降低SCR的脱硝活性。3Mn10Fe/Ni催化剂的SO_2中毒是不可逆的。它在200 ppm和400 ppm的SO_2中毒之后,最终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稳定在53%。这是因为SO_2的存在导致在3Mn10Fe/Ni催化剂上形成NH_4HSO_4、(NH_4)_2SO_4和金属硫酸盐。通过SO_2与反应气体(NH_3和O_2)之间的反应,生成的一些铵盐(如NH_4HSO_4和(NH_4)_2SO_4)在低温下难以分解,并且NH_4HSO_4可以阻断活性位点,降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低温下,SO_2可被催化剂中的金属氧化物吸附并产生金属硫酸盐,导致催化剂失活。还对3Mn10Fe/Ni催化剂进行了SO_2+H_2O的中毒实验,催化剂SO_2+H_2O中毒之后,最终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稳定在50.5%。由于SO_2和H_2O的双重中毒效果,造成催化剂的脱硝效率下降更迅速。(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5-30)

云瑞瑞,马婉娇[7](2019)在《铁基催化剂Fe_2P/C的设计合成及其温和条件下对硝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催化加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节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活性及选择性是催化领域的一个长期课题.本文利用细菌(ATCC 19367)为含磷前驱体通过不同的金属/细菌比例及热解温度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铁基催化剂.过X-射线粉末衍射、场发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等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及物相表征.本文针对不同热解时间,热解温度及金属比例系统的研究了催化剂的合成过程,通过分析表明,随着热解温度从600℃升到900℃,催化剂由单一的多孔碳逐渐到Fe_2P及Fe_2O_3转化.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金属纳米颗粒均匀的分布在多孔碳上.该铁基磷化物对硝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加氢还原催化功能,通过对比不同官能团取代的硝基催化加氢可以看出,常温常压下,该催化剂可以选择性的对硝基化合物的硝基进行加氢.通过循环实验证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及可回收性.(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葳[8](2019)在《稀土改性铁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NH_3-SCR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蕴藏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因而能源消耗结构中主要为煤炭能源。但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会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继续需要燃煤的工业条件下急需严格控制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具有NO转化效率高,N_2选择性好等诸多优点现已成为固定源脱硝的重要且主流的技术手段。为了减少煤炭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使用湿法脱硫技术对煤炭进行处理,但是脱硫后煤炭燃烧的烟气中仍会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少量的SO_x,因此催化剂的抗水抗硫性能是决定其能否成为成功的低温NH_3-SCR催化剂的重要指标。基于以上现状,本文着重研究稀土金属钐,铈分别掺杂Fe_2O_3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NH_3-SCR中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抗水抗硫问题,具体研究如下:(1)本文采用柠檬酸法制备Fe-Sm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表现出更好的活性和N_2选择性。通过XRD、NH_3-TPD、H_2-TPR以及in situ DRIFTS等多种表征方式,本研究探寻并提出了该催化剂具有良好活性和选择性的原因。通过XPS和H_2-TPR可以看出,掺杂Sm后,催化剂的表面吸附氧含量明显增高,这有利于NH_3-SCR反应的进行,从而有利于活性的提高。此外,掺杂Sm后,催化剂表面各类酸位点的数量有了显着增加,尤其是弱酸和中强度的酸位点,其数量顺序与催化剂活性高低顺序一致,由此可以证明酸位点数量的增加是催化剂活性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2)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煅烧温度为500~oC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优活性。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催化剂,采用柠檬酸法时催化剂活性最优。(3)深入探讨了Fe-Sm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水抗硫性的原因,Fe_2O_3本身具有良好的抗水抗硫性,通过EPR可以看出,掺杂Sm后使催化剂产生较多的表面氧缺陷,从而提高了氧化还原性。(4)系统研究了采用柠檬酸法合成Fe基催化剂时,Ce掺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通过XRD,NH_3-TPD,H_2-TPR等表征分析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通过in situ DRIFTS技术深入研究了催化剂的反应机理,从而探讨了催化剂活性与其质构特性,表面组成和化学态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掺杂Ce后,可以改善Fe基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和调剂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并使二者间达到平衡,有利于NH_3-SCR反应的进行,催化剂活性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5)

翟刚,贾小伟,郭永红,吴楚瑜,孙亚萍[9](2019)在《铁基催化剂组成对热解火焰法合成碳纳米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碳纳米管的产量和质量,改变催化剂的组成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热解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实验中,主要对比了催化剂中铁和镍含量对碳纳米管质量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生成的碳纳米管进行系统分析表征,结果表明Fe含量较低时,得到的碳纳米管质量较好,但产量很少;Fe含量较高时,得到的碳纳米管产量较高,但杂质会明显增加,石墨化程度明显下降。实验发现,当催化剂中各元素物质的量比Fe∶Mo∶Al=1∶0.17∶16时碳管的综合质量最好。在铁基催化剂Fe/Mo/Al_2O_3中加入少量Ni会提高碳纳米管的质量,但是若Ni过量碳纳米管的质量反而会下降,当Fe/Ni-Mo/Al_2O_3中元素的物质的量比Fe∶Ni∶Mo∶Al=1∶0.5∶0.17∶16时,合成的碳纳米管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且具有更好的定向性。(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张洪亮,龙红明,李家新,董林[10](2019)在《铁基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V_2O_5-WO_3(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虽然已经工业化应用,但其工作温度偏高,不能满足低温宽工作温度窗口等工况的需要。因此,开发具有宽工作温度窗口的低温脱硝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铁基催化剂因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以及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无毒无害等特点,使其在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基于Fe_2O_3在NH_3-SCR催化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Fe_2O_3作为载体、助剂、活性组分以及新型结构的铁基催化剂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铁基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还总结了铁基催化剂的NH_3-SCR反应机理以及抗水抗硫性,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铁基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发高效的煤液化催化剂是提高反应转化率、增加油收率的重要途径。铁基催化剂由于活性较好、廉价易得、无需回收而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从直接液化铁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出发,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优化铁基催化剂化学性质和结构的4种途径,即制备合成纳米催化剂、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利用多元金属的协同作用以及对催化剂进行离子改性。此外,对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如预硫化条件、炭沉积、煤中矿物质等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了降低催化剂成本、开发油溶性催化剂和复合型金属催化剂以及优化工艺条件等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基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1].武江红,薛伟,苏立红,栗俊田,王海堂.不同处理方法对氮化硼负载铁基催化剂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9

[2].李导,舒歌平,高山松,王洪学,谢晶.煤直接液化铁基催化剂研究进展[J].神华科技.2019

[3].梁坤,张成华,相宏伟,杨勇,李永旺.改性SiO_2对铁基催化剂H_2、CO吸附及加氢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9

[4].张峰.铁基催化剂催化煤焦加氢气化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5].戈婷婷.活性焦担载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6].訾朝辉.Mn改性泡沫镍负载铁基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7].云瑞瑞,马婉娇.铁基催化剂Fe_2P/C的设计合成及其温和条件下对硝基化合物的选择性催化加氢性能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陈葳.稀土改性铁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NH_3-SCR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9].翟刚,贾小伟,郭永红,吴楚瑜,孙亚萍.铁基催化剂组成对热解火焰法合成碳纳米管的影响[J].化工新型材料.2019

[10].张洪亮,龙红明,李家新,董林.铁基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研究进展[J].无机化学学报.2019

标签:;  ;  ;  ;  

铁基催化剂论文-武江红,薛伟,苏立红,栗俊田,王海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