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酯化论文_Yan,Wan,Congcong,Zheng,Xianchi,Lei,Mengqi,Zhuang,Jinhan,Lin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酯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酯化,聚氨酯,磷灰石,环氧乙烷,糠醛,内酯,木质素。

氧化酯化论文文献综述

Yan,Wan,Congcong,Zheng,Xianchi,Lei,Mengqi,Zhuang,Jinhan,Lin[1](2019)在《羟基磷灰石负载金催化丙酮醇与甲醇氧化酯化合成丙酮酸甲酯:酸碱性质的基本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丙酮醇是一种可由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经分步或快速热裂解获得的主要轻质含氧化合物.本文报道了金基催化剂上,丙酮醇可经氧化酯化反应被选择性转化为重要的精细化学品——丙酮酸甲酯.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适宜强度和比例酸碱位点的两性载体负载金催化剂能够促进氧化酯化反应进行,同时不加快羟醛缩合缩合和Cannizzaro反应等副反应进行.其中,羟基磷灰石(钙磷比为1.62)负载金催化剂上,丙酮醇转化率为62%,丙酮酸甲酯选择性可达87%.(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1期)

尹德峰,田运,郑艳霞,左村村,葛亭亭[2](2019)在《氧化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综述了近年来醛或醇氧化酯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情况,其中均相反应体系,催化剂不易分离且能耗较大,价格普遍偏高,适用于氧化酯化的均相反应体系难以工业化。非均相反应体系在工业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催化剂分离简单易还原、可回收再利用等,但同样存在稳定性较差及收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结构及催化醛氧化酯化性能,总结了部分催化剂催化醛氧化酯化的反应机理。通过各种制备方法调控催化剂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进而暴露大面积活性面及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来提高催化剂的经济效益。展望了氧化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贵金属催化剂由于成本限制,非贵金属催化剂将是未来醛氧化酯化领域重点研究的方向。要点:(1)综述了醛与醇一步氧化酯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2)重点介绍了均相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情况。(3)展望了氧化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志敏[3](2019)在《离子液体独特的催化性能:无金属条件下氢键催化醇氧化酯化生成酯》一文中研究指出酯化反应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传统工业生产中,酯化反应通常以醇和酸及其衍生物作为原料。然而,酸及其衍生物通常具有高腐蚀性。此外,在反应过程中,酯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使得大规模工业生产需要复杂的后处理过程~1。事实上,醇可以从可再生资源中获得。(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瑞琦[4](2019)在《木质素氧化、酯化改性及在聚氨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素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含量第二丰富的天然高分子。由于木质素结构复杂,因此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较为受限。木质素常常随农业副产物、造纸废水等废弃物被排放到环境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木质素经过改性后可作为合成某些高分子材料的原料或者作为其它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填料,从而节省对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的使用。充分利用木质素这种生物质资源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本论文以气爆木质素为起点,制备了两种改性木质素:1.利用一种常用的氧化剂次氯酸钠来对气爆木质素进行氧化改性,制备木质素氧化改性衍生物(本文称之为“木质素多元酸”),探索造纸废液中木质素的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2.先将气爆木质素转化为酸沉木质素,然后利用乙二醇对酸沉木质素进行酯化改性,制备一种新型木质素多元醇——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接着,将这两种改性木质素分别加入到水性聚氨酯(WPU)弹性体和硬质聚氨酯泡沫(RPUFs)中,制备四种含改性木质素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即:木质素多元酸/水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木质素多元酸/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水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和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具体而言,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通过改变次氯酸钠氧化木质素的反应条件从而实现对木质素的可控氧化,制备木质素多元酸。实验发现木质素经次氯酸钠的氧化后,苯环结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羧基含量有所增加,分子量有明显的减小。实验建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混合比[定义为n(次氯酸钠)/m(木质素)]12mmol/g,反应温度30°C,反应时间5~30min,并在此最佳条件下大量制备了木质素多元酸,以便后续实验使用。2.将木质素多元酸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体系,制备木质素多元酸/水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耐水性能测试表明木质素多元酸的加入增加了水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水溶性。随着木质素多元酸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100%定伸模量等性能先增加后减少,当添加量为2.5wt%(以PPG-1000为参比)时达最大值。结合热重分析数据,推测在复合材料中,木质素多元酸主要进入聚氨酯的软段区。木质素多元酸与聚氨酯的软段具有氢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产生了影响。3.将木质素多元酸引入到硬质聚氨酯泡沫体系,制备木质素多元酸/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随着木质素多元酸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发泡倍数先增加后减小,而压缩强度和压缩弹性模量总体上均呈现先减小后逐渐增加的趋势。当木质素多元酸的添加量为0.13wt%至0.33wt%(以聚醚多元醇为参比)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与空白聚氨酯硬泡大致相同,但复合材料的发泡倍数有所增加。当木质素多元酸的添加量为0.53wt%至0.67wt%时,复合材料的发泡倍数与空白聚氨酯硬泡接近,但压缩强度比后者大幅提高。因此木质素多元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力学性能。4.采用Steglich酯化反应法,利用乙二醇对酸沉木质素进行酯化改性,得到一种羧基含量降低、醇羟基含量增加的改性木质素——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并将其作为一种木质素基多元醇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体系,制备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水性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实验发现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没有明显地改变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能,当其添加量为0.5wt%至3wt%时对复合材料100%定伸模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同时降低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分析认为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主要以颗粒物的状态存在于复合材料中,与聚氨酯链段的接触面积较小,氢键、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较少,因此对聚氨酯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5.将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引入到硬质聚氨酯泡沫体系,制备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硬质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当改性木质素的添加量相同时,含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的复合材料的发泡倍数比含木质素多元酸的复合材料更小,表明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对聚氨酯硬泡发泡过程的阻碍作用比木质素多元酸更大。另外,当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的添加量小于1.00wt%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并未随其添加量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改变,说明乙二醇酯化改性木质素与聚氨酯链段的相互作用较弱,对聚氨酯硬泡没有明显的补强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穆金城,钟翔,刘建芳,覃荣现,冉真真[5](2018)在《乙醇催化氧化、缩合和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随着生物乙醇和煤制乙醇的大规模发展,乙醇的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将乙醇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乙醇经催化氧化制乙醛、乙酸,经催化脱氢-缩合制乙缩醛,经催化脱氢-酯化制乙酸乙酯等催化反应过程,不仅可以消化日益增多的乙醇产能,提高乙醇附加值,而且有效地延伸了乙醇产业链,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近年来乙醇经催化氧化制乙醛、乙酸,经催化加氢-缩合制乙缩醛,经催化脱氢-酯化制乙酸乙酯等催化反应的催化剂体系、反应工艺和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和评述,并对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8年10期)

巨磊,马春梅,唐蜜,王妍卉,虞心红[6](2018)在《氮杂环卡宾催化芳香醛的氧化酯化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基于氮杂环卡宾催化的醛与溴乙酸乙酯或溴乙腈的氧化酯化反应.该策略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参与,能够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较高收率合成α-酰氧基羧酸酯和氰甲基羧酸酯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11期)

黄爱民,孙宁钊,李大玉,沈芳,何壮漳[7](2018)在《同步氧化酯化硬脂酸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同步氧化酯化长链淀粉酯产品在应用性能上的变化规律,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硬脂酸为酯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强化手段干法制备氧化硬脂酸淀粉酯,对产品进行表征,并对产品应用性能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EM显示机械活化氧化酯化淀粉颗粒表面有明显破坏;XRD表明:氧化酯化淀粉结晶度明显下降;产品冷水溶解度、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均较原淀粉明显提高,粘度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郭燕军[8](2018)在《基于新型氧化内酯化反应构筑手性多取代γ-丁内酯》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取代的γ-丁内酯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医药、农药等具有生物活性分子当中。该类化合物的合成策略和方法受到了合成化学家们的密切关注与研究。基于经典的Pinnick氧化反应,本论文发展了四类新型绿色的氧化内酯化反应用于不对称合成多取代γ-丁内酯,并建立了适用于若干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全合成的方法学。本论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首先对手性γ-丁内酯的合成进行了综述,主要从不对称催化和手性辅剂诱导两大合成策略来进行评述。随后对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计划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发展了新型绿色的亚氯酸钠/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体系,并首次实现了手性γ,γ′-二羰基取代醛的氧化丁内酯化反应。高分辨液质联用仪(LC-HRMS)对反应液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新颖的氧化内酯化反应可能经历了Pinnick氧化/卤化/分子内取代叁步串联反应过程。其卤化试剂为原位生成的次氯酸根离子和助剂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该反应可放大到克级规模,且在氧化内酯化过程中,产物具有与底物相当的光学纯度。第叁章,利用亚氯酸钠,首次实现了3-氧化吲哚丙醛的直接氧化螺环丁内酯化。在手性仲胺催化下,氧化吲哚烯烃与脂肪醛顺利地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之后,其加成物3-氧化吲哚丙醛在亚氯酸钠作用下,经Pinnick氧化/氯化/分子内取代叁步串联反应,可高效地转化为新颖的含叁个手性中心的螺环氧化吲哚γ-丁内酯,其氯化试剂为原位产生的次氯酸根。该反应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均十分优异,最高收率可达97%,最佳对映选体超量达99%。对于大多数主产物,经简单结晶或柱分离后,其非对映选择性均大幅提高(>20:1 dr)。该反应仍可放大到克级规模,且反应选择性良好。此外,产物经叁氟乙酸水解后,可得到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螺环氧化吲哚/仲康酸。第四章,利用亚氯酸钠,首次将手性苯并吡喃-δ-内半缩醛,即4-羟基香豆素与α,β-不饱和醛的Michael/半缩醛化串联反应产物(半缩醛),成功地转化为鲜有报道的γ-(邻羟基苯甲酰基)丁内酯。据LC-HRMS对反应液的分析结果,该产物可能经过新颖的Pinnick氧化/氯化/分子内取代/水解/脱羧五步串联反应而得到。产物转化实验表明,利用该策略,只需经五步反应(已有的方法需要11步),便可实现对天然产物(2R,3R)-Phenatic acid B及其类似物的不对称全合成。第五章,对亚氯酸钠参与的手性γ,γ′-二羰基取代醛的氧化内酯化反应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分别利用亚氯酸钠/溴化锂与亚氯酸钠/溴代丁二酰亚胺两体系,可非对映发散式地合成具有β,γ-两手性中心的γ,γ′-二羰基丁内酯。对该反应构型翻转的机理研究正在进行中。此外,基于该方法学,已实现了对天然产物(+)-Nephrosteranic acid和(+)-Nephrosterinic acid的形式全合成,而对天然产物(+)-Phaseolinic acid的形式全合成正在进行中。第六章,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亚氯酸钠体系促进的氧化内酯化反应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其它可替代亚氯酸钠体系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杜俊谋[9](2018)在《负载型Au-Cu双金属催化剂对5-羟甲基糠醛氧化酯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通过催化方法可将生物质转化成重要的化工产品和燃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羟甲基糠醛(5-HMF)是一种生物质重要平台化合物,其氧化产物呋喃二甲酸(FDCA)可替代对苯二甲酸作为生产聚酯的单体。由于FDCA具有较高的沸点以及较差的溶解性而难于纯化,一般将其进行酯化制备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后用于聚酯生产。本学位论文针对5-HMF在甲醇中氧化酯化制DMFD这一反应体系,采用尿素沉积沉淀法以及还原-氧化法制备了 Au-Cu双金属催化剂用于5-HMF氧化酯化及其构效关联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下列研究成果:对含有不同过渡金属(Fe、Co、Ni、Cu)以及不同载体的双金属Au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当以γ-A1203为载体时,Au-Cu双金属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通过优化Au/Cu比例、预处理条件和反应条件等因素来探究Au-Cu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经还原-氧化预处理的Au-Cu/γ-A12O3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在105 ℃,氧气压力为1.0 MPa条件下反应5 h,DMFD的收率可高达98%,而Au/γ-A1203在同样条件下对DMFD的收率仅有47.9%。说明Au-Cu存在协同作用促进了催化性能。进一步发现预处理方法对催化剂性能具有显着影响,通过直接氧化的Au-Cu/γ-A1203-A对DMFD的收率仅为28.4%,远低于同样反应条件下经过还原-氧化法处理后的Au-CLu/γ-A1203催化剂。对5-HMF氧化酯化的路径进行研究发现,5-HMF中的醛基首先发生氧化酯化,随后羟基再进行氧化酯化生成DMFD。其中羟基氧化是速控步。Au-Cu/γ-A1203经再生后循环反应5次,DMFD的产率从98.2下降至70.8%,说明催化剂发生了失活。对Au-Cu催化剂的构效关联进行了研究,XPS,UV-Vis DRS结果表明经还原-氧化处理的Au-Cu催化剂中Au和Cu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而经氧化处理后的催化剂中Au-Cu相互作用较弱;通过TEM,H2-TPR以及Cu分散度测试可知通过还原-氧化处理后Cu的分散为31.4%,并以CuOx的形式高度分散在Au的表面,形成高度混合的Au-CuOx结构。而对Au-Cu//γ-A12O3-A研究发现,Cu的分散度仅为14.5%,且以较大颗粒的CuOx形式分散在Au表面上。基于以上结果,推测在还原过程中Au和Cu相互扩散形成Au-Cu合金,随后在氧化过程中合金中的Cu发生氧化均匀地偏析在Au表面,形成高度分散且混合均匀的Au-CuOx结构。活性测试表明,这种经过还原-氧化处理形成的Au-CuOx结构促进了 5-HMF的氧化酯化能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5-01)

程牧曦,王凯,何霖,谭亚南,王华[10](2017)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酯化制备碳酸乙烯酯反应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作为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用于其捕捉、存储和利用的技术具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催化反应使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环加成生成碳酸乙烯酯,在很温和的条件下,环氧乙烷转化率达到97%,碳酸乙烯酯选择性达到98%,在有效固定二氧化碳的同时制备高附加值的产品。本研究考察了季铵盐、鏻鎓盐、卤族金属盐、咪唑、吡啶类离子液体等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催化性能;比较了温度、二氧化碳压力、转速、添加剂等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S1期)

氧化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工作综述了近年来醛或醇氧化酯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均相催化剂和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情况,其中均相反应体系,催化剂不易分离且能耗较大,价格普遍偏高,适用于氧化酯化的均相反应体系难以工业化。非均相反应体系在工业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催化剂分离简单易还原、可回收再利用等,但同样存在稳定性较差及收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结构及催化醛氧化酯化性能,总结了部分催化剂催化醛氧化酯化的反应机理。通过各种制备方法调控催化剂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进而暴露大面积活性面及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来提高催化剂的经济效益。展望了氧化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方向,贵金属催化剂由于成本限制,非贵金属催化剂将是未来醛氧化酯化领域重点研究的方向。要点:(1)综述了醛与醇一步氧化酯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2)重点介绍了均相催化剂与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情况。(3)展望了氧化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酯化论文参考文献

[1].Yan,Wan,Congcong,Zheng,Xianchi,Lei,Mengqi,Zhuang,Jinhan,Lin.羟基磷灰石负载金催化丙酮醇与甲醇氧化酯化合成丙酮酸甲酯:酸碱性质的基本作用(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2].尹德峰,田运,郑艳霞,左村村,葛亭亭.氧化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19

[3].刘志敏.离子液体独特的催化性能:无金属条件下氢键催化醇氧化酯化生成酯[J].物理化学学报.2019

[4].王瑞琦.木质素氧化、酯化改性及在聚氨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穆金城,钟翔,刘建芳,覃荣现,冉真真.乙醇催化氧化、缩合和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18

[6].巨磊,马春梅,唐蜜,王妍卉,虞心红.氮杂环卡宾催化芳香醛的氧化酯化反应(英文)[J].有机化学.2018

[7].黄爱民,孙宁钊,李大玉,沈芳,何壮漳.同步氧化酯化硬脂酸淀粉酯的制备及性能[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郭燕军.基于新型氧化内酯化反应构筑手性多取代γ-丁内酯[D].浙江工业大学.2018

[9].杜俊谋.负载型Au-Cu双金属催化剂对5-羟甲基糠醛氧化酯化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

[10].程牧曦,王凯,何霖,谭亚南,王华.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酯化制备碳酸乙烯酯反应催化剂[J].化工进展.2017

论文知识图

和甲醇一步氧化酯化连续反应...氧化酯化反应机理Fig.1.3There...小麦氧化-酯化复合变性淀粉的红外光谱...氧化-酯化复合变性淀粉DS与反应时间的...催化1a和3a氧化酯化不...对Co/THICA催化1a和3a的需氧氧

标签:;  ;  ;  ;  ;  ;  ;  

氧化酯化论文_Yan,Wan,Congcong,Zheng,Xianchi,Lei,Mengqi,Zhuang,Jinhan,Li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