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压滑动轴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轴承,油膜,方程,表面,压力,开槽,雷诺。
动压滑动轴承论文文献综述
赵远方,杨建玺,马新忠,铁晓艳[1](2019)在《球形凹坑织构参数对动压滑动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球形凹坑织构动压滑动轴承为对象,基于流体动压润滑机理,建立含有球形凹坑织构的动压滑动轴承数学模型,推导轴承油膜厚度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Reynolds方程,借助MATLAB软件分别研究织构间距、织构深度等参数对动压滑动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织构深度一定时,存在最优织构间距使得动压滑动轴承的承载性能最优;当织构间距一定时,存在最优织构深度使得动压滑动轴承的承载性能最优。(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9年05期)
赵远方[2](2019)在《球形凹坑织构对动压滑动轴承摩擦学特性影响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动轴承是用来支撑轴及其它回转零件的一种重要部件。表面织构作为降低摩擦副表面摩擦、减小磨损、提高润滑性能和承载性能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对滑动轴承轴瓦内表面球形凹坑织构对轴承承载特性和摩擦特性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到对织构化滑动轴承减摩设计值得借鉴的研究结果。首先,以流体动压润滑理论为出发点,构建球形凹坑织构滑动轴承的数学模型。接着对叁维雷诺方程简化处理得到二维无量纲化雷诺方程,并选择雷诺边界条件进行约束。然后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无量纲化雷诺方程,进行求解区域的网格划分,并设定合适的收敛条件,最后给出对应的程序设计流程图,为后续进行仿真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MATLAB软件研究球形凹坑织构对动压滑动轴承承载特性和摩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网格数量、轴承宽径比、偏心率、织构分布区域、织构半径、间距、深度和面积率对滑动轴承的承载和摩擦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2)织构分布在轴承收敛区间的45°-180°承载性能最好。(3)存在最优无量纲化织构间距为10和织构深度为0.5时,滑动轴承的承载性能最佳。(4)在满足承载特性的前提下,使得摩擦力最小。最终的偏心率为0.8,宽径比为1.2,织构半径为200?m,织构间距为2 mm,织构深度为15?m。(5)在润滑油粘度为0.03 Pa?s、轴颈速度为5.23m/s时,存在最优织构面积率为78.5%时,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最小。最后,采用BY-BDB型自制表面激光织构机和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加工好的试件进行摩擦试验。结果表明:织构直径较小时可以明显降低摩擦力,直径较大时反而增大摩擦力;对于轴承钢试件来说,选取织构交叉排布的试件4最能降低摩擦力,但是对于黄铜试件来说,选取织构交叉排布的试件5最能降低摩擦力;合适的织构面积率能使轴承的摩擦力最小。(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毛亚洲,杨建玺,徐文静,李庆林,刘永刚[3](2019)在《表面织构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力解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求解表面织构动压轴承油膜力的解析模型。基于Sommerfeld油膜边界,通过分离变量的方法,求解表面织构动压滑动轴承二阶偏微分Reynolds方程,得到表面织构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解析式。以圆形凹坑轴承为例,在油膜区域通过积分求得织构轴承的油膜力,分析织构参数对油膜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织构位于收敛区域(升压区)的轴承,其润滑与承载性能优于表面织构位于发散区域(降压区)的轴承、全织构轴承以及光滑轴承。对比了提出的解析模型与FDM和CFD模型在不同长径比和偏心率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解析模型能准确地描述表面织构动压滑动轴承的油膜力,且计算结果同FDM和CFD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4期)
毛亚洲,杨建玺,王慧强,徐文静,刘好洁[4](2019)在《表面织构动压滑动轴承界面滑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力学平衡方程与流体力学方程并结合楔形模型,建立无界面滑移、单边界面滑移以及双边界面滑移状态下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表面织构分布位置及不同界面滑移对滑移速度与摩擦力的作用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油膜发生界面滑移时,在升压区和降压区油膜滑移速度分别表现为非线性的凹形和凸形变化规律;油膜在上表面和下表面发生滑移时,最大剪切力分别发生在油膜上表面和下表面;而上、下表面均发生界面滑移时,油膜最大剪切应力发生在上、下表面,且二者最大剪切应力数值相同,此时摩擦力显着减小且仅为无滑移时的4%~17%;相比表面织构布置在入口与中部位置的模型,表面织构在出口处的模型呈现出优异的承载和减摩效果。表面织构轴承界面滑移产生的机制主要是润滑油具有牛顿流体的黏滞特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3期)
张振华,王飞,吴向阳,李春萍[5](2019)在《不同结构参数对水润滑滑动轴承动压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润滑滑动轴承在水液压柱塞泵/马达、潜水电机等海洋水下机械装备中应用广泛,其性能好坏对整机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对水润滑滑动轴承动压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Reynolds方程建立了轴承动压效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系统分析了偏心率、半径间隙、宽径比等不同结构参数对轴承水膜压力分布、偏位角以及承载力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水膜最大动压值及承载力随偏心率的增加而增大,偏位角则随偏心率的增加而减小;半径间隙的增大会使轴承承载力近似呈线性减小;增大宽径比有助于提高水膜动压承载能力,但承压增幅将不断减小。为水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选型以及高可靠水液压元件、潜水电机等水下机械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02期)
毛亚洲,杨建玺,李庆林,徐文静,刘永刚[6](2019)在《织构化动压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解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有限差分法(FDM)解析Reynolds方程迭代次数多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Sommerfeld油膜边界,通过分离变量法求解表面织构动压轴承油膜力的解析模型。分析了长径比、偏心率和织构参数对非线性油膜力的影响,对比了本文的解析模型与短轴承模型、FDM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径比和偏心率分别为0. 25~0. 80和0. 10~0. 95的织构化轴承油膜压力和油膜力分别为近似抛物线分布和近似指数分布。长径比为0. 25的本文模型同短轴轴承模型油膜压力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长径比为0. 80的本文模型与CFD计算结果,在0°~60°和130°~180°油膜域内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表面织构动压轴承油膜力的变化,同时该方法的正确性也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吴兆景,徐岩,李泷杲[7](2018)在《轴瓦开槽的滑动轴承动压润滑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有限差分法求解Reynolds方程,建立了轴瓦开槽时滑动轴承动压润滑数值分析模型,讨论了轴瓦开槽对动压润滑油膜承载力的影响。通过修正偏心率和偏位角,得到外力与油膜承载力平衡时的轴心位置以及计算不同转速下滑动轴承中润滑油的端泄流量。数值分析表明:与无槽相比,轴瓦开槽时油膜承载力有所下降,且随着偏心率和宽径比的增大,降幅在不断增大;编制的搜索程序可以极大地缩短寻找平衡时的轴心位置过程。(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6期)
邵钢,胡新亮,孙军[8](2018)在《结构和工况参数对动压滑动轴承润滑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动压滑动轴承润滑分析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结构参数(轴承直径、宽径比和间隙比)和工况参数(线速度和比压)对动压滑动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线速度和比压对轴承最大油膜压力影响显着,比压和轴承直径对轴承承载力影响显着,轴承直径和线速度对轴承端泄流量影响显着;低黏度润滑剂下线速度对轴承摩擦功耗影响最为显着,高黏度润滑剂下间隙比、比压和轴承直径对轴承摩擦功耗影响变大。(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8年09期)
侯伟[9](2018)在《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动压滑动轴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动压滑动轴承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一种混合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在分析粒子飞行过程中速度过快易导致算法陷入早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飞行速度控制策略,并将差分进化策略融入算法中,对粒子产生扰动,从而进一步提高算法的多样性和局部搜索能力。通过对无约束和有约束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在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具有有效性。将该算法用于求解动压滑动轴承的优化设计问题,优化结果较常规设计有较大的提高,表明该算法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毛亚洲,杨建玺,刘永刚[10](2018)在《织构分布对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动压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体动压润滑原理,建立圆形微凹坑织构化动压滑动轴承油膜数学模型,推导织构化滑动轴承油膜厚度修正公式;结合Reynolds方程有限差分法的求解方法,分析全织构和织构化参数(间距、深度)对动压滑动轴承圆周方向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布在轴承上的全织构会引起油膜压力的变化;织构位于不同的位置时对圆形微凹坑织构滑动轴承的油膜压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不同间距和深度的织构,当织构位于升压区时,动压滑动轴承具有较好的润滑、承载性能,而织构位于降压区和全织构时不利于轴承承载。(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8年06期)
动压滑动轴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滑动轴承是用来支撑轴及其它回转零件的一种重要部件。表面织构作为降低摩擦副表面摩擦、减小磨损、提高润滑性能和承载性能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对滑动轴承轴瓦内表面球形凹坑织构对轴承承载特性和摩擦特性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到对织构化滑动轴承减摩设计值得借鉴的研究结果。首先,以流体动压润滑理论为出发点,构建球形凹坑织构滑动轴承的数学模型。接着对叁维雷诺方程简化处理得到二维无量纲化雷诺方程,并选择雷诺边界条件进行约束。然后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无量纲化雷诺方程,进行求解区域的网格划分,并设定合适的收敛条件,最后给出对应的程序设计流程图,为后续进行仿真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MATLAB软件研究球形凹坑织构对动压滑动轴承承载特性和摩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网格数量、轴承宽径比、偏心率、织构分布区域、织构半径、间距、深度和面积率对滑动轴承的承载和摩擦特性都有较大的影响。(2)织构分布在轴承收敛区间的45°-180°承载性能最好。(3)存在最优无量纲化织构间距为10和织构深度为0.5时,滑动轴承的承载性能最佳。(4)在满足承载特性的前提下,使得摩擦力最小。最终的偏心率为0.8,宽径比为1.2,织构半径为200?m,织构间距为2 mm,织构深度为15?m。(5)在润滑油粘度为0.03 Pa?s、轴颈速度为5.23m/s时,存在最优织构面积率为78.5%时,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最小。最后,采用BY-BDB型自制表面激光织构机和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加工好的试件进行摩擦试验。结果表明:织构直径较小时可以明显降低摩擦力,直径较大时反而增大摩擦力;对于轴承钢试件来说,选取织构交叉排布的试件4最能降低摩擦力,但是对于黄铜试件来说,选取织构交叉排布的试件5最能降低摩擦力;合适的织构面积率能使轴承的摩擦力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压滑动轴承论文参考文献
[1].赵远方,杨建玺,马新忠,铁晓艳.球形凹坑织构参数对动压滑动轴承承载特性的影响[J].轴承.2019
[2].赵远方.球形凹坑织构对动压滑动轴承摩擦学特性影响规律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
[3].毛亚洲,杨建玺,徐文静,李庆林,刘永刚.表面织构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力解析模型[J].润滑与密封.2019
[4].毛亚洲,杨建玺,王慧强,徐文静,刘好洁.表面织构动压滑动轴承界面滑移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9
[5].张振华,王飞,吴向阳,李春萍.不同结构参数对水润滑滑动轴承动压效应的影响[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6].毛亚洲,杨建玺,李庆林,徐文静,刘永刚.织构化动压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解析模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吴兆景,徐岩,李泷杲.轴瓦开槽的滑动轴承动压润滑数值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8
[8].邵钢,胡新亮,孙军.结构和工况参数对动压滑动轴承润滑性能影响的研究[J].轴承.2018
[9].侯伟.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动压滑动轴承设计[J].控制工程.2018
[10].毛亚洲,杨建玺,刘永刚.织构分布对动压滑动轴承油膜压力的影响[J].润滑与密封.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