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冷基因论文-徐舒,李玲,张思梦,曹如霞,陈玲玲

耐冷基因论文-徐舒,李玲,张思梦,曹如霞,陈玲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冷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薯,低温胁迫,抗氧化酶,脯氨酸

耐冷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徐舒,李玲,张思梦,曹如霞,陈玲玲[1](2019)在《基于隶属函数分析的甘薯薯苗耐冷性基因型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甘薯的耐低温机制,明确影响甘薯薯苗耐低温特性的关键因素,为甘薯薯苗耐冷资源鉴定与筛选及耐低温胁迫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个代表性甘薯品种的薯苗,在4℃低温胁迫处理下,测定其生理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同时观测甘薯薯苗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特性的变化,利用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较耐低温的甘薯品种。【结果】低温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薯苗生理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与低温胁迫之前相比,所有薯苗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REC)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苏薯16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最大,高达40.16%,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是辽薯15,高达3.66μg·g~(-1)FW;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seorbate peroxidase,APX)呈上升趋势;30个品种薯苗,MDA含量增加变化最大的是苏渝303;所有薯苗SOD活性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增加变化最大的是渝薯17,胁迫前后变化高达27.59 U·g~(-1)FW,但宁紫薯1号、商徐紫1号、紫罗兰薯苗处于萎蔫濒死状态,SOD活性变化呈现负值;所有薯苗P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POD活性变化最高的是赣10-20,高达29.21 U·(g·min)~(-1),紫罗兰POD含量变化呈现负值;CAT活性上升最大的是红香蕉;APX活性变化呈上升趋势,烟薯25、红香蕉、龙紫薯6号变化最大,普薯32、商薯8号、紫罗兰变化最小;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多的是辽薯15,高达3.66,是商徐紫1号的5倍。甘薯薯苗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可知,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与薯苗的耐冷性呈负相关,SOD、POD、CAT、APX活性与薯苗耐冷性呈正相关,脯氨酸含量与薯苗耐冷性呈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薯苗耐冷性由强到弱:龙薯515>赣10-20>南薯010>红香蕉>广薯87>苏薯8号>渝薯17>龙紫薯6号>烟薯25>浙薯13>遗字138>甘薯166-7>秦紫薯2号>徐薯55-2>辽薯19>辽薯15>龙薯14>徐薯22>商薯19>普薯32>宁紫薯2号>龙薯9号>商薯8号>徐紫薯8号>红东>苏薯16>台湾英沟>商徐紫1号>苏渝303>紫罗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赵妍,杨焕玲,黄金丽,陈明杰,任畇霏[2](2019)在《热激处理对草菇耐冷性的影响及对hsp100基因的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激蛋白是生物体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蛋白,高温胁迫是诱导热激蛋白产生的重要因素,其中Hsp100蛋白可以在高温诱导时大量产生。本研究以草菇菌株V23和VH3为试验材料,首先观察了热激处理对低温胁迫后草菇菌丝恢复生长情况的影响,然后测定了热激处理再进行低温胁迫后草菇hsp100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热激处理显着提高了草菇V23与VH3的恢复生长速度,增加了二者菌丝体中hsp100基因的表达量,有助于增强草菇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鲁军阳,高敏,卫楠楠,程菲,别之龙[3](2019)在《南瓜砧木嫁接对低温下西瓜幼苗耐冷性、光合作用及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南瓜砧木嫁接诱导西瓜幼苗产生低温抗性的适应机制,研究了南瓜砧木‘青研1号’嫁接对低温10℃/5℃(昼/夜)胁迫下西瓜自交系‘97103’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光合气体交换、卡尔文循环和抗逆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西瓜自嫁苗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常温对照相比显着下降。低温处理5d后,西瓜自嫁苗和南瓜砧木嫁接苗PS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与常温对照相比分别下降92.9%和59.2%。南瓜砧木嫁接有效延缓了低温引起的PSⅡ损伤,同时促进卡尔文循环关键基因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大亚基基因(rbcL)、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磷酸核酮糖激酶基因(PRK)、果糖1,6-二磷酸激酶基因(FBPase)转录水平显着增加,保持低温下较高水平的CO2同化速率(Asat)。此外,南瓜砧木嫁接促使低温下西瓜叶片蒸腾速率下降,减缓叶片萎蔫、皱缩,同时诱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t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水蛋白(ERD10)等9个抗逆相关酶基因上调表达,增强了植株抗氧化能力。低温处理5d后,西瓜自嫁苗和南瓜砧木嫁接苗冷害指数分别为61.1%和22.2%,全株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61.0%和33.2%。南瓜砧木嫁接通过调节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促进卡尔文循环关键基因和抗逆相关基因表达,减缓PSⅡ光抑制,减轻膜脂过氧化损伤,增强西瓜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刁玉霖,朱敏,李凤海,吕香玲,王宏伟[4](2018)在《不同基因型甜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冷性鉴定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地区易发生低温冷害,筛选耐冷性强的玉米种质资源,选育优良耐冷品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提供的30份甜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环境条件,对不同甜玉米自交系进行低温胁迫和标准发芽试验,分别测定苗长、根长、苗干重、苗鲜重、根干重、根鲜重等指标,并计算发芽率、活力指数、各耐冷性评价指标相对值及综合D值。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自交系分为3类:耐冷性强、中等、冷敏感,其中T12是耐冷性强自交系,T27是冷敏感自交系。采用低温处理方法筛选出一批耐冷性强的自交系,为甜玉米耐冷品种的选育、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优良多样的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8年12期)

李金杰,张战营,李继龙,郭海峰,郭咏梅[5](2018)在《利用种质资源发掘和克隆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一种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对低温极度敏感的重要粮食作物。低温不仅影响着水稻的地理分布,还影响着水稻各个时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其中,生殖生长期的低温冷害会影响小孢子的正常发育而导致花粉败育,进而直接影响产量。发掘和克隆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能够为进一步阐明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的分子机制和开展水稻耐冷分子育种奠定基础。目前对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的已定位了约60个QTLs,有关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的报道较少。我们同时利用自然群体和双亲的连锁分离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连锁分析(LinkageAnalysis),对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进行发掘和克隆。利用自然群体分别对昆明和北京两点生殖生长期低温耐受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到数十个生殖生长期耐冷QTLs。利用云南地方耐冷粳稻昆明小白谷和日本冷敏感粳稻Towada通过连续多代回交、自交,构建了5个生殖生长期耐冷近等基因系,并检测和精细定位了3个生殖生长期耐冷QTL,克隆了1个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CTB4a(Cold Tolerance at Booting Stage)。研究表明,CTB4a能与ATP合酶的β亚基AtpB互作正向调控冷胁迫下ATP的活性和含量,增加花粉育性,提高水稻结实率和产量,从而调控水稻应对低温胁迫的能力。单倍型和起源演化分析表明,CTB4a启动子区域的SNP-2536,SNP-2511和SNP-1930可能是引起两个亲本冷敏感性差异的功能变异位点;CTB4a优势单倍型存在于中国东北和云贵高原地区等高海拔和高纬度区域,是在温带粳稻驯化过程中在特定的低温环境中产生的。(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8)

钱熀俊[6](2018)在《东乡野生稻qRC10-2耐冷基因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异常,低温冷害已成为威胁水稻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改良水稻耐冷性状以及选育耐冷品种对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东乡野生稻的10号染色体上精细定位到一个与水稻耐冷相关QTL(qRC10-2)的基础上,对该位点候选基因(qRC10-2)的功能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基因qRC10-2的亚细胞定位发现GFP荧光几乎全部定位在细胞膜上,而在其它区域均未检测到GFP荧光信号,证实了qRC10-表达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2.以东乡野生稻中的qRC10-2+通过农杆菌转化冷敏感材料籼稻R6547,进行过表达qRC10-2+,以及干扰籼稻R6547中qRC10-2和粳稻日本晴中qRC10-2+。结果表明干扰粳稻日本晴中的qRC10-2+基因植株经过冷处理过后存活率明显降低,而在籼稻R6547中过表达东乡野生稻中的qRC10-2+基因后,转基因植株经过冷处理过后存活率明显升高。所以耐冷基因qRC10-2+对水稻苗期具有耐冷性,而基因qRC10-2-没有耐冷功能。3.qRC10-2基因功能为参与果胶的代谢,而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冷处理前,转化qRC10-2+的R6547(OR-qRC10-2+)T2代纯系在冷处理前的果胶含量极显着高于籼稻R6547,干扰粳稻日本晴中的qRC10-2+基因(IJ-qRC10-2+)T2代纯系在冷处理前的果胶含量极显着低于粳稻日本晴,说明qRC10-2+在受到冷胁迫前就可以增加植株根部的果胶含量,从而使OR-qRC10-2+植株耐冷性增强。在冷处理后,OR-qRC10-2+的T2代纯系在冷处理后的果胶含量仍然极显着高于籼稻R6547,也进一步说明qRC10-2+基因在受到冷胁迫后,仍然可以促进水稻根部的果胶合成,提高转基因植株耐冷性,而IJ-qRC10-2+植株由于qRC10-2+基因受到干扰,不能增加细胞壁中的果胶含量,使得转基因植株的耐冷性降低。4.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转录组表达谱分析,研究qRC10-2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qRC10-2转基因株系中大多数与代谢路径、胁迫响应、生物系统等方面相关的基因出现上调或者下调。MYB、WRKY、NAC等转录因子在冷胁迫处理后,其表达水平出现显着上调或者下调,其中WRKY转录因子表达增强了植株耐冷性,并且参与ABA途径的应答。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水稻苗期耐冷性的分子机理和调控通路提供实验基础,同时qRC10-2功能基因的克隆为耐冷水稻品种培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01)

赖晓辉,李群[7](2017)在《高山离子芥耐冷基因的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冰缘植物高山离子芥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具葶离子芥为其同属近缘种,但抗寒性远不及高山离子芥。本试验以高山离子芥和具葶离子芥植株为材料,对这2种离子芥进行低温处理,并采用c 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 DNA-AFLP)技术对其进行耐冷相关基因筛选,共获得与耐冷相关的28条差异表达片段,其中7条来自具葶离子芥,21条来自高山离子芥,并对这28条差异表达的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高山离子芥特有的5条差异表达片段(TDFs),采用Realtime RT-PCR进行低温诱导表达验证,结果表明确实是低温诱导的特异表达片段。本试验结果为高山离子芥特有耐冷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其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赵妍,杨焕玲,黄金丽,陈明杰,王晨光[8](2017)在《热激处理对草菇耐冷性的影响及对hsp100基因的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激蛋白是生物体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蛋白,高温胁迫是诱导热激蛋白产生的重要因素,其中Hsp100蛋白可以在高温诱导时大量产生。本研究以草菇菌株V23和VH3为试验材料,首先观察了热激处理对低温胁迫后草菇菌丝恢复生长情况的影响,然后测定了热激处理再进行低温胁迫后草菇hsp100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热激处理显着提高了草菇V23与VH3的恢复生长速度,增加了二者菌丝体中hsp100基因的表达量,有助于增强草菇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08期)

郑庆伟[9](2017)在《湖北省农科院发表水稻孕穗期耐冷基因克隆与进化研究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获悉,日前,该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周雷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完成的水稻孕穗期耐冷基因克隆与进化研究"Natural variation in CTB4a enhances rice adaptation to cold habitats"(doi:10.1038/ncomms14788)在国际权威刊物《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2016年IF=11.3)上在线发表。该研究报道了国际水稻耐冷基因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发现了一个编(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7年20期)

韩一豪,李新月,解洪杰,戴伟民,强胜[10](2017)在《水稻品种耐冷适应性与ICE1基因甲基化变异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 sativa)起源于热带,随着人们对粮食需求的增长其种植区不断向北扩展,这就要求选择耐冷能力强的水稻品种。但是目前,对水稻耐冷性的分化及其机制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本研究以辽宁、江苏和广东3个不同气候地区水稻为实验材料,通过冷害症状及叶绿素荧光指数比较水稻耐冷性差异,采用DNA甲基化亚硫酸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研究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冷响应转录通路的ICE1(inducer of CBF expression 1)基因区域与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影响不同品种水稻冷害差异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ICE1基因区域甲基化水平无差异,但是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有显着差异(P<0.05)。辽宁丹粳17(LN004)的ICE1基因启动子区域2个胞嘧啶被甲基化,耐冷指数最高;江苏的南粳5055(JS013)的ICE1基因启动子区域7个胞嘧啶被甲基化,耐冷指数居中;广东的粤新占2号(GD008)的ICE1基因启动子区域11个胞嘧啶被甲基化,耐冷指数为最低。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ICE1和其下游调控的CBF1(C-repeat DRE binding factor 1)、CBF3(C-repeat DRE binding factor 3)的基因表达量与耐冷性显着正相关(P<0.05),但是与ICE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显着负相关(P<0.05)。这表明辽宁(LN004)、江苏(JS013)和广东(GD008)水稻的耐冷性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且耐冷性受ICE1基因甲基化水平决定的CBF冷响应转录通路调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释水稻耐冷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耐冷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热激蛋白是生物体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蛋白,高温胁迫是诱导热激蛋白产生的重要因素,其中Hsp100蛋白可以在高温诱导时大量产生。本研究以草菇菌株V23和VH3为试验材料,首先观察了热激处理对低温胁迫后草菇菌丝恢复生长情况的影响,然后测定了热激处理再进行低温胁迫后草菇hsp100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热激处理显着提高了草菇V23与VH3的恢复生长速度,增加了二者菌丝体中hsp100基因的表达量,有助于增强草菇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冷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徐舒,李玲,张思梦,曹如霞,陈玲玲.基于隶属函数分析的甘薯薯苗耐冷性基因型差异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赵妍,杨焕玲,黄金丽,陈明杰,任畇霏.热激处理对草菇耐冷性的影响及对hsp100基因的诱导[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3].鲁军阳,高敏,卫楠楠,程菲,别之龙.南瓜砧木嫁接对低温下西瓜幼苗耐冷性、光合作用及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4].刁玉霖,朱敏,李凤海,吕香玲,王宏伟.不同基因型甜玉米自交系芽期耐冷性鉴定及评价[J].中国种业.2018

[5].李金杰,张战营,李继龙,郭海峰,郭咏梅.利用种质资源发掘和克隆水稻生殖生长期耐冷基因[C].2018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2018

[6].钱熀俊.东乡野生稻qRC10-2耐冷基因的功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8

[7].赖晓辉,李群.高山离子芥耐冷基因的挖掘[J].江苏农业学报.2017

[8].赵妍,杨焕玲,黄金丽,陈明杰,王晨光.热激处理对草菇耐冷性的影响及对hsp100基因的诱导[J].分子植物育种.2017

[9].郑庆伟.湖北省农科院发表水稻孕穗期耐冷基因克隆与进化研究成果[J].农药市场信息.2017

[10].韩一豪,李新月,解洪杰,戴伟民,强胜.水稻品种耐冷适应性与ICE1基因甲基化变异关系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7

标签:;  ;  ;  ;  

耐冷基因论文-徐舒,李玲,张思梦,曹如霞,陈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