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组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子,环糊精,卟啉,氢键,偏振,手性,苯基。
分子组装论文文献综述
姜澎[1](2019)在《上海首位70后院士:创新始于跨界》一文中研究指出45岁的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樊春海,昨天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11位上海新科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亦是上海首位70后院士。为人谦和的樊春海在科研中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青年”,于他而言,创新始于跨界——在南京大学求学时,他学的是生物化学;毕(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1-23)
严峰,赵娟,张自新,王明霞,陈晓雯[2](2019)在《阳离子聚合物诱导的TPPS超分子自组装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阳离子聚合物对5,10,15,20-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的诱导作用,采用质量分数为3%的季铵化壳聚糖、聚环氧氯丙烷-胺阳离子聚合物诱导TPPS的自组装行为,并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季铵化壳聚糖诱导下,TPPS在溶液pH低于4时自组装形成J-型聚集体,pH高于4时以去质子化单体形式存在;在聚环氧氯丙烷-胺阳离子聚合物诱导下,TPPS在溶液pH低于3时自组装形成J-型聚集体,高于3时自组装转化为H-型聚集体;无阳离子聚合物诱导时,TPPS仅在pH为1时的高酸性条件下才自组装为J-型聚集体;电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对TPPS分子自组装无明显影响;阳离子聚合物诱导下的TPPS分子自组装不受TPPS浓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韩布兴[3](2019)在《高效圆偏振发光的两种新策略:手性发光分子界面自组装和电荷转移态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光不对称因子(g_(lum))和发光量子效率(ΦPL)是评估圆偏振发光(CPL)材料性能的两个重要的参数。一般而言,g_(lum)是由电偶极跃迁距和磁偶极跃迁距决定的。有机体系中,相比于电偶极跃迁距,磁偶极跃迁距往往是可以忽略的1,2。因此,具有较大电偶极的有机小分子其荧光量子效率很(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韩布兴[4](2019)在《分子组装的手性特征向偶联反应产物的传递——不可忽视的反应中间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的识别、传递与转移是生命科学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特征。在生物体内,大多数反应的活性位点都具有手性。因此,通常情况下只有与活性位点手性匹配的(生物或药物)分子才能与活性位点进行有效地结合。手性相反的分子则有可能成为生物体的"毒药",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所以,长期以来手性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在手性合成中,如果起始反应物具有手性中心,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单一手性的产物分子。然而,如果从非手性的反(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孔翔飞,李俊,俞建文,罗荣根,刘书利[5](2019)在《氢键组装的超分子液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典型的氢键组装的超分子液晶材料的组装方法和分子结构,对比其光电性能和自组装特点,并对其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这类材料依据氢键组装的方式和分子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封闭型和结构开放型。与后者相比,前者具有易于结构修饰和易于精确调控性能的特点。但两者内部的分子结构变化时,组装的超分子液晶材料的性能均受到显着影响。分子间氢键作用组装的超分子液晶材料具有高度有序性和可精确调控性,因此作为新型材料在有机光电器件和纳米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9年11期)
安一博[6](2019)在《基于葫芦脲为主体分子自组装构建囊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葫芦脲是一类由苷脲与甲醛经过特殊的化合反应而形成的大环分子,具备优秀的分子识别性能及配位性能,在隔离、催化、医药、互锁分子及超分子体系构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被大量用于进行超分子结构的构建。以葫芦脲为主体的分子,在水中可以通过自行的组装形成囊泡结构,将葫芦脲为主体分子,通过自己的组装构建囊泡,形成一种纳米胶囊,然后通过加入过量药剂,形成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文章主要对葫芦脲为主体分子自组装构建囊泡。(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2期)
高菲,贾兰,陈松[7](2019)在《基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核酸适配体的超分子组装体荧光检测Hg(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带正电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DTAB)与带负电的Hg(Ⅱ)核酸适配体(5′-TTCTTTCTTCCCTTGTTTGTT-3′),通过静电作用与疏水作用结合为超分子组装体,在组装体中包埋荧光染料尼罗红作为荧光探针。当加入待测物Hg(Ⅱ)后,Hg(Ⅱ)与胸腺嘧啶T形成"T-Hg(Ⅱ)-T"发夹状结构,从而诱导其解组装。利用尼罗红在水环境与疏水腔中荧光强度的不同构建"荧光关"的Hg(Ⅱ)的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对Hg(Ⅱ)的检出限达到5.1×10~(-12) mol·L~(-1),线性检测范围为1.0×10~(-11)~1.0×10~(-10) mol·L~(-1)。其它离子对检测体系的影响可基本忽略不计,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方法可用于自来水中Hg(Ⅱ)的检测,回收率为92%~107%。(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海峰[8](2019)在《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超分子组装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环糊精化学的产生、发展、结构特征、性能及应用。详细介绍了:①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②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③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中的应用。并对环糊精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樊保民[9](2019)在《分子组装对缓蚀剂分子作用机制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组装及所形成的组装体已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检)测、高分子科学、智能分子器件等诸多领域得到体现。以有机缓蚀剂分子作为客体,与适当主体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可构筑形成分子组装体。针对上述组装体的研究发现,通过分子组装可对客体缓蚀剂分子产生两种效应:1)提升低极性有机缓蚀剂在水环境下的溶解度与稳定性;2)抑制酸性介质中分子的质子化。以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为主体,肉桂醛、2-巯基苯并噻唑与苯并叁氮唑为客体,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王紫嫣,Khalid,Hira,李柏力,李瑶,于曦[10](2019)在《基于混合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可控分子整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组装单分子层(SAM)的分子器件的性能取决于分子层的超分子结构.而混合自组装单分子层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调控单分子层组成和结构的方法.将具有整流特性的11-二茂铁基-1-十一烷基硫醇(FUT)和惰性1-十一烷硫醇(C11-SH)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混合单分子层,并用液态EGaIn作为顶电极研究了SAM器件的性质.C11-SH与FUT分子的比例可以调节器件的整流性能:随着惰性C11-SH分子比例增高, SAM器件的整流比逐渐降低.有趣的是,当惰性C11-SH的比例小于20%时,器件的整流性能反而随C11-SH的加入而得到了提升.这是由于少量C11-SH分子减弱了由二茂铁分子的排列缺陷引起的漏电流,改善了分子器件的稳定性和重现性,为单分子层器件的性能调控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分子组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不同阳离子聚合物对5,10,15,20-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TPPS)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的诱导作用,采用质量分数为3%的季铵化壳聚糖、聚环氧氯丙烷-胺阳离子聚合物诱导TPPS的自组装行为,并通过紫外可见(UV-vis)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季铵化壳聚糖诱导下,TPPS在溶液pH低于4时自组装形成J-型聚集体,pH高于4时以去质子化单体形式存在;在聚环氧氯丙烷-胺阳离子聚合物诱导下,TPPS在溶液pH低于3时自组装形成J-型聚集体,高于3时自组装转化为H-型聚集体;无阳离子聚合物诱导时,TPPS仅在pH为1时的高酸性条件下才自组装为J-型聚集体;电中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对TPPS分子自组装无明显影响;阳离子聚合物诱导下的TPPS分子自组装不受TPPS浓度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组装论文参考文献
[1].姜澎.上海首位70后院士:创新始于跨界[N].文汇报.2019
[2].严峰,赵娟,张自新,王明霞,陈晓雯.阳离子聚合物诱导的TPPS超分子自组装行为[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9
[3].韩布兴.高效圆偏振发光的两种新策略:手性发光分子界面自组装和电荷转移态发光[J].物理化学学报.2019
[4].韩布兴.分子组装的手性特征向偶联反应产物的传递——不可忽视的反应中间态[J].物理化学学报.2019
[5].孔翔飞,李俊,俞建文,罗荣根,刘书利.氢键组装的超分子液晶的研究进展[J].液晶与显示.2019
[6].安一博.基于葫芦脲为主体分子自组装构建囊泡分析[J].化工管理.2019
[7].高菲,贾兰,陈松.基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核酸适配体的超分子组装体荧光检测Hg(Ⅱ)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9
[8].李海峰.新型环糊精衍生物的合成、超分子组装及应用[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
[9].樊保民.分子组装对缓蚀剂分子作用机制的影响规律[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10].王紫嫣,Khalid,Hira,李柏力,李瑶,于曦.基于混合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可控分子整流[J].化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