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综合解释论文_何高林,曹中原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综合解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质,属性,东海,西湖,资料,技术,水区。

地震综合解释论文文献综述

何高林,曹中原[1](2019)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断块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断块体系复杂多变的油田中,一般表现出油层系多,且区块内含有大量的小断块,地质构造复杂,叁维地质资料品质差,断块破碎,对于地震地质的勘察、油田的开发等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能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完善注采系统,在各种资料增加、区块矛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有必要采用综合地质解释技术对复杂断块进行精确综合分析解释,重新认识地质特征。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就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断块开发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10期)

孟瑞刚,张家良,成洪文,王东林,马建坡[2](2018)在《地震属性技术在张巨河油田综合解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张巨河油田地震综合解释中断层识别难、优势储层预测难的特点,利用构造导向滤波后的数据体提取相干属性,识别断层发育特征,准确刻画了断层形态;精细标定储层,沿层提取多种属性,通过优选建立对优势储层敏感的属性集;再利用模式识别的方法预测了优势储层分布范围。钻探结果与储层预测的吻合率达到80%以上。(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8年S1期)

孙章庆,欧希阳,苗贺[3](2018)在《面向浅层河道砂体精细描述的叁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浅层(500米以内)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的准确描述对寻找浅层地下水、油气藏以及砂岩型特殊矿种等资源意义重大。叁维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是解决该问题的最有效技术之一。以往在我国很多盆地采集过大量的叁维地震资料,但浅层因不是主力油气目标层,所以针对其开展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及测井相关工作较少,具体表现如下:(1)地震资料主要是针对非浅层段进行采集和处理的,所以浅层地震资料质量相对不高;(2)浅层目标层段的声波测井资料严重匮乏,所以可用于解释层位标定和地震反演横向控制的井资料较少;(3)常规声波曲线重构技术所要求的基础数据相对较少,所以取得的(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五)——专题50: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51:油藏地球物理》期刊2018-10-21)

李兰斌,周红,胡志豪[4](2018)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该课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方法技术性强、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特点,提出了提高课堂质量、加强课程实践、开展双语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的方法与对策,进一步推进大学素质教育进程,促进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这一学科蓬勃发展。(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8年08期)

朱正平,潘仁芳,何贞铭,李功权,邵燕林[5](2018)在《基于PBL的《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此,本文以地球科学学院的《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硕士研究生课程为例,在对PBL教学模式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对目前《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从教学目的,教学形式以及调整时间环节等方面对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改进与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8年08期)

李春晨[6](2018)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断块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是将地质模式与地震解释技术相互结合,以地质模式为指导,应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实现构造精细解释及储层评价预测。在油气田开发实践中,特别是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开发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孙希杰[7](2018)在《叁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应用于薄煤带圈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精确预测袁大滩井田首采区5煤层厚度变化及薄煤带范围,采用地震、测井和地质多学科结合的思路,综合采用常规时间剖面、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叁种方法,圈定了5煤层薄煤带面积为0.68 km~2,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8年S1期)

刘建斌,赵洪,唐贤君,李帅,刘庆文[8](2018)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东海西湖凹陷A气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A气田投入开发以来,由于砂体横向变化快且规律不清,导致可动用储量大幅减少。本文在叁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开展了构造演化、地震沉积学以及储层地震学的研究,认为平北区平湖组地层先沉积后褶皱,古隆起两侧局部褶皱带有利于早期物源砂体的沉积,是研究区有利的成藏构造区带;利用地层切片技术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A气田周边某目标进行了正反演交叉验证分析。综合研究表明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的研究方法可有效运用于平北区的精细砂体刻画与储层预测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02期)

刘晓波,孟阳,李艳莉,李全虎,张兆芳[9](2017)在《地震属性和瞬变电磁综合解释技术在煤田富水区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的富水区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探明富水区的赋存和断层、陷落柱等导含水构造的发育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的防治水工作。地震属性技术可以有效识别断层、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但不能对地层富水性进行探测。断层、陷落柱的电阻率主要取决于岩层的破碎程度及其富水性,富水断层、陷落柱的电阻率值远小于不富水断层、陷落柱和周围不富水地层的电阻率值,这是瞬变电磁探测含水断层、陷落柱和进行富水区的地球物理依据。本文结合在华南某矿的应用实例,证明应用地震属性与瞬变电磁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探测煤田富水异常区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专题58: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7-10-15)

李琦[10](2017)在《目标区评价中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的有效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综合解释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储层预测技术,利用地质模式和地震特性之间相互约束作用,对地质构造进行更加详细、准确的描述,再结合油气能源的形成条件及特点,确保了储层预测的科学性及精准性,为储层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资料依据。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应用于目标区评价中,改变了传统单一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缺陷,能够根据地质模型,对储层形态、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油气能源分布特征,确保能源开发的顺利开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地震解释技术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地震综合解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张巨河油田地震综合解释中断层识别难、优势储层预测难的特点,利用构造导向滤波后的数据体提取相干属性,识别断层发育特征,准确刻画了断层形态;精细标定储层,沿层提取多种属性,通过优选建立对优势储层敏感的属性集;再利用模式识别的方法预测了优势储层分布范围。钻探结果与储层预测的吻合率达到80%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综合解释论文参考文献

[1].何高林,曹中原.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断块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

[2].孟瑞刚,张家良,成洪文,王东林,马建坡.地震属性技术在张巨河油田综合解释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8

[3].孙章庆,欧希阳,苗贺.面向浅层河道砂体精细描述的叁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五)——专题50:工程地球物理技术进展与应用、专题51:油藏地球物理.2018

[4].李兰斌,周红,胡志豪.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8

[5].朱正平,潘仁芳,何贞铭,李功权,邵燕林.基于PBL的《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

[6].李春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断块开发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8

[7].孙希杰.叁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应用于薄煤带圈定[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

[8].刘建斌,赵洪,唐贤君,李帅,刘庆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在东海西湖凹陷A气田的应用[J].上海国土资源.2018

[9].刘晓波,孟阳,李艳莉,李全虎,张兆芳.地震属性和瞬变电磁综合解释技术在煤田富水区研究中的应用[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专题58: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2017

[10].李琦.目标区评价中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技术的有效利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7

论文知识图

鹰山组岩溶储层发育模式图馆陶组底部(S4~S5)沉积相图地震解释层位TQd~TQu之间的地质层位...地质建模流程示意图线重磁力——地震综合解释(...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中段L-07-NW163线地...

标签:;  ;  ;  ;  ;  ;  ;  

地震综合解释论文_何高林,曹中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