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残留病论文_安粉艳,张淑红,孔令军,梁颖,徐基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量残留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量,白血病,淋巴细胞,细胞,流式,儿童,参数。

微量残留病论文文献综述

安粉艳,张淑红,孔令军,梁颖,徐基昕[1](2017)在《微量残留病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分层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 RD)水平在B-ALL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不同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380例BALL患儿骨髓M RD与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的关系。结果:患儿的年龄、初诊白细胞数、染色体、MLL、BCR/ABL、预处理反应、第33天骨髓MRD与患儿的5年EFS率密切相关。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RD有标记和MRD无标记与患儿5年EFS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且各免疫表型与5年EFS率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84)。第15天MRD>10~(-2)(P=0.004)、第33天MRD>10~(-3)(P<0.001)、第12周M RD>10~(-3)(P<0.001)的患儿5年EFS率及总生存率减低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第33天MRD<10~(-4)(阴性)、10~(-4)-10~(-3)、10~(-3)-10~(-2)、≥10~(-2)的5年EFS率分别为86.6±2.7%、77.5±4.9%、70.1±8.0%、44.8±9.9%(P<0.001);5年OS率分别为89.5±2.7%、80±4.9%、76.0±7.8%、53.2±10.1%(P<0.001)。结论:第33天M RD≥10~(-2)是B-ALL患儿5年EFS率和OS率显着减低的高危因素。缓解后动态监测MRD水平有助于预测B-ALL复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安粉艳,张淑红,赵文理,何海龙,肖佩芳[2](2016)在《外周血与骨髓在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中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PB)与骨髓(BM)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第19天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差异,并评价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治疗的44例B-ALL患儿。所有均入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中心协作组(CCCG-ALL)-2015方案治疗。四色流式细胞术监测患儿诱导化疗第19天外周血及骨髓MRD。结果:44例骨髓及外周血第19天MRD结果显示有良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713;但在MRD阳性率、数量级、各数量级人数、各数量级中位诱导缓解(CR)时间方面存在差异:①阳性率:44例患儿第19天MRD结果,骨髓MRD阳性率68%;外周血MRD阳性率36.3%(P=0.003),其明显低于骨髓MRD阳性率。②数量级:外周血MRD低于骨髓MRD,骨髓MRD结果是外周血MRD结果均值的13.4倍(-0.89~192倍)。③各数量级人数:在MRD<10-4(阴性)、10-4~10-3、10-3~10-2、≥10-2各数量级,骨髓MRD组人数分别为14、11、11、8,外周血MRD组人数分别为28、5、7、4(]P=0.028),第19天MRD阴性人数骨髓组较外周血组少,其余各数量级MRD人数骨髓组较外周血组多。④各数量级中位诱导缓解时间: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MRD水平越高,中位诱导缓解时间越长。⑤分析15名BM-MRD与PB-MRD双阳性患儿与15名仅BM-MRD阳性患儿显示:骨髓及外周血MRD双阳性患儿较仅骨髓MRD阳性患儿高白细胞人数多(WBC>50×109/L),预处理不敏感人数多,高、中危组人数多,脾脏增大人数多;但卡方检验显示:初诊白细胞数(P=0.287)、预处理不敏感(P=0.69)、危险分组(]P=0.391)、脾脏增大(P=0.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B-ALL患儿外周血MRD与骨髓MRD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13;②外周血MRD监测尚不能替代骨髓MRD监测;③骨髓与外周血MRD双阳性患儿与单纯骨髓MRD阳性患儿比较,临床特征无差异。(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7-21)

安粉艳[3](2016)在《外周血与骨髓在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中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PB)与骨髓(BM)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第19天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差异,并评价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治疗的44例B-ALL患儿。所有均入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中心协作组(CCCG-ALL)-2015方案治疗。四色流式细胞术监测患儿诱导化疗第19天外周血及骨髓MRD。结果:44例骨髓及外周血第19天MRD结果显示有良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713;但在MRD阳性率、数量级、各数量级人数、各数量级中位诱导缓解(CR)时间方面存在差异:(1)阳性率:44例患儿第19天MRD结果,骨髓MRD阳性率68%;外周血MRD阳性率36.3%(P=0.003),其明显低于骨髓MRD阳性率。(2)数量级:外周血MRD低于骨髓MRD,骨髓MRD结果是外周血MRD结果均值的13.4倍(-0.89-192倍)。(3)各数量级人数:在MRD<10-4(阴性)、10-4-10-3、10-3-10-2、≥10-2各数量级,骨髓MRD组人数分别为14、11、11、8,外周血MRD组人数分别为28、5、7、4(P=0.028),第19天MRD阴性人数骨髓组较外周血组少,其余各数量级MRD人数骨髓组较外周血组多。(4)各数量级中位诱导缓解时间: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MRD水平越高,中位诱导缓解时间越长。(5)分析15名BM-MRD与PB-MRD双阳性患儿与15名仅BM-MRD阳性患儿显示:骨髓及外周血MRD双阳性患儿较仅骨髓MRD阳性患儿高白细胞人数多(WBC>50×109/L),预处理不敏感人数多,高、中危组人数多,脾脏增大人数多;但卡方检验显示:初诊白细胞数(P=0.287)、预处理不敏感(P=0.69)、危险分组(P=0.391)、脾脏增大(P=0.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第19天B-ALL患儿外周血MRD与骨髓MRD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2)第19天外周血MRD监测尚不能替代骨髓MRD监测;(3)第19天骨髓与外周血MRD双阳性患儿与单纯骨髓MRD阳性患儿比较,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3-01)

郭豆豆,赵文理,张艳兰,庞丽,车琳[4](2012)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化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206例B-ALL患儿骨髓的MRD。结果表明:①206例B-ALL患儿中196例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CR率95.1%),其1年与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92.7±1.8)%和(78.7±3.7)%,其中标危、中危、高危组的3年EFS率分别为(85.6±4.9)%、(82.1±5.8)%和(58.1±9.2)%,3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②各时间点上MRD分析显示:MRD水平越高,患儿的3年EFS率越低,其中第15天MRD≥10-2组、第33天和第12周MRD≥10-3组的患儿预后明显不佳;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第12周MRD<10-3的3年EFS率为(86.3±4.1)%,MRD≥10-3的3年EFS率为(55.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化疗第33天MRD阴性(MRD<10-4)的98例患儿中有8例复发(复发率为8.2%),在这98例患儿中有39例在第12周时转为阳性(MRD≥10-4),其中5例复发;在第12周时MRD仍为阴性的59例中有3例复发;在第33天MRD阳性的108例患儿中有19例复发(复发率为17.6%),复发率在MRD阳性和阴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L患儿治疗过程中以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MRD可有效地评估治疗反应、判断预后、预测复发及指导化疗方案的调整,其中第15天、第33天及第12周的MRD分别以10-2、10-3、10-3为区分危险度最佳界值,第12周MRD≥10-3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郭豆豆,赵文理,张艳兰,庞丽,车琳[5](2012)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193例B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化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应用CCLG-2008方案后,以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监测叁个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193例B-ALL患儿骨髓的MRD。结果①193例B-ALL患儿中186例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CR率96.4%),其1(本文来源于《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2-11-01)

郭豆豆,赵文理,张艳兰,庞丽,车琳[6](2012)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193例B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化疗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9月应用CCLG-2008方案后,以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监测叁个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193例B-ALL患儿骨髓的MRD。(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期刊2012-09-13)

吴韶清,廖灿,谢闺娥,孙新,黄以宁[7](2012)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初诊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和CD45/CD19双参数散点图设门,以CD19-APC/CD45-PerCP/CD10-FITC/CD34-PE为主的抗体组合检测53例68份完全缓解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微量残留病细胞。结果:53例初发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出18种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98.11%患儿存在CD45、CD10、CD19、CD34表达量的异常。12例存在0.012%~0.55%的白血病细胞,为微量残留病阳性,5例保持初诊时的免疫表型异常,7例发生免疫表型变化,占58.33%,只用CD19-APC/CD45-PerCP/CD10-FITC/CD34-PE一组抗体组合发现10例微量残留病阳性(83.33%)。结论:根据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白血病相关的免疫表型,用CD19/CD45/CD10/CD34为主的抗体组合能够有效监测微量残留病。(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陈葆国,郑瑞,颜卫华,石卫武,李伯利[8](2011)在《多发性骨髓瘤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及微量残留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M细胞免疫表型特征及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16名健康对照者和172例MM患者的免疫表型。32例MM患者缓解后作MRD分析,同时进行跟踪随访,分析MRD阳性和阴性对MM患者的复发率和无病生存时间是否存在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16名健康对照者正常浆细胞主要免疫表型为CD_(38)~+、CD1_(38)~+、CD_(19)~+、CD_(45)~+、CD_(56)~-。172例MM患者骨髓瘤细胞主要免疫表型为CD38+172例(100.0%)、CD138+172例(100.0%)、CD19-167例(97.1%)、CD_(56)~+152例(88.4%)、CD45-166例(96.5%),CD19、CD56、CD45是良、恶性浆细胞鉴别的主要标志,骨髓瘤细胞特征性表型是CD_(38)+、CD_(138)+、CD_(19)~-、CD_(45)~-、CD_(56)~+。32例MM患者缓解后进行MRD检测,其中14例MRD阴性,18例MRD阳性。随访2~16个月后,MRD阴性组4例复发(28.57%),MRD阳性组13例复发(72.2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MRD阴性组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中位数12个月,明显长于MRD阳性组的中位数8.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骨髓瘤细胞主要免疫表型特征是CD_(38)~+、CD_(138)~+、CD_(19)~-、CD_(45)~-、CD_(56)~+。多发性骨髓瘤MRD检测可以作为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期刊2011-07-15)

陈葆国,干灵红,颜荣文,李伯利,罗文达[9](2009)在《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微量残留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D56在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在白血病微量残留病(MRD)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45例非M3 AML免疫表型,以CD56、CD19、CD117、CD34、CD33为标志,CD45设门MRD分析。结果145例AML中CD56阳性37例占25.52%,CD19阳性17例占11.72%,(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09-01)

王亚哲,刘艳荣,主鸿鹄,吴红红,曹晖[10](2009)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预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量残留病(MRD)的方法和预后意义。采用4色标记的5组抗体组合确定初治患者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敏感的LAIP进行追踪MRD,共检测了随访95例AML患者的601份骨髓标本。以患者LAIP阳性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值+2倍标准差的定为MRD(+),低于此值的为MRD(-)。结果发现:以开始诱导化疗后半年内每2个月分为3组,3组中MRD(+)患者与MRD(-)患者之间的复发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1-2个月、3-4个月和5-6个月MRD(+)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是11、11.5和11个月,MRD(-)组均未达中位生存期(p<0.05)。进一步比较诱导缓解后与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MRD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发现这两个时间点MRD(+)组和MRD(-)组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7.14%与0%和91.67%与2.27%(p=0.000和p=0.000)。结论:多参数FCM检测MRD能够有效预测复发,治疗后应连续进行MRD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微量残留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PB)与骨髓(BM)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第19天微量残留病(MRD)水平的差异,并评价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治疗的44例B-ALL患儿。所有均入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中心协作组(CCCG-ALL)-2015方案治疗。四色流式细胞术监测患儿诱导化疗第19天外周血及骨髓MRD。结果:44例骨髓及外周血第19天MRD结果显示有良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713;但在MRD阳性率、数量级、各数量级人数、各数量级中位诱导缓解(CR)时间方面存在差异:①阳性率:44例患儿第19天MRD结果,骨髓MRD阳性率68%;外周血MRD阳性率36.3%(P=0.003),其明显低于骨髓MRD阳性率。②数量级:外周血MRD低于骨髓MRD,骨髓MRD结果是外周血MRD结果均值的13.4倍(-0.89~192倍)。③各数量级人数:在MRD<10-4(阴性)、10-4~10-3、10-3~10-2、≥10-2各数量级,骨髓MRD组人数分别为14、11、11、8,外周血MRD组人数分别为28、5、7、4(]P=0.028),第19天MRD阴性人数骨髓组较外周血组少,其余各数量级MRD人数骨髓组较外周血组多。④各数量级中位诱导缓解时间: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MRD水平越高,中位诱导缓解时间越长。⑤分析15名BM-MRD与PB-MRD双阳性患儿与15名仅BM-MRD阳性患儿显示:骨髓及外周血MRD双阳性患儿较仅骨髓MRD阳性患儿高白细胞人数多(WBC>50×109/L),预处理不敏感人数多,高、中危组人数多,脾脏增大人数多;但卡方检验显示:初诊白细胞数(P=0.287)、预处理不敏感(P=0.69)、危险分组(]P=0.391)、脾脏增大(P=0.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B-ALL患儿外周血MRD与骨髓MRD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13;②外周血MRD监测尚不能替代骨髓MRD监测;③骨髓与外周血MRD双阳性患儿与单纯骨髓MRD阳性患儿比较,临床特征无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量残留病论文参考文献

[1].安粉艳,张淑红,孔令军,梁颖,徐基昕.微量残留病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分层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

[2].安粉艳,张淑红,赵文理,何海龙,肖佩芳.外周血与骨髓在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中的差异[C].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3].安粉艳.外周血与骨髓在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中的差异[D].苏州大学.2016

[4].郭豆豆,赵文理,张艳兰,庞丽,车琳.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

[5].郭豆豆,赵文理,张艳兰,庞丽,车琳.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193例B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量残留病[C].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2012

[6].郭豆豆,赵文理,张艳兰,庞丽,车琳.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193例B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量残留病[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2012

[7].吴韶清,廖灿,谢闺娥,孙新,黄以宁.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

[8].陈葆国,郑瑞,颜卫华,石卫武,李伯利.多发性骨髓瘤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及微量残留病研究[C].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2011

[9].陈葆国,干灵红,颜荣文,李伯利,罗文达.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微量残留病分析[C].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9

[10].王亚哲,刘艳荣,主鸿鹄,吴红红,曹晖.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预后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9

论文知识图

部分患儿HD分析结果(6%非变性PAGE电泳)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筛选MR时示记图1例T-ALL患儿PCR筛选MR1)标记1%琼脂糖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筛选MRD标记图·248...·RT/CPR检测人MLI一MTGS融合基因转录...农业科学研究成果附:1991年获部级科技进步...

标签:;  ;  ;  ;  ;  ;  ;  

微量残留病论文_安粉艳,张淑红,孔令军,梁颖,徐基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