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费继妍

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二人民医院164031

摘要:血样采集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静脉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更为准确科学。但是由于静脉采血是比较痛苦的,末梢血则比较方便,所以如果不是严重情况末梢采血也是可行的,如若病症较为危急时,需要准确的血常规数据,则首选静脉采血。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临床应用

血常规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化验方法,也是进行全身检查的基本项目之一。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有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项目。血常规的作用在于观察患者细胞分布、形态以及数量的变化,其检验结果有利于早期发现全身性病症,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常见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是,采取针刺法收集患者的静脉血或末梢血。在利用血液分析仪对收集到的样品进行检验。针刺采集末梢血的方法虽然具有方便、快捷、疼痛感小的优点,但是随着实践的证明以及相关研究表明,静脉采血的参考价值更高,检验结果的符合率更高。本文对2010年1月—2014年2月在该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40例患者实施静脉血与末梢血的采血方法,对比两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发现静脉采血的临床价值更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中,抽样选取140例进行研究,并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静脉组70例体检者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8.1±9.2)岁。而末梢组70例体检者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9.1±9.7)岁。两组体检者的其它资料相比,如疾病史、身高体重、兴趣爱好、居住环境及文化程度等,均没有较大的区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体检者均于早晨七八点,空腹下行血液采集,采血前保持被采人员的情绪稳定。静脉组采血部位以肘部静脉为宜,手背静脉、内踝静脉为第二选择[3]。末梢组采血部位以手指为宜,耳垂为次,需事先对采集部位清洁消毒后进行穿刺取血。两组采血完成后,用抗凝管分装血样,并贴标签标记,送检,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指标:WBC、RBC、Hb、Hct、MCV、MCH、MVHC、PLT。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数据用(±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静脉组WBC、Hb、Hct、MCV、MCH低于末梢组,而RBC、MVHC、PLT却高于末梢组,其中Hct和MCH两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其余6项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

3讨论

3.1真空采血法对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影响

与以往的注射器采血方式相比,真空采血法使用的是硅化试管,血小板不易黏附聚集,血小板数不会因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延长而变化。同时也避免了血液标本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因此,对血小板数的测定结果较为准确。真空采血法的PCO2变化较小,血液标本样的pH值相对恒定。以往的注射器抽取静脉血或末梢血血液标本置于普通试管的方法,会造成血小板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的,血小板测定结果低于实际值的情况。原因是传统采血方法避免不了血样与异物和空气的接触,导致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血样pH值降低造成血小板易黏附聚集。本研究结果提示,由于血样采集方法不当会给临床检验结果带来误差。

3.2不同采血方法对标本存放时间的影响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发生溶血,造成血钾升高、GLU降低,凝血因子丧失活性。因此,在相同时间和环境温度条件下,探究不同的采血方法采集的血液标本哪种存放时间更长有着实际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因末梢部位血液循不如肘前静脉和桡动脉,因此末梢血的温度相对较低,在相同条件下,末梢血发生溶血及其他反应的时间就要早于静脉血和动脉血的标本。

3.3不同采血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不同采集方法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有不同的影响。末梢血均来自毛细血管,血量少,出血不畅,不易采集。在采血过程中常需以手挤压采血部位,易使组织也渗入血液标本中,造成标本被稀释;挤压还会使白细胞破裂,造成白细胞计数减少。同时,末梢血采集时间也长于静脉血采集时间,造成微凝血块、RBC和PLT的数量减少,血小板聚集;同时其中的WBC的数值(6.2±3.8)×109/L也会高于静脉(5.5±1.4)×109/L或动脉血液标本中的WBC数值(5.6±1.6)×109/L,末梢血检测的结果的平均变异系数大于静脉血,原因是末梢血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末梢血并不能反映全身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此外,静脉血多来自肘前静脉等部位,静脉血内成分受环境影响较小,能反映全身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不会因患者紧张而发生进针深度不够而影响血液标本采集的效果的情况。因血液分析仪所需的血量较大,而静脉血采集方法能采集到的血量较大,且重复性强,而末梢血采血时血量有限,需复查时常要进行重复采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因此比末梢血更适用于血液分析仪,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能反复穿刺,重复性好,检测结果能将误差降至较低水平。测定结果较为接近真实情况。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所有受检者末梢血、静脉血及动脉血血常规的结果配对t检验分析,末梢血检测结果的八项主要参数中WBC、RBC、Hct、PLT、Hb等参数的检测结果方面均低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本研究结果与熊异平等的报道结果一致。说明不同的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临床检测结果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静脉和动脉采血的方式较末梢血采血方式能降低交叉感染和医源感染的几率。真空静脉采血方法有助于延长血液分析仪的使用寿命,因为末梢采血需用棉球擦拭消毒,脱落的棉纤维会随着血样进入计数系统,阻塞计数微孔或管道,发生计数误差,缩短仪器使用寿命。不同的采血方法产生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性,且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的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更大一些,建议尽量采取静脉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

总之,除特殊患者以外,血常规检验均应采取真空采血法取静脉血检测。随着各类型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应告别末梢血法,积极推广静脉血法检测血常规。

参考文献:

[1]李君华.末梢血预稀释用于血球计数仪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8):392.

[2]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2):77-78.

标签:;  ;  ;  

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