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水体论文-陈社军

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水体论文-陈社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水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珠江叁角洲,南海,长江叁角洲,沉积物

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水体论文文献综述

陈社军[1](2006)在《珠江叁角洲河流、河口及邻近南海海域和长江叁角洲主要水体沉积物中的多溴联苯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珠江叁角洲(包括邻近南海北部海域)和长江叁角洲主要水体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了分析,调查了PBDEs在研究区域的含量水平、时空分布和不同研究区域的单体分布模式,并初步探讨了它们在环境中的来源、迁移和归宿。还对珠江口和南海北部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储量进行了估算。珠江叁角洲∑PBDEs(不包括BDE-209)和BDE-209的含量分别为0.04~94.7和0.41~7341ng/g.不同研究区域PBDEs含量差别较大,珠江(广州段)、东江(下游河网)PBDEs,主要是BDE-209的污染相当严重,平均含量分别达890、1441ng/g,主要是受到当地的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西江沉积物中PBDEs的含量较低,很可能与西江流经城市的工业发展程度和工业结构有关,并且一定程度上可能受高污染区大气传输的影响;澳门水域也是PBDEs的高污染区,但它们主要由上游河流和珠江口水体迁移而来,而不是来自本地排放。在我们的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PBDEs几乎都是以BDE-209的为主,比低溴代BDEs高1-2个数量级,这是由于我国十溴联苯醚是现在最主要的溴代阻燃剂。对珠江口东西岸两钻孔沉积物中PBDEs的研究结果显示,位于东岸的钻孔1#沉积物中∑PBDEs(不包括BDE-209)从底部到顶部呈逐渐下降趋势(3.46~0.15ng/g),而BDE-209则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0.50~13.5ng/g);位于西岸的钻孔2#中BDE-209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BDEs呈略微的降低趋势但波动较大,这有可能与该钻孔沉积物沉积后受到干扰有关。PBDEs在珠江口沉积物钻孔中的垂直分布反映了多溴联苯醚阻燃剂在珠叁角地区的使用状况:过去溴代阻燃剂以五溴联苯醚为主,近几年来则以十溴联苯醚为主,并且其使用量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钻孔中PBDE单体组成的垂直变化可能与溴代阻燃剂的组成、光化学/微生物降解或者沉积后的组分迁移有关。通过钻孔2#的数据对珠江口PBDEs沉积通量的计算表明,∑PBDEs和BDE-209的沉积通量大约分别为1.81~10.2ng/cm~2 yr、2.97~20.2ng/cm~2 yr.珠江口沉积物中PBDEs的储量大约为8.2吨。然而经济同样发达的长叁角地区的长江口、杭州湾和钱塘江表层沉积物中的PBDEs含量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PBDEs含量为nd~0.55ng/g,平均0.15ng/g,BDE-209含量为0.16~94.6ng/g,平均13.4ng/g,比珠叁角沉积物中PBDEs要低得多;但也存在BDE-209的高含量点,可能来自当地的点源污染;这可能和该地区多溴联苯醚使用量有关,但长江口一带特殊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粒径和低的沉积物TOC含量也是影响该地区沉积物中PBDEs含量和组成的重要因素。长叁角沉积物中的PBDEs低溴代BDEs(2-4溴代)占比重较高,这可能是由于PBDEs在迁移过程中产生分馏作用的结果。南海大陆架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空间分布趋势显示了上游河口水体输入的重要性,沉积物中苝的相对高含量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河流河口输入是南海北部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主要输入途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上游河口水体携带的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大约能向南迁移距河口124~276和143~172km处.储量估算表明,在过去25年中珠叁角地区排放的PAHs和OCPs有631和1.9t储存在珠江口,有423和1.4t储存在我们研究的南海北部大陆架区域,PAHs单位面积的储量(kg/km~2)约为Mediterranean海盆地沉积物中的10倍。南海大陆架沉积物是珠叁角人类活动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巨大储库,同时对全球海洋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期刊2006-10-23)

罗孝俊[2](2004)在《珠江叁角洲河流、河口和邻近南海海域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与有机氯农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学者们对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和近海水域的有机污染状况越来越关注.有机污染物的全球分馏/分异理论认为,由于全球不同纬度存在的温度差异,热带地区的有机污染物可能通过分馏分异效应造成高纬度地区的污染。珠江叁角洲地处亚热带,近二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否对该区域水体及其近海水域造成严重的有机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该区域现有的研究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非常有限,特别是对珠江口附近海域的研究。因此,进一步开展该区域内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对了解本地区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来源、组成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影响都是非常必要的。对本区域有机污染物来源、迁移转化及其归宿的了解对于其它区域河口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此,本文通过对珠叁角河流、伶仃洋与其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水体、水柱较为全面的采样分析,对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在该区域的时空分布、来源、组成特征、各相间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多环芳烃与有机氯农药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珠江叁角洲河流>伶仃洋>南海北部近岸海域;珠江叁角洲各河流间珠江正干段、东江北正干段是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的高污染区。污染状况的国际、国内对比表明,多环芳烃的污染与国际上相比处于中-低水平;与国内相比,属于较高水平。风险评价表明,珠江叁角洲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滴滴涕类农药对生物有潜在的危害;珠江正干与东江一些区域多环芳烃对该区域内生物有潜在的危害。 伶仃洋及其附近水域表层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春季高于夏季。悬浮颗粒物含量、颗粒物的污染程度、光降解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对多环芳烃进行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多环芳烃均受油类排放、自然成岩作用、及燃烧来源的多环芳烃的共同贡献。表层沉积物中,外海水域受较多的高温燃烧来源多环芳烃的影响;珠江叁角洲河流及零仃洋受油源污染高于外海。悬浮颗粒物中,春季来源于高温燃烧和生物成岩作用的多环芳烃高于夏季样品:夏季样品中低环数挥发性强的多环芳烃比例高于春季样品。春夏季节、零仃洋内外样品中低环数多环芳烃的比例变化及其与有机碳含量间的关系表明,浮游生物可能对颗粒物中低环数多环芳烃有贡献。 多环芳烃同分异构体比值的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中外海样品主要受木材、煤燃烧来源的多环芳烃污染,而零仃洋、珠江叁角洲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受油类燃烧污染较重:悬浮颗粒物更多受油及油类燃烧的污染,夏季颗粒物中有煤类燃烧的特征可能是受外海带来颗粒物的影响。多环芳烃降解指标的分析表明,外海表层沉积物与西江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经过了较长距离的迁移。而珠江、东江样品主要以近源污染为主。降解指标的分析证实光降解是造成夏季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下降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期刊2004-07-25)

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水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学者们对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和近海水域的有机污染状况越来越关注.有机污染物的全球分馏/分异理论认为,由于全球不同纬度存在的温度差异,热带地区的有机污染物可能通过分馏分异效应造成高纬度地区的污染。珠江叁角洲地处亚热带,近二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否对该区域水体及其近海水域造成严重的有机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该区域现有的研究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非常有限,特别是对珠江口附近海域的研究。因此,进一步开展该区域内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对了解本地区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来源、组成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影响都是非常必要的。对本区域有机污染物来源、迁移转化及其归宿的了解对于其它区域河口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此,本文通过对珠叁角河流、伶仃洋与其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水体、水柱较为全面的采样分析,对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在该区域的时空分布、来源、组成特征、各相间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多环芳烃与有机氯农药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珠江叁角洲河流>伶仃洋>南海北部近岸海域;珠江叁角洲各河流间珠江正干段、东江北正干段是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的高污染区。污染状况的国际、国内对比表明,多环芳烃的污染与国际上相比处于中-低水平;与国内相比,属于较高水平。风险评价表明,珠江叁角洲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滴滴涕类农药对生物有潜在的危害;珠江正干与东江一些区域多环芳烃对该区域内生物有潜在的危害。 伶仃洋及其附近水域表层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春季高于夏季。悬浮颗粒物含量、颗粒物的污染程度、光降解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对多环芳烃进行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多环芳烃均受油类排放、自然成岩作用、及燃烧来源的多环芳烃的共同贡献。表层沉积物中,外海水域受较多的高温燃烧来源多环芳烃的影响;珠江叁角洲河流及零仃洋受油源污染高于外海。悬浮颗粒物中,春季来源于高温燃烧和生物成岩作用的多环芳烃高于夏季样品:夏季样品中低环数挥发性强的多环芳烃比例高于春季样品。春夏季节、零仃洋内外样品中低环数多环芳烃的比例变化及其与有机碳含量间的关系表明,浮游生物可能对颗粒物中低环数多环芳烃有贡献。 多环芳烃同分异构体比值的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中外海样品主要受木材、煤燃烧来源的多环芳烃污染,而零仃洋、珠江叁角洲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受油类燃烧污染较重:悬浮颗粒物更多受油及油类燃烧的污染,夏季颗粒物中有煤类燃烧的特征可能是受外海带来颗粒物的影响。多环芳烃降解指标的分析表明,外海表层沉积物与西江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经过了较长距离的迁移。而珠江、东江样品主要以近源污染为主。降解指标的分析证实光降解是造成夏季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下降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水体论文参考文献

[1].陈社军.珠江叁角洲河流、河口及邻近南海海域和长江叁角洲主要水体沉积物中的多溴联苯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2].罗孝俊.珠江叁角洲河流、河口和邻近南海海域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与有机氯农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

标签:;  ;  ;  ;  

珠江河口及邻近海域水体论文-陈社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