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与管理的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与管理的效果

郁文静李学美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盐城224001)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与管理的效果。方法:调查分析我院心内科16名护士心电监护监护仪使用及管理情况,并根据问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护士的理论、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及患者满意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培训后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与管理能力有所提高,理论成绩培训前(74.56±6.12),培训后(93.86±2.78),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技能成绩培训前(80.34±2.96),培训后(94.25±3.32),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率从85.3%增加到98.0%,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心内科护士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85-02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理论为基础,注重持续的质量管理,在注重质量管理的同时更注重环节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1]。这种方法可以让护士直接参与到质量改进中来提出、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在对护士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发现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对心电图的识读能力较低、对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不熟练、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未开放或设置不合理等,这不仅会影响护士的护理质量,而且存在巨大的风险。本研究通过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调查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与管理低下的原因,制定质量改进的目标及方案,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培训,从而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与管理的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护士16人,均女性,年龄22~40岁,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考核等。

1.2培训方法

由心内科护士提出在使用、管理心电监护仪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长对问题进行收集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进的方法。本次调查发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低,仅为85.3%。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设置不合理,不能及时报警,护理人员不能深入借助监护信息观察患者病情;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设置不合理,导致常常麻木报警,影响病人休息与睡眠;护士未及时发现监护仪的故障,影响患者病情的连续观察;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识读能力较低,不能准确评估病情变化;由于血压测量过于频繁,导致患者肢体肿胀不适;护士对监护仪的信息进行盲目的记录,影响医生的诊疗。针对以上情况,制定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提高护士的理论、实践技能成绩,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提高到96%以上。采取方法如下:培训护士应用心电监护仪的基础知识;加强学习心内科专业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月底总结患者心电监护情况,讨论使用心电监护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改进;月底对护士进行考核。

1.3观察指标

经过培训后对护士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能力进行考核,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满分均为100分。理论知识包括:分析、处理异常心电图,心电监护仪报警装置参数的设置,有关仪器的保养方法,对报警的原因进行分析等。实践操作包括:给患者带心电监护仪的具体操作,对使用心电监护仪患者的护理,对心电信息的收集记录等。同时记录培训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培训前后考核结果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培训后心内科护士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均有明显提高,培训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护士心电监护仪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结果(分,x-±s)

组别人数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

培训前1674.56±6.1280.34±2.96

培训后1693.86±2.7894.25±3.32

t值/9.317.12

P值/P<0.05P<0.05

2.2培训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培训后患者满意率从85.3%增加到98.0%,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持续进行,医疗质量改进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2]。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已经成为监护危重症患者必不可少的仪器。由于心电监护仪可以动态、持续的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因此可以预先发现疾病变化并及时抢救,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者抢救的成功率[3]。护士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学习关于心电监护仪的知识,并能熟练操作心电监护仪,掌握应对异常心电监护情况的措施[4-5]。护士对每项工作力求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患者的尊重。由于对患者实行标准、规范的护理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护士掌握了关于心电监护更全面的知识,重视对其功能的设置,了解了影响心电监护正常运行的因素,从而使护士能够正确的使用心电监护,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本研究通过制定质量改进的目标及方案,对心内科护士进行培训,不仅提高了心内科护士应用心电监护仪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对心内科护士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秀兰,吴晓萍,王敏华.持续质量改进在心电监护仪使用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02):175-176.

[2]郑惠芳,吴月萍,许金妹.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护士心电监护技能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09):887-889.

[3]王立春,田月华.品管圈在心电监护仪使用中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55-58.

[4]王艳波,潘海燕,颜波儿.品质管理活动在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1):1086-1088.

[5]古金燕,吴妙莉,彭小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心电监护仪应用能力及管理水平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63-65.

表2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n(%)]

组别总计满意不满意满意度

培训前1501282285.3%

培训后150147398.0%*

注,与培训前相比,*P<0.05

标签:;  ;  ;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电监护仪使用与管理的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