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提高

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岳县东胜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四川成都642353)

摘要:时下,很多农村孩子不喜欢阅读,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严重影响了阅读效果。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每天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专心阅读的习惯、读书动笔的习惯和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学好语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水平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源泉,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拓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农村小学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教育面临许多困惑,如何提高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习惯,结合本校实际和工作经历,个人谈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1.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现状分析

1.1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中高年级多数学生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普遍不高:朗读语感差,不能根据重点词语及标点符号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有的甚至还有唱读习惯,阅读速度慢,发音不标准等。去年在一次三年级默读试验中,21个学生平均每分钟读180个字,与课标要求300字相差120字。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偏低,不能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习惯于一知半解,语言表达也不准确。更值得引起关注的是他们的阅读兴趣不高,对阅读有畏难情绪,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2主要原因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观念没有彻底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分析的多、学生读的少,削弱了学生读的时间和思考的机会,这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读、悟能力,反而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慢慢学生开始就不想读、不愿读、不会读;其次是阅读指导不到位,训练不得法。语感的训练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教师对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句话究竟该怎样去读、去理解,没有做具体的指导或本身重视不够,因而学生不能根据汉语规律在适当的地方停顿,不能根据词语含义及特点读出轻声或重音,不能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第三,农村学校图书相对不足,适合小学生的图书更少,阅读课外书没有保障,同时也缺乏适时具体的指导和自读时间,学生即使看一些课外读物,不一定适用,且质量也不高[2]。比如默读,不少学生不是直接由眼入脑来感知内容,而是经过一个不出声的“读”的环节,阅读效率低下。此外农村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是很浓,学生家庭拥有图书特别少,家长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帮助不多,加上小学生识字量有限,遇到困难无人帮助或不愿意查找询问……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好坏和阅读质量的高低。

阅读资源的不足使学生无多少合适的书可读;教师观念的偏差,指导不到位,使学生不会阅读;学生没有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因而不愿意自觉地阅读;学生不去主动地阅读并养成良好习惯,导致始终不会读。如此循环,阅读水平低下便可想而知了。因此,当务之急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快乐、在习惯中成自然、在海洋中求知识,在进步中夯基础。

2.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1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系统的安排,课时、进度和学习内容都要做到详细规划,严格实施,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要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用来阅读或朗读,注意培养学生的普通话,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养成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和读准字音的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提高他们自觉朗读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要讲究学生的学习实质性,不能只做表面工作。对于初步了解的表达性朗读,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其经过练读和试读达到读出文章情感、读出味道、读出感觉的程度,不能让学生在准备不充分的条件下就匆忙上阵。此外还要留给学生自读后评议的时间,要使学生通过评议,认清自己阅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吸取经验。

2.2注重传授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教师教学水平的有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农村小学应注重提高阅读教学的水平,增强师资力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朗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工作,训练学生向准确、传神的表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不断迈进。教师应在朗读技巧的教学中保持足够的耐心,使学生在朗读的接凑、语气、换气、停顿和轻重音方面得到提升,从而使其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2.3建立图书角,促进学生的阅读交流

要在班级中创建起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置身精神宝库的神圣感,从而激励其学习的兴趣。如在班级开展图书角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为学生创建浓厚的阅读交流氛围。再如,从班级的学生中征集图书,学生可以在放学时携带图书回家学习和阅读。这种氛围的创设可以使阅读交流成为学生学习和课外阅读的重要部分,而且学生各自的思想经过交流后会碰撞出许多新的思维火花,取长补短,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教益,达到读书交流的目的。

培养良好习惯,增强阅读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训练之一。教师也应该在平常课堂中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有利条件[3]。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示范,指导学生从喜怒哀乐、抑扬顿挫、轻重急缓等方面去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感触、读出心声,把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场景,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境界之中,去领略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使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的背诵,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和可行性。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的美言名句,一闪而过的美言名句只有熟记在心里,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好笔记本,在读书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

3.总结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也非一日之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尤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感情朗读,感知文章,理解主题,渗透情感,积累语言,并加以适当运用,得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立新.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7,12(8):211-212.

[2]安海迪.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甘肃教育.2018,15(8):99-101.

[3]华文.中段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与阅读提升研究[J].课外语文.2016,14(3):87-88.

标签:;  ;  ;  

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提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