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羧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羧酸,金属,晶体,框架,结构,荧光,氢键。
有机羧酸论文文献综述
文忠梁,李明迪,袁文兵[1](2019)在《CuO与有机羧酸在室温条件下利用水蒸汽辅助老化法合成金属有机框架SNU-50》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铜(CuO)作为一种高晶格能的金属氧化物,由于其高稳定性和难溶解性,通常难以直接作为反应原料来合成相应的含铜的功能材料。在这里,我们直接利用氧化铜作为反应原料与合成得到的N-N’-二(3,5-二羧基苯基)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H_4BDCPPI,简称四羧酸)),在绿色温和的蒸汽辅助老化法合成条件下,成功的得到了相应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SNU-50。首先,我们利用预盐湿磨(pre-ionic and liquid assisted grinding,简称pre-ILAG)的预处理方法,将称取的氧化铜,四羧酸,一定量的催化剂氯化铵和微量溶剂(水,乙醇和DMF)混合并研磨一分钟,然后取出样品放置于不同的溶剂蒸汽中(水,乙醇和DMF)中进行熏蒸老化。我们发现在水蒸气熏蒸上述混合物12小时后,成功合成得到SNU-50材料。相应地,我们利用PXRD和BET孔材料等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应的产物的结构表征。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催化剂氯化铵的用量对于反应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张晨曦,卢爱玉,薛扬睿,孙崟喆,江弦[2](2019)在《衍生化HPLC/MS法测定有机羧酸物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对体液中微量的羧酸化合物进行定量检测仍然是一个难题。近年的研究显示采用衍生化质谱增敏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此类方法测定微量羧酸物质的研究,并对研究中所采用的衍生化试剂和化学反应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刘志强,曹师虎,张哲,武峻峰,赵越[3](2019)在《2,6-二(1-咪唑基)萘和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识别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6-二(1-咪唑基)萘(L)和二羧酸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3个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Co(L)(AIP)]·2DMF (1),[Co(L)(AIP)]·DMF (2)和[Co(L)(IDC)(H2O)2]·0.5L·H2O (3)(H2AIP=5-氨基间苯二甲酸,H2IDC=4,4′-亚氨基二苯甲酸)。利用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和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对MOFs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2和3属于叁斜晶系P1空间群。1和3均为一维的链状结构,2为二维的层状结构,叁者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MOFs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3通过荧光猝灭对丙酮分子具有识别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蒋晓峰,赵世成,辛忠[4](2019)在《有机羧酸改性氧化铝纳米颗粒在聚丙烯中的成核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庚酸、硬脂酸、环己基甲酸和苯甲酸对氧化铝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研究了改性粒子表面的基团结构以及接枝量对其在聚丙烯(i PP)基体中成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链烷基和环烷基羧酸相比,苯甲酸改性颗粒(BA-Al_2O_3)具有优异的成核效果,当BA-Al_2O_3的添加量为0.1%(质量)时,成核聚丙烯的结晶温度和弯曲模量相对于纯i PP分别提高了9.4℃和21.9%。改性纳米颗粒BA-Al_2O_3的苯甲酸接枝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力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接枝量小于1.3 mmol/(g Al_2O_3)时,BA-Al_2O_3的成核效果随接枝量增加而显着增加;接枝量大于1.3 mmol/(g Al_2O_3)时,成核效果略微增加。所以,通过调控改性颗粒的表面结构,可以有效提升i PP复合材料的结晶和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姚婵,丁可鑫,许春露,刘欣妍,杨婉莹[5](2019)在《基于偶氮苯羧酸配体构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碘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溶剂热的条件下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Cd(ABTC)(H_2O)_2(DMA)]·4DMA(JLNU-4,JLNU=Jilin Normal University)具有叁维孔道结构,对该化合物的碘吸附性能研究发现其吸附效率可以达到92.9%,且吸附和释放后,晶型并未发生改变,具有较高稳定性,可以作为一种方便、经济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开发其在I_2吸附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17期)
唐静,杨轶,徐梦鸽,乔子洋,余思冀[6](2019)在《基于氮杂环和羧酸配体的叁维镉(Ⅱ)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有柔性基团的苯并咪唑衍生物2-(1H-咪唑-1-甲基)-6-甲基-1H-苯并咪唑(immb)和芳香二羧酸对苯二甲酸(H_2bdic)为配体,以CdCl_2·2.5H_2O为金属源,通过水热法合成出了一个新的金属有机框架(MOF)_n(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MOF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桥联配体immb和bdic~(2-)同时与Cd(Ⅱ)离子配位形成叁维网状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2·6~3·8)。红外光谱以及热分析的结果与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一致。室温固态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标题MOF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纪红丽,费冬雪,尤莉艳[7](2019)在《金属有机羧酸配合物合成及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羧酸配体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中是采用最多的有机配体,其原因主要是羧酸中的氧原子与金属配位能力较强~([1]),能合成稳定性较强的配位化合物。由于探究发现合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有金属盐簇或桥连结构~([2]),可判断出羧酸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本文利用羧酸配体与金属离子合成新型金属有机羧酸配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8期)
董圣菊[8](2019)在《芳香羧酸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荧光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围绕发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uminescent Metal-organic frameworks,LMOFs)的设计合成以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采用含羧酸芳香类的有机配体与碱土金属或过渡金属,在溶剂热或水热条件下设计合成出七种结构新颖的MOFs,并重点研究了其中4种LMOFs精准识别硝基爆炸物和金属阳离子的荧光性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以叁联苯-3,3'',5,5''-四羧酸(H_4TPTC)作为有机配体,与低毒的碱土金属镁离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有发光性能的配合物1。以叁联苯-3,3'',5,5''-四羧酸(H_4TPTC)为主要有机配体,并采用半刚性4,4'-二吡啶基二苯醚(BPDPE)为辅助配体与过渡金属钴离子,通过水热合成法得到的配合物2和3,并对配合物1的荧光传感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配合物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1,3,5-叁硝基苯酚(TNP)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且具有可循环利用率。配合物2的金属中心是钴,在现有报道中Co-MOF很少具有荧光性能。配合物2不仅具有强的荧光性能,而且是以钴金属有机框架首次对于检测TNP具有如此优异的灵敏度和高的选择性,这为以后荧光传感材料的设计打开了新的思路。(2)以刚性配体2'-氨基-叁联苯-4,4-二甲酸(H_2ATDC)为有机配体,与六水合硝酸镁通过水热合成法得到一种超稳定的具有叁维结构的发光金属有机框架物[Mg(ATDC)(H_2O)_2]_n(4),该配合物具有耐强酸强碱性以及可循环性。在该领域中心金属一般为镧系和过渡金属,在本论文之前很少有采用低毒的碱土金属为金属中心。本论文是本领域首次以镁为金属中心合成配合物并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TNT,且该配合物对Cr~(3+)溶液也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并进一步探究了其荧光猝灭的机理,是由于电子转移与能量转移产生的,并不是化合物中氨基与分析物中氢键作用。(3)采用的配体是酰胺基配体N,N'-二(3,5-二苯甲酸)乙二酰胺和过渡金属锌、镉以及钴的硝酸盐反应,利用溶剂热法设计合成出叁种新颖的配合物5-7,对这配合物5和6进行元素分析、单晶解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粉末衍射分析等一系列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5的荧光传感性能。发现配合物5不仅对TNT具有高选择性以及高灵敏度,对Fe(III)也具有优良的荧光传感性能。并进一步探究了其荧光猝灭的机理,是电子转移与能量转移协同作用产生。图[63]表[8]参[95](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郭帆[9](2019)在《含羧酸配体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拥有结构多样而且可调、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优势,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已经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光催化剂。众所周知,光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等因素相关。科研工作者们已经对贵金属、金属氧化物等硬物质催化剂的性能与其形貌的依赖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而,由于MOFs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所含化学键的多样性,至今仍然没有MOFs这类软物质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与形貌相关方面的探究。因此,拓展MOFs光催化性能与其结构、形貌依赖性方面的研究是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旨在开展纳米级MOFs(nanoscaled MOFs,nMOFs)的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反应性能与机理方面的研究。我们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叁部分:1.采用溶剂热法,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的浓度,将钛酸四丁酯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在N,N-二甲基甲酰胺和甲醇中反应得到了可控晶面的NH2-MIL-125(Ti)。利用DFT计算了不同晶面的表面能,结果表明{110}晶面的表面能为118J/m2,高于{001}、{100}和{111}晶面。这些材料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其中包含{110}晶面的样品具有最高的产氢速率和表观量子产率,分别是含{111}晶面样品的叁倍。研究发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110}表面暴露较大比例的可作为催化活性位点的金属团簇。2.采用水热法,通过调节对苯二甲酸和九水硝酸铬的浓度,制备了一系列尺寸在80~800nm范围的MIL-101(Cr)。通过常规还原法将Ag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原位沉积至MIL-101(Cr)上,获得了不同尺寸的MIL-101(Cr)-Ag复合材料,并借助XAS分析了 Ag NPs复合后的局部电子结构和配位环境。研究发现当催化剂MIL-101(Cr)-Ag的尺寸减小到80 nm时,可获得最高的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性能,还原产物一氧化碳和甲烷的产率分别为808.2 μmol/g·h和427.5 μmol/g·h。小尺寸MOF催化剂里含有更高比例的位于边、角的晶胞,这有利于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从而提高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活性。3.通过一锅法和分步法,将2'-氨基-4,4"-二羧酸叁联苯和四氯化锆反应,并调节加入Pt NPs的顺序和含量,构筑了一系列花状Pt-NH2-UiO-68的复合材料。这些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良好的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性能。其中,当适量的Pt NPs位于MOF内部时,转化生成的一氧化碳速率最高。这是因为在NH2-UiO-68内部分散性良好的Pt NPs有利于Pt与MOF的紧密接触,促进Pt-MOF异质结的形成。通过Pt-MOF的Schottky势垒将NH2-UiO-68的电荷转移到其内部被激发的Pt NPs上,从而提高其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效率并抑制光生载流子的重组,最终提高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活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6-01)
林鸿,吕灵芝,冯云龙[10](2019)在《一个叁羧酸配体构筑的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对小分子溶剂的荧光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羟基-5-(3,5-二甲酸-苯氧基)苯甲酸(H_3L)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硝酸铽反应得到1个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Tb-MOF):{[TbL(H_2O)]·3H_2O·DMF}n。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Tb-MOF为正交晶系Ibca空间群。2个Tb(Ⅲ)离子通过6个羧基桥联形成双核[Ln_2(COO)_6]次级结构单元,晶体由[Ln_2(COO)_6]次级结构单元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左手或右手螺旋结构的一维无机链,左手螺旋链与右手螺旋链通过配体L~(3-)相连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有机小分子溶剂交换荧光研究表明,TbMOF在硝基苯溶剂中表现出荧光猝灭现象,Tb-MOF材料对硝基苯等爆炸物具有潜在良好的荧光探测功能。(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有机羧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法对体液中微量的羧酸化合物进行定量检测仍然是一个难题。近年的研究显示采用衍生化质谱增敏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此类方法测定微量羧酸物质的研究,并对研究中所采用的衍生化试剂和化学反应进行了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羧酸论文参考文献
[1].文忠梁,李明迪,袁文兵.CuO与有机羧酸在室温条件下利用水蒸汽辅助老化法合成金属有机框架SNU-50[J].广东化工.2019
[2].张晨曦,卢爱玉,薛扬睿,孙崟喆,江弦.衍生化HPLC/MS法测定有机羧酸物质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9
[3].刘志强,曹师虎,张哲,武峻峰,赵越.2,6-二(1-咪唑基)萘和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识别性能(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4].蒋晓峰,赵世成,辛忠.有机羧酸改性氧化铝纳米颗粒在聚丙烯中的成核效果研究[J].化工学报.2019
[5].姚婵,丁可鑫,许春露,刘欣妍,杨婉莹.基于偶氮苯羧酸配体构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碘吸附性能研究[J].山东化工.2019
[6].唐静,杨轶,徐梦鸽,乔子洋,余思冀.基于氮杂环和羧酸配体的叁维镉(Ⅱ)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性能[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7].纪红丽,费冬雪,尤莉艳.金属有机羧酸配合物合成及结构表征[J].科学技术创新.2019
[8].董圣菊.芳香羧酸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荧光传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9].郭帆.含羧酸配体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9
[10].林鸿,吕灵芝,冯云龙.一个叁羧酸配体构筑的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对小分子溶剂的荧光识别[J].无机化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