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常平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平仓,凯恩斯,街区,乾隆,粮食,缺额,西汉。
常平仓论文文献综述
徐迪雅,丁诗雨[1](2019)在《“历史的滞留”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复兴价值思考——以武汉市常平仓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记录作用,但由于其历史价值和风貌完整性上与历史保护街区存在一定差距,成为保护条例之外被边缘化的历史街区。如何寻求其复兴价值,让非保护类街区的保护意义受到认可,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以武汉市常平仓片区为例,通过对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片区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区域中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场所记忆和特色空间等复兴价值认同,总结出关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复兴价值体系的构建方法及更新手段,希望寻找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复兴价值,注重这类"城市记忆场所"生活和内涵等更为深层的价值延续。(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宦小艳,王宝强,李俊,丁博禹,陈鸣[2](2019)在《社区更新改造规划中公众参与的路径研究——以武昌古城常平仓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增量向存量规划转型,我国进入大范围的城市更新阶段,公众参与成为社区更新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虽然我国通过《城乡规划法》建立了基本的公众参与制度,但对于影响公众参与的机制分析尚且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从参与角色的多元化、参与方式的自由化、参与目标的民主化叁方面提出公众参与的路径构建。首先,分析社区更新规划中各阶段的利益群体、实施机制和开发模式中参与角色的职能和需求;其次,找寻适合社区更新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并对每种方式加以解析;最后,提出公众参与的目标,希望通过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更多的居民可以通过有形无形的方法和形式知晓与之利益相关的一系列规划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为今后推进公众参与工作的方式与手段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规划实施与管理)》期刊2019-10-19)
张美玲[3](2019)在《唐代常平仓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平仓是我国古代社会长久以来都有设置的为了解决中央政府财政危机,救灾赈贷的一种粮食制度。以平籴和平粜来调节粮食供应、保持市场粮价稳定。唐代常平仓制度的运营和职能也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有了一系列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15期)
和卫国[4](2019)在《乾隆朝常平积贮数据与常平仓制度运行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实录》、奏折、题本中的乾隆朝常平仓积贮分省数据或全国数据,系依据原额计算出来的理论数据,是账面上的合理存在,均不能代表等量粮食实物积贮在仓。一方面督抚年年具奏、具题声明高额积贮"实贮无亏",另一方面层层盘查基本无从谈起,奏报、题销流于形式。与高额积贮数据相悖,常平积贮在地方行政实践中遭到了州县官员的抵制,大量缺额成为普遍现象。随着乾隆十叁年积贮政策全面调整,常平仓制度加快走向衰落。(本文来源于《清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丽杰[5](2018)在《清代四川常平仓粮食物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平仓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清代四川省由于在交通及物产上的内部优势,政府频繁调拨四川省常平仓仓谷协济他省。常平仓的设立、仓谷采买及存储、常平仓的空间分布等方面,都突显出四川省常平仓对外输出功能的重要性。通过上行、平行及下行的粮食调拨系统,四川省常平仓为维护省内、省外及京畿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12期)
王睿[6](2018)在《清代常平仓衰败的道德表述与市场实际》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顺治十二年开始,至宣统叁年清帝逊位,清代常平仓共计存续了二百五十六年。无论常平仓制度在创建初期是否发挥过相应的功效,至十八世纪后期,常平仓衰败的趋势却是日益地凸显了出来。针对常平仓衰败的原因,虽不乏先行的研究成果,但均缺少对具体个案的详实考察。由此,本文选取乾隆五十年发生于温州府平阳县的黄梅侵贪案件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该案的分析,重建对常平仓衰败问题的认知。首先,本文通过梳理有关黄梅案的各类文献,指出不同的文献来源,其叙事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文本的创造者往往为了谋求利益而修改事件的相关叙述,在黄梅案中夏口吴氏家族便为了家族利益而创造了有利于本家族的文本叙述;其次,在认识到文本局限的基础上,本文对黄梅案发生时所处的粮食市场和常平仓的经费模式加以重构,从而理解促成黄梅案发生的经济、制度因素;最后,本文通过梳理十八世纪有关常平仓问题的讨论及清政府在黄梅案上的处理方法,以探讨清政府面对常平仓问题时所奉行的政策依据及该政策依据的成因。本文认为至十八世纪中后期,与上涨的粮价和日益成熟的粮食市场相对的是不稳定并日趋僵化的常平仓经费模式。在这一经费模式下,常平仓不但无法有效地从粮食市场获取储备,反而成为地方官僚群体用以浮收的工具。而面对常平仓的失效问题,一方面乾隆帝奉行“实·制分离”的政策理念,即将官员的重要性凌驾于健全制度之上;另一方面官僚群体为维系常平仓的浮收来源也支持将官员的重要性摆在首位的观点,以规避当时对常平仓的制度性改革。由此在皇帝与官员的双重作用下,吏治论便成为清政府在处理常平仓问题的主要政策依据。而在吏治论的政策下,常平仓制度上的弊端迟迟得不到改革,从而与粮食市场日益脱节,常平仓也便呈现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黄梅案便是这一衰败趋势下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陈晓东[7](2018)在《西汉常平仓设立原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常平仓是西汉宣帝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所创设的。在中国历史上,常平仓虽然时设时废,但它贯穿了古代社会始终,而且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西汉时期常平仓最初设立原因,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笔者在对西汉常平仓的设立地点、当时的社会环境、被废止的原因以及常平仓名称的解释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后,从而得出了其设立是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和边疆军粮的运输、供给问题这一新的结论,以之就正于方家。(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王睿[8](2017)在《清代常平仓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过往清代常平仓研究的梳理,指出常平仓功效问题与常平仓衰败问题,是该领域的争论焦点。在此基础上,认为各方研究者所采信文本的不同,是造成现行常平仓研究产生持久争论的原因。但无论是官修典籍、政府档案还是民间的方志、文献,都存在文本叙述上的偏向性和欺瞒性,所以为推进清代常平仓研究的进一步进展,认识并打破文表述本对研究所造成的引导和束缚应是关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静峰,王金辉[9](2017)在《论常平仓制度的起源及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常平仓是西汉时期耿寿昌创立的一项粮食储备制度,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国内外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常平仓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以救灾备荒为主要目的的粮食储备制度,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以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价格为主要目的的平粜法和平籴法。时至今日,常平仓制度所包含的国家干预经济以不破坏市场正常运行为前提、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建立居安思危的战略储备制度等思想,依然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缐文[10](2016)在《从“常平仓”到“就业缓冲储备”——中国经济传统的现代价值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粮食实施贱籴贵粜、敛散以时的常平仓法是《管子》"轻重论"的具体应用,体现出中国传统思维的辩证观和中道精神。常平仓的缓冲储备机制在历史实践中被推展至广义,其中将劳动力纳入缓冲籴粜的"以工代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发明。常平仓稳定原理的现代转换通过凯恩斯的"常平仓方程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而《通论》的要旨亦在于构建现代意义的广义常平仓:市场对生产要素的"弃"与"取"内生出经济波动,政府的作用即在于借助缓冲籴粜机制与市场形成有效的互补与互动,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就业缓冲储备"理论深化了这一思想,凸显出"就业"之"常平"对于经济稳定的重要意义。常平仓的古今、中西遥相呼应说明中国的经济传统能够与西方经济学特别是西方非正统经济学展开深入地沟通与对话,这对于重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乃至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常平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增量向存量规划转型,我国进入大范围的城市更新阶段,公众参与成为社区更新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虽然我国通过《城乡规划法》建立了基本的公众参与制度,但对于影响公众参与的机制分析尚且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从参与角色的多元化、参与方式的自由化、参与目标的民主化叁方面提出公众参与的路径构建。首先,分析社区更新规划中各阶段的利益群体、实施机制和开发模式中参与角色的职能和需求;其次,找寻适合社区更新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方式,并对每种方式加以解析;最后,提出公众参与的目标,希望通过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更多的居民可以通过有形无形的方法和形式知晓与之利益相关的一系列规划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全过程,为今后推进公众参与工作的方式与手段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常平仓论文参考文献
[1].徐迪雅,丁诗雨.“历史的滞留”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复兴价值思考——以武汉市常平仓片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2].宦小艳,王宝强,李俊,丁博禹,陈鸣.社区更新改造规划中公众参与的路径研究——以武昌古城常平仓片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规划实施与管理).2019
[3].张美玲.唐代常平仓制度研究[J].商讯.2019
[4].和卫国.乾隆朝常平积贮数据与常平仓制度运行考察[J].清史研究.2019
[5].李丽杰.清代四川常平仓粮食物流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8
[6].王睿.清代常平仓衰败的道德表述与市场实际[D].华东师范大学.2018
[7].陈晓东.西汉常平仓设立原因初探[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8].王睿.清代常平仓研究评述[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9].王静峰,王金辉.论常平仓制度的起源及当代启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
[10].缐文.从“常平仓”到“就业缓冲储备”——中国经济传统的现代价值探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