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柴胡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柴胡,乙酰,氨基,颗粒,高效,动力学,损伤。
正柴胡饮论文文献综述
钟秋红,王萍[1](2019)在《正柴胡饮颗粒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正柴胡饮颗粒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甲巯咪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正柴胡饮颗粒,比较2组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情况、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血清游离叁碘甲腺原氨酸(FT_3)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FT_3及FT_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消化道不适、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及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柴胡饮颗粒联合甲巯咪唑能有效调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治疗安全性高,不增加不良反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刘霞飞,吴骁,杨方秀,汪玉馨,汤道权[2](2017)在《正柴胡饮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正柴胡饮(ZCH)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ZCH单次治疗给药组(0 h ig给予APAP,6 h ig给予ZCH)、ZCH多次治疗给药组(第1天ig给予APAP,第2天~第4天ig给予ZCH)、ZCH多次预防给药组(前3天ig给予ZCH,第4天ig给予APAP)。单次治疗给药组、多次治疗给药组及多次预防给药组均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APAP模型组(0 h ig给予APAP),单次治疗给药组同时设ZCH单独给药组(0 h ig给予ZCH)。APAP的给药量为500 mg·kg-1,ZCH的给药量以柴胡生药计约为36 g·kg-1。每组均在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血浆样本,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IMCA及SPSS16.0软件进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GPT和GOT酶活性均显着升高(P<0.01),单独给药组血浆GPT和GOT活性均无显着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单次治疗给药组、多次治疗给药组及多次预防给药组的GPT和GOT活性显着降低(P<0.01),但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着差异(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单独给药组均未见明显肝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单次治疗给药组肝损伤面积、多次治疗给药组肝损伤面积和多次预防给药组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法(PLS-DA)散点图表明,单次治疗给药组、多次治疗给药组和多次预防给药组分别远离APAP模型组,而向正常对照组方向移行。代谢谱结果表明,ZCH可调节由APAP引起的内源性物质变化,使其趋于正常,这些内源性物质涉及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及能量代谢。结论 ZCH对由APAP所致的药源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代谢组学可灵敏、准确地预测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阐明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杨方秀,汪玉馨,黄青,杨冬芝,汤道权[3](2016)在《正柴胡饮对对乙酰氨基酚及其代谢产物毒代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考察正柴胡饮水提液预防性给药后,对大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APAP)及其代谢产物APAP葡糖醛酸结合物(APG)、APAP半胱氨酸结合物(APC)、APAP硫酸结合物(APS)、APAP谷胱甘肽结合物(APAP-GSH)和APAP乙草胺盐(APM)等体内浓度变化的影响,从毒代动力学角度探讨正柴胡饮降低APAP肝脏毒性的机理。方法:1.建立基于LC-MS/MS平台的大鼠血浆样本中APAP、APG、APC快速定量方法。血浆样品处理方法为沉淀蛋白法。液相条件:采用Waters XselectTM HSS T3(2.1 mm×150mm,3.5μm)柱,流速:0.2 mL·min-1,柱温:35℃,流动相A为水溶液(含0.1%甲酸),流动相B为乙腈,等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扫描,多级反应离子监测模式。2.建立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血浆中APAP相关代谢产物APS、APAP-GSH、APM的半定量分析方法。3.分别测定单次灌胃给予APAP(1.2 g·kg-1)、连续3天灌胃给予低剂量正柴胡饮水提液(以柴胡生药计约为6.3 g·kg-1)和高剂量正柴胡饮水提液(25.2 g·kg-1),第4天灌胃给予APAP后大鼠血浆中APAP、APG、APC等六个化合物的血药浓度,通过非房室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相应毒代动力学参数,考察不同给药方案下APAP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的差异。结果:1.APAP,APG,APC分别在0.0417~416.7μg·mL-1,0.0208~208.33μg·mL-1和0.00278~13.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叁种待测物的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5.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0%,其他指标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2.与APAP相比,正柴胡饮联合给药对原形药物APAP和代谢产物APS的体内代谢行为影响并不明显,但能使APAP-GSH、APM及肝毒性标志物APC的体内暴露量显着减少,而Ⅱ相代谢产物APG的增加。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体内APAP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 ,并通过对APAP及其代谢产物毒代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初步证明正柴胡饮降低APAP所致肝损伤的机理,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肝毒性代谢产物的体内暴露量有关。(本文来源于《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6-28)
杨方秀,汪玉馨,黄青,杨冬芝,汤道权[4](2016)在《正柴胡饮对对乙酰氨基酚及其代谢产物毒代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考察正柴胡饮水提液预防性给药后,对大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APAP)及其代谢产物APAP葡糖醛酸结合物(APG)、APAP半胱氨酸结合物(APC)、APAP硫酸结合物(APS)、APAP谷胱甘肽结合物(APAP-GSH)和APAP乙草胺盐(APM)等体内浓度变化的影响,从毒代动力学角度探讨正柴胡饮降低APAP肝脏毒性的机理。方法:1.建立基于LC-MS/MS平台的大鼠血浆样本中APAP、APG、APC快速定量方法。血浆样品处理方法为沉淀蛋白法。液相条件:采用Waters Xselect~(TM)HSS T3(2.1mm×150 mm,3.5μm)柱,流速:0.2 mL·min~((-1)),柱温:35℃,流动相A为水溶液(含0.1%甲酸),流动相B为乙腈,等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正离子扫描,多级反应离子监测模式。2.建立基于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血浆中APAP相关代谢产物APS、APAP-GSH、APM的半定量分析方法。3.分别测定单次灌胃给予APAP(1.2 g·kg~(-1))、连续3天灌胃给予低剂量正柴胡饮水提液(以柴胡生药计约为6.3g·kg~(-1))和高剂量正柴胡饮水提液(25.2 g·kg~(-1)),第4天灌胃给予APAP后大鼠血浆中APAP、APG、APC等六个化合物的血药浓度,通过非房室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相应毒代动力学参数,考察不同给药方案下APAP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的差异。结果:1.APAP,APG,APC分别在0.0417~416.7μg·mL~(-1),0.0208~208.33μg·mL~(-1)和0.00278~13.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叁种待测物的方法回收率均大于95.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0%,其他指标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2.与APAP相比,正柴胡饮联合给药对原形药物APAP和代谢产物APS的体内代谢行为影响并不明显,但能使APAP-GSH、APM及肝毒性标志物APC的体内暴露量显着减少,而Ⅱ相代谢产物APG的增加。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体内APAP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对APAP及其代谢产物毒代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初步证明正柴胡饮降低APAP所致肝损伤的机理,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肝毒性代谢产物的体内暴露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6-05-13)
辛凤[5](2016)在《正柴胡饮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柴胡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近年来正柴胡饮在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取得的进展。结论:正柴胡饮,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显着的抗炎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且临床应用广泛,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23期)
杨仕林,王雨来[6](2015)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正柴胡饮合剂中橙皮苷和芍药苷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正柴胡饮合剂中橙皮苷和芍药苷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柱(250 mm×4.60 mm,5μm),柱温为30~35℃,流动相为乙腈-1 mol/L磷酸溶液(15∶85),橙皮苷和芍药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283 nm和230 nm,流速为0.8~1.0 m L/min。结果橙皮苷进样量在0.021 99~4.420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00%,RSD为4.64%;芍药进样量在0.201 0~1.002 3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04%,RSD为3.60%。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检测灵敏,结果准确,对于正柴胡饮合剂的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5年21期)
汪玉馨,吴骁,杨芳秀,陆益红[7](2015)在《基于代谢组学的柴胡及正柴胡饮对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并结合临床生化指标综合评价柴胡(Radix Bupleuri,RB)及正柴胡饮水提液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寻找与解毒作用相关的的生物标记物(群),探寻柴胡及正柴胡饮水提液保护APAP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柴胡的保肝作用采用灌胃给予500 mg·kg~(-1)APAP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设立柴胡单次给药组,在给予APAP 6 h后分别灌胃给予低、高两个剂量(以柴胡生药计9g·kg~(-1)、36g·kg~(-1))柴胡水提液,APAP给药24h后取血浆及肝脏组织进行分析;设立柴胡多次预防给药组和柴胡多次治疗给药组:多次预防给药组前3天每天灌胃给予低、高两个剂量柴胡水提液,第4天灌胃给予APAP;多次治疗给药组于第1天灌胃给予APAP,第2-4天灌胃给予低、高两个剂量柴胡提取液,两组均在末次给药24 h后取血浆及肝脏组织进行分析。每组均平行设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Na)。研究正柴胡饮的保肝作用同样给予500 mg·kg~(-1)APAP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设立正柴胡饮单次给药组,给予APAP 6 h后分别灌胃给予正柴胡饮水提液(以柴胡生药计约为36 g·kg~(-1)),APAP给药24 h后取血浆及肝脏组织进行分析;正柴胡饮多次预防给药组及多次治疗给药组给药方案同柴胡组。血浆样品分别利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生化指标分析,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色谱柱:XBridge~(TM)Amide(2.1 mm×150 mm,3.5μm,Waters)。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0-14 min,2%-35%A;14-17 min,35%-60%A;17-22 min,60%-98%A;22-25 min,98%A;25-27 min,98%-2%A;27-30 min,2%A。流速:0.2 mL/min;进样体积:5μl。质谱为Bruker公司Maxis Impact Q-TOF 111102A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配有电喷雾(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离子源。质谱参数:干燥气温度及流量:180℃,6 L/min。毛细管电压:正离子模式3800V,负离子模式3500V。数据采集范围m/z 50-1000,Scan模式进行正负离子全扫描。肝脏组织样品用于制备肝脏病理切片,常规染色。利用SIMCA 13.0软件选择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进行模式识别,通过SPSS 16.0软件用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寻找差异生物标志物。结果常规生化指标的结果表明,柴胡低、高剂量组及正柴胡饮单次及多次给药均可降低APAP所致ALT、AST升高,与模型组比差异显着(P<0.05)。血浆UPLC-Q-TOF/MS的PLS-DA散点图分析表明,柴胡低、高剂量组及正柴胡饮组单次及多次预防和治疗给药均远离APAP模型组向正常对照组移行。从代谢谱比较,柴胡及正柴胡饮可调节APAP引起的内源性物质变化,使其趋于正常。寻找到的差异生物标志物包括与脂代谢相关的溶血磷脂胆碱、脑磷脂、肉毒碱等;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组氨酸、鸟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等;与糖代谢相关的1-磷酸葡萄糖及能量代谢相关的肌酸、甜菜碱等。结论柴胡及正柴胡饮水提液通过调节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能量代谢的平衡来改善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脏损伤;代谢组学可以灵敏、准确地预测肝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为阐明柴胡及正柴胡饮水提液保肝作用的机制提供重要的手段。(本文来源于《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6-30)
闫玉梅,秦建,彭瑞潭,冒兴建[8](2015)在《正柴胡饮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和优化中药正柴胡饮颗粒一步制粒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颗粒成品率为评价指标,对药液相对密度、进风温度、雾化压力、喷雾速率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研究表明,药液相对密度为1.15,进风温度为90℃,雾化压力0.4 MPa,喷雾速率为2.0 L/min条件下,制得颗粒成品率较高,形态较好;用一步制粒法制备正柴胡饮颗粒,工艺参数稳定,值得在生产中应用。(本文来源于《南通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朱建华,吴玉荣[9](2015)在《正柴胡饮颗粒浸膏喷雾干燥工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柴胡饮颗粒浸膏加入辅料混合后干燥试验,观察其喷雾干燥粉的质量情况。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法,以喷雾干燥粉的结块率、收得率、水分为评价指标,对辅料用量、浆液相对密度、喷雾速率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结果:当辅料用量为0.75∶1,喷雾速率为0.6L/min,浆液相对密度为1.15~1.20(50℃测),干燥粉的结块率低、收得率较好、水分符合要求时,生产效率经济。结论:采用加辅料干燥法可以降低或解决正柴胡饮颗粒浸膏干燥粉的结块问题,提高喷雾干燥产品质量及收得率。(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杨友田,王梅娟,陆中月,巩克民[10](2013)在《HPLC法同时测定正柴胡饮颗粒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正柴胡饮颗粒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0mm×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16∶84),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54nm。结果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8.8653X+22.8925(r=0.9994)和Y=39.8631X+9.3742(r=0.9996);线性范围分别为13.95-139.5μg/ml和13.02-130.2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1%(RSD=1.06%)和98.05%(RSD=0.66%)。结论该HPLC测定操作简便,结果精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正柴胡饮颗粒的质量评价。(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3年15期)
正柴胡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正柴胡饮(ZCH)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ZCH单次治疗给药组(0 h ig给予APAP,6 h ig给予ZCH)、ZCH多次治疗给药组(第1天ig给予APAP,第2天~第4天ig给予ZCH)、ZCH多次预防给药组(前3天ig给予ZCH,第4天ig给予APAP)。单次治疗给药组、多次治疗给药组及多次预防给药组均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APAP模型组(0 h ig给予APAP),单次治疗给药组同时设ZCH单独给药组(0 h ig给予ZCH)。APAP的给药量为500 mg·kg-1,ZCH的给药量以柴胡生药计约为36 g·kg-1。每组均在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血浆样本,测定血浆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IMCA及SPSS16.0软件进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GPT和GOT酶活性均显着升高(P<0.01),单独给药组血浆GPT和GOT活性均无显着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单次治疗给药组、多次治疗给药组及多次预防给药组的GPT和GOT活性显着降低(P<0.01),但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着差异(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单独给药组均未见明显肝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单次治疗给药组肝损伤面积、多次治疗给药组肝损伤面积和多次预防给药组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法(PLS-DA)散点图表明,单次治疗给药组、多次治疗给药组和多次预防给药组分别远离APAP模型组,而向正常对照组方向移行。代谢谱结果表明,ZCH可调节由APAP引起的内源性物质变化,使其趋于正常,这些内源性物质涉及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及能量代谢。结论 ZCH对由APAP所致的药源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代谢组学可灵敏、准确地预测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阐明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柴胡饮论文参考文献
[1].钟秋红,王萍.正柴胡饮颗粒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9
[2].刘霞飞,吴骁,杨方秀,汪玉馨,汤道权.正柴胡饮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7
[3].杨方秀,汪玉馨,黄青,杨冬芝,汤道权.正柴胡饮对对乙酰氨基酚及其代谢产物毒代动力学的影响[C].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6
[4].杨方秀,汪玉馨,黄青,杨冬芝,汤道权.正柴胡饮对对乙酰氨基酚及其代谢产物毒代动力学的影响[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6
[5].辛凤.正柴胡饮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6].杨仕林,王雨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正柴胡饮合剂中橙皮苷和芍药苷含量[J].中国药业.2015
[7].汪玉馨,吴骁,杨芳秀,陆益红.基于代谢组学的柴胡及正柴胡饮对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C].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5
[8].闫玉梅,秦建,彭瑞潭,冒兴建.正柴胡饮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
[9].朱建华,吴玉荣.正柴胡饮颗粒浸膏喷雾干燥工艺试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5
[10].杨友田,王梅娟,陆中月,巩克民.HPLC法同时测定正柴胡饮颗粒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J].江苏医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