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地适宜性论文-谷晓坤,刘静,代兵,柴铎

工业用地适宜性论文-谷晓坤,刘静,代兵,柴铎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业用地适宜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减量化,大都市

工业用地适宜性论文文献综述

谷晓坤,刘静,代兵,柴铎[1](2018)在《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通过"棕地"再开发转型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从而增加税收和就业岗位、获取经济收益。然而,由于部分"棕地"所处地理位置欠佳且遭受污染程度较为严重,获取经济收益的目标并不广泛适用。至80年代中期,北美和欧洲各国开始把"棕地"再开发的目光从经济收益转向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棕地"恢复为生态用地所产生的巨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本文来源于《浙江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09期)

谷晓坤,刘静,代兵,柴铎[2](2018)在《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用地减量化是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下大都市用地转型的必然,也是地方实践在土地整治领域的创新尝试。论文建立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适宜性评价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为例,客观评价其减量化的适宜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用地减量化的5个影响因素中,污染与能耗因素值差异最大,布局合理性因素值差异最小,主体意愿性因素的空间分布差异最明显;2)218个工业地块划分成5个适宜度等级,随着适宜度提高,相应工业地块零星程度加剧,地块平均规模由适宜度一级的9 507 m~2逐渐下降至五级的3 300 m~2;3)一级适宜占24.06%,二级适宜占21.51%,叁级适宜占29.45%,四级适宜占12.63%,五级适宜占12.35%。适宜等级所占面积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特征。研究结论:论文所建立方法可作为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退出的评估工具,有助于提高工业用地减量化的统筹协调性。(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彭搏,石黄磊[3](2012)在《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阐明城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评价武汉市都市圈内的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多因素加权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明确了城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必须以生态为前提;(2)进行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评价结果的分析,并指出其空间分析必须在同一尺度下进行;(3)探究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的发展方向。研究结论:武汉市都市圈工业用地呈集团式发展,应当控制其向生态敏感区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丁庆,张杨,刘艳芳[4](2011)在《基于RS和GIS的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并亟待开展。基于RS和GIS技术,充分运用RS技术在土地信息获取和GIS技术在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建立了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在GIS数据库支持下完成整个评价过程。最后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的土地利用提出建议,为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张丽,龙翔,苏晶文,甘义群[5](2011)在《长江叁角洲经济区工业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分析长江叁角洲经济区地质条件与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该地区工业用地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了基于工业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的工业用地地质环境适宜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叁角洲经济区工业用地的地质环境适宜区及较适宜区占研究区陆域总面积的59%,总体情况较好。(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1年03期)

张树深,王硕,徐凌[6](2009)在《基于PNN-GIS的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连市为例,应用概率神经网络模型与GIS软件进行了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探索,以期补充生态规划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09年03期)

于声[7](2007)在《模糊评价法在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区建设将带来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不可避免地给选址区域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扰动。因此,为了确定城市中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必须对其工业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在综合分析众多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法用于具体工业园区的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指标信息的重复迭加或缺失,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模糊问题的定量描述,使评价结果比较直观。本文以天津市静海开发区的建设为例,建立了包括生态、社会、经济因子在内的工业用地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预选评价指标集进行筛选;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支持下,对静海开发区工业用地的适宜性、环境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静海开发区工业用地适宜性等级为2.39,开发区选址合理,评价方法可行。根据对影响工业用地的4个子系统的评价,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静海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本次分析的研究方法既可供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和区域环境评价人员作为参考,也可以利用来为城市规划部门和环境管理部门在相关的城市生态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咨询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7-06-01)

工业用地适宜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业用地减量化是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下大都市用地转型的必然,也是地方实践在土地整治领域的创新尝试。论文建立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适宜性评价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为例,客观评价其减量化的适宜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用地减量化的5个影响因素中,污染与能耗因素值差异最大,布局合理性因素值差异最小,主体意愿性因素的空间分布差异最明显;2)218个工业地块划分成5个适宜度等级,随着适宜度提高,相应工业地块零星程度加剧,地块平均规模由适宜度一级的9 507 m~2逐渐下降至五级的3 300 m~2;3)一级适宜占24.06%,二级适宜占21.51%,叁级适宜占29.45%,四级适宜占12.63%,五级适宜占12.35%。适宜等级所占面积的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特征。研究结论:论文所建立方法可作为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退出的评估工具,有助于提高工业用地减量化的统筹协调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业用地适宜性论文参考文献

[1].谷晓坤,刘静,代兵,柴铎.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证[J].浙江国土资源.2018

[2].谷晓坤,刘静,代兵,柴铎.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证[J].自然资源学报.2018

[3].彭搏,石黄磊.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2

[4].丁庆,张杨,刘艳芳.基于RS和GIS的武汉市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

[5].张丽,龙翔,苏晶文,甘义群.长江叁角洲经济区工业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

[6].张树深,王硕,徐凌.基于PNN-GIS的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J].辽宁化工.2009

[7].于声.模糊评价法在区域工业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标签:;  ;  ;  ;  

工业用地适宜性论文-谷晓坤,刘静,代兵,柴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