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文[1]2004年在《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人口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手段。叁十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加入WTO,我国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过去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做法已很难发挥效用。为此,本文对在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进行了讨论。 本文从市场营销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出发,提出和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趋势和可能性。重点论述如何综合利用宣传教育、奖励与社会保障等策略,满足群众的生育需求,使广大群众形成对计划生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个人、家庭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生育观,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最后,对计划生育社会营销的成果进行评估。
蒋汨波[2]2006年在《我国公益事业社会营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益事业对于平衡社会和研究中出现的各类社会问题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我国的公益事业建设长期以来都处在一种被动发展模式,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解决公益领域内的多种社会问题时广泛应用了社会营销的原理和技术,并取得显着成效,借鉴社会营销的原理和技术更有效的开展国内的公益事业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首先介绍社会营销的定义、特征、适用性、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以及我国公益事业的现状,并对公益事业社会营销概念做出界定。然后总结了社会营销在国内外公益事业中运用的情况;在借鉴Kotler关于社会营销管理过程的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客观情况设计出公益事业社会营销的管理过程模型;应用该过程模型策划南京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络的公益事业社会营销项目。本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将已经比较成熟的社会营销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中国公益事业的研究中,指出在中国公益事业中具体的应用范围,结合我国公益事业的现状设计社会营销管理过程模型,并且通过案例策划的方式介绍社会营销的具体操作,对社会营销理论在我国公益事业中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梁书凯[3]2006年在《社会营销组合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营销是一种用于变革社会行为的方法和技术。社会营销是市场营销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它应用市场营销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和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至社会营销这一概念产生后,近30年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多方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社会营销无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才刚刚起步,深入研究社会营销理论的论文少见,社会营销的实践也只是在少数的专业领域和地区的试点。为此,本文在研究和分析社会营销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营销理论研究成果和社会营销实际案例的经验,提出了社会营销组合策略体系,以求对我国社会营销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论文首先回顾了社会营销的产生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社会营销的产生,在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社会营销的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了众多社会营销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社会营销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社会营销概念的理解,加强了概念中对于社会营销实施主体和交换对象的描述;并从营销学的叁大核心要素——交换、需求和市场出发,对社会营销进行了剖析,研究了社会营销的特点。其次,论文分析了传统市场营销4P策略的不足,在总结大量国内外实际应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营销机构面临的两大问题;借鉴了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合作的持续型社会营销组合策略体系,并就该策略体系进行了的详细论述。其一是战略计划4P策略,论文讨论了探查、细分、优先以及定位等策略;其二是策略层的6P策略,包括社会营销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社会营销策略与市场营销策略的区别;最后着重探讨了社会营销持续策略和合作策略,提出了社会营销实施全过程的综合信息反馈机制,并就两大策略的提出动因以及策略的内容体系分别进行了研究。最后,论文应用上述理论,开展了社会营销的实际应用,以项目为例探讨了社会营销组合策略制定的过程与方法。
马贵侠[4]2016年在《社会营销视角下公益组织服务项目的运作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互联网+公益”的新型公益慈善形态凸显惊人的能量,公益慈善领域的顶层制度设计鼓励公益组织通过开展良性竞争获得更多公益资源,公益组织作为中国公益慈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公益资源的聚合能力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公益组织以更具创新意义和更具专业性的服务项目运作模式不断提升着社会的福利水平。然而,公益组织在服务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如缺乏明确的使命与定位、项目设计与管理缺乏规范性与专业性、科学的项目管理理念欠缺等问题,因此其服务项目运作的专业化改造势在必行。本研究主旨在于探讨国外社会营销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契合国内公益组织服务项目运作的现实与发展趋势,社会营销理论如何应用于公益组织服务项目运作才能够提升公益组织的项目运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以回应公益组织项目运作专业化改造的问题。本研究以社会营销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公益组织服务项目的运作过程为切入点,系统分析公益组织在服务对象倡导与服务、资金来源方吸引与维护、志愿者管理方面的现况,深入解析国内公益组织服务项目运作的机理,并基于社会营销的理论视角提出优化公益组织服务项目运作机理的策略与路径。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基于混合研究方法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德尔菲法等资料收集方法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资料分析方法,共收集和分析了327份调查问卷和30份访谈资料。研究发现,在服务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一些公益组织在服务对象倡导与服务、资金来源方吸引与维护、志愿者管理方面已经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社会营销的理念与策略。具体表现为:在服务对象倡导与服务开展过程中,公益组织初步融入了服务产品设计、服务价格设置、服务促销等社会营销核心策略的要素。在资金来源方吸引与维护过程中,公益组织初步融入了公益产品设计与提供、促销渠道选择、捐赠地点设置、成本控制等社会营销要素。在志愿者管理方面,公益组织初步融入了公益产品设计与提供、招募渠道融合等社会营销要素。同时,在服务项目运作过程中,公益组织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服务对象需求评估、服务对象倡导等环节,公益组织在项目目标和具体服务产品的设计、项目宣传和推广的信息和渠道选择、服务对象的成本设计、服务地点选择方面尚有诸多不足:在资金来源方维护方面,普遍缺乏资金来源方的精准定位,缺乏核心资金来源方的维护;在志愿者管理中,仍存在志愿者被动化需求仍占主导,志愿者培训与督导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志愿者服务成本缺乏管理等。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和熵权法,提炼出契合本土公益组织服务项目运作的新的“6P”策略,提出了社会营销视角下公益组织服务项目运作的新机理。在服务对象倡导与服务过程中,公益组织以“需求为本”的项目运作理念,着眼于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改变,综合运用人员(People)、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绩效(Performance)这一新的"6P策略”优化公益组织服务对象倡导的运作机理,以促成服务对象的改变,提升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水平。在资金来源方吸引与维护过程中,公益组织应综合运用政治(Politics)、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hip)、流程(Process)、绩效(Performance)这一新的“6P策略”优化公益筹资的运作机理,以促成资金来源方的改变,使其秉承公益理念持续支持公益组织的发展,使公益组织具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志愿者管理过程中,公益组织应综合运用人员(People)、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流程(Process)这一新的"6P策略”从志愿者招募、培训、评估与督导、激励与维护这些环节着手优化志愿者管理的运作机理,以促使志愿者开展持续性志愿服务,为公益组织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应当尽快完善推动公益组织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不断扩展政策合力,切实促进公益组织服务项目运作能力的持续提升。鉴于公益组织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公益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实务与政策参考价值,对于丰富国内公益领域的本土化理论体系,对于指引公益组织行为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对于政府优化公益组织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对于社会公益生态链的营造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健康[5]2005年在《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的基本构架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应探讨市场强势下媒介生态失衡的现象、探讨媒介生态失衡的根源、探讨社会营销背景下媒介生态的调适等叁个部分来说明。 第一部分是提出市场强势下媒介生态失衡的现象。媒介生态失衡具体表现在:媒介生态位错乱,恶性竞争加剧;煽情炒作,媒介品位庸俗化;媒介与消费主义共谋,构筑消费乌托邦;虚假广告泛滥,新闻腐败丛生;舆论监督不力,缺位错位严重,等等。 第二部分是分析媒介生态失衡的根源,探讨媒介双重属性与注意力经济运作的博弈、社会责任理论和社会营销的发展等问题。该部分认为:媒介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媒介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信息产业,既具有事业的特性又具有产业的属性。媒介双重属性与注意力经济运作之间形成了尴尬和矛盾,媒介必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尽好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营销是企业把商业运营模式放到公共领域,运用社会公益价值推广商业服务,以此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营销为媒介生态的调适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社会营销大气候的形成需要政府、公益组织、企业和媒介四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形成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公益组织规范协调、媒介整合促进的良性环境。 第叁部分是探讨社会营销背景下媒介生态的调适,包括媒介社会营销的程序架构、媒介生态的变迁的表现等等。该部分认为:媒介社会营销必须注意处理好与影响者、消费者、竞争者、内部员工的关系,进行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播规划,并根据媒介社会产品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议程设置,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实现社会营销的目标。社会营销背景下媒介生态的变迁表现:开展绿色传播,寻求竞合共生;提升信息质量,构建知识管理新模式;提倡专业主义,反对煽情和商业诱惑;联合企业力量,开展公益广告传播;大力开展舆论监督,维护社会生态和谐,等等。
贺俊春[6]2008年在《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正式实施30多年来,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使得我国的人口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对农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计划生育第一次正式作为政策提出来是在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明确提出:“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既定的政策。”安徽省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保持相协调的步伐,也经过了叁个时期:刚开始的宽松政策时期、随后的紧缩政策时期、最后宽严适度的政策时期。本文从实证出发,以皖西南的一个山区小镇为个案,详细分析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设置、计划生育政策的实际运作以及政策的绩效。在D镇,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依靠的是一个强大的计生执行网络,这其中包括镇计划生育办公室、计划生育服务站等计划生育职能部门,也包括村级计生专干、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或个人,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一个无形的网络,各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都被纳入到计划生育网络中来,成为执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力量。随着计划生育体系的不断完善,Y县农村计划生育的执行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强制再到规范的过程。在7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政策,但主要依靠动员、榜样的力量,所以效果不是太好。1982年开始一直到90年代末期,是农村计划生育的强制执行时期,各种强制性的措施被运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当中。强制推行在农村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也造成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如:干群关系紧张、补锅匠现象等。自21世纪初期以来,随着国家整体上的政治改革,依法行政之风也逐渐吹向了农村,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执法行为也在逐渐走向规范。30年连续的计划生育,给农村社会、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数量上说,30年时间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在笔者调查的D镇仅在2000年一年中就少生200人。农民的生育文化也在逐渐改变,在D镇,现在有近七成的年轻妇女不想多生孩子,早生孩子。改变的原因既有政府强制执行的压力,也有制度的惯性因素,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发展给农民们带来的新思维。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说明要想在农村推行某项政策,必须考虑到农村的实际,符合农村发展需求的政策会找到政策或制度生长的沃土,不符合农村发展需求的政策是会被历史淘汰的。而农村发展也得益于来自国家外部的推动和来自农村内部自身发展而形成的合力。
李思敏, 张娇, 李函芮[7]2015年在《社会营销研究综述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社会营销含义的演进入手,简要分析了自社会营销的概念被提出至今的变化,并具体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的社会营销的典型事例,由此得到促进社会营销在我国发展的相关结论:理念营销与行为营销可同时进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营销以实现共赢;非盈利组织财政需独立;培养我国公民的公益意识。
陈启杰[8]2001年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研究》文中认为绿色营销的研究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环境、资源等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重要专题而逐渐产生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此方面的文章和专着纷纷问世,绿色营销实践日益深入。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开发绿色产品,并有一些文章发表,但无论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处于初始阶段。我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环境压力、人口压力、资源压力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开展绿色营销研究,不仅可以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起到补充和完善,在实践上,开展绿色营销已是当务之急,不但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影响到企业本身能否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同时,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进口商品制定“绿色”标准,绿色营销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是否开展绿色营销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竞争。尤其是许多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大肆向国外转移夕阳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情况下,提高绿色营销意识,对保护我国的根本利益至关重要。这些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亦是我研究的初衷和基本目的。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绿色营销,必须首先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此,我选择“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企求这一研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的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全文共分为十章,力图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暨“环境与发展经济学”以及“市场营销学”为基本理论,以经济、环境、人口叁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为基本准则,从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际,历史、现状与未来,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的结合上,对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全方位,多视角的系统分析。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从6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内容提要一是详细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在全面介绍世界上各种代表性的定义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二是在介绍发展观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背景和意义,重点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叁是概要分析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四是概要分析了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五是概要分析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六是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 第二章“从传统营销到绿色营销”,首先分析了绿色营销的先导-绿色意识和绿色营销的前奏-绿色运动,为绿色营销定义的界定作了铺垫。在此基础上,对绿色营销的涵义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并正确分析了其特征。最后,从对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即传统营销向绿色营销过渡的回顾,分析了绿色营销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第叁章“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的必要性”,首先在理论上对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然后通过分别描述和介绍世界和我国所面临的严重的环境、资源和人口问题,论证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的必要性。最后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阐述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开展绿色营销的意义。 第四章“绿色市场及其开发”,在从理论上对市场的内涵、本质与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市场的基本概念与本质特征。全面论述了企业选择绿色市场的必要性、意义,介绍了绿色市场选择的方法。并较为详细分析了绿色市场的四种开发策 略。 第五章“绿色需要与绿色消费\ 本章首先对需要的内涵、 本质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绿色需要的概念,界定了这一概念的内 涵及其成立的基础。接着科学地分析了消费与绿色消费的内涵。 特征。提出了绿色消费模式的命题及其内涵,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论述了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的意义,提出了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的对 策具体设想。最后从加强绿色教育,转变消费观念,政府强力推 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绿色消费的群众运动等角度,阐 2.内容提要述了绿色消费的实现机制。 第六章“绿色产业与绿色生产”。本章分别对绿色产业、产业绿化和绿色生产等的内涵、本质,必要性和意义等作了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产业绿化,开展绿色生产的原则、思路与对策, 第七章“绿色营销策略”,对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的四大核心策略作了全面阐述。绿色产品策略中分别阐述了绿色产品的内涵、绿色产品的整体概念、绿色包装、绿色标志等内容。绿色产品价格策略中重点阐述了绿色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依据、绿色产品的成本构成、绿色产品价格存在的现实基础、绿色渠道策略部分在阐述绿色渠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绿色渠道的对策。绿色沟通与促销策略中着重分析了绿色消费的心理,进而阐述了绿色沟通的理论、战略与工具。 第八章“国外绿色营销及其借鉴”,全面分析了全球范围内币场营销面临的绿色潮流c面对挑战世界市场营销在观念、?
方利文[9]2003年在《中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及服务状况与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开始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幸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方向转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殖健康服务,对计划生育服务模式重新定位,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提供优质、综合的生殖健康服务。在“九五”期间通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探索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因此九五期间我国育龄妇女以生育、节育为重点的生殖健康状况及其服务状况的变化、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目的]:总目的:评价近几年来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进一步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提供策略建议,促进全国生殖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目的:研究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特点及发展状况;研究孕产期保健服务变化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人工流产及其服务状况的变化;研究避孕模式和避孕服务状况的变化趋向;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生殖健康服务状况及其困境。[研究方法]:调查设计: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原有样本点采用相同的调查设计进行《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调查》。以分层、叁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抽取337个县(市、区)。在每个县分别抽取3-4乡(镇、街道),每个乡抽取一个村(居)民小组;共抽取1041个村(居)民小组样本点。对样本点所有符合调查对象标准的15-49岁的育龄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育龄妇女39586名,应答率为98.27%。调查内容包括育龄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育、节育状况、人工流产状况及其相关的生殖健康服务等八部分。调查时点为2001年6月30日,历时2周。研究在设计、实施、分析阶段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分析策略: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策略对生育、节育、人工流产及其服务状况的影响因素、变化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趋势性检验、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应变量的影响因素及变化状况初步分析;通过分层分析控制影响
潘习龙, 徐冬尽[10]2007年在《社会营销的基本概念及特征》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在计划生育、慢性病预防、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上广泛应用了社会营销的原理和技术,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医院通过社会营销在解除疾病危害、维护人群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医疗工作者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学理论,社会营销非常适合像医院这种带有典型公益色彩的机构,医疗机构应该充分借鉴社会营销的策略和方法,以社会活动为载体,实现公众所期望的、医院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实现医院的社会价值。本组文章深入讨论了社会营销的相关理论,并针对国内医院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社会营销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 何少文. 暨南大学. 2004
[2]. 我国公益事业社会营销研究[D]. 蒋汨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3]. 社会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 梁书凯. 重庆大学. 2006
[4]. 社会营销视角下公益组织服务项目的运作机理研究[D]. 马贵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5]. 媒介生态的失衡与调适[D]. 张健康. 浙江大学. 2005
[6].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研究[D]. 贺俊春.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7]. 社会营销研究综述及其启示[J]. 李思敏, 张娇, 李函芮. 现代商业. 2015
[8].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营销研究[D]. 陈启杰. 厦门大学. 2001
[9]. 中国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及服务状况与变化的研究[D]. 方利文. 复旦大学. 2003
[10]. 社会营销的基本概念及特征[J]. 潘习龙, 徐冬尽. 中国医院院长. 2007
标签:人口学与计划生育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公益组织论文; 服务营销论文; 市场营销观念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媒介策划论文; 公益企业论文; 媒介策略论文; 生殖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