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聚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特征,哈萨克斯坦,圈闭,油气藏,构造运动,东营。
油气聚集论文文献综述
吕修祥,陈佩佩,陈坤,张杰,钱文文[1](2019)在《深层碳酸盐岩差异成岩作用对油气分层聚集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厚度大、埋藏深,经历了多期、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及地震属性反演识别裂缝,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鹰山组岩溶储集层段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储集空间建设性改造强烈,相对应的胶结-充填作用相对较弱;相邻致密段的形成主要源于强烈的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而相对应的溶蚀作用明显偏弱,该段的电阻率明显高于相邻储集层段,故称为"高阻层",构成识别致密层的重要标志。相邻碳酸盐岩储集层段与致密盖层段在成岩作用方面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正是差异成岩作用导致了厚层碳酸盐岩内幕多套储-盖组合的形成。垂向上多个缝洞发育段(储集层)与致密段(盖层)间互,形成迭置分布的多套储-盖组合,由此导致厚层碳酸盐岩内幕发育多个含油气层段。横向上,受制于碳酸盐岩的非均质性以及走滑断裂的分割作用,岩溶储集层段及致密高阻层延展性受到制约。因此,鹰山组油气分布不仅具有纵向分层,同时具有横向分区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于建设[2](2019)在《科技创新为老探区注入新活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濮凹陷是新生代高频震荡咸化断陷湖盆,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历经40多年勘探开发,东濮凹陷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资源接替不足,产量急剧下滑,筑牢资源基础成为当务之急。对此,中原油田技术人员以国家专项为依托,积极攻关“东濮凹陷油气聚集规律及精细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9-07-15)
王振泽[3](2019)在《含油气盆地凹隆组合构造油气运移驱动机制及运移、聚集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油气勘探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高产泥页岩油气藏,而且这些高产泥页岩油气藏的分布与“凹隆组合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关于泥页岩中的油气存在,主要认为是源内滞留或吸附的结果,这不能有效地解释高产泥页岩油气藏中的油气富集。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地质资料分析、岩心观察、镜下薄片观察等手段,对凹隆组合构造中油气运移的驱动机制及运移、聚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为高产泥页岩油气藏的油气富集研究提供依据。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烃源岩系的凹隆组合构造具有驱动油气运移的统一或相关的驱动压差。在凹隆组合构造中,与构造高部位相比,构造低部位的埋深较大,孔隙的压实压缩程度和生烃增压程度较高,因此形成了由构造低部位指向地表和构造高部位的驱动油气运移的统一或相关的驱动压差。当油、气、水共存时,油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2)凹隆组合构造中,驱动压差和输导介质的匹配决定油气的主要运移方向。一般来说,细粒烃源岩层平行层面方向的输导性能总体好于垂直层面方向,因此油气在压差的驱动下,会沿细粒烃源岩层的平行层面方向发生较大规模的运移。虽然浮力的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浮力驱动下,油气主要沿裂缝或扁平度较高的孔隙运移。(3)凹隆组合构造中,油气在压差驱动下的运移过程中会发生聚集,其主要原因是,在亲水岩层中,水相渗透率大于油相和气相渗透率,水的运移阻力较低。因此在同种驱动压差的作用下,水会优先于油气运移,造成油气的饱和度增加。当油气在细粒烃源岩层中进行规模性顺层运移时,若烃源岩层中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则可形成规模性的油气聚集。(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罗书行[4](2018)在《两种统计法在钟潭油气聚集区资源评价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油藏规模序列法和广义帕莱托两种统计方法,通过对评价区内已发现油藏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概率分布模型进而预测潜江凹陷钟潭油气聚集区油气藏总资源量、油气藏个数以及剩余资源量。结果表明钟潭油气聚集区潜江组预测总资源量5 279×10~4 t,剩余1 947×10~4 t,剩余待发现油气藏以小于100×10~4 t为主,但仍有一定的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月清[5](2018)在《中亚地区油气投资隐性风险不断聚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石油市场的后来者,面对低风险、高丰度油气资源市场已被先行者瓜分殆尽的现实,开始频频回望有"21世纪能源基地"的中亚市场。中亚地区扼守欧亚大陆的枢纽部位,被英国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认为是对世界政治格局起重要作用的核心地区,加上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和多种矿产资源,一直是大国争夺的中心。20世纪初,英、俄曾在该地区争夺控制权。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企业》期刊2018年11期)
郑孟林,田爱军,杨彤远,何文军,陈磊[6](2018)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地表地质、地震与钻井等资料,结合准噶尔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研究进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变形的迭加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构造变形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多期迭加的特点。南北向划分博格达山前、东部隆起与克拉美丽山前叁大构造变形区。东部隆起构造变形区南北分为叁大构造变形带,北部构造变形带为一组北东向展布的背斜与向斜构造,中部为北西西向展布古凸起,南部构造变形带发育受早期构造控制的近南北向构造,形成迭瓦状褶皱-断裂组合。该区经历了石炭纪的伸展断陷和南北向挤压变形,中生代的挤压走滑和新生代南北向的挤压等多期构造变形,具有挤压、走滑、逆冲推覆与膝褶褶皱等多种构造变形型式,划分为六大构造演化阶段。通过已发现油气藏的解剖,认为构造变形差异性、多期迭加古凸起、不整合和断裂等控制了油气的分布。(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8年05期)
孟伟[7](2018)在《东营凹陷古近系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流体和岩石的地球化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历复杂构造演化的盆地中的油气藏一般经历“多源多期”的充注过程及复杂的后期改造,使得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存在多解性,难以有效的恢复油气藏的成藏过程。地层水与油气共生,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载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地层水与油气和岩石发生一系列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导致地层水化学组成发生改变、形成特殊的成岩产物和成岩现象。因此通过研究地层水化学组成和成岩产物,结合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更好地追踪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从而更准确认识油气成藏过程和成藏机理。本论文以东营凹陷油气富集和油气成藏条件比较复杂的中央隆起带及其周缘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为典型研究区,首先研究了地层水的化学组成,探讨了地层水化学成因,分析了油层、油水层和水层的地层水化学组成和地层水成因的差别,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油气运聚对地层水化学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存在叁类地层水,其中,第二类地层水为Es_3x来源的原油运聚的载体,第叁类地层水为Es_4s来源的原油运聚的载体。浅部储层(Ed-Es_2)油层及含油水层较同层位水层具有矿化度偏高、离子含量偏高、钠氯系数偏低等特征;深部储层(Es_3-Es_4)单一指标指示变化不明显,需要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判别。本论文首先针对研究区成岩产物类型、形态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成岩产物的成因及成岩序次,分析了油层、油水层和水层的成岩产物类型、产状及其成因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油气运聚对成岩产物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中央隆起带主要发育四类碳酸盐胶结物及两类自生高岭石,其中,第四类碳酸盐胶结物及第二类自生高岭石仅发育于油层及含油水层中,是含烃流体作用的产物;第叁类碳酸盐胶结物及第一类自生高岭石部分发育于油层及含油水层中,与沥青质共生,是含烃流体的产物,部分发育于水层中,与沥青质无关,是不含烃类的流体作用的产物。其他成岩产物的形成过程与油气无关,不具有示烃能力。牛庄洼陷发育两类碳酸盐胶结物,其中第二类碳酸盐胶结物及第叁类自生高岭石仅发育于油层及含油水层中,油气浸染严重并与沥青质共生,具有示烃能力。其他成岩产物同时产出于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中,与沥青质无关并不含油气包裹体,不具有示烃能力。利津洼陷发育叁类碳酸盐胶结物及一类自生高岭石,其中,第叁类碳酸盐胶结物及自生高岭石仅发育于油层中,含有油气包裹体,具有示烃能力;其他成岩产物形成过程与烃类流体无关,不具有示烃能力。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观察等手段,对比沙叁中储层内沙叁下油气来源、沙四上油气来源及混合油气来源的油藏内成岩产物类型、产状及含量的差异性,探讨成岩产物对油气来源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沙叁下亚段来源的含烃流体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为方解石及铁方解石,并且伴随有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沙四上来源的含烃流体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为白云石及铁白云石,对碳酸盐胶结物溶蚀能力弱。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观察等手段,针对油气运移路径上,距离充注点距离不同的样品成岩产物的观察,发现:随着距离充注点距离的增大,成岩产物由长石蚀溶蚀及石英次生加大发育逐渐演变为长石溶蚀不发育、自生高岭石发育,随着距离的继续增加逐渐变为碳酸盐胶结物。总的来说,油气运聚过程发生一系列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地层水及成岩产物等无机产物可以用来反演油气运聚的全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9-01)
袁淑琴,周凤春,张洪娟,王洪彪,朱小丽[8](2018)在《埕海断裂缓坡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骅坳陷埕海断裂缓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背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系统解剖埕海断坡区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明确了阶状断裂斜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提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的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缓斜坡始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叁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形成了大面积、多层系的油气聚集区。高斜坡和低断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是下一步重点勘探目标区。(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8年15期)
谢云欣[9](2018)在《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油气聚集带特征及分布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受到印支运动的影响,雷口坡组地层在四川盆地在不同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其中在泸州古隆起雷口坡组已被剥蚀殆尽,在开江古隆起剥蚀到雷一~2亚段。目前在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北斜坡一带的雷口坡组发现了磨溪雷一段气藏、卧龙河雷一段气藏和若干个含气构造,在天井山古隆起带南缘发现了中坝雷叁段气藏、龙岗雷四段气藏、元坝雷四段气藏和彭州-新场雷四段顶部气藏。本文通过对雷口坡组储层进行岩石薄片观察、主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结合了现今雷口坡组的勘探研究现状,研究了雷口坡组的生、储、盖特征。由于天然气分布是具有一定规律性和区域性,结合了油气聚集带的概念确定出雷口坡组的天然气聚集带范围,并对聚集带进行研究。对碳、氧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的分析,认为雷口坡组沉积环境为盐度较高、较温暖、较封闭的环境。沉积相为镶边(障壁)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可分为局限-蒸发台地亚相、台地边缘滩亚相和潮坪亚相,在局限-蒸发台地亚相中又可以分为舄湖、舄湖边缘坪和台内滩。从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等中发现雷口坡组主要为一套白云岩、灰岩和膏盐岩沉积。储层以颗粒滩型储层、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晶粒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主要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对储层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到了沉积微相、构造、白云石化以及溶蚀作用的控制。沉积相控制了储层时空展布,准同生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是孔缝形成的关键,白云石化作用对早期孔隙的保存较为有利,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岩溶作用对储层进行改造。利用了常规测井参数资料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并采用了机器学习中的集成方法对储层的碳酸盐岩岩性进行了划分并预测,随机森林算法和梯度提升树均具有较好的预测率。利用了测井特征、录井元素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来识别雷口坡组顶部的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发现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具有高伽马值特征,在录井元素特征上具有较高的锰、铁和铝含量,在地震反射上具有低波阻抗、弱反射、杂乱反射等特征。结合了油气聚集带的概念和目前的勘探实例,确定出雷口坡组有两个天然气聚集带:泸州古隆起北斜坡天然气聚集带和天井山古隆起南缘天然气聚集带。结合现今已发现的油气藏勘探实例,对天然气聚集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泸州古隆起北斜坡聚集带为双源供烃(二迭系烃源岩为主,须家河组烃源岩为辅),垂向与侧向输导(断层、不整合面和孔隙-裂缝),和滩相迭加岩溶储层控藏的良好聚集模式。天井山古隆起南缘聚集带为多源供烃(须家河组烃源岩、二迭系烃源岩和雷口坡组烃源岩)、垂向和侧向输导(不整合面、断裂和裂缝),和古岩溶储层与滩相迭加岩溶储层控藏的天然气聚集模式。本文以类比法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概率统计原理,采用地质类比-概率法计算雷口坡组天然气集聚带的油气地质资源概率分布,计算出的泸州古隆起北斜坡天然气聚集带和天井山古隆起南缘天然气聚集带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0500?10~8m~3和13700?10~8m~3。(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解巧明[10](2018)在《构造运动对油气聚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地质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构造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经过大量国内外文献调研,发现构造运动可以使进入生烃门限的烃源岩生烃停止或二次生烃;构造运动可能导致烃源岩快速生烃,生成的油气进入储层,抑制成岩作用,从而保护储层;地层在经历强烈挤压过程中会对圈闭起到建设或者破坏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油气聚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濮凹陷是新生代高频震荡咸化断陷湖盆,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历经40多年勘探开发,东濮凹陷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资源接替不足,产量急剧下滑,筑牢资源基础成为当务之急。对此,中原油田技术人员以国家专项为依托,积极攻关“东濮凹陷油气聚集规律及精细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聚集论文参考文献
[1].吕修祥,陈佩佩,陈坤,张杰,钱文文.深层碳酸盐岩差异成岩作用对油气分层聚集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
[2].于建设.科技创新为老探区注入新活力[N].中国石化报.2019
[3].王振泽.含油气盆地凹隆组合构造油气运移驱动机制及运移、聚集机理[D].西北大学.2019
[4].罗书行.两种统计法在钟潭油气聚集区资源评价的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8
[5].李月清.中亚地区油气投资隐性风险不断聚集[J].中国石油企业.2018
[6].郑孟林,田爱军,杨彤远,何文军,陈磊.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
[7].孟伟.东营凹陷古近系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流体和岩石的地球化学响应[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8].袁淑琴,周凤春,张洪娟,王洪彪,朱小丽.埕海断裂缓坡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
[9].谢云欣.四川盆地雷口坡组油气聚集带特征及分布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8
[10].解巧明.构造运动对油气聚集的影响[J].辽宁化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