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微珠论文_段婷,李阳,刘相枫,常仕博,李亚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玻璃微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玻璃微珠,因子,干燥,成核,成品率,陶瓷,界面。

玻璃微珠论文文献综述

段婷,李阳,刘相枫,常仕博,李亚杰[1](2019)在《利用废弃玻璃制备空心玻璃微珠及其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玻璃微珠作为一种新型球形玻璃质功能材料,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废玻璃粉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火焰烧结法并通过对配方和空心化工艺设计得到3种配方的空心微珠,其相应的强度为5.34,7.50和6.26 MPa。通过对微珠的理化性质、形貌、尺寸和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微珠本身化学组成、粒径分布及烧结温度对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烧结温度为900℃,加入硫酸镁,粒径分布范围在20~100μm时,空心微珠的真密度为0.94g/cm~3,抗压强度为8.03 MPa。(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袁长迎,张修路,罗氛,阳建,夏云峰[2](2019)在《逆反射材料中玻璃微珠的协同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半球镀膜玻璃微珠是逆反射材料的基本反光单元,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个微珠的属性,很少涉及到逆反射过程中相邻微珠间的协同作用.实际上协同作用的存在使整个膜的反光属性不同于单个微珠的情况.本文全面分析了逆反射光线传输过程,并结合逆反射材料的结构特点设计开发了玻璃微珠阵列结构逆反射材料的数值计算程序,计算了逆反射效率随微珠排布密度、材料折射率、光线入射角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珠阵列的协同作用表现为倾斜效应和遮挡效应.前者严格遵循倾斜因子ε=1/cosθ的定量规律,而后者的作用可通过遮挡因子来定量表示.入射角较小时主要体现为倾斜效应,而入射角较大时倾斜效应和遮挡效应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汪俊,李枭,吴喜元,郑佳琪,史浩[3](2019)在《界面自组装在聚丙烯基体内构筑绒球状玻璃微珠》一文中研究指出界面是制约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玻璃微珠,赋予其表面氨基基团,增加与自组装成核剂的相互作用,实现自组装成核剂在玻璃微珠表面的定向聚集、自组装,最终形成绒球状结构。相较于未改性的表面光滑的玻璃微珠,这种绒球状结构可通过表面绒毛使其与聚合物基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互锁效应,有望提高玻璃微珠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蔡耀武,刘海彪,赵胜勇,刘菲[4](2019)在《空心玻璃微珠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玻璃微珠(Hollow Glass Microspheres,HGM)是一种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流动性好,隔热、耐腐蚀等优点的新型填料,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介绍了空心玻璃微珠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我国空心玻璃微珠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邓小亮,周欣,王凯莉,杨朝贵,钟鹏[5](2019)在《PET/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因其环保性能和低成本逐渐在更多的领域获得应用,但其注塑加工困难、力学性能有待提高限制了PET在工程领域或其它结构件上的使用,为解决此类问题,采用空心玻璃微珠与PET共混制备合金,同时辅以一定的功能性助剂(增韧剂、相容剂、稳定剂等),进一步提高合金性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添加一定量空心玻璃微珠可以提高PET冲击强度,同时拉伸强度保持一个较优水平。复合材料冲密度、黏度、熔融指数测试表明:使用空心玻璃微珠改性PET,可以较好地改善PET注塑加工性能,节约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聚酯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陈志,李超芹[6](2019)在《镀银玻璃微珠/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镀银玻璃微珠和碳纳米管珠作为导电填料,硅橡胶作为基体,制备出了高导电橡胶。研究了镀银玻璃微珠、石墨烯和镀银玻璃微珠和石墨烯并用对硅橡胶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填料均能在硅橡胶中分散均匀,镀银玻璃微珠的渗流阈值为250份左右,石墨烯的渗流阈值为20份左右,两种填料并用的渗流阈值为镀银玻璃微珠80份,石墨烯10份,在达到相同导电性时,两种填料并用比添加单一镀银玻璃微珠减少了添加量。(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21期)

刘相枫,于洪波,李阳,苏振国,常仕博[7](2019)在《废玻璃制备空心玻璃微珠性能与成品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玻璃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空心玻璃微珠坯体,再经烧结后得到空心玻璃微珠。研究了坯体粒径、发泡剂种类、烧结温度和送料风速对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形貌和成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分布较大是限制微珠成品率的重要因素,采用无机盐与有机物作为复合发泡剂可以增大发泡剂分解的温度范围,从而显着提高微珠坯体的发泡效率和成品率,随着烧结温度和送料风速的提高,微珠成品率呈现迅速增大然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发泡剂的含量为3%(质量分数),烧结温度为850℃,送料风速为1.6 m/s时,微珠成品率最高达到91%,成品微珠堆积密度为0.26 g/cm~3,真密度为0.55 g/cm~3,抗压强度为4 MPa。(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刘唐冰,刘金玲,李建军,蒋九华[8](2019)在《一种管式玻璃微珠陶瓷推动器的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动器是密封继电器接触系统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由推动杆和玻璃球组成。在控水气密封电磁继电器中,曾多次出现过推动器玻璃球磨损现象。通过研发陶瓷推动器可满足产品要求。陶瓷推动器是由陶瓷接触体、焊料和金属推动杆组成,陶瓷与金属连接,传统工艺采用陶瓷金属化后添加焊料与金属推动杆焊接,由于陶瓷球内孔小无法金属化,创造性采用一种管式玻璃微珠焊料解决了陶瓷推动器成型和生产难题。(本文来源于《机电元件》期刊2019年05期)

陈晖,郭振,王永吉,王磊,郭艳玲[9](2019)在《空心玻璃微珠/聚醚砜树脂轻质激光烧结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取了空心玻璃微珠/聚醚砜(HGB/PES)复合粉末拉伸和弯曲轻质烧结件,研究了不同HGB组分体积分数对烧结件力学性能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B/PES复合粉末中HGB组分体积分数的增加,烧结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降低,当HGB组分体积分数达到60%时,烧结件的成型效果变差,而且力学性能差。随着HGB组分配比的增加,烧结件的密度逐渐减小,质量越来越轻。(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彭啸,钟轶峰,王鹏[10](2019)在《玻璃微珠增强水泥基材料热传导的变分渐近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玻璃微珠增强水泥基材料(HGB-CBCs)作为一种轻质建筑材料,在建筑节能与防火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揭示热传导机理,基于变分渐近方法建立热传导细观模型。利用热传导细观模型定量研究微结构参数对HGB-CBCs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最后,利用1stOpt软件对影响趋势进行拟合分析,以实现主动设计。数值结果表明:热流在经过玻璃微珠时会出现分流现象,小部分热流直接穿过微珠传递,大部分热流沿弧形珠壁传递;具有大体积分数和小壁厚的玻璃微珠细观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隔热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轻质、隔热、抗裂水泥基材料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玻璃微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半球镀膜玻璃微珠是逆反射材料的基本反光单元,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个微珠的属性,很少涉及到逆反射过程中相邻微珠间的协同作用.实际上协同作用的存在使整个膜的反光属性不同于单个微珠的情况.本文全面分析了逆反射光线传输过程,并结合逆反射材料的结构特点设计开发了玻璃微珠阵列结构逆反射材料的数值计算程序,计算了逆反射效率随微珠排布密度、材料折射率、光线入射角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珠阵列的协同作用表现为倾斜效应和遮挡效应.前者严格遵循倾斜因子ε=1/cosθ的定量规律,而后者的作用可通过遮挡因子来定量表示.入射角较小时主要体现为倾斜效应,而入射角较大时倾斜效应和遮挡效应两者共同发挥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玻璃微珠论文参考文献

[1].段婷,李阳,刘相枫,常仕博,李亚杰.利用废弃玻璃制备空心玻璃微珠及其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9

[2].袁长迎,张修路,罗氛,阳建,夏云峰.逆反射材料中玻璃微珠的协同效应[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汪俊,李枭,吴喜元,郑佳琪,史浩.界面自组装在聚丙烯基体内构筑绒球状玻璃微珠[J].塑料工业.2019

[4].蔡耀武,刘海彪,赵胜勇,刘菲.空心玻璃微珠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19

[5].邓小亮,周欣,王凯莉,杨朝贵,钟鹏.PET/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聚酯工业.2019

[6].陈志,李超芹.镀银玻璃微珠/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

[7].刘相枫,于洪波,李阳,苏振国,常仕博.废玻璃制备空心玻璃微珠性能与成品率研究[J].功能材料.2019

[8].刘唐冰,刘金玲,李建军,蒋九华.一种管式玻璃微珠陶瓷推动器的研制与应用[J].机电元件.2019

[9].陈晖,郭振,王永吉,王磊,郭艳玲.空心玻璃微珠/聚醚砜树脂轻质激光烧结件的研究[J].塑料工业.2019

[10].彭啸,钟轶峰,王鹏.玻璃微珠增强水泥基材料热传导的变分渐近模型[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保温时间下烧结砖试样SEM形貌图玻璃微珠浮体结构图原状高钙粉煤灰SEM形貌(a)2000×(b)...尾翼结构图在1450℃合成的Sialon粉体的SEM(a:...3 壳核结构纳米Fe包覆玻璃微珠复...

标签:;  ;  ;  ;  ;  ;  ;  

玻璃微珠论文_段婷,李阳,刘相枫,常仕博,李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