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能井论文-张羽,张凌峰,张琦杰,杜庆君

消能井论文-张羽,张凌峰,张琦杰,杜庆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能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消能井,掺气率,模型试验,消能率

消能井论文文献综述

张羽,张凌峰,张琦杰,杜庆君[1](2019)在《基于水力学模型试验的某消能井排水管道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模型试验开展了消能井排水管道的优化设计,结合管道内和下游闸门井的流态、掺气率等水力学特性参数,对3种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与综合比选。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能井排水管道内设置消能格栅,缩短有压管道段长度,尽早使掺气水流流向水面,从而使气泡溃灭区域集中在小块区域,能显着降低尾水处水面波动,稳定流态。优化方案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为类似对消能井下游泄流流态有要求的工程提供参考经验。(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03期)

万五一,史梦珊,张博然,范磊磊[2](2018)在《侧流式消能井横轴漩涡气柱水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侧流式消能井中横轴漩涡气柱的形成与消散特性.通过试验获得横轴漩涡的水力特性,得到不同流量、水位和溢流宽度情况下的横轴漩涡历时概率分布,通过无量纲法分析横轴漩涡的形成与消散规律.结果表明,当输水流量低于稳定流量时,漩涡气柱历时概率随输水流量增大而增大;当输水流量高于稳定流量时,横轴漩涡历时概率随输水流量增大而减小.当淹没水深低于稳定水深时,漩涡气柱历时概率随水深增加大增大;当淹没水深高于稳定水深时,横轴漩涡历时概率随水深增加而减小.横轴漩涡历时概率随溢流宽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合理设置淹没水深和溢流宽度可防止横轴漩涡气柱的产生,改善侧流式消能井的水流流态,提高输水系统的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张宗孝,白欣,刘冲[3](2018)在《基于消能井井深变化下水力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消能井内消能工井深变化对各水力参数的影响。试验在中部进流时,消能井直径D、通气孔直径d、出口高度h、短压力段坡比l固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消能井井深来研究井深对流态、压强、不均匀程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对脉动压强和系统消能率的比较分析来研究井深变化时各水力特性规律及消能井井深的合理取值。本次试验采用4种井深的变化,综合多次水头变化来研究井深变化对水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堰上水头,相对水垫深度h_j/D_0随井深波动变化,在井深H_0/D_0=1.5时水垫深度达到最大,压强及其波动的不均匀程度也最小,所以本模型拟采用井深H_0/D_0=1.5最为合理。(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孙秀峰,黄翠,秦美茵[4](2017)在《管口至底板距离对深筒式消能井消能率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FLOW-3D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采用RNG?-?紊流模型和VOF方法,选取四个不同的管口至井底距离为计算工况,对深筒式消能井在各工况条件下的流态、流速、压力等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计算;依据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各工况下水流流态情况、水流对底板的冲刷情况及消能效率,最后提出深筒式消能井管口至井底的推荐距离,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7年07期)

陈小威,张宗孝,刘冲,白欣[5](2016)在《基于消能井井深变化下的竖井溢洪道压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竖井溢洪道内部关键部位的压强特性,在维持消能井井径D=7m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对消能井井深做T_0=10.29m、T_0=12.29m、T_0=14.29m、T_0=16.29m四种变化方案,并进行模型试验,研究了环形堰面、消能井段、压坡段的时均压强分布、变化规律、脉动压强参数。结果表明:自由堰流下,环形堰面上压强值整体较小,在堰面曲线末端(测点19附近)堰面上产生了负压;消能井底板压强值较大,压强分布随井深的增大而更加均匀;压坡段压强变化随井深的增加没有明显的增减规律;在压坡段顶部测点1处出现负压,但负压值很小,压坡段顶部压强整体值均较小;用测压管测量的时均压强波动数值和脉动压强数值相当;脉动压强的优势频率值小于1Hz,竖井内部水流的脉动压强属于低频范畴。(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鲁林[6](2016)在《石桥水电站供水管路消能井设计与施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凤城石桥水电站工程针对供水管路水头高、水压大,及下游衔接渠道冲蚀严重等问题,在管道中部设置水力消能井来降低水压。本文对该水电站供水管路消能井的设计与施工作了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能及电气化》期刊2016年06期)

赵红娟[7](2014)在《松塔水电站供水管路消能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松塔水电站榆次段供水管路出水口水头高、流量小,布置地点范围有限,下游衔接渠道抗冲能力差的实际情况,结合类似工程经验,选用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消能效果好、投资省的钢筋混凝土深筒式消能井作为输水管排水口消能设施;经过实际运行检验,其结构稳定、抗冲磨能力强、井身未见明显振动,消能效果满足要求。图2幅。(本文来源于《小水电》期刊2014年05期)

赵经华,侍克斌,马亮,陈祖森[8](2010)在《阿拉山口输水管道消能井结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阿拉山口供水与生态建设工程安全运行,减少管道承压程度并降低管材成本,在输水管道工程沿线压力较大处设置了消能井,经过试验在满足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情况下,确定了消能井的结构尺寸,达到了既消能、溢流顺畅又节约投资、施工便利的目的,该工程实施后运行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0年03期)

张宗孝,郭雷,谭立新[9](2008)在《消能井内消能工直径优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消能井体型优化出发,对竖井溢洪道消能井直径发生系列变化时的井内水流特性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消能井直径变化对消能井内各水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D0=1.4时消能井内水垫深度接近最大,水垫消能效果较好;随着消能井直径的增加,底板上时均压强有所减小,轴线分布更趋均匀;D/D0>1.4后,随着消能井直径的增加,压强不均匀系数基本不再变化,底板上的时均压强分布稳定;D/D0>1.4以后,随着消能井直径的增加,脉动强度减小的程度减缓,消能率增加的趋势亦变缓。据此提出该竖井消能井内消能工的合理直径应为D=1.40D0。(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08年05期)

肖文渊[10](2003)在《长距离大口径输水管道综合式消能井结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西宁市第六水源工程,对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地区大口径长距离输水管道消能减压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全新的减压消能方案,根据减压消能原理,自行设计出了综合式消能构筑物,并应用于多项输水工程中,效果良好,成为国内首例采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消除大口径长距离输水管道较高压力的案例。 本文根据综合式消能井设计方案,对其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进行了不同流量、压力和管径条件下的消能水力实验,并对其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和抗腐蚀性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已试用的综合式消能构筑物进行了验证和复核,提出了工艺、结构改型建议及推广适用范围。计算统计出了不同管径下综合式消能井的几何尺寸,为大口径长距离中、高压输水工程消能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针对确定的工艺进行了大口径长距离输水管道经济效益分析与核算。(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3-11-01)

消能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侧流式消能井中横轴漩涡气柱的形成与消散特性.通过试验获得横轴漩涡的水力特性,得到不同流量、水位和溢流宽度情况下的横轴漩涡历时概率分布,通过无量纲法分析横轴漩涡的形成与消散规律.结果表明,当输水流量低于稳定流量时,漩涡气柱历时概率随输水流量增大而增大;当输水流量高于稳定流量时,横轴漩涡历时概率随输水流量增大而减小.当淹没水深低于稳定水深时,漩涡气柱历时概率随水深增加大增大;当淹没水深高于稳定水深时,横轴漩涡历时概率随水深增加而减小.横轴漩涡历时概率随溢流宽度的增大而增加.通过合理设置淹没水深和溢流宽度可防止横轴漩涡气柱的产生,改善侧流式消能井的水流流态,提高输水系统的运行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能井论文参考文献

[1].张羽,张凌峰,张琦杰,杜庆君.基于水力学模型试验的某消能井排水管道的优化设计[J].人民珠江.2019

[2].万五一,史梦珊,张博然,范磊磊.侧流式消能井横轴漩涡气柱水力特性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3].张宗孝,白欣,刘冲.基于消能井井深变化下水力特性的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8

[4].孙秀峰,黄翠,秦美茵.管口至底板距离对深筒式消能井消能率影响的数值模拟[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

[5].陈小威,张宗孝,刘冲,白欣.基于消能井井深变化下的竖井溢洪道压强试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6

[6].鲁林.石桥水电站供水管路消能井设计与施工探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6

[7].赵红娟.松塔水电站供水管路消能井设计[J].小水电.2014

[8].赵经华,侍克斌,马亮,陈祖森.阿拉山口输水管道消能井结构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0

[9].张宗孝,郭雷,谭立新.消能井内消能工直径优化试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

[10].肖文渊.长距离大口径输水管道综合式消能井结构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标签:;  ;  ;  ;  

消能井论文-张羽,张凌峰,张琦杰,杜庆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