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混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图案,表面,疏水,波导,相图,双连。
共混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陈星遥[1](2019)在《基于共混聚合物相分离的纳米图案化技术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反射表面及其制备技术可以解决诸多新兴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相当大的应用前景,如降低硅衬底表面的反射率可以大幅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等。目前工业上所使用的抗反射技术大多采用多层膜工艺,成本昂贵且制备耗时,而且很难满足超薄厚度的要求,具有极大的弊端;而表面修饰工艺大多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常需要复杂的设备,难以投入生产。因此,多层膜工艺和表面修饰工艺都无法同时满足厚度小、对入射角不敏感(无彩虹色)、宽带等要求,不能很好地投入使用。抗指纹或疏水-疏油性能在光学镜片、交互系统等应用领域中,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新兴指标,尤其是需在玻璃表面实现这一性能。现在许多研究已成功制备出具有抗指纹或抗污迹特性的表面,但大多数都采用氟化涂层,其机械强度差且具有毒性,少数引入微结构的研究几乎没有直接对玻璃衬底进行加工,而是在衬底上附加了透明涂层,制备工艺繁琐,且耐磨性较差。不同于硅基材料,玻璃表面对大多干法刻蚀方法来说,刻蚀速率较慢,而且工艺复杂,难以大面积生产,不适用于小型显示器等低成本应用。本文基于聚苯基倍半硅氧烷/聚苯乙烯(PPSQ/PS)共混聚合物相分离的技术和刻蚀等相关工艺,制备出无序的纳米柱和纳米线结构。共混聚合物相分离带来的无序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周期结构带来的对光的干涉效应,不仅不会带来彩虹效应,而且可以获得优异的宽频减反的性能,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PPSQ是一种含硅的聚合物,而PS是一种不含硅的聚合物,对O2的刻蚀选择性比较大,利用等离子体刻蚀去除PS相后可得到较大深宽比的纳米图案。PPSQ/PS相分离体系中的原料无毒易获得,组分相容性合适,易发生相分离,且容易调控参数,制备工艺简单低成本,加工周期短。我们通过控制干法刻蚀的刻蚀时间和刻蚀液浓度、催化剂厚度等湿法刻蚀参数,可以调控获得特定尺寸的纳米柱或纳米线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域获得了低于0.2%的宽频减反性能。论文中通过改变相关工艺参数,获得了不同尺寸与形貌的无序纳米结构,并研究了该结构高度、占空比、团聚情况对减反性能的影响。同时发现高长径比的硅纳米线,由于其独特的表面结构和化学性质,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能,可以在实际的户外场景中实现表面的自清洁功能。共混聚合物相分离的技术另一优势在于可以应用于透明柔性的塑料表面上进行纳米结构的制备。利用相分离技术,并结合相关刻蚀工艺、镀膜工艺和举离工艺等,首先制备获得了纳米孔状阵列结构的硅模板,然后应用热纳米压印方法在聚碳酸酯(PC)衬底表面上获得了特定尺寸的纳米柱结构。由于硅模板质地硬而脆,虽然具有高分辨率、高保真性的优点,但是热压印工艺的高温、高压过程,容易造成模板损坏,不利于重复利用,因此热纳米压印中常用镍模板代替硅模板和石英模板。随后我们利用相似的方法制备出硅纳米柱结构,并结合电镀工艺制备得到了镍模板,同时在PC衬底上获得了与模板结构互补的结构。我们测试了 PC样品在200-800nm波段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本文还利用相分离技术和刻蚀等工艺,表面纳米结构化大猩猩(GG3)玻璃,制备出了无序纳米柱状和纳米孔状结构。探究结构化的玻璃样品,发现其在200-1000nm波段都有较高的透射率。其对水和正十六烷的接触角测试表明,纳米结构化的玻璃表面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陈薪宇[2](2019)在《基于共混聚合物相分离制备柔性透明金属导电薄膜》一文中研究指出透明导电电极作为触摸屏显示、太阳能电池、OLEDs等许多光电器件的基本元件,在科学和工业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目前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的透明导电材料是传统的氧化铟锡(ITO),它具有很好的光电性能,但由于ITO存在供应稀缺、价格昂贵、脆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下一代柔性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研究和进展,许多新兴的透明导电材料,如导电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属纳米线和纳米图案化金属薄膜等,被广泛研究并有望成为传统ITO的替代材料。这些透明导电材料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如何简单、低成本地制造表面电阻低、光学透射率高、机械柔性好、稳定性强且可以大规模生产的透明导电材料用于下一代柔性光电器件中仍是富有挑战的难题。在上述的几种透明导电材料中,纳米图案化金属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导电性、稳定性和柔韧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的制造方法通常涉及到常用的微纳米加工技术,如光刻,纳米压印和纳米球阵列等,这些方法制备成本较高,制造的纳米图案化金属薄膜一般具有周期性微纳米结构,当改变观察角度或入射光角度时,会观察到薄膜随角度的颜色变化,这即是周期性结构的光学衍射所带来的明亮的彩虹色现象。这种随角度变化的颜色限制了纳米图案化金属薄膜在需要高质量宽视角显示的光电器件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造具有非周期性图案结构的金属薄膜来消除光学衍射,这可以通过分子自组装来实现。目前文献已经报道的方法包括喷涂单分散胶体颗粒,液滴浇铸胶体纳米粒子的混合物以及在胶体溶液中添加氯化钠等。共混聚合物相分离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组装技术,还未被报道用于制备无序图案的金属薄膜。实验中选取聚苯基倍半硅氧烷/聚苯乙烯(PPSQ/PS)共混聚合物相分离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由于两组分相容性的差异,可以采用简单快捷的旋转涂膜方式使混合体系发生相分离,形成无序分散的PPSQ纳米柱密集分布于PS连续相中。利用这两相对O2等离子体刻蚀选择比的较大差异有选择性地去除PS相,即得到PPSQ无序纳米柱阵列。我们研究了影响相分离形貌的实验因素,包括共混聚合物溶液浓度、组分比例以及旋涂转速。还通过改变PPSQ残余层的刻蚀时间确保图形的顺利传递,同时对形貌进行了修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上述的实验参数来获得所需的无序纳米柱形貌。基于对PPSQ/PS共混聚合物相分离体系的研究,我们利用PMMA/SiO2/PPSQ纳米柱叁层胶结构,结合了刻蚀、镀膜、举离等常用的微纳米加工工艺,发展了一种新型无掩模的无序金属纳米网络的制备技术。该技术将自下而上的自组装技术与自上而下的微纳米加工技术相结合,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实现大面积的制备。金属纳米网络的结构主要决定于共混聚合物相分离的形貌结构,我们通过调节不同的实验参数,成功在不同基底上制备了不同金属种类、厚度、不同平均孔径的无序纳米孔金属薄膜。其中,柔性PET基底上制备的的透明金属导电薄膜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和透明度(Rs=41Ω/sq,T=71.9%;Rs=8.9Ω/sq,T=61.5%),同时其无序纳米孔结构消除了光学衍射导致的宏观彩虹效应。此外,金属纳米网络的分辨率高,机械柔性好,稳定性强,可实现大面积制备。这些性能表现使得我们的柔性透明金属导电薄膜有望作为透明导电电极并进一步应用于高质量宽视角显示的柔性光电器件中。(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廖博,刘清泉[3](2018)在《二元共混聚合物相图的教学思考与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元共混聚合物相图是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中比较难懂和难讲的一个知识点。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执教高分子物理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关于二元共混聚合物相图的教学心得和体会。(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中旬刊)》期刊2018年07期)
梁新铖,张操,贺爱华,聂华荣[4](2018)在《Janus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其对共混聚合物的增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雪人状的SiO_2@PDVB Janus粒子为模板,通过表面改性获得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Janus粒子,包括在SiO_2半球分别引入聚丁二烯(PBd)与聚异戊二烯(PI),以增加SiO_2@PDVB Janus粒子中无机的SiO_2半球对聚合物基质的亲和性.随后将改性前后的Janus粒子分散到聚苯乙烯(PS)/顺丁橡胶(PBd)及聚苯乙烯(PS)/异戊橡胶(PI)的共混体系中,考察了不同Janus粒子对共混物相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未改性的Janus粒子相比,引入聚合物刷的Janus粒子可更有效地提高其界面增容效果,抑制共混物相分离的动力学.(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孙蔓蔓[5](2018)在《BN在单一基体及共混聚合物中的导热网络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能量密度化,对导热材料的要求日益迫切。为了适应电子工业的发展,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氮化硼(BN)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常被用作理想导热填料,填充到高分子基体中制备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同时为了克服无机填料高填充带来的加工性能变差等问题,对BN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就尤为重要。本论文选用六方氮化硼(h-BN)为导热填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优良的聚酰胺6(PA6)为基体,采用熔融混合,溶液混合和粉末混合叁种方法制备PA6基导热复合材料,深入研究填料含量及制备方法对复合材料导热,微观形貌、熔融结晶及热稳定等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叁种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材料热导率均随填料含量增加而增大,达到一定填充量后,溶液混合的热导率增速明显变快,在填充量为25wt%左右时,达到导热逾渗阈值。当h-BN添加量为40wt%时,溶液混合得到的复合材料热导率达到1.45W·m-1·K-1,是纯PA6的4.0倍。而相同含量下熔融混合和粉末混合的复合材料热导率仅为1.13W.m-1.K-1和1.32W·m-1·K-1。实验得到的结果与利用Agari模型计算预测的结果一致。通过SEM可以看出溶液混合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填料在PA6基体中分散性好,界面相容性得到改善。导热填料h-BN的加入会降低复合材料中聚合物结晶度,但溶液混合的复合材料在叁种方法中保持较高的结晶度。综合上述结果表明,溶液混合可以制备导热等综合性能优异的导热绝缘复合材料。本文以PP/EPDM共混物为研究对象,h-BN为填料,通过不同共混方式制备h-BN/PP/EPDM叁元共混复合材料。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探索h-BN在PP/EPDM中的选择性分布行为,动力学方面是通过改变共混顺序和共混时间来调控h-BN在两相中的分布,并讨论了 h-BN的选择性分布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工艺会直接影响h-BN在叁元共混复合材料中的分布。基于共混顺序条件下获得的复合材料,以h-BN/PP为母料制备的(h-BN/PP)/EPDM复合材料,h-BN选择性分布在PP相。以h-BN/EPDM为母料制备的(h-BN/EPDM)/PP复合材料和叁者同时共混得到的h-BN/PP/EPDM复合材料,h-BN填料会往两相界面处和PP相迁移。基于不同共混时间获得的(h-BN/EPDM)/PP复合材料,h-BN会随着共混时间延长不同程度的向粘度更低的PP相迁移,这与热力学预测的结果相符。以h-BN/PP为母料制备的(h-BN/PP)/EPDM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最好,在h-BN含量为10wt%时,导热系数达到了0.81W.m-1·K-1 高于其它样品。且h-BN填充量为40wt%时,填料选择性分布的叁元复合材料热导率达到1.37W.m-1·K-1,与h-BN/PP二元复合材料相比提高了 47%。第二相基体EPDM和导热填料h-BN共同作用,影响PP的熔融结晶行为,降低复合材料中PP的结晶度。(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5-01)
钟文楷,应磊,黄飞,曹镛[6](2017)在《窄带系非富勒烯受体的引入实现高效叁元共混聚合物太阳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5,6-二氟苯并[c][1,2,5]噻二唑(ff BT)是一种优秀的吸电子单元,利用ff BT结合罗丹宁染料单元作为吸电子端基,引达省二噻吩(IDT)作为给电子的中心单元,构建一种全新的受体-给体-受体(A-D-A)型小分子受体材料,命名为Iff BR。窄带系小分子受体Iff BR的吸收峰值为658 nm,与宽带系聚合物给体材料PBTABO以及富勒烯衍生物PC71BM实现较好的吸收与能级的匹配。利用PBTA-BO为给体材料,PC71BM与Iff BR作为受体材料构建叁元共混聚合物太阳电池。相比二元共混(即PBTA-BO:PC71BM与PBTABO:Iff BR)的参比器件,叁元共混器件综合了两种二元共混器件的优点,其光电转化效率获得大幅提升,达到9.06%。这些结果表明,Iff BR作为一种优异的窄带系小分子受体,可以用来构建高效的非富勒烯型或多组分的聚合物太阳电池。(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张潇飒,李晓,万雷,季生象[7](2017)在《PS-b-PMMA/PS/PMMA叁元共混聚合物薄膜在四方化学图案上的引导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方对称结构是制备高密度存储材料和集成电路的必备几何图形,而嵌段共聚物的引导组装是构筑长程有序结构的有力手段之一。本文以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b-PMMA,46k-b-21k),聚苯乙烯(PS,50k),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8.2k)叁元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组分比例,薄膜组装厚度、温度、时间等因素的调节,利用化学模板诱导的表面重组,成功的实现了本体为六方结构共混聚合物薄膜在四方化学图案模板上的组装,得到了结构规整的组装图案。同时,本文利用湿法刻蚀去除PMMA,制备了四方结构PS模板,以CF_4为刻蚀气体,可将上述图案完整的转移到硅基底上,实现四方结构的图案转移。(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7-10-10)
陆恒,徐新军,薄志山[8](2016)在《有机光伏的新趋势:叁元共混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几年,叁元共混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共混结构电池,由于其优秀的潜质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的二元共混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这种叁元共混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各项参数,从而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本综述主要总结了制备高效率叁元共混太阳能电池的设计思路并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叁元共混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第叁组分的主要作用和表征方法.(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6年06期)
王尉谦[9](2016)在《F8BT:P3HT共混聚合物放大自发辐射与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轭聚合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发光特性与导电特性并且是很有潜力的激光增益介质,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大量研究,人们已经在光泵浦的聚合物受激辐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而将更多的精力转向聚合物半导体电泵浦受激辐射的研究上,探索实现电泵浦下聚合物受激发射的可能,但是目前存在聚合物增益介质的阈值相对较高,载流子迁移率低,损耗严重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F8BT和P3HT的共混聚合物为发光材料,制备了单层不对称平面光波导和电致发光器件,分别从降低聚合物增益材料阈值光强和增大材料的电荷注入与传输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研究了F8BT:P3HT共混聚合物的放大自发辐射(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ASE)特性,以及其光致发光特性和ASE特性的温度效应。在常温下测试了不同P3HT比例的共混聚合物薄膜的ASE特性,发现当P3HT的质量比小于20%时,共混聚合物薄膜的ASE阈值光强随着P3HT比例增加而下降,并在P3HT比例约为15%到20%时阈值最低。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共混聚合物薄膜的光致发光特性并拟合PL光强与温度的关系,计算出F8BT与P3HT含量为20%的共混薄膜的温度猝灭激活呢能。发现F8BT中混入P3HT能减小其发光受温度猝灭的影响。此外,研究了F8BT薄膜和P3HT含量为20%的共混薄膜受激辐射特性在80 K到320K之间的温度效应,温度降低导致F8BT:P3HT共混薄膜ASE阈值光强显着降低。2.利用飞行时间法测量了含有不同P3HT比例的F8BT:P3HT共混物的载流子迁移率,发现随着P3HT含量的增加,空穴和电子的迁移率均增加,但空穴增幅更大。制备了以活泼金属为阴极的F8BT:P3HT电致发光器件,测量了不同P3HT比例的器件的电流以及发光特性,发现随着P3HT含量增加,器件的电荷注入电压降低。此外,利用脉冲电压驱动的方式测量了F8BT:P3HT共混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瞬态发光特性,发现掺入P3HT有利于载流子平衡输运。在相同外加电压下,随着掺入P3HT含量的增加,器件的发光曲线上升沿的上升与下降沿的下降均加快。(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6-03)
胡义文,郑启龙,周伟良,肖乐勤[10](2016)在《GAP-ETPE/NC共混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液共混工艺,将聚迭氮缩水甘油醚(GAP)型含能热塑性弹性体(ETPE)与硝化纤维素(NC)进行物理共混,制得不同质量比的GAP-ETPE/NC共混聚合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WXRD)表征制备的共混聚合物结构,动态力学热分析(DMA)、万能材料试验机、邵氏硬度仪和热重分析(TG)研究其热学和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制备的GAP-ETPE/NC共混聚合物具有明显的迭氮型聚醚聚氨酯弹性体和硝化纤维素特征,相容性较好,热稳定性较单纯NC有一定改善。NC含量增大,有利于共混聚合物结晶程度的提高,使其表现出较高的模量和强度,GAP-ETPE含量增大时,共混聚合物的延伸率和低温力学性能得到显着改善。其中当GAP-ETPE/NC质量比从5/5变化到3/7时,共混聚合物抗拉强度由20.7 MPa增加至39.2MPa,断裂伸长率由141%降至40.6%。(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6年04期)
共混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透明导电电极作为触摸屏显示、太阳能电池、OLEDs等许多光电器件的基本元件,在科学和工业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目前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的透明导电材料是传统的氧化铟锡(ITO),它具有很好的光电性能,但由于ITO存在供应稀缺、价格昂贵、脆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下一代柔性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研究和进展,许多新兴的透明导电材料,如导电聚合物、碳纳米管、石墨烯、金属纳米线和纳米图案化金属薄膜等,被广泛研究并有望成为传统ITO的替代材料。这些透明导电材料都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如何简单、低成本地制造表面电阻低、光学透射率高、机械柔性好、稳定性强且可以大规模生产的透明导电材料用于下一代柔性光电器件中仍是富有挑战的难题。在上述的几种透明导电材料中,纳米图案化金属薄膜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导电性、稳定性和柔韧性,因此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的制造方法通常涉及到常用的微纳米加工技术,如光刻,纳米压印和纳米球阵列等,这些方法制备成本较高,制造的纳米图案化金属薄膜一般具有周期性微纳米结构,当改变观察角度或入射光角度时,会观察到薄膜随角度的颜色变化,这即是周期性结构的光学衍射所带来的明亮的彩虹色现象。这种随角度变化的颜色限制了纳米图案化金属薄膜在需要高质量宽视角显示的光电器件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造具有非周期性图案结构的金属薄膜来消除光学衍射,这可以通过分子自组装来实现。目前文献已经报道的方法包括喷涂单分散胶体颗粒,液滴浇铸胶体纳米粒子的混合物以及在胶体溶液中添加氯化钠等。共混聚合物相分离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组装技术,还未被报道用于制备无序图案的金属薄膜。实验中选取聚苯基倍半硅氧烷/聚苯乙烯(PPSQ/PS)共混聚合物相分离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由于两组分相容性的差异,可以采用简单快捷的旋转涂膜方式使混合体系发生相分离,形成无序分散的PPSQ纳米柱密集分布于PS连续相中。利用这两相对O2等离子体刻蚀选择比的较大差异有选择性地去除PS相,即得到PPSQ无序纳米柱阵列。我们研究了影响相分离形貌的实验因素,包括共混聚合物溶液浓度、组分比例以及旋涂转速。还通过改变PPSQ残余层的刻蚀时间确保图形的顺利传递,同时对形貌进行了修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上述的实验参数来获得所需的无序纳米柱形貌。基于对PPSQ/PS共混聚合物相分离体系的研究,我们利用PMMA/SiO2/PPSQ纳米柱叁层胶结构,结合了刻蚀、镀膜、举离等常用的微纳米加工工艺,发展了一种新型无掩模的无序金属纳米网络的制备技术。该技术将自下而上的自组装技术与自上而下的微纳米加工技术相结合,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实现大面积的制备。金属纳米网络的结构主要决定于共混聚合物相分离的形貌结构,我们通过调节不同的实验参数,成功在不同基底上制备了不同金属种类、厚度、不同平均孔径的无序纳米孔金属薄膜。其中,柔性PET基底上制备的的透明金属导电薄膜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和透明度(Rs=41Ω/sq,T=71.9%;Rs=8.9Ω/sq,T=61.5%),同时其无序纳米孔结构消除了光学衍射导致的宏观彩虹效应。此外,金属纳米网络的分辨率高,机械柔性好,稳定性强,可实现大面积制备。这些性能表现使得我们的柔性透明金属导电薄膜有望作为透明导电电极并进一步应用于高质量宽视角显示的柔性光电器件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混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星遥.基于共混聚合物相分离的纳米图案化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9
[2].陈薪宇.基于共混聚合物相分离制备柔性透明金属导电薄膜[D].南京大学.2019
[3].廖博,刘清泉.二元共混聚合物相图的教学思考与体会[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
[4].梁新铖,张操,贺爱华,聂华荣.Janus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其对共混聚合物的增容性能研究[J].中国科学:化学.2018
[5].孙蔓蔓.BN在单一基体及共混聚合物中的导热网络调控[D].安徽大学.2018
[6].钟文楷,应磊,黄飞,曹镛.窄带系非富勒烯受体的引入实现高效叁元共混聚合物太阳电池[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
[7].张潇飒,李晓,万雷,季生象.PS-b-PMMA/PS/PMMA叁元共混聚合物薄膜在四方化学图案上的引导组装[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7
[8].陆恒,徐新军,薄志山.有机光伏的新趋势:叁元共混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6
[9].王尉谦.F8BT:P3HT共混聚合物放大自发辐射与电致发光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10].胡义文,郑启龙,周伟良,肖乐勤.GAP-ETPE/NC共混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J].含能材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