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静力强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力,强度,拉力,重力坝,蓄能器,正态分布,接触面。
静力强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杜宇,郭晓勇[1](2019)在《孔压静力触探数据与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孔压静力触探(CPTU)数据可解译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而采用不同试验方法测定的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并非固定值。通过对比分析,得出CPTU数据与不同试验方法(包括直剪试验、固快试验、不固结不排水叁轴压缩试验等方法)得出的细粒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得出的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与CPTU数据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对于不同试验得出来的抗剪强度需要采用不同的系数Nkt进行换算。(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杨光[2](2019)在《预拉力对高强度螺栓静力性能及轴拉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的连接形式包括焊接及非焊接两种类型。而非焊接的节点又可以区分为螺栓连接以及铆栓连接。为了契合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势必逐步将施工工艺相对复杂的焊接连接限定于工厂加工制作构件的阶段,而将拆卸方便的螺栓连接作为施工阶段的首选方式,其中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区别于普通螺栓连接的关键因素就是预拉力的施加。目前,尽管已经存在不少针对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的理论及试验研究,但预拉力对其静力性能以及轴拉疲劳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较为匮乏。本文针对预拉力对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的静力性能及轴拉疲劳性能影响的问题,开展的研究及成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摩擦型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承载能力及变形的区别,说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的大变形是不能将其应用于直接承受动载部位连接的根本原因;2、通过提出一种计算旋合螺纹在轴拉外载作用下的螺纹承载分布的解析方法。在得出各圈螺纹承载分布占比的同时,通过具体算例说明对螺纹牙局部强度验算的必要性,并对现有验算方法进行了适当修正;3、通过理论分析在不同规格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以及不同板厚的情况下,不同初始预拉力对钢结构用摩擦型及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以及连接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4、结合提出的计算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螺纹沟底处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解析方法,得出相应的疲劳缺口系数值;5、基于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整套适用于估算在轴拉循环外载作用下的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疲劳寿命的方法;6、结合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量化分析预拉力对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及节点轴拉疲劳性能的影响;7、提出一套在轴拉静力外载及轴拉循环外载作用下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奇宏,刘文胜,马运柱,杨肃,杨力[3](2018)在《基于Workbench的机轮轮毂静力强度分析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ANSYS Workbench建立了机轮轮毂、轮胎、轴的一体化模型,将载荷直接作用于轴以及轮胎上,对机轮轮毂的静强度应力分布和变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模型克服了已有模型所产生的胎圈座部位的应力集中问题,与试验结果相比,径向载荷产生的变形误差由之前的18.0%下降为10.5%,径侧向载荷产生的变形误差由之前的7.7%下降到3.3%。对于轮毂的强度校核以及结构优化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张珊[4](2017)在《西北太平洋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分析及其与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的可能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变暖情景下气候模式结果表明全球热带气旋频数存在减少趋势,有研究认为热带气旋频数的减少与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增大有关。本论文利用多套现代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台风盛季(7-9月)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情况,在明确各海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将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与热带气旋的频数和强度相联系,探讨了大气静力稳定度与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关系,利用WRF模式分析了大气静力稳定度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对MERRA、ERA-Interim和JRA-55叁套现代再分析资料进行了简单地评估,通过与台站探空资料(IGRA、CMA)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的比较,发现MERRA资料与探空资料在CAPE的变化趋势上更为一致。基于MERRA资料,利用CAPE、相当位温和N2叁个参数分析西北太平洋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特征,发现CAPE在台风主要活动海区的西部(15°-30°N,120°-145°E)有减小趋势,东部(15°-30°N, 145°-180°E)存在增加趋势,从相当位温和N2这两个参数来看,东部海区的大气也是比西部海区要更加不稳定的,与CAPE的结果一致,综合叁个参数的分析,近36年以来台风主要活动海区西部对流层大气存在稳定的变化趋势,而东部则存在不稳定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台风主要活动海区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趋势与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台风频数的变化趋势并不对应,但将强度由热带风暴换成热带低压时,发现在15°N以南的低纬度地区以及台风主要活动海区东部大气静力稳定度与热带低压的频数在变化上存在反相关关系,并且通过了95%的显着性检验。本论文最后利用WRF模式模拟了不同大气静力稳定度对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在保持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初始场温度廓线的方法来模拟不同大气静力稳定度情况下热带气旋的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在不同初始温度场的叁个试验中,初始大气静力稳定度有所增大也就是越稳定的大气中,热带气旋强度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是最长的,静力稳定度越小其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但在叁个试验中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增大与减小对热带气旋最终的强度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晰,刘金孟[5](2016)在《黏聚力强度对滑面作用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桩板墙支护滑坡的叁维模型,以黏聚力为变量进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在c=0k Pa到c=20k Pa的计算结果表明:桩后ssi值减小,滑面ssi值增大,改善局部破坏;土拱层次减小,桩后水平力减小,利于桩板受力。较大的滑面黏聚力强度对有一定缓阻作用,能协调结构与滑体的力学效应。(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6年07期)
徐锦斌[6](2014)在《静力触探锥头阻力与软土强度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静力触探试验(CPT)具有快速、准确及重复性高等优点,经常用于现场勘测地层信息。在软土地区,应用静力触探试验推定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是可能的。国内外众多研究学者和相关科研单位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并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地区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经验公式。这些经验公式普适性不强,并且不知道公式的准确程度。为了深入理解CPT贯入机理,并建立更加准确的锥头阻力和软土强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静力触探贯入阻力与土体强度相关关系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静力触探的基本设备、基本原理和机理进行了介绍,并详细综述了静力触探锥头阻力的理论研究、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然而各理论解均对土壤行为做各种假设,不同的假设所估算的结果有较大差别,利用经验法配合统计分析的角度推算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是更为实际的方法。然后,对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上海地区和武汉地区部分静力触探数据和室内实验数据(上海地区19个工程和武汉地区33个工程,共632组数据),回归分析其比贯入阻力Ps与抗剪强度Su的经验关系式。统计分析按照粘土和粉质粘土两种土类分别进行。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两地区粘土土体中锥尖承载力系数Nc的概率特征,包括均值,方差和分布概型。数据分析表明,武汉地区锥尖承载力系数Nc要高于上海地区。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该地区浅地基的抗剪强度指标Su确定方法。随后,使用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静力触探的贯入过程。通过土体参数敏感性分析,考察土体参数对锥尖阻力qc和锥尖承载力系数Nc的影响,并与经验公式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锥尖阻力和锥尖承载力系数均随着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和粘聚力的增加而不同程度的增加,该结论合理解释了武汉地区锥尖承载力系数Nc高于上海地区的原因。对锥头阻力qc与抗剪强度Su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两者相关关系表达式。最后,通过武汉市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将实测回归分析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的经验函数表达式估算不排水强度的方法结果比较稳定,与强度公式推求结果吻合度较高。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但整体上仍反映出了土层不同深度处的强度特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3-01)
牛亚平,王小华,陈冰冰,郑叁龙,竺国荣[7](2013)在《囊式蓄能器壳体静力强度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宁波奉化地区生产的囊式蓄能器的调研,测试了壳体材料35CrMo钢的力学性能、壁厚,对成形壳体进行了爆破压力测试,测试统计结果表明材料的抗拉强度、壁厚负偏差率和爆破压力指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按正态分布拟合函数对抗拉强度、壁厚负偏差率和爆破压力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抗拉强度的期望值μr为999.9 MPa,标准差σr为33.1 MPa;壁厚负偏差率的期望值μΔt为-0.056,标准差σΔt为0.026;爆破压力的期望值μpb为117.5 MPa,标准差σpb为9.75 MPa。基于上述分布规律及可靠性分析表明,囊式蓄能器壳体静力强度失效概率约在10-10以下。(本文来源于《轻工机械》期刊2013年06期)
高鸿翔[8](2013)在《基于ANSYS的重力坝的静力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常见分析方法优缺点的比较,选用Pro/E软件和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大型混凝土重力坝几何模型,并进行了静力强度分析,对坝体变形和应力情况进行了研究,为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3年10期)
Phu-doanh,Bui,罗强,张良,陈虎,黄晶[9](2012)在《基于大比例静力模型试验的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加筋垫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加筋垫层的作用机理与筋带拉力的计算方法,采用一套自制的桩土差异沉降控制装置,进行了4组不同桩帽尺寸的大比例静力模型试验。测试了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加筋垫层筋带拉力,分析了筋带拉力的大小及分布随荷载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桩顶和桩间土沉降差增加,筋带拉力逐渐增大,筋带拉力最大值出现在桩顶位置;随着桩帽覆盖率增加,桩间土范围内筋带拉力缓慢减小,桩顶范围筋带拉力变化较大,先增大后减小。加筋垫层的破坏模式表现为桩帽边缘的筋带断裂。(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陈美丽,梅益,刘乔英[10](2012)在《矿井提升机卷筒结构有限元静力及疲劳强度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井提升机卷筒工作中常见的筒壳纵向轴向均开裂、筒壳径向开裂等故障,对卷筒的结构静力及疲劳强度作了有限元分析,按照卷筒实际工况施加载荷和约束,名义应力值经历1 000 000次循环,在2倍缩放因子下名义应力值再循环1 000 000次,得到卷筒的应力分布云图、强度安全系数云图、疲劳安全系数云图及疲劳寿命云图,直观地显示出卷筒在出现裂纹之前结构可承受的循环加载的持续时间。(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2年04期)
静力强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结构的连接形式包括焊接及非焊接两种类型。而非焊接的节点又可以区分为螺栓连接以及铆栓连接。为了契合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势必逐步将施工工艺相对复杂的焊接连接限定于工厂加工制作构件的阶段,而将拆卸方便的螺栓连接作为施工阶段的首选方式,其中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区别于普通螺栓连接的关键因素就是预拉力的施加。目前,尽管已经存在不少针对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的理论及试验研究,但预拉力对其静力性能以及轴拉疲劳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较为匮乏。本文针对预拉力对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的静力性能及轴拉疲劳性能影响的问题,开展的研究及成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摩擦型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承载能力及变形的区别,说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的大变形是不能将其应用于直接承受动载部位连接的根本原因;2、通过提出一种计算旋合螺纹在轴拉外载作用下的螺纹承载分布的解析方法。在得出各圈螺纹承载分布占比的同时,通过具体算例说明对螺纹牙局部强度验算的必要性,并对现有验算方法进行了适当修正;3、通过理论分析在不同规格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以及不同板厚的情况下,不同初始预拉力对钢结构用摩擦型及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以及连接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4、结合提出的计算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螺纹沟底处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的解析方法,得出相应的疲劳缺口系数值;5、基于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整套适用于估算在轴拉循环外载作用下的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疲劳寿命的方法;6、结合疲劳寿命的估算方法量化分析预拉力对钢结构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及节点轴拉疲劳性能的影响;7、提出一套在轴拉静力外载及轴拉循环外载作用下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节点的设计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力强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杜宇,郭晓勇.孔压静力触探数据与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相关性分析[J].水运工程.2019
[2].杨光.预拉力对高强度螺栓静力性能及轴拉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李奇宏,刘文胜,马运柱,杨肃,杨力.基于Workbench的机轮轮毂静力强度分析方法探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8
[4].张珊.西北太平洋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变化分析及其与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的可能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
[5].李晰,刘金孟.黏聚力强度对滑面作用的差异分析[J].科技视界.2016
[6].徐锦斌.静力触探锥头阻力与软土强度相关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7].牛亚平,王小华,陈冰冰,郑叁龙,竺国荣.囊式蓄能器壳体静力强度可靠性分析[J].轻工机械.2013
[8].高鸿翔.基于ANSYS的重力坝的静力强度分析[J].河南科技.2013
[9].Phu-doanh,Bui,罗强,张良,陈虎,黄晶.基于大比例静力模型试验的高强度桩复合地基加筋垫层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2
[10].陈美丽,梅益,刘乔英.矿井提升机卷筒结构有限元静力及疲劳强度分析研究[J].煤矿机械.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