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乳头状瘤病论文_王锦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乳腺乳头状瘤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腺,乳头状,导管,病理,组织学,免疫,特征。

乳腺乳头状瘤病论文文献综述

王锦艳[1](2019)在《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腺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腺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乳头状瘤病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乳腺乳头瘤病患者中具有42例轻度患者,36例重度患者,22例重度患者,上述患者均经过了手术治疗,由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中度与轻度患者按照患者病症进行部分切除,而重度患者则进行了乳房全切。经一段时间后,轻度与重度患者均未患癌,而中度患者3例患癌。上述癌变患者中有1例局部肿胀,2例乳头溢血。进行病理治疗时,有2例患者细胞异性,剩余1例无特殊情况。结论在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腺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中,发现当出现局部肿胀以及乳头溢血时,有可能发生癌变,而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能够降低癌变发生率,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曹敏[2](2018)在《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瘤变患者以及其癌变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从本院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乳腺乳头状瘤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随访资料、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光镜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上皮有程度不同的增生、镜下可见其乳腺中小导管有明显扩张、乳头溢液和乳房肿块,且癌变灶会弥散或局限分布在患者乳头状瘤变的组织当中。免疫组化结果为:乳头状瘤变为中度或重度患者以及伴癌变患者当中的Ki-67的中阳性表达会呈现逐渐递增的显着趋势。结论当前临床上对乳腺乳头状瘤变以及其癌变进行诊断时,通常会观察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形态,且Ki-67能够反映出患者增殖分化的不同状态。(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78期)

黄晓玲[3](2017)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病理检查与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病理检查与结果展开分析,为日后的病理检验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患者总计60例。在研究过程中,针对6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患者,实施病理检查,并在结果上开展分析。结果在6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患者当中,实性增生型患者总计9例,占比15.0%,囊状型患者1例,实性型患者8例。筛孔型患者总计23例,占比38.3%,囊状型患者4例,实性型患者19例。腺瘤型患者8例,占比13.3%,囊状型患者5例,实性型患者3例。囊乳头型患者总计20例,占比33.4%,囊状型患者9例,实性型患者11例。在6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患者当中,筛孔型患者、囊乳头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增生型患者、腺瘤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以筛孔型、囊乳头型为主,实性增生型、腺瘤型次之。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特别严重。要想在该病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有必要对患者实施病理检查,同时在结果上开展透彻的分析,确保患者后续的干预方案更具针对性。通过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患者的病理检查进行分析,能够明确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情况,在结果分析后,了解到了患者的病情走向及可能恶化的情况,为患者的干预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建议在今后的病理工作中,针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开展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齐娜,张箭,佟凌霞[4](2016)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BIDP)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在2003年版WHO乳腺癌分类中,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归为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普通导管增生,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1]。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由于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乳腺内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56例的BIDP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6年04期)

何翠菊,罗娅红[5](2011)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影像学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MR平扫、动态增强(DCE)及DW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MR检查采用1.5TMR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包括MR平扫、DCE-MRI以及b值为800s/mm2的DWI。对1 8例行乳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形态学、T1WI及T2WI信号强度、肿块内部强化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上ADC值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病理诊(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4)

张玮[6](2011)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鉴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与乳腺癌的方法。方法:对3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包括癌变病例)的活检标本进行镜下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根据病理形态的改变将增生导管上皮结构分为四型,发现乳头状瘤与非典型增生和乳腺癌在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上不同,免疫组化染色S-100〖BT(ctinmyosinGFAP均阳性,证实是良性肿瘤。结论:乳头状结构分型和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区别良、恶性乳腺疾病。(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1年06期)

张安生[7](2010)在《120例乳腺乳头状瘤病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瘤病与囊性增生病的关系。方法对120例乳腺乳头状瘤病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与乳腺其他肿瘤鉴别。结果乳腺乳头状瘤病常伴有乳腺囊性增生改变。结论乳腺乳头状瘤病是良性上皮性病变,主要发生在乳晕外区及其乳腺周围区中小导管来源的乳头状瘤病可复发及恶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0年08期)

王四海,李彦玉[8](2010)在《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发病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术前诊断为乳腺癌的老年患者,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瘤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6例均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其中2例既往有乳头溢液病史,16例术前均行彩超及乳腺钼靶摄片检查,考虑乳腺占位、癌可能性大。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乳头状瘤病,其中9例伴不典型增生。结论: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最常见症状为乳腺肿块,术前行乳腺彩超及乳腺钼靶检查确诊率较低,仍需要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手术及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张惠灏,陈祥锦,朱有志,吴坤琳[9](2009)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64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表现为乳头溢液,可伴有乳房肿块[1,2]。它主要发生在乳腺中小导管及末梢小导管,是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的一种乳头状增生性改变,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1-3]。我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乳腺导管内乳头状(本文来源于《福建医药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黄向红[10](2009)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高频超声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高频声像特征。结果:2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3型,实质结节型(17例)、混合性结节型(5例)和局限性导管扩张型(2例)。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高频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型表现,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期刊2009年20期)

乳腺乳头状瘤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状瘤变患者以及其癌变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从本院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乳腺乳头状瘤变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随访资料、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光镜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上皮有程度不同的增生、镜下可见其乳腺中小导管有明显扩张、乳头溢液和乳房肿块,且癌变灶会弥散或局限分布在患者乳头状瘤变的组织当中。免疫组化结果为:乳头状瘤变为中度或重度患者以及伴癌变患者当中的Ki-67的中阳性表达会呈现逐渐递增的显着趋势。结论当前临床上对乳腺乳头状瘤变以及其癌变进行诊断时,通常会观察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形态,且Ki-67能够反映出患者增殖分化的不同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腺乳头状瘤病论文参考文献

[1].王锦艳.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的全乳腺切片病理组织学研究[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2].曹敏.乳腺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策略[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3].黄晓玲.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病理检查与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4].齐娜,张箭,佟凌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

[5].何翠菊,罗娅红.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影像学表现[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6].张玮.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其癌变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7].张安生.120例乳腺乳头状瘤病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8].王四海,李彦玉.老年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1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

[9].张惠灏,陈祥锦,朱有志,吴坤琳.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64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9

[10].黄向红.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高频超声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

论文知识图

女,42岁,右侧乳腺乳头状瘤病(局...乳腺正常小叶Rb基因蛋白表达(免疫组化S...D3S1300位点的LOH图谱从两位点总发生...2 病理诊断: ( 右乳)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乳腺重度乳头状瘤病Rb口RNA表达(原位杂...乳腺重度乳头状瘤病EZF蛋白表达(免疫组...

标签:;  ;  ;  ;  ;  ;  ;  

乳腺乳头状瘤病论文_王锦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