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地域结构论文_唐文胜,向柯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地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结构,地域,结构,城市,许昌市,空间,吉林省。

空间地域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唐文胜,向柯宇[1](2019)在《地域文化融合下基于结构逻辑的大跨空间形式生成——呼和浩特汽车客运东枢纽站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呼和浩特汽车客运东枢纽站为例,研究分析了地域文化元素的空间转译以及以结构逻辑为先导的大跨空间的生成过程,通过讨论具体的元素提取、空间原型转化以及施工建构策略,揭示了大跨空间中形式、结构、空间以及地域性的关联性。(本文来源于《建筑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樊杰[2](2019)在《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途径——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规律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塑造可持续地理格局的基础理论。从地理学对地理过程的重复、预测、调控、优化的讨论入手,阐释了空间治理体系是现代地理学用于调控和优化可持续地理过程与格局的重要途径。采用生态-生活-生产等叁生空间构成的地域功能空间结构呈现的时空演变特征,表达了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有序性法则,阐释了地域功能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同一地域单元各类功能及不同单元之间冲突最小化、地域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有效传导、以及长时间尺度综合效益最大化等空间组织目标。从可持续性出发,建立自然要素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四大属性的概念,并通过四大属性集成构成自然承载力,分析承载力的原值、余量和潜力在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形成自下而上解析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从新空间均衡出发,基于承载力、融入位置和空间结构参量后构成的地域功能适宜性,形成自上而下解析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进而讨论了集成两种方法形成的主体功能区具备的对空间组织与规划的基础价值和战略价值,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区划、战略、制度和规划用途分离及相互关联的新思路。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线、以空间降尺度传导主体功能为核心科学问题、以关键约束参数为空间结构控制性指标,讨论了数据库与地域功能谱系、功能和尺度依赖的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模型库、"叁区叁线"的建构框架,论证了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途径,提出地理学应着力加强大、中空间尺度(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和方法、强化技术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李思洁[3](2019)在《基于地域文化的汶川地区城镇空间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域文化的视角下对城镇空间结构演变进行探索,旨在解析地域文化与城镇空间结构的互动关系,指导未来城镇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以汶川地区为案例,对其城镇空间结构演变与地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其灾后重建区城镇空间发展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王园园,王荣成,王昱,郭志彦,郭冠华[4](2018)在《高铁对吉林省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是旅游地域系统要素中重要的一部分。选取2010年与2016年两个典型年份,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研究吉林省9个地级市(州)交通通达性的变化;运用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和旅游赫芬达尔指数叁个指标分析了高铁对吉林省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提高了吉林省旅游地域系统整体交通水平,沿线城市交通改善率明显高于非沿线城市,拓展了沿线城市"一日交流圈"的辐射范围,产生了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对旅游者出游意愿、客源市场格局、旅游吸引力产生影响,进而削弱了核心区域极化效应,使空间结构形态逐渐趋于均衡,对吉林省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8年01期)

刘畅[5](2017)在《基于地域特色的天水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地域特色的极度同化等问题。而随着历史长河的发展,每个城市都形成了各自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在延续城市地域特色、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展开研究的,选取了地域特色鲜明的西部河谷型城市天水为研究对象,试图探寻天水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发展对地域特色的诠释与表达。论文首先通过研究天水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历程及经济社会状况,对城市空间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对影响天水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人文历史这叁个地域特色要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辐射陇东南区域、纳入山水格局、传承文化基因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发展措施和方法。最后通过对这几个地域特色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天水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与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建立起体现地域特色的天水城市空间发展结构与形态。研究认为天水城市空间发展必须改变单向依赖秦州、麦积的带形城市空间供给模式,从能够辐射陇东南区域的角度出发,确定城市规模,带动关陇地区一体化发展;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实现天水由“一城两区”向“五区叁县”的空间拓展,以叁阳川、秦安城区、甘谷城区为着力点,形成与秦州、麦积两区的功能协作,构建天水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空间骨架。从彰显地域特色的视角,着重塑造“山-水-城-庙”一体的天水城市整体形态,建立城市生态绿心,以伏羲文化、石窟文化为首,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引入文化“基因”传承的理念,在空间上重现天水古城“五城相连”的写意元素,使城市的地域文化精髓充分体现在未来城区的空间结构拓展中。最终形成丰富的城市功能、整体有序的空间结构和形态完整的规划布局,使天水发展成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魅力的区域中心性大城市。(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5)

刘保昌[6](2017)在《先锋叙事的地域空间结构——论吕志青的长篇小说《黑屋子》》一文中研究指出吕志青的长篇小说新作《黑屋子》,既有具体生动人声鼎沸的现实生活画卷的精彩呈现,又有孤独绝望寒凉无依的精神开掘的痛苦反思,有为一代人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立此存照"的建构雄心,是先锋写作与现实主义结合得较好的新收获。存在于同一文本中的指向决然不同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双重视野和具体操作并没有造成文本的撕裂感或者破碎感,此中奥秘就是地域空间结构的合理设置。小说在上、中、下卷分别设置了长水市、省城(武汉)、黑屋子叁种(本文来源于《新文学评论》期刊2017年01期)

李中轩,赵普天[7](2017)在《“郑许一体化”推进与许昌市地域空间结构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许昌市区位、空间结构与资源特征,认为该市在资源存量、产业培育、交通网络和空间结构方面与郑州空港自贸试验区处于互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产业布局可以按照"卫星型"模式环绕空港自贸区展开,产业门类依据"突出特色,创新发展"原则设置,交通网络以放射状、复合型展布,基础设施按一体化推进。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外向型城市节点,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体系和绿色宜居着手推进郑许都市带进程,提高两市的产业融合度和城市服务水平,为下一步融入世界城市体系做准备。(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焦华富,许吉黎[8](2016)在《社会空间视角下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服务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工业化阶段能源基地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多位一体的全面转型。选取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淮南为案例,基于社会空间视角划分城市地域功能结构,构建社会-经济-空间多维因素的互动框架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研究发现:淮南市社会空间包括6个主因子,各主因子的空间集聚和街区分布均具有显着的异质性。基于不同街区的功能属性划分出5个空间功能组团,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团;居住、商业、生活服务组团;煤炭开采与加工工业组团;非矿点区域、乡村区域组团;经济新增长点培育、转型发展组团。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特征表现为:1"城"、"矿"功能的隔离与排斥,2连绵型低收入农业空间的嵌入,3城市服务功能空间的紧缩,4煤炭开采与初加工的空间共位,5城市转型尚未形成规模与联动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及优化路径。(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王纪武,金一,李王鸣[9](2015)在《基于城市边缘区判定的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人口密度和景观紊乱度等分析方法,迭加判定杭州市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杭州市城市边缘区以大尺度的面状形态构成杭州市多中心发展格局的空间本底。由此判断,城市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过程,是城市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将对多中心的区域城市格局发挥着实质意义的支撑作用。强调城市边缘区对城乡统筹和城市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单元,进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构建研究。(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5年09期)

周睿,周波[10](2014)在《论地域特色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体现——以炉霍县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中地域特色体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特色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需要表现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甘孜州炉霍县地域特色分析,在总体规划编制中梳理城市空间结构,探讨在进行总规修编中如何突出地域特色,做好总体规划空间结构布局工作。(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4年05期)

空间地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规律是人地系统耦合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塑造可持续地理格局的基础理论。从地理学对地理过程的重复、预测、调控、优化的讨论入手,阐释了空间治理体系是现代地理学用于调控和优化可持续地理过程与格局的重要途径。采用生态-生活-生产等叁生空间构成的地域功能空间结构呈现的时空演变特征,表达了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有序性法则,阐释了地域功能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同一地域单元各类功能及不同单元之间冲突最小化、地域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有效传导、以及长时间尺度综合效益最大化等空间组织目标。从可持续性出发,建立自然要素的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四大属性的概念,并通过四大属性集成构成自然承载力,分析承载力的原值、余量和潜力在空间规划中的作用,形成自下而上解析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从新空间均衡出发,基于承载力、融入位置和空间结构参量后构成的地域功能适宜性,形成自上而下解析空间组织的基本方法。进而讨论了集成两种方法形成的主体功能区具备的对空间组织与规划的基础价值和战略价值,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区划、战略、制度和规划用途分离及相互关联的新思路。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主线、以空间降尺度传导主体功能为核心科学问题、以关键约束参数为空间结构控制性指标,讨论了数据库与地域功能谱系、功能和尺度依赖的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模型库、"叁区叁线"的建构框架,论证了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途径,提出地理学应着力加强大、中空间尺度(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和方法、强化技术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地域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唐文胜,向柯宇.地域文化融合下基于结构逻辑的大跨空间形式生成——呼和浩特汽车客运东枢纽站设计[J].建筑学报.2019

[2].樊杰.地域功能-结构的空间组织途径——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讨论[J].地理研究.2019

[3].李思洁.基于地域文化的汶川地区城镇空间结构演变[J].山西建筑.2019

[4].王园园,王荣成,王昱,郭志彦,郭冠华.高铁对吉林省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结构的影响[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

[5].刘畅.基于地域特色的天水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6].刘保昌.先锋叙事的地域空间结构——论吕志青的长篇小说《黑屋子》[J].新文学评论.2017

[7].李中轩,赵普天.“郑许一体化”推进与许昌市地域空间结构的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8].焦华富,许吉黎.社会空间视角下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6

[9].王纪武,金一,李王鸣.基于城市边缘区判定的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5

[10].周睿,周波.论地域特色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体现——以炉霍县总体规划空间布局中地域特色体现为例[J].四川建筑.2014

论文知识图

叁个层次的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关系中原城镇密集区空间地域结构中原城镇密集区空间地域结构产业水平提高与空间地域结构的...人海关系系统要素组成结构图长春市中心城区建筑密度空间分布图

标签:;  ;  ;  ;  ;  ;  ;  

空间地域结构论文_唐文胜,向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