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术后论文_黄润,戴垚,张婷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循环术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因素,术后,损伤,搭桥术。

体外循环术后论文文献综述

黄润,戴垚,张婷婷[1](2019)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预后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SHG)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后续优化SHG应对流程,形成闭环式处理方案奠定基础。方法收集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资料,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预后指标、患者目标血糖值达标时间等。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8例经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其中SHG患者224例(60. 87%)。患者首次达到目标血糖值(<11. 10mmol/L)平均时间为(15. 00±1. 20) h,72小时内再次和叁次发生SHG患者分别额外需要(8. 00±1. 10) h和(6. 00±0. 90) h达到目标血糖值。发生SHG(术后首次血糖值≥11. 10mmol/L)患者死亡率高于无SHG患者(血糖值<11. 10mmol/L),在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乳酸升高、肾功能衰竭、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监护时长、机械通气时长、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不同程度高于无SHG患者(P <0. 05)。结论体外循环术后SHG发生率高,容易反复,预后较差。制定合理措施、选择合适管控流程、配合培训开展将有利于SHG控制。(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9年06期)

陈燕萍[2](2019)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并确定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本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343例患者,收集基本资料、病情情况、手术相关资料、术中情况、压疮部位及评估结果等资料,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压力损伤组与非压力损伤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术前动脉血氧分压、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体重指数、急诊手术情况、术后镇静情况及有创机械通气情况、术后凝血情况及Braden-Q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量表评分等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或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低、糖尿病及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低、BMI过高或过低、进行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术后需镇静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Braden-Q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量表评分低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因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压疮预防,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体外循环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并减轻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程度。(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中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葛琤,王莉洁,高佩蓓[3](2019)在《规范化护理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82例,按手术先后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后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房颤发生率,观察压疮、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房颤8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5例,对照组11例;观察组房颤、肺部并发症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O.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规范化护理应用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2期)

徐超,岳丽霞,王磊,郝季春,马东[4](2019)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此项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共计100例,回顾分析对患者术后护理的情况,予以总结。结果 100例患者中,85(85.00%)例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心律失常72例,一过性低血压63例,心功能不全52例,ST段异常29例,经过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护理后已经出院。结论医护人员应该严格观察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若是出现异常应该及时予以处理,确保患者心肌供血充足。(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1期)

郭晨,艾凌云,丁琰[5](2019)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普米克令舒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普米克令舒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于本院进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血气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面唇发绀、气促、喘憋及肺部喘鸣音)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普米克令舒可快速的缓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同时该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少,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1期)

袁慧[6](2019)在《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出院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电话随访护理,给予观察组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6个月健康行为(健康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中,可显着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闫晓丽,贺清,刘洋,支伟伟,田磊[7](2019)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3例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和试验组(n=51,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气喘及排痰情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能够有效改善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及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0期)

韦亚林,陈福芳,陈文胜,关新强,张燕春[8](2019)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预后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34例OPCAB临床资料,术后出现新发房颤36例(房颤组),未出现房颤198例(非房颤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新发房颤可能的预后因素有年龄、高血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合并心脏其他畸形、收缩压,术前肌酐、尿酸、射血分数(EF)、左房前后径和肺动脉压力,术后血钾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6. 109,P=0. 019),频发房早或房速(OR=9. 915,P=0. 017),肌酐增高(男性> 106μmol/L,女性> 97μmol/L)(OR=18. 798,P=0. 019),左房前后径增大(男性> 38. 7 mm,女性> 36. 8 mm)(OR=17. 894,P=0. 000)和EF减低(EF <55%)(OR=11. 505,P=0. 004)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合并高血压、频发房早或房速、肌酐增高、左房增大和EF减低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程国栋,朱春磊,李小芳,黄伟[9](2019)在《37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行OP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出现低氧血症者37例作为低氧血症组,其余65例作为非低氧血症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分级、合并症、冠脉搭桥支数、术前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压(LVDP)]、吸烟史、输血量、围术期心梗、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后48 h内开胸止血、C-反应蛋白水平等,分析OPCABG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冠状动脉搭桥支数、术前血肌酐、术前LVEF、LVDP、输血量、C-反应蛋白水平、NYHA分级>I级、高脂血症、吸烟史、围术期心肌梗死、术后48 h开胸止血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术前LVEF、冠状动脉搭桥支数、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48 h内开胸止血均为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前LVEF、冠状动脉搭桥支数、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48 h内开胸止血均为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重视,及时予以对应措施,预防低氧血症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缪晶菁[10](2019)在《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安全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安全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患者3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的护理,对实验组进行临床安全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经过一个月后就诊满意度以及身体恢复质量。结果实验组就诊满意度以及就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本院的对应研究证明,经过有效的安全护理方式,提升了患者就诊满意度以及减少了并发症,提升患者的就诊治疗有效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2期)

体外循环术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并确定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取本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的343例患者,收集基本资料、病情情况、手术相关资料、术中情况、压疮部位及评估结果等资料,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压力损伤组与非压力损伤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空腹血糖水平、术前动脉血氧分压、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体重指数、急诊手术情况、术后镇静情况及有创机械通气情况、术后凝血情况及Braden-Q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量表评分等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或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低、糖尿病及术前空腹血糖水平低、BMI过高或过低、进行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术后需镇静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Braden-Q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量表评分低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因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对具有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压疮预防,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体外循环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并减轻患者压力性损伤的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循环术后论文参考文献

[1].黄润,戴垚,张婷婷.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预后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2].陈燕萍.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

[3].葛琤,王莉洁,高佩蓓.规范化护理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9

[4].徐超,岳丽霞,王磊,郝季春,马东.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和护理[J].心理月刊.2019

[5].郭晨,艾凌云,丁琰.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普米克令舒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

[6].袁慧.基于个案管理的延伸护理服务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9

[7].闫晓丽,贺清,刘洋,支伟伟,田磊.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8].韦亚林,陈福芳,陈文胜,关新强,张燕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

[9].程国栋,朱春磊,李小芳,黄伟.37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9

[10].缪晶菁.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安全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1体外循环前(A)、后(B)肾动脉血流...2 体外循环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肌...体外循环术后尿Netrin-1/Ucr水平...叁组患者体外循环术后24hr多巴胺...体外循环术后尿NGAL/Ucr水平变化...1 体外循环术后不同时间点尿 NAG...

标签:;  ;  ;  ;  ;  ;  ;  

体外循环术后论文_黄润,戴垚,张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