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县常山战鼓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的分析与研究

河北正定县常山战鼓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的分析与研究

马若思(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中图分类号:G63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2

摘要:历史名城正定有着3000多年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鲜虞国在此定都。汉代时,曾在此设立常山郡,因此,正定又称常山,常山战鼓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常山战鼓与山西威风锣鼓、兰州太平鼓、开封盘鼓并称“中国四大名鼓”。常山战鼓的表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适合大型广场演出,具有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的作用,因其能够体现中国人民顽强不息,奋勇拼搏的民族精神而特别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以及各地人民的喜爱。因此,对正定县常山战鼓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的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常山战鼓;艺术特色;民间表演艺术;广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他们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燕赵古城多感慨悲歌之士。河北省正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的常山战鼓,更是其中的一抹靓彩。常山战鼓从春秋战国的隆隆战火中走来,千年来,他带给华夏儿女的更多的是生活热情和盛世的歌颂。

常山战鼓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近几年常山战鼓先后在我国各大城市演出并获得过很多奖项,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的世博会中再一次向世界展示燕赵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

一、常山战鼓的历史特点

(一)常山战鼓的特点。

河北正定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毗邻省会石家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史称“常山郡”。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古城正定留下了瑰玮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正定的文化艺术与黄河流域的文化艺术几乎是同步发生发展不断丰富走向了一个又一个文化辉煌时期。

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锣鼓。其编制小则几十人,大至几百人不等,套路多样,品种丰富,曲牌繁多,其曲牌大都由多个能单独演奏的锣鼓段子联结而成,是一种联套曲体结构,共9章72套之多。其表演方式为边击乐边舞蹈,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造型丰富,技术精湛,气势雄浑,舞姿优美。常山战鼓主要用于广场表演,其中尤以正定县东杨庄村的战鼓队和鸿文中学战鼓队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常山战鼓伴随多种民俗活动而形成并发展,多用于婚寿嫁娶以及节日典礼,是农村民间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山战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表演曲牌及套路基本为当地所特有。传承严格,有家传和以师带徒两种方式。

(二)常山战鼓的历史发展过程。

常山战鼓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就以流行,三国名将赵子龙出兵打仗把家乡常山的战鼓运用到战场上,擂鼓助军威,击鼓涨士气,激发了士兵打仗的激情,并打败敌兵取得胜利,因此赵子龙被称为“常胜将军”,常山战鼓也因此而得名。到了宋元时期,正定称为当时中国的演艺中心,战鼓的表演已经非常成熟,进入明代,战鼓便进入一个繁盛的时期,其表演套路清晰,规模宏大,并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

古城正定人民素有继承发扬,整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传统,他们勇于创造也善于保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定县县委政府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补差和挖掘,并结合正定的历史和现状创造出一套套路完整,气势恢宏,振奋人心的常山战鼓。使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每逢春节常山战鼓各个鼓队必参加县、市举行的民间花会表演,省、市、县各项重大庆祝活动。根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的有关规定,文化部组织专家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申报的1209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进行了评议,提出了958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名单。正定常山战鼓被列入推荐名单之中。并且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常山战鼓的详细描述

(一)乐器。

由鼓、大钹、小锣、串铃等打击乐器组成。单鼓直径50厘米,厚30厘米,鼓手用彩绸将鼓系于腰间,手执一对涂有红漆鲤鱼状的鼓槌,叉腿挺胸,两臂圆抡,槌击鼓面,或击鼓边,或两槌互击,鼓点变化万千。

(二)表演形式。

声震四方的常山战鼓,是众多民间文艺中的奇葩。鼓队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常山战鼓表演时,击鼓者或站成圆圈,或排成三角,或一字排开,面对面对敲;击钹打锣者或站中间,或列两厢,或与击鼓者相对,配合默契,出神入化。以“翻打”、“出手”、“搓音”、“花击”、“绕脖”、“挽花”、“蹦跳”等优美动作。表演时,鼓手们腰架战鼓,两臂抡圆,彩绸上下飞舞,鼓点铿锵有力,富于变化,时而如万军雷霆,惊天动地,时而如万马奔腾,所向无敌,时而又急转直下,如雨打芭蕉欢快清脆。

经过整理创新,常山战鼓揉进了现代的舞蹈艺术,站立蹲跨,穿插跑跳,动作整齐,鼓点紧凑,队形变幻多样,表演套路达九章72套之多。鼓手腾锣跳跃,造型独特,舞姿优美,表现出了时代的风采。使常山战鼓更具美感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更适合当代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使常山战鼓成为一种特色鲜明艺术价值较高的民间舞蹈。

(三)服装。

服装是常山战鼓表演中的另一大特色,都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战服为基本样式,并带有战盔和战靴。常山战鼓的服装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这种也是最常见的,颜色以黄色和红色为主,和我国古代宫廷的主色调一样,代表着古代皇室的威武庄严和热情豪放,这种鲜亮的颜色在表演时更能带动气氛,使人们热情高涨精神振奋。

第二种颜色以蓝色和白色为主,颇具有中国古风特色,和我国著名的青花瓷的颜色一个基调,表现出了常山战鼓和谐素静典雅的一面。今年常山战鼓代表河北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河北活动周表演时就是穿着蓝白为主色的击鼓战衣,气势强大,阵容整齐具有浓郁的燕赵特色。第三种为其他颜色,有的以橙色和银色相结合的,也有黑色与银色相搭配的,还有的以绿色,浅蓝色或浅黄色等主的其他颜色的服装。这类颜色的服装多见于一些县级小型的演出或表演,规模较小。

(四)继承方式及代表继承人。

正定县114个村庄,可以说村村有鼓队,庄庄有表演。目前,常山战鼓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常山大地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普及。常山战鼓的表演队伍都是由师徒传授的各村农民组成,每个鼓队都有一个队长和指挥,而且要想加入鼓队必须先拜师学艺当学徒,学够将近四年才能算是鼓队里的人。每年的正月十五,战鼓队都要举行十分盛大的拜师仪式来吸收新的鼓队队员。而且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击鼓手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坚持刻苦的学习,掌握高超的击鼓技巧,才能够达到敲齐、打快、击点。一个优秀合格的鼓手必须要做到每敲出一个鼓声准确清脆,又要音乐动听,同时还要姿态优美,可见要做到这么多要求其实并不简单。农闲时节,皎月高悬,人民便聚集房前、路旁、村中空地上敲起鼓、打起锣,高高兴兴自娱自乐。鼓队中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有十来岁的孩子,还有很多年轻的妇女,甚至有一家三代都在其中,比试高低其乐无穷。

驱车出石家庄市区北行20多公里,有一个不足2000人的小村庄,村子里不分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敲上几段战鼓,这就是被誉为“战鼓之乡”的正定县南牛乡东杨庄村。正定县常山战鼓队总教练张书社就是常山战鼓的正宗传人。他是首批“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并拥有“常山战鼓演出许可证”、“常山战鼓培训基地证”等证件。

今年53岁的张书社出生在一个战鼓世家,爷爷有一手好鼓艺,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他看爷爷敲鼓,指点各种鼓法。耳濡目染,张书社很小就对常山战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时便开始学习鼓艺,具有四十多年的艺龄,精通战鼓全部套路曲牌,是常山战鼓队的资深教练、编导和领队,多年来广收门徒,成为公认的弘扬和传播常山战鼓的领军人物。经常活跃在全国各地各类庆典“常山战鼓”队就是由他带领该村40名农民业余鼓手组成的。他们教出的队员遍布全国各地,部队、学校、厂矿、农村……学徒已达一万多名。

(五)鼓点套路。

千百年来,东杨庄村的人们没有任何乐谱,靠言传身授,将战鼓的表演传承下来。套路多、曲牌多,而且都有军事特色:如《大传帐》、《二传帐》、《有点将》、《迈大步》等。县有关部门多次聘请国内著名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挖掘整理出“大点兵”、“小点兵”、“大闯帐”、“小闯帐”、“大西鼓”、“小西鼓”、“猴爬竿”、“鸡上架”“72番”、“十面埋伏”、“幽州花园”、“大得胜”等传统鼓点套路。常山战鼓,铿锵有力,助威壮胆,催人奋进,产生一种心齐志坚、所向披靡的豪迈感。常山战鼓在正定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婚嫁寿庆,喜鼓助兴,节日庆典,群鼓齐鸣,鼓声高亢奔放,似锦涛拍岸,轰响如雷鸣,表达了古城人民的幸福和欢乐,展现了正定人民的风土人情。

三、现代常山战鼓的重大演出活动

(一)正定常山战鼓亮相天安门广场。

应“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活动协调组邀请,由河北省群艺馆组织的河北专场文艺演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作为河北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正定县常山战鼓队率先登台表演,拉开了整场演出的序幕。这是继常山战鼓代表河北省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广场进行了2008城市奥运文化广场展演之后,再一次向世界展示燕赵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

参加此次演出的30名队员全部来自正定县弘文中学,队员们身穿金色盔甲,个个情绪高涨,刹那间重槌齐舞,千鼓争鸣,排山倒海。场面波澜壮阔,鼓舞人心,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息的奥运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常山儿女对来自世界各地运动员的欢迎和对北京奥运会的美好祝愿。现场气氛欢快热烈,精彩的表演不仅博得了首都市民和外国游人的阵阵喝彩声,还吸引了路透社、墨西哥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等众多媒体的争相采访。英国路透社记者马克在采访鼓队队员时,还竖起了大拇指,对常山战鼓啧啧称赞,不断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常山战鼓擂响世博园。

在上海世博会的河北活动周中,常山战鼓作为我省民间鼓舞表演的优秀代表,蜚声海内外。并且此次常山战鼓参加上海世博会河北活动周是上海世博局向河北特别点名指定邀请参演的节目,可见常山战鼓的非凡影响性。来自石家庄市正定弘文中学的二十多位小伙子身着蓝白相间的常山战服,腰系战鼓,立于宝钢大舞台下擂响了振奋人心的战鼓。与别的鼓类相比,常山战鼓的鼓点更加密集,听起来非常有气势,仿佛要把勇武的赵子龙精神、正定人昂扬向上的面貌展示给大家,具有浓郁的燕赵特色。为了增加常山战鼓文化的内涵和亮点,他们专门订制了蓝白相间的古式盔甲演出服装,并在大鼓上面印制了栩栩如生的中国龙图案,从而使整体效果更加醒目,更具代表性和感染性。街头巡游时,每当常山战鼓敲起,都会吸引大量游客闻声从远处跑过来驻足观看。

四、常山战鼓实地考察

2011年3月23日,我来到正定县弘文中学,此次来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睹鸿文中学常山战鼓少年队的排练风采。

弘文中学创办于1996年,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燕赵北大街。办学十余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越办越好,对正定县及周边县区的影响日益扩大,2006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民办教育明星学校”。为挖掘和传承优秀民间艺术,鸿文中学于2005年把常山战鼓列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组织音体教研组进行搜集、整理民间流传鼓谱,编写音体校本教材,并在高中部开设常山战鼓课程,音乐课学习鼓谱,体育课练习敲鼓。2006年鸿文中学正式组办了学校常山战鼓队,并购置了鼓钹、服装、旌旗还请了常山战鼓的民间传人来教授学习。

鸿文中学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他们拥有自己学生组成的常山战鼓队而且他们还把常山战鼓列为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并且每次一上战鼓课都要有音乐、体育、舞蹈、美术老师齐翻上阵,共同指导常山战鼓这门课程。

(一)鸿文中学之所以把战鼓设为必修课的目的和初衷有三。

1.培养常山战鼓的接班人,改变其发展的尴尬处境,增强战鼓的生命力与活力。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起到强身健体的锻炼效果。

3.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家乡名片。

当我走到操场上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列队在操场上准备好了,他们每个人都在声音嘹亮的背诵着鼓谱,为接下来的实战做准备。随后,我和鼓队队长王鹏敏老师一同去了储存战鼓的仓库,一进仓库我便看到一个很大的鼓醒目的摆在中央,旁边还整齐的摆放着很多腰胯的单鼓。

在观看排练的过程中,我看到同学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踊跃,认真学习,老师们也都是热情高涨,耐心讲解,操场上充满着鼓声、讲解声与笑声,气氛十分热烈与融洽。

最后,在催人振奋的鼓声中,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鸿文中学。此次的实地考察让我亲身的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的魅力,它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是正定县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常山战鼓铭。

常山战鼓,声远誉隆,端始蜀汉,名并子龙。

融仁义之精魄,蕴忠勇之丹诚。静矗泰岱之馨园,动滚昊天之雷霆。煊将军之神威,播常胜之美名。历百阵而不怠,生鼓舞而气雄。

鼓于肇仪,光耀吉星。鼓于震厉,气吞长虹。鼓于征驾,威武其行。鼓于凯旋,焕赫其荣。鼓于嘉会,激扬春风。鼓于淑节,乐享泰平。

鼓于盛世之颂,呈显吉祥之瑞征。鼓与隆庆之典,热烈兆亿之赤情。

鼓哉鼓哉,祝望无穷。鼓哉鼓哉,且瞩东曦之升腾。

五、常山战鼓的发展前景

常山战鼓,这一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因就在于这一悠久的民间艺术在今日的中国可能面临淘汰的悲剧。不过近几年来,正定县委、县政府围绕建设文化名县这个目标,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大力弘扬历史文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常山战鼓进行了重新整理,创新。使常山战鼓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更富有时代特色。目前,正定县常山战鼓表演队伍发展到174个,人员1万6千多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多次代表省市参加全国性大赛,屡获殊荣,成为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民间文化品牌。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今天的常山战鼓,方兴未艾,河北正定各乡镇村街学校许多学生都加入到战鼓行列的表演中来。儿童战鼓队,少年战鼓队,女子战鼓队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展现了古老的民间艺术多彩的一面。

结论:常山战鼓作为河北正定的优秀传统艺术精品,千百年来,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历史风雨的冲刷,艺术价值很高,生命力极强,它传承了常山大地的民族风情,见证了闻名久远的燕赵文化,是河北优秀民间艺术的典范。常山战鼓,雄壮威武,气势磅礴,欢快热烈,鼓点内容丰富,振奋人心,作为河北省优秀特色民间艺术品牌之一的常山战鼓,在现代,见证了正定人民,河北人民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勇往直前,奋勇拼搏的宝贵精神。

饱经风雨的常山战鼓用他的鼓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再现着金戈铁马硝烟四起的历史时代,而今天的常山战鼓又为中华民族的强大,祖国的繁荣富强擂鼓助威。听,燕赵大地上腰鼓、架鼓、威风锣鼓,鼓声喧天,奏响了古城人民阔步前进走向胜利的时代强音。看,常山儿女们大鼓、小鼓、常山战鼓,百鼓齐鸣,敲出了正定人民辉煌灿烂,多姿多彩的美好明天。旗幡招展,战鼓频催昭示着古城正定44万常山赵子龙的后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马若思(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的演唱和声乐理论。

标签:;  ;  ;  

河北正定县常山战鼓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的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