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羟基丙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羟基,丙酮,甘油,化学工程,磷酸,多聚甲醛,细胞。
二羟基丙酮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王毅敏,袁振,柯义虎[1](2019)在《贵金属液相非均相催化氧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化学法中以分子氧为氧化剂,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液相非均相催化氧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DHA)过程的研究进展。叙述了多种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氧化甘油制备DHA的效果及其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最后对负载型贵金属液相非均相催化氧化甘油制备DHA的研究过程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王宝,朱明远,代斌[2](2018)在《甘油催化氧化合成二羟基丙酮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转化为二羟基丙酮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负载型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对产物选择性和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作用机理。阐述了甘油催化氧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从均相到非均相催化,从单金属到双金属负载催化,从金属到非金属催化,甘油氧化反应的研究不断在完善。研究发现用Bi改性的Pt负载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将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为二羟基丙酮,在最优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甘油转化率和二羟基丙酮选择性,但催化剂稳定性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杂多酸催化剂以及非金属催化剂也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指出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8年08期)
任万平,邵伟,雒诚龙,余雄[3](2018)在《外源性添加磷酸二羟基丙酮对小鼠脂肪细胞叁酰甘油及关键代谢酶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磷酸二羟基丙酮对小鼠脂肪细胞叁酰甘油及其关键代谢酶的影响。将小鼠3T3-L1前脂细胞诱导成成熟的脂肪细胞,在诱导培养第14天,分别加入含0μmol·L~(-1)(ck组)、20μmol·L~(-1)(试验Ⅰ组)、50μmol·L~(-1)(试验Ⅱ组)、200μmol·L~(-1)(试验Ⅲ组)磷酸二羟基丙酮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细胞,于0、36、72h收集细胞并进行ELISA及后续检测;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叁酰甘油(TG)代谢中关键酶含量,如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激素敏感脂肪酶(HSL)等。结果表明:1)在36和72h,试验Ⅰ、Ⅱ、Ⅲ组合成的TG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ck组)(P<0.01);试验各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二硫辛酰胺转乙酰基酶(DLAT)、二硫辛酸脱氢酶(DLD)和脂肪酸合成酶(FAS)含量均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2)在36和72h,试验各组激素敏感脂肪酶(HSL)、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磷酸二羟基丙酮能够促进小鼠脂肪细胞叁酰甘油的合成和沉积;磷酸二羟基丙酮还能极显着提高TG合成代谢中G6PD、DLAT、DLD、FAS的含量;能够极显着降低TG分解代谢中HSL、CPT1的含量。(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汪马燕[4](2018)在《磷酸二羟基丙酮依赖型醛缩酶大肠杆菌全细胞转化合成稀有糖的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稀有糖,尤其是D-山梨糖和D-阿洛酮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神经保护、清除自由基等生理活性,在生命医药、化妆品、膳食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建立实用的稀有糖资源库,完善稀有糖合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利用叁种不同来源的磷酸二羟基丙酮(DHAP)依赖型醛缩酶偶联甘油磷酸氧化酶,构建叁种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合成稀有糖的体系,从DL-3-磷酸甘油和甘油醛出发合成稀有糖。研究采用大肠杆菌来源的L-鼠李树胶糖-1-磷酸醛缩酶(L-rhamnulose-1-phosphate aldolase,RhaD)、肉质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arnosus)来源的D-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D-fructose-1,6-biophosphate aldolase,FruA)、嗜热栖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HB8来源L-墨角藻糖-1-磷酸醛缩酶(L-fuculose-1-phosphate aldolase,FucA),分别与肺炎双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来源的甘油磷酸氧化酶(L-α-glycerophosphate oxidase,GPO)基因串联,构建pET-28a相关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内成功表达。以甘油醛和DL-3-磷酸甘油为双底物,利用叁种大肠杆菌全细胞体系(RhaD+GPO、FucA+GPO、FruA+GPO)催化合成多种稀有单糖(其中包括D-山梨糖、D-阿洛酮糖、L-山梨糖以及L-果糖等)。使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稀有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优化了全细胞体系的最优反应条件,其优化结果如下:pH 7.0,温度37℃,最适合的全细胞量约为25 g·L~(-1)。本研究成功建立叁种全细胞生产稀有糖体系,但是起关键作用的野生型醛缩酶在以甘油醛为受体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立体选择性,产生两种稀有糖。对此,本实验以RhaD醛缩酶为例,结合蛋白质分析软件Discovery Studio 4.0,计算机模拟醛受体(D-甘油醛)与酶分子进行对接,分析系统能量最小化时,底物与酶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氨基酸(第29位、115位、188位等)。通过对关键位点氨基酸迭代饱和突变(Iterative Saturation mutagenesis,ISM),成功找到能专一性合成高附加值D-阿洛酮糖的突变体RhaD~(P188F)。并将半理性分子改造后的RhaD醛缩酶应用到构建的全细胞体系中,构建RhaD~(P188F)+GPO全细胞体系,以DL-3-磷酸甘油为底物,D-甘油醛为受体定向合成D-阿洛酮糖。(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贾冰,辛坤,于英民,李青松[5](2018)在《蒙脱土负载噻唑催化合成1,3-二羟基丙酮》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不同种类的噻唑盐化合物负载于钠基蒙脱土(Na~+-MMT)上,制备出一系列蒙脱土负载噻唑催化剂,将其用于选择性催化甲醛聚糖反应合成1,3-二羟基丙酮(DHA)。通过FTIR、XRD、SEM对制备的催化剂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催化剂选择性催化甲醛聚糖反应的活性,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等对DHA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含水的正丁醇甲醛反应液(甲醛量30 mmol),蒙脱土负载噻唑催化剂1.2 mmol[溴己基苯并噻唑盐与Na~+-MMT离子交换容量(CEC)物质的量比为0.8∶1.0],温度120℃,反应时间30 min条件下,DHA收率达62.3%。N2和空气氛围对蒙脱土负载噻唑催化剂催化甲醛聚糖生成DHA的活性影响不大,催化剂循环使用3次,仍具有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范凤兰,刘少冕,昌健[6](2017)在《固载化卡宾催化剂合成1,3-二羟基丙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种由二氧化硅或聚苯乙烯树脂固载化的卡宾催化剂催化甲醛缩合制备1,3-二羟基丙酮(DHA),在合成过程中不使用含有卤素的溴化3-乙基苯并噻唑盐和有毒有害的叁乙胺,同时催化剂能够分离回收重复使用。在N2保护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不同溶剂对产物1,3-二羟基丙酮收率的影响。采用HLPC分析方法对DHA定量分析,在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 h和以二氧六环为溶剂的体系中,甲醛转化率可达100%,1,3-二羟基丙酮选择性为92.37%,并通过~1HNMR,~(13)CNMR及IR光谱分析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7年11期)
张文刚,吴昊旻,黄家莺,顾欣,商军[7](2017)在《二羟基丙酮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质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旨在研究二羟基丙酮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00%添加组料重比降低0.26(P<0.05),2.00%添加组比料重比降低0.18(P>0.05),平均日耗料量分别降低0.39和0.26 kg(P<0.05);平均日增质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添加组屠宰率提高4.04%(P<0.05),2.00%添加组与对照组的屠宰率差异不显着(P>0.05)。4.00%添加组瘦肉率提高5.41%(P<0.05),眼肌面积提高2.67 cm2(P<0.05);2.00%添加组对肥育猪的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影响不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4.00%添加组脂肪率降低4.83%(P<0.05),平均背膘厚降低7.8 mm(P<0.05),2.00%添加组脂肪率降低1.88%(P>0.05),平均背膘厚降低6.9 mm(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显着降低肥育猪45 min p H(P<0.05),试验组肌内脂肪含量分别降低45.60%和22.50%(P<0.05)。此外,试验组对肥育猪系水率、肉色、嫩度、24 h后p H、肌内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张文刚,黄家莺,田恺,顾欣,黄士新[8](2016)在《HPLC法测定二羟基丙酮原料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测定二羟基丙酮原料含量的HPLC方法。此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耐用性等指标良好,且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二羟基丙酮原料中二羟基丙酮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6年06期)
林曦,陈建华[9](2016)在《1,3二羟基丙酮微生物法生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3二羟基丙酮(DH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医药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相比较化学合成法,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DHA具有很大优势。综述近年来微生物法生产1,3二羟基丙酮在菌株改良、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6年07期)
吴晓茹[10](2016)在《利用磷酸二羟基丙酮依赖型醛缩酶和甘油激酶合成稀有糖》一文中研究指出稀有糖是指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很低的单糖及其衍生物,它在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大多数稀有糖的合成路线仍然有限。本论文主要利用嗜热菌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 MSB8)来源的L-鼠李树胶糖-1-磷酸醛缩酶(L-rhamnulose-1-phosphate aldolase,RhaDT.mari)以及大肠杆菌来源的甘油激酶(glycerol kinase,GK)采用“一釜多酶体系”来合成稀有糖。为了研究RhaDT.mari醛缩酶在稀有糖合成中的应用,首先将编码RhaDT.mari的基因片段rhaDT.mari连接到表达载体pET-43a上,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成功表达,经纯化得到分子量约为90 kDa的Nus-RhaDT.mari融合蛋白。用凝血酶切除融合蛋白的Nus标签后,得到分子量约为27 kDa的RhaDT.mari。通过对RhaDT.mari醛缩酶的立体选择性研究发现:该醛缩酶分别以D/L-甘油醛(D/L-glyceraldehyde,D/L-GA)作为受体时,其立体选择性与大肠杆菌来源的RhaDE.coli醛缩酶有所不同;Nus标签对RhaDT.mari的立体选择性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研究了温度对RhaDT.mari活性的影响,发现50℃是该酶的最适温度。最后利用Nus-RhaDT.mari以DL-3-磷酸甘油(DL-glycerol 3-phosphate,DL-GP)为起始底物、D/L-甘油醛为醛受体,通过“一釜四酶法”来合成稀有糖,产物的种类和比例用高效液相色谱来检测,分离纯化后的四种稀有糖用1H NMR鉴定,进一步确认生成D-阿洛酮糖、D-山梨糖、L-果糖和L-塔格糖。由于“一釜四酶法”所用到的起始底物DL-3-磷酸甘油的价格比较昂贵,为了降低成本,利用甘油激酶对该方法进行优化。首先从大肠杆菌MG1655扩增了甘油激酶的基因片段glpK,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在表达菌株Rosetta(DE3)中成功表达,经纯化得到分子量约为56 kDa的GK。一方面利用该甘油激酶可以催化便宜的底物甘油生成L-3-磷酸甘油(L-glycerol 3-phosphate,L-GP)来取代DL-3-磷酸甘油,再经过磷酸甘油氧化酶(glycerol phosphate oxidase,GPO)的催化生成磷酸二羟基丙酮(DHAP);另一方面利用甘油激酶催化成本较低的二羟基丙酮(DHA)直接生成DHAP。生成的DHAP可以在不同醛缩酶的催化下与受体D-甘油醛缩合生成酮糖-1-磷酸,最终用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P)脱掉磷酸基团生成酮糖,生成的产物、产率及比例用TLC和HPLC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甘油激酶能够成功地用于“一釜多酶法”合成体系中,以便宜的底物甘油或者DHA为底物,合成D-阿洛酮糖、D-山梨糖和D-果糖。该方法的建立将为其他稀有糖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06-01)
二羟基丙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转化为二羟基丙酮的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负载型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对产物选择性和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作用机理。阐述了甘油催化氧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从均相到非均相催化,从单金属到双金属负载催化,从金属到非金属催化,甘油氧化反应的研究不断在完善。研究发现用Bi改性的Pt负载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将甘油选择性催化氧化为二羟基丙酮,在最优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甘油转化率和二羟基丙酮选择性,但催化剂稳定性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杂多酸催化剂以及非金属催化剂也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指出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羟基丙酮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王毅敏,袁振,柯义虎.贵金属液相非均相催化氧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9
[2].王宝,朱明远,代斌.甘油催化氧化合成二羟基丙酮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18
[3].任万平,邵伟,雒诚龙,余雄.外源性添加磷酸二羟基丙酮对小鼠脂肪细胞叁酰甘油及关键代谢酶含量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8
[4].汪马燕.磷酸二羟基丙酮依赖型醛缩酶大肠杆菌全细胞转化合成稀有糖的体系构建[D].江南大学.2018
[5].贾冰,辛坤,于英民,李青松.蒙脱土负载噻唑催化合成1,3-二羟基丙酮[J].精细化工.2018
[6].范凤兰,刘少冕,昌健.固载化卡宾催化剂合成1,3-二羟基丙酮[J].工业催化.2017
[7].张文刚,吴昊旻,黄家莺,顾欣,商军.二羟基丙酮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肉质指标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7
[8].张文刚,黄家莺,田恺,顾欣,黄士新.HPLC法测定二羟基丙酮原料含量[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6
[9].林曦,陈建华.1,3二羟基丙酮微生物法生产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16
[10].吴晓茹.利用磷酸二羟基丙酮依赖型醛缩酶和甘油激酶合成稀有糖[D].江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