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虚无主义论文_陈瑞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虚无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虚无主义,道德,施特劳斯,艾略特,道德经,伦理,性道德。

道德虚无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陈瑞丰[1](2018)在《辩证历史观形塑当代青年文化自信——《道德经》突破历史虚无主义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经》"玄之又玄"的辩证历史观、"无为无不为"的主体行为规则,对于当代青年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新时代的历史必然性,突破历史虚无主义困境,超越资本价值观的物欲,形塑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桂[2](2015)在《道德虚无主义的应对:列维纳斯伦理学与教的超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道德虚无主义,就此而言,我们迄今生活在后尼采时代。从哲学回应虚无主义在于回答"道德是否是一种欺骗"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列维纳斯从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出发,深入探究虚无主义的存在论根源,其伦理学为超越虚无主义做出了伟大的哲学贡献。列维纳斯认为伦理学即形而上学的思想,重构了对形而上学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领受与理解善,维护善的至高无上,重塑对善的信仰。他认为如果善真具有终极的意义,那么这种善必须是超越性的,它异于存在之去是,并在存在之总体之外。这种伦理超越是自我对他者的无限责任,无限作为"迷"显露在我与他人的社会性之中,表现为一种"脸对脸"的关系,一种"说"对"所说"的超越。而教之发生,正在于它是一种"说"之主体性事件,以及一个"说"之相遇的发生,其中"所说"作为普遍性为教育之主体分享、共有。然而教之超越性,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说"对"所说"的超越,还是一种教对学的超越,由此它打开了一种作为无限性的尺度与高度,它带来学生还未知道之物,由此保持了一种面向无限的可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武卉昕,刘喜婷[3](2015)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道德虚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如果历史真相被掩盖、篡改、抹杀,以主观恶意杜撰臆想历史真实,必然导致历史虚无主义粉墨登场。任由历史虚无主义频现,它殃及的范围就不可能只留在历史的圈子里了,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均无法幸免。道德意识形态也在其中。一、历史虚无主义摒弃道德尺度的客观特性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来否认本质,孤立地分析(本文来源于《红旗文稿》期刊2015年07期)

杨金华[4](2014)在《物化时代的道德虚无主义及其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化扩展进程中,物化逻辑不仅垄断了经济社会领域,而且吞噬了道德信仰世界。物欲主义的迅速膨胀导致传统伦理规范日益被抛出现代社会,"有德性的生活"逐步被边缘化,神圣崇高的价值信条遭到鄙弃,甚至道德良心也受到怀疑和否定。不少人反叛道德规范,蔑视道德楷模,亵渎道德人格,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道德灾难时有发生,最终陷入道德虚无主义泥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传统德育资源,化解物化逻辑的消解效应,是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周群强[5](2014)在《论《罗摩拉》中的道德虚无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罗摩拉》是乔治·艾略特作品中唯一的一部历史小说,其中也包含许多的道德内容。小说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个人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所作出的道德选择,批判了当时堕落的伦理道德取向,肯定了在社会动荡时期道德的自我完善。小说以蒂托来到(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4年06期)

于永成[6](2013)在《论黑格尔的伦理观及对当代道德虚无主义问题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的伦理观是对古希腊伦理思想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他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实体思想与近代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伦理理念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黑格尔伦理思想有突出的叁个特点:一是其伦理思想是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是关于自由意志发展的理论。二是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伦理是客观的抽象法与主观的道德的统一,伦理区别于道德,并高于道德。其叁,其伦理观有着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伦理理念的发展包含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叁个环节,其中作为伦理理念的目的,国家是伦理理念的实现。作为近代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黑格尔的伦理观对于当下我们国家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3年10期)

高峰[7](2013)在《现代性的道德异议——施特劳斯论德国虚无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现象;从历史上看,它跟德国近、现代思想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致于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将虚无主义特别看作是一种德国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施特劳斯在美国以"德意志虚无主义"为题做了一场公开演讲。本文试图顺着施特劳斯的论述对德国虚无主义作一些概括性的思考,尤其关注德国传统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思想反应。希望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当代虚无主义和现代性问题提供一个视角,同时也奢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对施特劳斯本人哲学和政治立场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汤云[8](2012)在《虚无主义与道德的建构性:兼论施特劳斯道德哲学之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知识的认知基础从实在性的转变为建构性的。这一改变对人们关于政治、道德的理解均有深远的影响,现代语境下出现的道德问题只有置于该语境之下才能得到充分的认识。虚无主义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文章讨论了现代社会所发生的"认知革命"、道德的建构性质的凸显及其与虚无主义的关系。文章还分析施特劳斯关于虚无主义的观点,基本结论是,施特劳斯并没有抓住虚无主义作为"关系危机"的实质,因而其解决方案很可能将社会拉入更深的虚无主义。(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2年05期)

桑志坚[9](2011)在《道德虚无主义和道德教育的可为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虚无主义的主旨是从根本上否定道德的实存。处于转型的中国社会,出现道德虚无主义主要是因为社会的价值多元解构了道德的存在,品味判断反而取代了道德判断,更关键的是道德存在的契约精神和公民意识的缺乏使得道德重建又遇到了困难。针对这些道德虚无主义的弊端和出现原因,道德教育为消除道德虚无主义应该让人们正确理解道德的存在,批判错误的道德底线思想,注重公民意识的养成,以及应该使道德教育本身成为具有道德的活动。(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1年12期)

刘云,张业松[10](2009)在《道德虚无主义的伦理追问——评尤凤伟长篇小说《衣钵》》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与伦理的问题是尤凤伟创作中的根本问题。在上两部长篇小说《泥鳅》与《色》中,尤凤伟为我们呈现了他对当代道德虚无主义的强烈关注与批判,而在新作《衣钵》里,他更将这种批判向历史中延伸,进而探究现实生活中的丑恶与道德沦丧的源头,锋芒直指一种曾经煊赫一时的“革(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09年06期)

道德虚无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虚无主义在本质上是道德虚无主义,就此而言,我们迄今生活在后尼采时代。从哲学回应虚无主义在于回答"道德是否是一种欺骗"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列维纳斯从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出发,深入探究虚无主义的存在论根源,其伦理学为超越虚无主义做出了伟大的哲学贡献。列维纳斯认为伦理学即形而上学的思想,重构了对形而上学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领受与理解善,维护善的至高无上,重塑对善的信仰。他认为如果善真具有终极的意义,那么这种善必须是超越性的,它异于存在之去是,并在存在之总体之外。这种伦理超越是自我对他者的无限责任,无限作为"迷"显露在我与他人的社会性之中,表现为一种"脸对脸"的关系,一种"说"对"所说"的超越。而教之发生,正在于它是一种"说"之主体性事件,以及一个"说"之相遇的发生,其中"所说"作为普遍性为教育之主体分享、共有。然而教之超越性,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说"对"所说"的超越,还是一种教对学的超越,由此它打开了一种作为无限性的尺度与高度,它带来学生还未知道之物,由此保持了一种面向无限的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虚无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陈瑞丰.辩证历史观形塑当代青年文化自信——《道德经》突破历史虚无主义困境[J].青年学报.2018

[2].张桂.道德虚无主义的应对:列维纳斯伦理学与教的超越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

[3].武卉昕,刘喜婷.历史虚无主义的道德虚无[J].红旗文稿.2015

[4].杨金华.物化时代的道德虚无主义及其批判[J].伦理学研究.2014

[5].周群强.论《罗摩拉》中的道德虚无主义[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

[6].于永成.论黑格尔的伦理观及对当代道德虚无主义问题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3

[7].高峰.现代性的道德异议——施特劳斯论德国虚无主义[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

[8].汤云.虚无主义与道德的建构性:兼论施特劳斯道德哲学之困境[J].世界哲学.2012

[9].桑志坚.道德虚无主义和道德教育的可为空间[J].教育学术月刊.2011

[10].刘云,张业松.道德虚无主义的伦理追问——评尤凤伟长篇小说《衣钵》[J].当代作家评论.2009

论文知识图

的道德虚无主义弥漫了社会意的道德盛无主义弥漫了家庭支出结构/ 杨文涛

标签:;  ;  ;  ;  ;  ;  ;  

道德虚无主义论文_陈瑞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