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结构论文-李景植,华扬,刘然,田晓洁,焦力群

血管结构论文-李景植,华扬,刘然,田晓洁,焦力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椎动脉供血不足,支架置入术,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景植,华扬,刘然,田晓洁,焦力群[1](2019)在《血管结构对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结构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患者325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诊断,并经DSA证实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狭窄率≥70%)。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将325例患者分为ISR组(116例)和无ISR组(209例)。通过CDUS对支架治疗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目标椎动脉的血管结构特征及临床相关信息。以Kaplan-Meier方法计算ISR的累积发生率,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32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6,38)个月。两组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年龄、性别、重度狭窄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史、后循环症状、后循环脑梗死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 ISR组和无ISR组支架类型[药物洗脱支架(DES)/金属祼支架(BM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68比125/84,χ~2=10. 18,P=0. 001); ISR组支架内径大于无ISR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5±0. 7) mm比(4. 3±0. 8) mm,t=-2. 52,P=0. 010];两组使用支架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 ISR组存在椎动脉血管走行弯曲者比例大于无ISR组[42. 2%(49/116)比26. 8%(56/209),χ~2=8. 14],支架置入术前椎动脉原始内径大于无ISR组[(3. 5±0. 6) mm比(3. 3±0. 5) mm,t=-2. 7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余椎动脉结构特征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4)进一步行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DES(HR=0. 58,95%CI:0. 39~0. 86,P=0. 01)及目标椎动脉走行弯曲(HR=1. 52,95%CI:1. 02~2. 28,P=0. 04)是VAOS支架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术后血管内径与术前原始内径之比与发生ISR无明显相关性(P> 0. 05)。(5)对血管走行弯曲者的ISR累积发生率进行了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使用BMS的椎动脉走行弯曲者ISR累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 72,P=0. 19),使用DES的椎动脉走行弯曲者ISR累积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8. 62,P=0. 003)。结论 DES可减少ISR的发生,目标椎动脉走行弯曲是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在DES中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赵艳萍,曾良帮,张俊,张新军[2](2019)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及功能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155例为高血压组[包括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1 mmHg=0.133 kPa)者68例,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者87例],同期住院的老年非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及血生化指标,记录24 h动态血压监测参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超声心动图测值,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比较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指标(AASI、24 h PP)及靶器官损害指标(UACR、IMT、LVMI)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AASI与24 h动态脉压(24 h pulse pressure,24 h PP)的关联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AASI、24 h PP、UACR、LVMI均较高(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P<0.01)。高血压亚组分析发现,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的患者24 h收缩压、AASI、24 h PP、UACR均高于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AASI与24 h PP呈正相关(r=0.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UACR随着24 h收缩压的增加而增大(P<0.05);LVMI和IMT亦随着AASI的增加而增加(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风险较女性患者高(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ASI增加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颖,秦鼎,顾启亮[3](2019)在《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方法 16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分组,分为A组(无认知功能障碍, 85例)与B组(认知功能障碍, 7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结构影像学特征,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高血压、高甘油叁酯(TG)、2型糖尿病、脑白质病变(WM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A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所占比例高于A组,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计数多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LDL-CH是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LDL-CH是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LI病灶计数可作为脑小血管病的预测标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从而预防脑小血管病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28期)

高翔,彭如臣[4](2019)在《IVIM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内微结构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评估脑部微脉管系统和脑实质微结构来调查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脑小血管病的适用性。材料与方法收集脑小血管病患者66例及健康志愿者30名,采用IVIM技术分别测量两组正常脑白质、深部灰质、皮质及白质高信号区的灌注体积分数f及真实扩散系数D并比较差异。结果除了白质高信号区,患者组(正常脑白质2.32±0.03,深部灰质2.94±0.04,皮质2.53±0.04)在所有感兴趣区较对照组(正常脑白质2.21±0.03,深部灰质2.68±0.05,皮质2.41±0.04)有更高的灌注体积分数f值(×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脑白质t=2.548,P=0.011;深部灰质t=1.988,P<0.001;皮质t=2.731,P=0.023);患者组(正常脑白质7.34±0.04,深部灰质7.76±0.05,皮质7.42±0.03,白质高信号区9.37±0.10)在所有感兴趣区较对照组(正常脑白质7.16±0.04,深部灰质7.55±0.05,皮质7.31±0.04,白质高信号区8.94±0.12)有更高的真实扩散系数D值(×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脑白质t=2.003,P=0.002;深部灰质t=2.186,P=0.003;皮质t=2.569,P=0.012;白质高信号区t=2.926,P=0.031)。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正常脑白质、深部灰质和皮质)较对照组有着更高的灌注体积分数f及真实扩散系数D。IVIM图像显示出真实扩散系数D和灌注体积分数f的异常,这表明了IVIM图像有助于脑小血管病进展的发现与监督。(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09期)

黄达,罗华,王炜,宋志勇,许海霞[5](2019)在《小鼠胸主动脉血管管壁结构和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年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小鼠胸主动脉血管直径和管壁厚度以及平滑肌细胞表型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和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ctin)的表达,探讨胸主动脉在发育、成熟和老化过程中血管管壁结构和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将24只昆明小鼠按年龄分成4组:3天组、3个月组、6个月组和16个月组。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术分别观察胸主动脉血管管壁结构以及Vimentin和α-SM-actin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胸主动脉血管直径和管壁厚度增加,以16个月小鼠胸主动脉的直径最大和管壁最厚,但细胞密度减少。3天小鼠胸主动脉的Vimentin表达较高,6个月表达下降,16个月重新上调;而α-SM-actin在3天小鼠的胸主动脉表达较低,6个月表达增加,16个月表达出现下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胸主动脉的直径和管壁的厚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细胞的密度则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平滑肌细胞的表型从幼龄时的合成表型转变为收缩表型,老龄时又转变为合成表型。(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7期)

吴颖虹,王仁杰,庄强,张珏[6](2019)在《具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的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47岁,因左小腿包块10余年入院,全身皮肤自颈部到小腿均可见大小不等结节状隆起(图1),小腿处肿块近10年来逐渐增大,现小腿处可触及最大直径约8 cm的肿块。自述患者父亲可见相似皮肤表现,但皮肤结节范围及大小均小于患者。患者行小腿处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送检灰白、灰红色椭圆形肿块2个,大(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曹鹏,库尔班江·阿布力克木,许盛飞,刘力博,凌青[7](2019)在《活体墨汁灌注显示的雌性犬尿道黏膜下血管结构的形态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活体墨汁灌注法显示和观察雌性犬尿道黏膜下血管结构的形态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6只健康成年雌性中华田园犬,年龄2岁,体重(8.5±0.6)kg。腹腔麻醉下显露尿道、膀胱、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行膀胱造瘘并半充盈膀胱,行腹主动脉穿刺并灌注墨汁-右旋糖酐混合液,活体状态下观察尿道和膀胱被墨汁充盈和染色的过程。血管充分灌注后过量麻醉处死动物,整块取出尿道、膀胱、阴道及周围组织,固定后分块包埋并连续冰冻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尿道及膀胱壁内血管形态,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和比较不同部位组织内的血管密度。结果在动物存活状态下行墨汁灌注,膀胱及尿道不同节段着色深浅不同,远段、次远段和中段尿道着色较深,近段着色较浅,膀胱着色最深。镜下观察发现,尿道及膀胱壁内血管结构清晰可见,无墨汁溢出血管。尿道不同节段和不同方位及膀胱壁内血管结构形态学特征如下:远段尿道壁内可见大面积均匀分布的海绵状血管窦;次远段尿道前壁内可见密集的大囊状血管窦,尿道后壁内的血管窦明显较小;中段尿道壁内均可见大囊状血管窦,仍以前壁为主;近段尿道壁内囊状血管窦逐步缩小,几无极性分布现象;膀胱壁内血管多呈细网状,无极性分布现象。相较于远段、中段和近段尿道,次远段尿道黏膜下血管丛的血管密度最大(P<0.01),远段、次远段和中段尿道前壁内的血管密度均显着高于后壁的血管密度(P<0.01),近段尿道前壁与后壁内血管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墨汁灌注法是显示尿道壁内血管结构的有效方法,该研究首次获得了雌性犬在存活状态下血管灌注墨汁后所显示的尿道壁内微血管结构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尿道壁内血管与控尿机制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国行,陈桂,李星辉,袁志山,马连彩[8](2019)在《逆式组合结构镍钛血管支架的径向支撑性能有限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径向支撑性能是血管支架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工作通过有限元模拟,探究了M型支架结构参数对两种不同结构支架在工作过程中的径向支撑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包括支架丝径、主峰高度、头数、主次波峰周向长度比、主次峰高度比。结果显示:两种支架在工作过程中最大主应变出现在主峰弯角处,表明此处为失效危险点;丝径对两种支架径向支撑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主峰高度,而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丝径与头数的增加会降低两种支架在工作过程中支撑性能的稳定性,而其他因素无明显影响;丝径增加时,两种结构的径向支撑性能均会提高;此外,除丝径外的四种因素的数值增加时,顺式结构的径向支撑性能无明显变化而逆式结构的径向支撑性能降低;在各因素作用下,逆式结构支架的径向支撑性能优于顺式结构。(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8期)

柳思聪,王斯睿,乔爱科[9](2019)在《榫卯结构可降解锌合金血管支架支撑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可降解锌合金支架因具有完全可吸收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但锌合金支架存在支撑性能不足的问题,使其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对此,本课题组设计了具有榫卯结构的新支架,并对其支撑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螺旋状榫卯结构支架,支架的螺旋结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和卯眼;扩张回弹时,支架榫卯结构闭合锁死,避免血管的进一步缩窄,提高支撑效果。选取传统支架为对照组,通过Pro/E建立榫卯支架和传统支架模型;利用ABAQUS/Standard模拟两款支架的压握-扩张-回弹过程。具体方法为,使用压握壳将两支架直径压握为1.0 mm;使用球囊施加1.2 MPa的压强扩张支架;施加0.3 MPa的压强模拟回弹过程。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原理,用损伤因子D反应支架降解情况。当D=0时,降解不发生;当D=1时,删除降解单元。对比分析两款支架在降解过程中的支撑性能。结果榫卯结构支架、普通结构支架的径向扩张位移分别是0.29、0.40 mm。回弹后,径向收缩位移分别是0.12、0.20 mm。可得径向回弹率分别是15.2%、22.2%。在降解过程中,两种结构支架均遭受一定程度的降解和质量损失。因为高应力集中区域会遭受较大的应力腐蚀,所以新结构支架的质量损失主要集中在支架的榫头和卯眼处,支架总体未发生严重断裂。结论榫卯结构支架为支架结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榫卯结构的新型血管支架有效减少了支架扩张后的径向回弹率,具有更好的支撑性能;在支架降解过程中,榫头与卯眼位置由于应力腐蚀而遭受较大的腐蚀降解影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彭坤,李婧,王斯睿,夏骏,乔爱科[10](2019)在《可降解血管支架结构设计及优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降解血管支架具有完全可吸收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避免永久性支架易导致血管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面临迟发性支架内血栓等的问题,引领介入治疗领域的"第四代"革新。然而,可降解支架服役过程中表现出支撑力不够、降解过快等力学性能不足的问题,使其距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针对这个问题,支架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是提高支架支撑性能、延长可降解支架服役时间的有效方法。支架的结构设计及优化也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力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平衡、血流动力学以及腐蚀过程中支架支撑性能变化等问题。综述可降解支架结构设计及优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可降解支架结构设计及优化研究面临的挑战,展望可降解支架结构设计及优化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血管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155例为高血压组[包括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1 mmHg=0.133 kPa)者68例,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者87例],同期住院的老年非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及血生化指标,记录24 h动态血压监测参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超声心动图测值,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比较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指标(AASI、24 h PP)及靶器官损害指标(UACR、IMT、LVMI)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AASI与24 h动态脉压(24 h pulse pressure,24 h PP)的关联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AASI、24 h PP、UACR、LVMI均较高(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P<0.01)。高血压亚组分析发现,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的患者24 h收缩压、AASI、24 h PP、UACR均高于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AASI与24 h PP呈正相关(r=0.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UACR随着24 h收缩压的增加而增大(P<0.05);LVMI和IMT亦随着AASI的增加而增加(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风险较女性患者高(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ASI增加与靶器官损害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景植,华扬,刘然,田晓洁,焦力群.血管结构对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

[2].赵艳萍,曾良帮,张俊,张新军.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及功能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张颖,秦鼎,顾启亮.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高翔,彭如臣.IVIM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内微结构特性的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9

[5].黄达,罗华,王炜,宋志勇,许海霞.小鼠胸主动脉血管管壁结构和平滑肌细胞表型的年龄变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6].吴颖虹,王仁杰,庄强,张珏.具有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的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7].曹鹏,库尔班江·阿布力克木,许盛飞,刘力博,凌青.活体墨汁灌注显示的雌性犬尿道黏膜下血管结构的形态学特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8].赵国行,陈桂,李星辉,袁志山,马连彩.逆式组合结构镍钛血管支架的径向支撑性能有限元研究[J].材料导报.2019

[9].柳思聪,王斯睿,乔爱科.榫卯结构可降解锌合金血管支架支撑性能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

[10].彭坤,李婧,王斯睿,夏骏,乔爱科.可降解血管支架结构设计及优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9

标签:;  ;  ;  ;  ;  ;  

血管结构论文-李景植,华扬,刘然,田晓洁,焦力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