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人物画论文-吴晓欧,张辉

古典人物画论文-吴晓欧,张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典人物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卜孝怀,工笔人物画,工笔重彩,古典文学名着

古典人物画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欧,张辉[1](2019)在《古典文学名着的新视觉诠释——卜孝怀的工笔人物画和连环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文学文本的单幅插图和多幅连续叙事画绘本,至宋朝活字印刷术的普及方成气候传世至今,传播之深之广,是普世大众了解和接受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清学者徐康~([1])在《前尘梦影录》中说:"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丰富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学着为画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本素材,其形式也颇为多样,版画、工笔人物画、水墨画等,构成了社会文化与中华民族绘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时期都有众多画家在这个领域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也彰显了时代精神,卜孝怀先生便是其中一位艺术家。(本文来源于《中国书画》期刊2019年03期)

黄志强[2](2018)在《李耕的古典人物画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李耕(1885-1964),原名李硕耕,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凤池,是一位集中国古典人物画之大成的福建籍画家。李耕的古典人物画创作,是民间美术和文人画的圆满结合。而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贵在能自出新意、大而化之,于有法处变无法,不落前人窠臼。一、淳朴无瑕的民间艺术诉求李耕的古典人物画作品和雕塑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民间美术特质,这无疑受其家学影响。李耕的祖父李泰不仅能为村民们铸造各种(本文来源于《中华书画家》期刊2018年12期)

李璐[3](2018)在《徐悲鸿古典题材人物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中国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改革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但必需承认,在艺术世界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只有徐悲鸿。徐悲鸿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艺术巨匠,生于1895年,后拜师于康有为,于1919年赴法国留学,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回国之后不断为美术事业鞠躬尽瘁,是当时中国绘画界的权威人物。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可以说在中国近代画史中很难找到第二个能够留下如此之多的作品的人,古典题材人物画是他绘画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徐悲鸿在古典题材人物画中倾注了大量的欲望和热情,他通过写实的方式,从浪漫主义中借鉴,传达出了古典式的理想和激情。这一系列作品,在透视学、解剖学、人物造型、色彩关系等方面俱皆精擅,真正做到了“尽精微,致广大”之境,融合了中西方艺术的精髓。完美结合中国绘画艺术的神韵和西方美术的理性是徐悲鸿绘画作品的核心内容,他在中国传统艺术思维中融汇了西方的写实造型理念,创始了极富有时代特色的绘画技巧和理念。徐悲鸿的理念不仅使中国艺术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动,甚至形成了革新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这些对我们现代的艺术家和文艺教育工作者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各方面着重解析徐悲鸿的古典题材人物画,分别从个别作品分析、精神内涵和美学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郑伊玲[4](2018)在《“新古典主义”中国人物画的开垦者——卢延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介绍了卢延光的《一百》系列人物画,并结合其背景生平分析其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与表现技巧。浅谈其对中国人物画进行大胆革新的艺术精神,以及其中西结合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对现当代美术创作的启发与感想。(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3期)

尚凤花[5](2017)在《西方古典油画的色彩关系对现代中国人物画用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西方的众多理念逐渐传入中国,而西方古典油画的色彩关系作为在中国画家中接受程度最高的部分,对现代中国人物画的用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中、西方在绘画用色方面的区别为出发点,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着重阐述了西方古典油画的色彩关系对现代中国人物画用色影响,为我国绘画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3期)

吴大振[6](2016)在《扎实的理论功底 宽广的学术视野——黄志强专着《李耕古典人物画艺术》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志强专着《李耕古典人物画艺术》总结了李耕古典人物画艺术的创作技巧,以及师承、风格的形成,李耕独特的布局、笔墨、色彩、题款等专业知识。该书的用心之处是将其画理、心法、创作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其宽广的学术视野,自出版后即得到行家的赞许。(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张鹏[7](2015)在《古典题材人物画需要深度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嘉德秋拍的“大观”之夜颇为火爆,6个多小时的竞拍,9.2亿元的总成交额。每一季拍卖落槌之后,笔者都关注着新一轮登场的“明星”书画作品,出于专业的敏感,总试图搜罗它们在美术史上的若干印迹并为之成为“明星”寻得某些依据。诚然,艺术作品在市场中成交金额的(本文来源于《美术报》期刊2015-11-21)

李景环[8](2015)在《浅析中西方古典人物画的风格与表现手法的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和西方社会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历史进程,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特色。从人物画这一艺术层面来看,中西方形成了两种大相径庭的画派,前者表现出浓厚的写意风格,而后者则呈现出了古典抽象表现主义特色。在人物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中西方画派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表现出了一些共性,但是区别是主要的。为了能够更好地阐明中西方古典人物画的特点和区别,本文在阐述中西方的古典人物画时,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唐朝和意大利文艺复兴两段时期作为案例。在比较中西方古典人物画的区别时,本文选择了审美心理、人物画题材及表现形式等作为比较重点,利用文献查阅等方法,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以挖掘出中西方古典人物画彼此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彼此间的联系和影响,并总结出其发展规律。中西方古典人物画审美情趣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古典美术的美,是用儒道主义中的审美标准进行衡量的,而西方的审美情趣主要的受到古希腊哲学思想“数”的影响。在古典人物画题材方面,笔者发现双方所表现的主要题材类型有着显着的区别。意大利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画作并不多,但唐朝时期古典人物画依旧起着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很多这一时期的古典人物画都在描述一些历史政治事件,对明君贤臣进行歌颂。文艺复兴时期,很多意大利画家以战争作为题材进行创作,且大多是直接描述激烈的战争场面。而在唐代以战争为题材的画作很少,就算有,也会以展现将领的智谋为主。受到宗教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和唐代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良的宗教画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基督教和圣经故事为主,后者则侧重于佛教人物,前者的绘画作品中,天使、魔鬼的形象和人类比较相似,但后者绘画作品中的鬼神的形象却十分夸张。唐朝社会经历过较长时间的国泰民安,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民俗绘画作品,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民俗题材绘画作品比较少见。在肖像题材方面,唐代画家所创作的肖像画,都通过传神这一技法宣扬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在描述人物肖像的过程中,掺杂了一定的理想,并非绝对客观、真实的存在,忽视了人物的内在心理;但西方画家在进行肖像画的绘画时,追求将人物此时的身体和心理的表现呈现出来,向读者传递人物的内心以及灵魂的特征。在中西方人物画表现形式方面,笔者从空间透视、色彩运用和搭配、绘画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IV绘画构图特征、人物造型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人物画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当代,其发展才有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却不是正面积极的。毫不夸张地说,如今中国人物画的多样化发展,远比一部绘画史更为精彩。受到艺术操作和炮制的影响,同时还存在各种偏激思想的作用,人们产生了很多关于绘画的错觉,比如只有变形才是美,怪诞作品才能映衬出画家的才情等,这些错误的认识直接导致了很多低级趣味、平庸无奇的作品的产生。正统的艺术和写实主义不再受到人们的推崇,人物画作品中也体会不到画家想要传递的精神和思想,绘画表现形式越来越单调,艺术也失去了应有的特色。中国人物画缺乏精神的颂扬,再也没有不同流派之间彼此借鉴彼此学习从而促进艺术技法不断精进的局面的出现。反观西方人物画,其形式以及语言依旧保持着多样化的发展。连日本绘画都能够保持原滋原味的东方特色,中国人物画却显示出了不伦不类的迹象。事实上,导致当代中国人物画走向歧途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家人格、毅力、勇气、智慧等出现了偏失。本文之所以将中西古典人物画放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对比,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出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了坚守中华文化的最后底线,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寻找正确的方向,确保中国人物画的特色能够延续的同时,从外来文化中吸取养分,从而为自身美术艺术的发展提供助力。为中西方人物画之间如何彼此借鉴找寻可能的途径,为我国现代人物画的发展找寻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9-20)

冉茂金[9](2015)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失守与发扬——读韩国榛新古典主义人物画》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臻1944年8月23日生于陕西西安,祖籍山东潍坊。1958年随赵望云先生学画,195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受业于蒋兆和、叶浅予先生,1980年他的毕业创作获叶浅予二等奖,并留校任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原中国画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蒋兆和艺术研究会顾问。作品收(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5年06期)

闫子瑞[10](2015)在《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对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吸收与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工笔人物画历史非常久远,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帛画《人物凤夔图》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工笔人物画最早的雏形,流畅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画面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可见我在战国的时候工笔人物画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辉煌灿烂时期是在唐代和宋代,那时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画家以及杰出的作品,比如《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等。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在原本雄厚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营养,真实的反应了生活,人物注重形象的心理刻画,具有丰富的现实主义表现力。在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画家的艺术视野,工笔人物画从中获得丰富的营养。中国工笔人物画重获新生也是归功于西方绘画的融入。本文将从西方古典绘画对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差异性与共通性入手,通过举例说明在受西方古典绘画的影响下的当今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整体面貌。(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古典人物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耕(1885-1964),原名李硕耕,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凤池,是一位集中国古典人物画之大成的福建籍画家。李耕的古典人物画创作,是民间美术和文人画的圆满结合。而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贵在能自出新意、大而化之,于有法处变无法,不落前人窠臼。一、淳朴无瑕的民间艺术诉求李耕的古典人物画作品和雕塑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民间美术特质,这无疑受其家学影响。李耕的祖父李泰不仅能为村民们铸造各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典人物画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欧,张辉.古典文学名着的新视觉诠释——卜孝怀的工笔人物画和连环画[J].中国书画.2019

[2].黄志强.李耕的古典人物画创作[J].中华书画家.2018

[3].李璐.徐悲鸿古典题材人物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4].郑伊玲.“新古典主义”中国人物画的开垦者——卢延光[J].戏剧之家.2018

[5].尚凤花.西方古典油画的色彩关系对现代中国人物画用色的影响[J].艺术品鉴.2017

[6].吴大振.扎实的理论功底宽广的学术视野——黄志强专着《李耕古典人物画艺术》解读[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

[7].张鹏.古典题材人物画需要深度表达[N].美术报.2015

[8].李景环.浅析中西方古典人物画的风格与表现手法的不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5

[9].冉茂金.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失守与发扬——读韩国榛新古典主义人物画[J].美术观察.2015

[10].闫子瑞.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对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吸收与融合[D].东北师范大学.2015

标签:;  ;  ;  ;  

古典人物画论文-吴晓欧,张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