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霸权稳定论

试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霸权稳定论

王晓霞[1]2003年在《试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霸权稳定论》文中研究说明霸权稳定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西方国际政治经济主流理论之一。它最初是关于霸权与稳定的多边自由国际经济体系之间关系的理论,后来被推广到政治、安全领域。霸权稳定论在不断地得到修正和发展,因而它的概念会比较笼统,内容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分析了霸权稳定论内容的几个主要方面:“有霸则稳,无霸不稳”;霸权国提供公众商品;霸权国创立国际规则等。再通过分析随后出现的一系列理论:“世界政治长波论”、“民主和平论”、“单极稳定论”等的内容,认为其实质都是为美国霸权政策服务的,是霸权稳定论的翻版。冷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在各方面获得全面优势,其霸权野心迅速膨胀,霸权稳定论再度复兴。霸权稳定论影响了冷战后美国重大对外战略的制定和重大对外战略行动的开展。霸权稳定论注重对国家利益的分析,本文从《美国国家利益》着手,论述美国的一些最大霸权战略和战略行动。《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北约战略新概念》、《亚太安全战略》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为美国对外战略行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美国实现全球霸权勾画了蓝图。对外战略必然体现在外交行动上。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确保美国绝对安全;北约东扩,挤占俄罗斯战略空间;发动科索沃战争,实践北约新概念;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等一系列行动,其战略意图都体现了霸权稳定论的内容。事实上,霸权稳定论本身具有很大的理论局限性,其指导下的美国对外政策给世界带来了危害,因此我们应该坚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贺平[2]2005年在《美台关系中的经济因素:1979-200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也最为棘手的问题。美台关系研究是台湾问题研究中的重中之重,经济关系研究又是其中的薄弱环节。对美台关系的全面深入剖析,不但要求对史实的公正回顾和细致梳理,也呼唤着全新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参与。霸权稳定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流派的核心理论之一。将霸权稳定论用于诠释和解读美台关系中的经济因素,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台湾问题的发展脉络、探究美国霸权的勃兴衰替,不但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也不乏重大的现实意义。从美台断交到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和台湾是霸权国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美台关系中的经济因素是透视美台关系的“霸权稳定”特质的重要媒介。美台关系中的经济因素,其主体是美台经济关系。美台关系中经济因素的演变体现了美国霸权能力与意愿的起落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霸权统治方式的转变,而后者又根植于美国对霸权统治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霸权的统治能力和意愿经历了由渐次衰落到重新复苏的过程,分别表现为霸权的“间歇性衰落”或“相对衰落”、霸权护持与霸权复苏以及霸权的再度勃兴。美国霸权的兴衰直接反映到美国全球战略、对华政策的调适和变迁,而后者又深刻影响到美台关系特别是其中的经济因素。基于对战略动机和利益设定的研判,美台经济关系在断交后可划分为叁个阶段的演变:由1979年美台断交至80年代中期的“不平衡的相互依赖”发展到80年代中期的“在斗争中求合作”,再到90年代前期以后的“平等发展”。在以上叁个阶段中,经济本身的逐利本性及其“低阶政治”的本来面目逐渐显现。与此同时,美台关系中经济因素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也呈现了相应的变化,分别主要表现为“缓冲仪”、“黏合剂”和“助推器”的角色特征。美国霸权能力和意愿的兴衰、美国全球战略和对华政策的调适、美台经济关系的演变、美台关系中经济因素的角色变迁,这四个层面在美台断交后的叁个时期基本呈现一一对应的格局。前者的更变引起后者的移易,美台关系中的经济因素究其根本是美国霸权兴衰继绝的投射。

参考文献:

[1]. 试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霸权稳定论[D]. 王晓霞. 湘潭大学. 2003

[2]. 美台关系中的经济因素:1979-2001[D]. 贺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标签:;  ;  ;  ;  

试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霸权稳定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