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狼疮,氯喹,蛋白,鳖甲,计量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文献综述
高振庄,梁妍,李佧,郭亚平,王雅宁[1](2019)在《T细胞亚群和TSP-1、β2-GP1-Ab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Ab)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抗磷脂抗体阳性SLE患者65例进行研究(SLE组),同期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受试者的T细胞亚群包括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Treg),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SIA)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TSP-1、β2-GP1-Ab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的T细胞亚群和TSP-1、β2-GP1-Ab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对有价值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LE组的Treg、β2-GP1-Ab水平明显降低,而Th2、Th17、TSP-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h2、Th17、TSP-1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552、0.318、0.364,P=0.000、0.014、0.001),β2-GP1-Ab、Treg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552、-0.353,P=0.000、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TSP-1、β2-GP1-Ab检测的ACU下面积均明显大于Th17、Th2及Treg单独检测(ZTSP-1=2.637、3.964、2.871,P=0.008、0.001、0.004;Zβ2-GP1-Ab=2.412、3.964、2.802,P=0.016、0.000、0.005),TSP-1、β2-GP1-Ab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TSP-1、β2-GP1-Ab水平异常表达,且与SLEDAI评分相关,对其系统检测在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均有积极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鲁芙爱,赵思萌,刘媛,王永福[2](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髋部骨密度特点分析及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sw erythematosus, SLE)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和骨折风险性,并分析其骨量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SLE患者49例,体检的健康对照人群52名,收集受试者病史及与骨折风险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两组人群股骨的3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二维骨密度,探讨SLE骨量降低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髋部骨小梁的体积骨密度明显降低(t=-0.47,P<0.05),股骨颈前节段、股骨转子侧面、股骨干前节段的皮质厚度均明显降低(t分别为-2.34、-2.10、-2.36,P均<0.05);②与对照组相比,SLE组患者髋部二维骨密度明显降低(t=-2.64,P<0.05),且SLE患者骨折风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54,P<0.01);③SLE组患者疾病活动相关的SLE-DAI积分与髋部骨小梁体积骨密度及股骨颈皮质厚度的减低呈正相关(B分别为1 203.32、1.94,P均<0.05),而与BMD的改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存在明显的骨量流失和骨折风险性增加,骨密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骨小梁体积骨密度和二维骨密度的减低,且SLE病情活动度越高,骨小梁体积骨密度越低。积极控制原发病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刘天阳,黄传兵[3](2019)在《探讨“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慢性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医病机亦复杂多变。目前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为主,以期达到疾病缓解状态,此类药物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且撤减困难。我们提出结合"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治疗SLE,尤以合并较多难治并发症的患者为着,均获得长期满意疗效。采用中西医有机结合治疗,相得益彰,为治疗SLE打开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龚淑文,王时敏,沈水娟,单娟萍,李青华[4](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尿podocalyxin和Nephrin水平与肾损伤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尿podocalyxin和Nephrin水平与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LN组),选取同期绍兴市人民医院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尿常规相关指标,不同肾损伤程度的LN患者尿podocalyxin、Nephrin与肌酸酐比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尿podocalyxin、Nephrin与肌酸酐比值诊断LN患者肾损伤程度,并采用回归分析分析尿podocalyxin、Nephrin、肌酸酐比值与LN患者肾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LN组尿podocalyxin、Nephrin、尿蛋白、血肌酐、Cr、UPx/Cr、UN/Cr、UP/Cr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补体C3和C4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均P<0.05);LN患者UPx/Cr随着ISN/RPS评分增加而显着增加;LN患者UPx/Cr与UN/Cr和ISN/RPS、AI以及CI评分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Px/Cr的AUC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Px/Cr是LN患者肾损伤程度的预测因子。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尿podocalyxin和Nephrin水平显着增高,UPx/Cr具有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肾损伤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的潜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郭峰,周国威,张玉涵[5](2019)在《狼疮静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虚瘀毒证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狼疮静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虚瘀毒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SLE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硫酸羟氯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用狼疮静颗粒,两组均持续用药12周。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0. 00%(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00%,低于对照组的40. 00%(P <0. 05);治疗第6周、治疗结束时,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LE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左室内径(LV)、左房内径(LA)、室间壁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PW)检测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狼疮静颗粒联合西药治疗SLE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更好、更快,心脏损害明显减轻,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激素治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增效解毒之功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3期)
张文福,于小女,王浩全,徐晓燕[6](2019)在《清热利湿复方联合激素治疗风湿痹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复方联合激素治疗风湿痹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风湿痹阻型SLE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泼尼松片、硫酸羟氯喹片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联合清热利湿复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抗ds-DNA抗体、补体C3、补体C4、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差异,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6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SLE-DAI积分、24h尿蛋白、抗ds-DNA抗体水平、ESR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补体C3、C4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9.18%,对照组为38.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复方联合激素治疗风湿痹阻型红斑狼疮疗效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SLE-DAI积分,降低相关实验室指标,减轻激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黄可可,周春燕,颜志婷,叶海燕[7](2019)在《应用AG490阻断STAT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Th17/Treg平衡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应用免疫抑制剂AG490阻断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调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例SLE(观察组)以及1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外周血约10 mL,采用免疫磁珠法提取CD4+T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Th17/Treg细胞亚群变化。用AG490(0、25、50、100μM)处理患者CD4~+T细胞,检测Th17/Treg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变化,并采用Q-PCR了解STAT3、Foxp3、RORγ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Th17显着高于对照组,而Treg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Th17/Tre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G490浓度的增加,Th17/Treg比值、IL-6、IL-17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而IL-10、TGF-β水平均显著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浓度AG490处理后,STAT3、RORγt mRNA水平以及STAT3蛋白水平均显着降低,其中100μM剂量组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其他叁组,而Foxp3 mRNA水平显着增加,各组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阻断STAT3信号通路,可诱导Treg分化以及抑制Th17分化,从而调控Th17/Treg平衡,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新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4期)
刘颖,曹春[8](2019)在《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采用青蒿鳖甲汤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阴虚内热型SLE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常规治疗+青蒿鳖甲汤)和对照组18例(常规西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不良反应率5.56%、IL-4(2.34±0.16)ng/L、Th1/Th2(3.55±2.59)、IFN-γ(5.91±3.12)ng/L均优于对照组66.67%、11.11%、(2.75±0.19)ng/L、(1.55±0.36)、(3.86±1.63)ng/L,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SLE效果显着,安全性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4期)
吴文胜[9](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VCAM-1、sICAM-1水平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1,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变化,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SLE的患者60例,根据SLE疾病活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分成SLE非活动组(n=22)与SLE活动组(n=38),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C3)、补体C4(C4)、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VCAM-1、sICAM-1水平。结果:活动组WBC、HB、PLT、NEUT、LYMT、ALB、AGR、C3、C4水平均低于非活动组及对照组,且非活动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组NLR、PLR、GLB、ESR、CRP、IgG、24 h UP均高于非活动组及对照组,且非活动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叁组IgA、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血清VCAM-1、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非活动组,且非活动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VCAM-1、sICAM-1与SLEDAI、NLR、PLR、ESR、24 h UP均呈正相关,与AGR、C3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VCAM-1、sICAM-1水平明显升高,且与SLE病情活动明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陈汉白,赵之婧,罗希莹,熊豫麟[10](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领域文献的大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梳理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近40年来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领域文献的基本情况。方法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领域的文献,检索时间197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利用NoteExpress软件和GoPubMed分析文献的发表时间、刊载期刊、文献篇名、摘要、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作者单位、年文献量、期刊载文量、高频词、发文作者团队、发文国家和地区分布的特点。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0892篇,年文献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文献分布在9943种期刊上,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共有9667位作者发表相关文献,其中Hughes G发文60篇,位居第1,发文50篇以上的作者有3位,40篇以上的有7位;该领域形成了6个不同的团队,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全球共有110个国家和地区在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发文量中国大陆位居第4。结论 SLE治疗领域一直有研究团队持久关注,年文献量呈现稳步增长的变化,目前该领域形成了6个不同的研究团队,发文量中国大陆位居第4,说明我国科研实力显着增强,该疾病在亚洲人群中高发可能是形成研究热点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sw erythematosus, SLE)患者骨密度的特点和骨折风险性,并分析其骨量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SLE患者49例,体检的健康对照人群52名,收集受试者病史及与骨折风险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两组人群股骨的3D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二维骨密度,探讨SLE骨量降低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SLE患者髋部骨小梁的体积骨密度明显降低(t=-0.47,P<0.05),股骨颈前节段、股骨转子侧面、股骨干前节段的皮质厚度均明显降低(t分别为-2.34、-2.10、-2.36,P均<0.05);②与对照组相比,SLE组患者髋部二维骨密度明显降低(t=-2.64,P<0.05),且SLE患者骨折风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3.54,P<0.01);③SLE组患者疾病活动相关的SLE-DAI积分与髋部骨小梁体积骨密度及股骨颈皮质厚度的减低呈正相关(B分别为1 203.32、1.94,P均<0.05),而与BMD的改变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存在明显的骨量流失和骨折风险性增加,骨密度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骨小梁体积骨密度和二维骨密度的减低,且SLE病情活动度越高,骨小梁体积骨密度越低。积极控制原发病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参考文献
[1].高振庄,梁妍,李佧,郭亚平,王雅宁.T细胞亚群和TSP-1、β2-GP1-Ab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2].鲁芙爱,赵思萌,刘媛,王永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髋部骨密度特点分析及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3].刘天阳,黄传兵.探讨“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J].辽宁中医杂志.2019
[4].龚淑文,王时敏,沈水娟,单娟萍,李青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尿podocalyxin和Nephrin水平与肾损伤相关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9
[5].郭峰,周国威,张玉涵.狼疮静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虚瘀毒证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9
[6].张文福,于小女,王浩全,徐晓燕.清热利湿复方联合激素治疗风湿痹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
[7].黄可可,周春燕,颜志婷,叶海燕.应用AG490阻断STAT3对系统性红斑狼疮Th17/Treg平衡的调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8].刘颖,曹春.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J].智慧健康.2019
[9].吴文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VCAM-1、sICAM-1水平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9
[10].陈汉白,赵之婧,罗希莹,熊豫麟.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领域文献的大数据分析[J].医学信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