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四个历史阶段。1840年以前,可以说是基于帝国逻辑的中国中心与等级化的世界整体观,体现了对普遍性一定程度的认同。1840年以后的三个阶段,逐渐转向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换言之,转向对特殊性的认同。其间,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世界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浪潮,而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整体性和共同性得到明显倡导与发扬。这个历史脉络表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从认同中心论的普遍性,向国家主义的特殊性乃至当今特色性思维的转变。改革开放促使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同与定位向世界主义转向,从而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与世界关系中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筹与协调问题。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与实践进行总结、反思,维护改革开放的价值与理念,推进中国继续沿着人类文明的大道前行,是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
论文目录
一、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内涵解读 1. 政治与经济的解读。 2. 国际关系与对外战略的解读。 3. 文化与文明的解读。 4. 哲学价值与理念的解读。二、 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 基于帝国逻辑的中国中心与等级化的世界整体观(1840年以前) (二) 从帝国走向民族国家:天下主义、世界主义、国家主义的三重变奏(1840—1949年) (三) 以意识形态为中心和阶级分析划线的国际观(1949—1978年) (四) 国家主义与特色性思维主导,开放性与世界主义伴随(1978年至今)三、 改革开放对认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意义 (一) 改革开放的实践让中国拥抱世界 (二) 认同并融入全球化使国人开始懂得从世界看中国 (三) 改革开放的价值与理念彰显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大转向 1. 注重整体性。 2. 认同共同性。 3. 倡导建设性。 4. 坚持合作性。 (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认知和处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意义 1. 新的理念。 2. 新的思维与视野。 3. 新的方法与途径。四、 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反思 (一) 对世界的整体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性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坚定 1. 认识的理论性与深刻性有待提升。 2. 理念的认同与理念的宣示要区分和辨析。 (二) 在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上,还有待更理性的思考与定位 1. 普遍性的认知模糊,并表现出批判性和实用主义倾向。 2. 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内在关联被割裂,认识上出现误区。 (三) 警惕和破除“中国中心论” (四) 着力调整与克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张力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蔡拓
关键词: 中国政治与外交,中国与世界关系,天下主义,世界主义,改革开放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主义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ZDA095),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项目编号:15ZDA2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 D822
页码: 9-30+5
总页数: 23
文件大小: 455K
下载量: 68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国政治与外交论文; 中国与世界关系论文; 天下主义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