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LDPE与LDPE共混改善mLLDPE加工性能的研究

mLLDPE与LDPE共混改善mLLDPE加工性能的研究

一、mLLDPE与LDPE共混改善mLLDPE加工性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红,吴月华,林渊智,苏羽航[1](2021)在《聚丙烯/聚乙烯共挤薄膜相容性分析》文中提出为了制备节能环保的免底涂剂无有机溶剂排放的预涂膜,生产由聚丙烯/聚丙烯/聚乙烯(PP/PP/PE)三层共挤流延膜,因PP与PE的相容性不好,本研究对其相容性进行改良,以期为生产节能高效、经济环保的预涂膜作出指导.采用流延机制备PP/PP/PE三层共挤流延膜,下表层的聚乙烯分别选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以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和mLLDPE作为相容剂对共挤膜进行增容改性,对比不同相容剂作用下共挤膜力学性能的差异,研究其增容效果,并对增容后的预涂膜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10%相容剂时,三种膜的剥离力均最大,增容性最好.

杨光威[2](2019)在《LLDPE/HDPE共混物交联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相容性良好,且两种聚乙烯及其共混物均可以用氧化物进行交联。混合配比直接影响了聚乙烯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而对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还不完善,系统有效的研究这一改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不同混合比的LLDPE/HDPE与mLLDPE/HDPE,对其流变学行为、交联过程及交联后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共混物结构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了共混比对共混物分子量分布和支化度影响。FTIR测试表明,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支化度N为9.5CH3/1000C,GPC测得的数均分子量(Mn)为15629,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Mw/Mn)比值为5.16。随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聚乙烯共混物的N增大,Mn增大,Mw/Mn减小。与共混比相同的LLDPE/HDPE共混物相比,mLLDPE/HDPE共混物的中分子量部分比重大,分子量分布更窄。利用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研究共混配比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并用Carreau模型和Cross模型对流变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添加低密度聚乙烯会使共混物的零切黏度(η0)增大,在配比相同的条件下,mLLDPE/HDPE共混物的η 0 比LLDPE/HDPE共混物的η0小。将拟合所得的零切黏度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共混物的黏流活化能(Ea)。Ea表征温度变化对黏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Ea随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配比相同LLDPE/HDPE共混物相比,mLLDPE/HDPE共混物的Ea较大。(2)利用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量聚乙烯的交联过程,并通过反应动力学分析了交联过程。结果表明,聚乙烯共混物的交联反应为一级反应,聚乙烯共混比并不影响反应级数。随着LLDPE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半交联时间变长,交联的反应活化能增加;mLLDPE/HDPE也有相似的规律。与配比相同LLDPE/HDPE共混物相比,mLLDPE/HDPE共混物的反应活化能较大。共混物反应活化能的增加是由聚乙烯分子链段运动能力下降和支化度升高引起的。凝胶测试表明,随着低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交联密度增加。当低密度聚乙烯添加量大于43%左右时,mLLDPE对交联网格密度的影响更显着。(3)采用DSC对交联聚乙烯的结晶性能进行研究。通过Avrami方程和莫志深法分析了结晶过程。结果表明,提高低密度聚乙烯的含量,交联共混物的端表面折叠自由能增加、半结晶时间增大、结晶度降低。通过偏光电镜、小角激光散射和X射线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低密度聚乙烯含量,交联聚乙烯的球晶粒径减小,结晶不均匀性增加。与共混比相同交联LLDPE/HDPE相比,交联mLLDPE/HDPE的结晶能力较弱,球晶粒径较小,结晶均匀性较差,结晶度较低。(4)通过DMA测试了交联共混物0.5h内蠕变柔量的变化,并验证时间-应力等效和时间-温度等效原理预测交联聚长期性能的可行性。蠕变测试表明,交联聚乙烯的抗蠕变性能随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而下降。60℃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交联mLLDPE/HDPE共混体系的短期抗蠕变性更好。静态力学结果表明,交联聚乙烯的屈服强度和拉伸模量则随着低密度聚乙烯含量的提高而降低,且随着共混物的结晶度的降低线性降低。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随着低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这一规律是结晶度降低和交联密度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共混比相同的交联LLDPE/HDPE相比,交联mLLDPE/HDPE的屈服强度和拉伸模量较低。摆锤缺口冲击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交联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增大。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含量由Owt%提高至43wt%时,交联LLDPE/HDPE和交联mLDPE/HDPE的常温冲击强度由42kJ/m2分别提高到66kJ/m2和71kJ/m2。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含量由Owt%提高至85wt%,交联LLDPE/HDPE和交联mLDPE/HDPE的低温冲击强度(-30℃)由 9kJ/m2分别提高到 94 kJ/m2 和 107 kJ/m2。

邱迪,徐恒,王鹏,李学锋,龙世军[3](2017)在《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改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迅速发展,光电缆需求量逐步增大,然而电线电缆防水性不好,且易受腐蚀造成了光钎信号的失真,因此光缆铝塑复合带应时而生。本研究利用物理复合的手段,将铝塑复合带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压复合,测试了其热合强度及力学性能。流变学研究表明HDPE/MLLDPE共混物与HDPE/LDPE共混物在低频区域lgG′-lgω关系曲线偏离线性规律,在熔融态为非均相体系,共混物tanδ值随着MLLDPE含量的增加逐渐变高,说明共混物的粘度变高,改善了共混物的加工性能。共混物TGA图说明了HDPE有更好的耐热性能。通过DSC分析发现HDPE/MLLDPE共混物体系中HDPE的熔点随着MLLDPE含量增多而下降,HDPE与MLLDPE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而在HDPE/LDPE共混物中发现了两个熔融峰,这说明链结构差异较大的HDPE和LDPE的相容性较差,两种聚合物更倾向于分别结晶。

刘军[4](2016)在《重载膜袋性能研究及装置建设》文中研究说明重载膜袋是国际通用的石油石化树脂产品的包装薄膜,集截底成型(Form)、包装线自动灌装(Fill)和袋口封合(Seal)于一体(简称FFS袋),主要原料为茂金属基聚乙烯(M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三种,经三层共挤吹塑工艺成型,具有直角撕裂强度大、抗拉伸性强高、落球冲击强度高、密封效果好、防滑性好、易码垛、表面平滑可实现精致印刷、易于回收等优点,必然取代传统的塑料编织袋、复合塑料编织袋。国内重载膜袋的工艺技术和专用设备起步较晚,在原料配方、物理性能方面有较大差异。本论文从吹塑薄膜成型原理、吹塑机工艺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采用共混方式对MLLDPE、LLDPE、LDPE进行性能改进,通过对各项测试指标的综合分析制定了最佳生产配方。同时,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和市场调研,制定了重载膜装置建设方案及经济效益评价,为东北地区石油炼化企业包装物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持。

方宏[5](2013)在《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了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m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的热性能、流变性能及薄膜样品的基本性能。热性能结果表明,在mLLDPE中添加LDPE使样品的结晶温度明显下降;毛细管流变试验结果表明,LDPE的添加使mLLDPE的剪切敏感性显着提高,利于其加工;薄膜样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LLDPE使得LDPE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光学性能明显改善。

巩玉红[6](2013)在《聚烯烃功能性棚膜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近几年来聚烯烃功能性棚膜专用树脂、功能性助剂的开发以及功能性棚膜的加工配方和工艺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采用棚膜专用树脂,选用受阻胺类复合耐老化体系、接枝反应型流滴防雾体系和稀土有机化合物转光体系等助剂,以及反应挤出成型技术是今后棚膜研究和生产的发展方向。

吴伟菊[7](2012)在《mLLDPE/LDPE/CB PTC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极为广阔应用前景和重要理论研究价值的新型功能材料,尤其聚乙烯基PTC复合材料,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疗、电子等领域,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复合材料的PTC强度不够高,稳定性不够好等问题。基于此,本课题从茂金属聚乙烯、成核剂和流变改性剂等方面研究mLLDPE/LDPE/CB PTC复合材料的结晶性与PTC特性的关系,并研究了热处理对复合材料PTC特性的影响,为制得高性能PTC复合材料打下基础。本文通过mLLDPE/LDPE/CB复合材料的DSC分析和PTC强度测试分析得出:当mLLDPE与LDPE质量比例为1/1时,结晶度为80.8%,PTC强度最大8.1,温阻特性转变温度最高92.5℃,较通用的LDPE/CB复合材料试样分别提高了43.6%、12.3%和11%;成核剂也可提高复合材料结晶度,进而提高了PTC强度,用量为0.3wt%时,结晶度为86.9%,PTC强度最大为8.4,温阻特性转变温度最高109.5℃,较不含成核剂试样分别提高了45.5%、3.5%和15.7%。针对mLLDPE加工性流动差,本文研究了流变改性剂对复合材料的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流变改性剂,可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加工性。XH-207A流变改性剂用量为3wt%时,复合材料有较好的加工流动性,且对PTC特性影响很小。通过极差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mLLDPE/LDPE/CB复合材料的热处理条件的正交试验数据得到,最佳热处理条件为80℃下处理3小时后空气中自然冷却,此时复合材料PTC强度为8.3,表面温度为75.2℃,较未处理前试样分别提高了3.5%、6.2%,启动电流为0.73mA,较未处理前试样降低了13.4%。

耿存[8](2011)在《FFS袋用吹塑薄膜原料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工作研究了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及所制薄膜性能。结果表明:mLLDPE的加工性能较差,w(LDPE)为20%即可明显改善mLLDPE的加工性能,随着LDPE用量的增加,mLLDPE/LDPE共混物的加工性能改善更为明显;随着w(mLLDPE)的增加,用mLLDPE/LDPE共混物制得的薄膜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提高。

许静[9](2011)在《rPET/PE共混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以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瓶料为基体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增韧材料,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MAH-g-PO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为相容剂,碳酸钠、氧化铈为成核剂,制备rPET/HDPE合金材料。采用DSC、SEM分析rPET/HDPE合金材料的结晶性能及断面相结构,DMA分析合金材料的储能模量,分析检测合金材料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以rPET瓶料为基体材料,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为增韧材料,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MAH-g-EPDM)、马来酸酐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AH-g-LLDPE)、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MAH-g-POE)为相容剂,制备rPET/mLLDPE合金材料。采用DSC、SEM、DMA分析合金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性能、断面相结构、储能模量等,分析检测合金材料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AH-g-POE、EAA加入,rPET/HDPE共混体系相容性提高,界面粘接力增强,熔融塑化过程扭矩值增大;含30% HDPE的rPET/HDPE熔体结晶峰温度Tc为217.69℃,比rPET提高了43.19℃,结晶速度加快;碳酸钠、氧化铈加入,其合金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明显提高,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MAH-g-LLDPE、MAH-g-EPDM, MAH-g-POE加入, mLLDPE球状粒子嵌入rPET基体材料中,相界面模糊,界面粘接力增强,熔融塑化过程扭矩增大,相容剂对rPET/mLLDPE共混体系增容改性效果为MAH-g-POE最好,MAH-g-LLDPE次之,MAH-g-EPDM稍差。制成的rPET/mLLDPE合金材料,其柔韧性和缺口冲击强度优于rPET/HDPE合金材料,而rPET/HDPE合金材料的结晶速度快,成型周期较短。

刘祥贵,陆霞,王占杰,赵贝,吴其晔[10](2009)在《mLLDPE/LDPE共混物的流变性能》文中指出采用恒速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的高速挤出流变行为。混入LDPE[w(LDPE)为10%~30%]后,共混物黏度比纯mLLDPE低,挤出胀大比和入口压力降比纯mLLDPE高;mLLDPE高速挤出时的压力振荡现象得以改善,熔体在毛细管内壁的应力集中效应减弱;共混不能改善mLLDPE的挤出畸变,与纯料相比,共混物的各种挤出畸变(包括鲨鱼皮畸变、黏-滑畸变、熔体破裂)加重,第二光滑挤出区消失。mLLDPE与LDPE共混相容性较好,共混物熔点位于2种纯料之间。

二、mLLDPE与LDPE共混改善mLLDPE加工性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LLDPE与LDPE共混改善mLLDPE加工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聚丙烯/聚乙烯共挤薄膜相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试样的制备
        1.3.1 共挤膜的制备
        1.3.2 共混物的制备
    1.4 性能测试
        1.4.1 剥离力值测试
        1.4.2 拉伸性能测试
        1.4.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流延机工艺参数的确定
        2.1.1 挤出温度的设置
        2.1.2 共挤膜厚度的控制
    2.2 共挤膜材料组成及相容剂的添加
        2.2.1 PP/PP/PE三种共挤膜的材料组成
        2.2.2 相容剂的添加
    2.3 相容剂含量对共挤膜剥离力的影响
        2.3.1 添加到芯层PP的m LLDPE含量对共挤膜剥离力的影响
        2.3.2 添加到下表层LLDPE的相容剂含量对共挤膜剥离力的影响
    2.4 相容剂含量对共挤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2.4.1 添加到芯层PP的m LLDPE含量对共挤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2.4.2 添加到下表层LLDPE的相容剂含量对共挤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2.5 PP、LLDPE及共混物的DSC分析
        2.5.1 PP、LLDPE及共混物的熔融行为分析
        2.5.2 PP、LLDPE及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分析
3 结论

(2)LLDPE/HDPE共混物交联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乙烯的交联过程
        1.1.1 交联过程的表征
        1.1.2 分子结构对交联的影响
        1.1.3 分子结构对聚乙烯黏流特性的影响
    1.2 交联聚乙烯的结晶
        1.2.1 高分子结晶理论
        1.2.2 高分子结晶结构模型
        1.2.3 分子结构对结晶的影响
        1.2.4 结晶的动态热力学分析
        1.2.5 交联对结晶的影响
    1.3 结晶与交联对交联聚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1.3.1 结晶对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的影响
        1.3.2 结晶对断裂长度和冲击强度的影响
    1.4 交联聚乙烯蠕变性能的等效加速
        1.4.1 时间—温度等效原理
        1.4.2 时间—应力等效原理
        1.4.3 聚乙烯结晶形态与分子结构对蠕变性能的影响
    1.5 交联聚乙烯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1.5.1 交联聚乙烯的弹性体共混改性
        1.5.2 交联聚乙烯的纳米粒子填充改性
    1.6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7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案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案
    1.8 小结
第二章 分子结构对聚乙烯共混物流动性的影响
    2.1 试验部分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聚乙烯共混物的支化度
        2.2.2 聚乙烯共混物的分子量分布
        2.2.3 共混物的流变特性
    2.3 小结
第三章 分子结构对聚乙烯交联的影响
    3.1 试验部分
        3.1.1 试验原料
        3.1.2 试验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聚乙烯共混物的等温交联反应动力学
        3.2.2 聚乙烯共混物的非等温交联反应动力学
        3.2.3 分子结构对聚乙烯共混物的交联特性与交联网格密度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分子结构对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结晶的影响
    4.1 试验部分
        4.1.1 试验原料
        4.1.2 试验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的等温结晶
        4.2.2 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
        4.2.3 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的结晶结构与形态
    4.3 小结
第五章 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试验部分
        5.1.1 试验原料
        5.1.2 试验设备
        5.1.3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的相态转变点
        5.2.2 交联mLLDPE/HDPE的蠕变柔量主曲线
        5.2.3 交联LLDPE/HDPE的蠕变柔量主曲线
        5.2.4 交联聚乙烯共混物的静态力学性能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
    2.2. 制备过程
3. 测试与表征
    3.1. 力学性能测试
    3.2. 流变性能测试
    3.3. 热失重测试
4. 结果与讨论
    4.1. 力学性能
    4.2. 流变性能
    4.3. 热失重性能分析
    4.4. 动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5. 结论

(4)重载膜袋性能研究及装置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重载膜袋国内应用情况
    1.2 重载膜袋基本性能
    1.3 产业政策与企业投资战略
        1.3.1 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1.3.2 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分析
    1.4 市场分析
        1.4.1 市场供需现状
        1.4.2 市场供需预测
        1.4.3 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1.5 东北地区市场分析
        1.5.1 东北地区目标用户
        1.5.2 产品竞争力分析
    1.6 产品价格及预测
    1.7 重载膜袋的应用优势
第2章 重载膜袋工艺流程及性能研究
    2.1 重载膜工艺技术比选
    2.2 吹塑薄膜的成型原理
        2.2.1 原料的吹胀成型
        2.2.2 分子链取向
        2.2.3 吹胀比
    2.3 重载膜袋生产流程
        2.3.1 挤出成型单元
        2.3.2 环形模头的分层共挤
        2.3.3 自动风环对壁厚的控制
        2.3.4 薄膜厚度在线检测系统
        2.3.5 印刷成型单元
    2.4 原料配方
        2.4.1 主要原料市场供应分析
        2.4.2 主要原料市场需求分析
        2.4.3 原料配方设计
        2.4.4 薄膜性能测试
    2.5 重载膜袋产品方案
        2.5.1 重载膜袋原料配方
        2.5.2 生产工艺控制
        2.5.3 重载膜袋的包装规格
        2.5.4 主要产品规格
    2.6 重载膜袋性能研究
        2.6.1 重载膜袋的物理性能
        2.6.2 重载膜袋热封性能
        2.6.3 原料选择对热封性能的影响
        2.6.4 工艺控制对热封性能的影响
        2.6.5 热封工装
第3章 重载膜装置建设及经济效益评价
    3.1 建设规模
    3.2 消耗定额
    3.3 生产线构成
    3.4 设备技术方案
        3.4.1 设备概况
        3.4.2 关键设备方案比选
        3.4.3 工艺装置占地及定员
    3.5 检验室
        3.5.1 检验室的功能任务
        3.5.2 检验项目与主要检验设备
    3.6 工艺装置“三废”排放
        3.6.1 废水
        3.6.2 废气
        3.6.3 废渣
    3.7 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3.7.1 污染源
        3.7.2 治理措施及综合利用方案
    3.8 工艺及设备风险分析
    3.9 投资估算汇总及分析
        3.9.1 财务评价依据
        3.9.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主要参数
        3.9.3 重载膜袋制造成本测算
        3.9.4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3.9.5 盈亏平衡分析
        3.9.6 财务评价结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设备
    1.3 薄膜样品的制备
    1.4 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料性能分析
    2.2 m LLDPE/LDPE共混结晶性能研究
    2.3 LDPE改善m LLDPE加工性能研究
    2.4 m LLDPE/LDPE共混薄膜性能研究
3 结论

(6)聚烯烃功能性棚膜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聚烯烃功能性棚膜的研究应用状况
    1.1 基体树脂的研究应用
    1.2 新型助剂与功能性体系的开发
        1.2.1 棚膜耐老化体系
        1.2.2 棚膜流滴防雾体系
        1.2.3 转光剂及转光膜
    1.3 新型成型方法
2 聚烯烃功能性棚膜面临的问题
    2.1 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
    2.2 企业技术投入少,新配方研发困难
3 结语

(7)mLLDPE/LDPE/CB PTC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PTC 特性的影响因素
        1.2.1 聚合物基体对 PTC 效应的影响
        1.2.2 复合材料热处理的影响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流变性测试
        2.3.1 共混工艺条件
        2.3.2 添加流变改性剂
    2.4 mLLDPE/LDPE/CB 复合材料的制备
        2.4.1 mLLDPE/LDPE/CB 复合材料的共混
        2.4.2 压片工艺
        2.4.3 测试试样
    2.5 试样的热处理
    2.6 测试与表征
        2.6.1 流变性表征
        2.6.2 DSC 分析
        2.6.3 力学性能测试
        2.6.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6.5 PTC 特性测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共混工艺的确定
        3.1.1 共混温度
        3.1.2 共混速度
        3.1.3 共混时间
    3.2 mLLDPE/LDPE/CB PTC 复合材料的性能分析
        3.2.1 mLLDPE/LDPE/CB 复合材料 DSC 分析
        3.2.2 mLLDPE 对复合材料 PTC 特性的影响
        3.2.3 mLLDPE/LDPE/CB 复合材料 SEM 分析
        3.2.4 mLLDPE/LDPE/CB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3.3 含成核剂的 PTC 复合材料性能分析
        3.3.1 含成核剂 PTC 复合材料的 DSC 分析
        3.3.2 成核剂对复合材料 PTC 特性的影响
        3.3.3 成核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mLLDPE/LDPE/CB 复合材料流变性分析
        3.4.1 流变改性剂对复合材料流变性的影响
        3.4.2 流变改性剂对复合材料 PTC 性能的影响
        3.4.3 流变改性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热处理条件的确定
        3.5.1 极差分析法
        3.5.2 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
    3.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rPET/PE共混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0.1 PET/聚烯烃(PO)合金的研究背景
    0.2 PET/PO合金体系的增容机理、成核剂的作用原理
        0.2.1 相容剂的增容与增韧机理
        0.2.2 成核剂的作用机理
    0.3 PET/PO合金体系的制备
        0.3.1 相容剂与成核剂的筛选
        0.3.2 PET/PO合金体系的性能分析测试
        0.3.3 PETPIO合金体系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0.4 本学位论文的立论依据、科学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0.4.1 立论依据和科学意义
        0.4.2 研究内容
        0.4.3 创新点
第1章 相容剂对rPET/HDPE共混体系性能影响研究
    1.1 前言
    1.2 实验部分
        1.2.1 原料及助剂
        1.2.2 仪器设备
        1.2.3 试样制备
        1.2.4 性能测试
    1.3 结果与讨论
        1.3.1 相容剂对rPET/HDPE拉伸性能的影响
        1.3.2 相容剂对rPET/HDPE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的影响
        1.3.3 rPET/相容剂/HDPE的流变性能
        1.3.4 共混体系DSC分析
        1.3.5 共混体系SEM分析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成核剂对rPET/HDPE/MAH-g-POE合金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助剂
        2.2.2 设备及仪器
        2.2.3 合金材料制备
        2.2.4 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成核剂对rPET/HDPE/MAH-g-POE拉伸强度的影响
        2.3.2 成核剂对rPET/HDPE/MAH-g-POE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2.3.3 成核剂对rPET/HDPE/MAH-g-POE冲击强度的影响
        2.3.4 成核剂对rPET/HDPE/MAH-g-POE弯曲强度的影响
        2.3.5 成核剂对rPET/HDPE/MAH-g-POE流变性能的影响
        2.3.6 合金体系的动态热机械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AH-g-LLDPE增容改性rPET/mLLDPE合金材料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助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4 试样配方(质量百分数)
        3.2.5 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MAH-g-LLDPE对共混体系Tg及Tc的影响
        3.3.2 MAH-g-LLDPE对共混体系相界面性能的影响
        3.3.3 MAH-g-LLDPE对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3.3.4 MAH-g-LLDPE对共混体系拉伸性能的影响
        3.3.5 MAH-g-LLDPE对共混体系冲击与弯曲强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AH-g-EPDM增容改性rPET/mLLDPE合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及仪器设备
        4.2.2 rPET/MAH-g-EPDM/mLLDPE合金的制备
        4.2.3 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MAH-g-EPDM对rPET/mLLDPE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rPET/mLLDPE/MAH-g-EPDM的流变性能分析
        4.3.3 rPET/mLLDPE/MAH-g-EPDM的DSC分析
        4.3.4 rPET/mLLDPE/MAH-g-EPDM的SEM分析
        4.3.5 rPET/mLLDPE/MAH-g-EPDM的动态热机械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rPET/MAH-g-POE/mLLDPE合金材料的制备的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及仪器设备
        5.2.2 rPET/MAH-g-POE/mLLDPE合金的制备
        5.2.3 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MAH-g-POE对rPET/mLLDPE拉伸性能的影响
        5.3.2 MAH-g-POE对rPET/mLLDPE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的影响
        5.3.3 rPET/MAH-g-POE/mLLDPE的流变性能
        5.3.4 rPET/MAH-g-POE/mLLDPE的DSC分析
        5.3.5 rPET/MAH-g-POE/mLLDPE的SEM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mLLDPE/LDPE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样制备
2 结果与讨论
    2.1 共混物的熔体黏弹性
    2.2 共混对体系挤出流动稳定性的影响
        2.2.1 共混对挤出压力稳定性的影响
        2.2.2 共混对毛细管流场中压力分布的影响
    2.3 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2.4 共混对挤出外观的影响
3 结论

四、mLLDPE与LDPE共混改善mLLDPE加工性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聚丙烯/聚乙烯共挤薄膜相容性分析[J]. 李永红,吴月华,林渊智,苏羽航.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1(02)
  • [2]LLDPE/HDPE共混物交联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D]. 杨光威.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3]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改性研究[A]. 邱迪,徐恒,王鹏,李学锋,龙世军. 2017化学与分子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 2017
  • [4]重载膜袋性能研究及装置建设[D]. 刘军.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5]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性能的研究[J]. 方宏. 塑料工业, 2013(12)
  • [6]聚烯烃功能性棚膜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巩玉红. 塑料科技, 2013(06)
  • [7]mLLDPE/LDPE/CB PTC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 吴伟菊.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2(06)
  • [8]FFS袋用吹塑薄膜原料的性能研究[J]. 耿存.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1(05)
  • [9]rPET/PE共混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许静.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5)
  • [10]mLLDPE/LDPE共混物的流变性能[J]. 刘祥贵,陆霞,王占杰,赵贝,吴其晔.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09(06)

标签:;  ;  ;  ;  ;  

mLLDPE与LDPE共混改善mLLDPE加工性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