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论文_王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绿地,生态系统,城市,系统,功能,多边形,图示。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茜[1](2019)在《浅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城市绿地》一文中研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多,现代社会多数人聚集在城市中,这对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要求将越来越高。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对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地是城市环境的"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主要分支,将生态学运用到规划中将为城市的生态服务系统平衡带来极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9年14期)

张超,吴群,彭建超,王锋,刘柄麟[2](2019)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及功能评价——以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维持生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南京市为例,在统计该市绿地面积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该市2006—2015各年度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对该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就南京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而言,2006—2015年该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125.2144亿元上涨到2015年的164.3537亿元,净增加了约39.1392亿元,表明该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巨大,且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2)就南京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构成而言,该市绿地系统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历年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降温(调节气温)>涵养水源>释氧>固碳>减噪>滞尘>吸收氮氧化物>吸收二氧化硫。(3)就南京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而言,该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由弱变强,不断改善。通过本文研究,可为该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孟楠[3](2019)在《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格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集聚区是城市化现象最为集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该地区发展往往以高强度和高集约度的土地利用开发和不透水地表扩张作为追求人工斑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快速手段,由此导致城市绿地斑破碎化加剧,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市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匹配度较差,成为人地矛盾最为突出的典型区域。城市人口集聚区绿地的布局及优化是景观规划、城市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重点强调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维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对于维持城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城市绿地研究重点关注的是空间大尺度的绿地结构评价及生态功能的发挥效果,研究结果与实际的规划和应用尚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研究成果来指导绿地格局的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价值量评估和定量评估方法的探索及机制的形成,缺乏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的考量,虽然有关于城市空间调整建议,但大多是政策性建议,缺乏具体空间调整措施;山地城市规划虽已逐渐引入生态规划理念,但与人类活动连接的紧密性有待加强。因此,本文认为城市绿地格局优化的技术途径和方法存在些许不足,有必要对其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和创新。风景园林学、城市生态学及其他相关学科,试图为城市绿地布局建设及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指明正确的方向。本文立足于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的供需平衡研究,探索结合景观规划、生态学、地理学及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城市绿地布局优化方法,建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绿地格局优化技术方法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框架。首先以POI数据的空间集聚程度来识别人口集聚区,并模拟居住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状况;然后,计算气候调节和空气净化服务功能的供给量、以人类基本需求为标准的需求量以及平衡量;最后,通过对绿地现状进行评析来识别绿地建设现状特点,并针对生态优先保护区域和生态问题突出区域提出差异化的优化策略,以期能够在实际城市绿地建设活动中发挥作用,并对其他城市的绿地格局优化在技术方法、实施策略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对城市人口集聚区边界的识别和居住人口密度估算,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电子地图兴趣点(POI)和基于通勤距离的核密度分析来表征人口分布的集聚情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人口集聚边界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形成以都市核心区为主的多核心人口集聚模式;(3)研究区范围内的居住人口密度的不均衡性和集聚性显着,在地势平缓、人居环境较好、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带形成五大城市商圈为主的高密度集约居住模式。通过构建气候调节服务功能和空气净化服务功能供需平衡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大型山体、水体和大型公园等生态用地集中区域是人口集聚区内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给“源”,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2)研究区内绿地的气候调节和空气净化服务功能总供给量大于总需求量,但由于空间异质性显着,供需平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局部地区存在供需失衡现象。通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结果模拟城市绿地格局优化的两种情景,得出以下结论:(1)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念纳入城市绿地建设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进行城市绿地布局及优化时,应注重考虑绿地布局建设对人类福祉的影响,综合考虑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及服务功能供需匹配程度,尤其是针对供给量小于需求量的绿地现状布局,分析其原因,并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向、流量调整现状绿地结构和人口分布情况,制定满足人口规模需求的绿地布局规划目标;(2)城市绿地建设理论、方法和实践中存在与生态规划脱节、技术方法欠缺、定量分析不够的现象和问题,需要将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引入城市绿地建设中。(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许晶,陈宏伟,刘娜,齐淑艳,洪娇娇[4](2018)在《沈阳市2004—2014年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4—2014年沈阳市统计年鉴数据,运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指标的计算方法,选取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吸收SO_2、吸收NOX、滞尘、降低噪声和降低温度8项指标,评价沈阳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分析2004—2014年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差异.结果表明:2004—2014年,沈阳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由911.69×10~6元增加到1 085.25×10~6元,沈阳市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各项分指数逐年增加,其中,水源涵养价值分指数、释氧价值分指数和降低噪音价值分指数较高.沈阳市绿地系统11年间生态服务价值综合指数分别为0.000、0.007、0.039、0.086、0.123、0.474、0.559、0.417、0.877、0.883、0.750.(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许晶[5](2018)在《沈阳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及典型公园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提供了几乎所有的人类福祉要素,蕴含着巨大的服务价值,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能力、自动调节能力和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提供了诸多的生态服务。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等功能,其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城市环境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服务不仅表现为正效应,也表现为负效应,如城市公园土壤会受到来自各种途径的重金属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本研究以东北地区最大的老工业、重工业基地沈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8项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指标,包括水源涵养、固碳、释氧、吸收SO_2、吸收NO_X、滞尘、降低噪音和降低温度,构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系统并计算生态服务价值分指数和综合指数对沈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进行量化评估及时间动态比较研究;同时运用当量因子法对沈阳市11个城市典型公园生态服务价值进行量化评估、比较,并通过公园土壤采样、实验室样品测定及数据处理,利用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11个城市典型公园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沈阳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总价值由911.69×10~6元增加至1085.25×10~6元,沈阳市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各单项指标分指数逐年增加,水源涵养价值、释氧价值和降低噪音价值较高。沈阳市绿地系统11年间生态服务价值综合指数分别为0.000、0.007、0.039、0.086、0.123、0.474、0.559、0.417、0.877、0.883、0.750,表明沈阳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波动化上升趋势。2、沈阳11个城市典型公园总面积共计587.9hm~2,生态服务价值总价值共计3042.05×10~4元。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而言,水体的服务价值最高,为1718.67×10~4元,占总价值的56.5%;其次是林地和草地,分别占总价值的27.34%和16.11%;裸地的服务价值极少,仅占总价值的0.05%。不同公园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是:北陵公园>青年公园>南湖公园>万泉公园>劳动公园>科普公园>东陵公园>中山公园>建设公园>长青公园>东塔公园。3、沈阳11个城市典型公园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Cr、Ni、Cu、Zn、Pb、Cd均值含量分别为55.97,72.37,124.26,195.45,128.74,0.96 mg·kg~(﹣1),均远超背景值。沈阳市公园土壤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其次是Pb、Cu、Zn、Ni,Cr污染较小;11个公园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为东塔公园和万泉公园,污染最轻的为科普公园,也是唯一一个属于“轻微生态风险”,其余10个公园处于“中等生态风险”和“强生态风险”,应给予重视。(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期刊2018-12-28)

姜刘志,杨道运,梅岑岑,班远冲,杨小毛[6](2018)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WorldView-3遥感影像数据,对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1 683.41万元,单位面积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8.35万元;各项生态服务价值排序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环境净化>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景观游憩;从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来看,乔木最大,草地最低,具体表现为乔木>乔灌>乔草>乔灌草>灌木>灌草>草地;从各街道分布情况来看,莲花街道>沙头街道>香蜜湖街道>梅林街道>福田街道>福保街道>园岭街道>华强北街道>华富街道>南园街道,其价值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各街道所拥有的城市绿地面积.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福田区在今后的城市绿地建设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要适当考虑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空间异质性,优化城市绿地结构,维持绿地系统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与功能.(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颂,杨莹[7](2018)在《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效益与高品质人居环境诉求的日益增长,对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与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应受到关注。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剖析了当前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供需矛盾,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8年02期)

王亚军,郁珊珊[8](2018)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雨季土壤呼吸对降雨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后果之一是干旱频繁,强降雨增多。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强降雨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影响,有助于预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CO2排放的可能反馈机制。在多年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开展降雨改变试验,采用全自动多通量箱对降雨前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Rs)和环境因子等进行原位全天候连续监测,分析Rs对正常降雨、增加50%降雨(增雨)和减少50%降雨(减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增雨显着提高了土壤湿度(W,0~5cm),而对土壤温度(T,0~5cm)没有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相比,增雨导致Rs显着提高了1.43%(P<0.05),减雨对Rs无显着影响(P>0.05)。(2)土壤湿度与Rs呈显着负相关(P<0.05),土壤温度与Rs呈显着正相关(P<0.05),且对Rs有一定的促进趋势。(3)降雨时间为20min时,Rs的下降率最大;20min以后,Rs下降率逐渐变小,说明降雨时间越长,土壤释放CO2速率越慢,当降雨达到一定时间后,土壤释放CO2速率有所回升;回归分析发现,降雨量与呼吸速率的变化率呈二次相关关系(P<0.05),总体上降雨促进了Rs。(4)不同降雨处理均对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表现出显着的影响,其中增雨和减雨均降低了土壤水分敏感性;不同降雨时期土壤水分敏感性大致表现为:在雨季开始和结束时,Rs对水分敏感性较高,而雨季中期Rs对水分敏感性较低。这意味着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增雨或减雨均对Rs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这很可能减弱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土壤的固碳潜力。(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瀚宇[9](2017)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量化与空间分布公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主席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社会均衡公平发展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城市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平性和服务均等化,引导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城市居民共同享有现代化建设带来的美好成果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首要原则。而作为环境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平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即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享用的公平性,是城市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所要实现的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平等叁大目标之一。传统的城市绿地规范以人均(公共、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面积比率指标作为评价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的方法。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真正利用和享受的是城市绿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可作为景观空间绩效评价的桥梁,为人类社会创造福祉与利益,表征了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功能。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价既是衡量城市社区综合生态状况和环境性能并控制其规划建设的工具,也是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公平性的主要手段。所以,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量化数据为基础,利用基尼系数和区位熵,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对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做出新的分析和判断。本文基于社会公平理念,以哈尔滨市秋林地区为例,根据宜居生态社区的要求和哈尔滨当地的生态问题,最终选取绿地的空气净化、固碳效应、降噪效应、降温效应和美景服务共5种生态系统服务作为量化评价因子,构建了哈尔滨市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价体系。并根据每个社区不同的绿地类型分别进行生态系统服务量化,以秋林地区的23个社区作为量化评价单元,对秋林地区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进行数据可视化,得到的结果可以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公平性分析的基础数据。然后,以各个社区的常住人口数量作为评价对象,利用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的分析方法,从宏观的视角对秋林地区的23个社区绿地提供的5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的社会公平性进行分析,对秋林地区总体生态绩效公平性做出评价。结果发现,城市中每一个社区内的绿地,由于其面积总量、空间位置和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即不同类型的绿地在提供不同生态系统服务时的量化标准存在差异,使得绿地资源的面积总量和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在空间分布公平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非一致性”。其次,再利用区位熵对秋林地区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公平绩效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尤其是对区位熵极低的社区单元进行分类解析,总结出3类社区,分别是(1)社区绿地面积较少的社区单元;(2)社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不合理的社区单元;(3)获得周边公共绿地生态绩效低的社区单元。最后,为了对应解决每一类社区的5项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不公平问题,综合基尼系数对于宏观公平性的评价和区位熵对于公平绩效格局的评价,针对性地提出3种社区绿地优化策略,包括:(1)增加社区绿地总量;(2)调整社区绿地植物群落结构;(3)增加公共绿地数量或对社区周边原有公共绿地进行优化改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公平性的评价,从总体和单元两个尺度保证了生态系统服务总量的提高和单元间分配的公平;尤其是在旧城区改造、新城区规划和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公平绩效的分析和优化,对合理地使用可利用空间、调整绿地结构进行生态功能补偿、提高社区生态效益、重塑社区风貌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生态系统服务的量化与公平性分析将会对城市绿地精细化布局和促进社会公平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王亚军,郁珊珊[10](2017)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动态及其与环境控制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地面积逐年增加,绿地生态系统潜在的碳汇和碳源功能显得非常重要。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基于涡度技术对福州市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碳通量连续两年的定位观测,并探讨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年际动态特征及其环境调控因子。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年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和生态系统呼吸(R_e)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其中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表现为生长季(4月-11月)以吸收CO_2为主,非生长季以释放CO_2为主。城市绿地R_e均与GPP、GEP呈正比关系,并且拟合线性斜率<1,受生长季的降水量影响较大。采用指数方程对碳交换和土壤温度(T_a)进行模拟,生态系统日平均净碳交换量(NEE_(day))随T_a的增加呈指数增长模型,T_a可解释80%以上的变异;GEP随着T_a的增加逐渐增加,当T_a达到最高时,并未对GEP产生抑制作用;当气温低于5℃时,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以呼吸作用为主导,当气温高于5℃,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净吸收大气CO_2为主导。光合有效辐射(PAR)与NEE呈直角双曲线关系,当光补偿点PAR小于350μmol·(m~2·d)~(-1)时,NEE为正值,此时生态系统呼吸大于光合生产;当PAR大于500μmol·(m~2·d)~(-1)时,生态系统呼吸与光合生产持平,其碳吸收量基本达到饱和。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白天平均生态系统呼吸强度、表观量子效率(α)与温度和PAR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均在7月最大和5月最小。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月份NEE残差均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为估算、模拟和预测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交换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维持生态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南京市为例,在统计该市绿地面积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对该市2006—2015各年度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对该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就南京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而言,2006—2015年该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总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125.2144亿元上涨到2015年的164.3537亿元,净增加了约39.1392亿元,表明该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巨大,且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2)就南京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构成而言,该市绿地系统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历年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降温(调节气温)>涵养水源>释氧>固碳>减噪>滞尘>吸收氮氧化物>吸收二氧化硫。(3)就南京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而言,该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由弱变强,不断改善。通过本文研究,可为该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茜.浅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城市绿地[J].花卉.2019

[2].张超,吴群,彭建超,王锋,刘柄麟.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及功能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生态科学.2019

[3].孟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城市绿地格局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9

[4].许晶,陈宏伟,刘娜,齐淑艳,洪娇娇.沈阳市2004—2014年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差异[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许晶.沈阳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及典型公园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D].沈阳大学.2018

[6].姜刘志,杨道运,梅岑岑,班远冲,杨小毛.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刘颂,杨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视角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探讨[J].中国城市林业.2018

[8].王亚军,郁珊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雨季土壤呼吸对降雨变化的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8

[9].王瀚宇.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量化与空间分布公平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0].王亚军,郁珊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动态及其与环境控制因子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绿隔与北京城市的蔓延①(红色代表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面向生态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步骤示意...国外城市绿地规划发展历程与趋势示意德国明斯特绿地系统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雨水传输景观

标签:;  ;  ;  ;  ;  ;  ;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论文_王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