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扶风县人民医院陕西扶风722200)
【摘要】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门诊接诊的桡骨远端骨折共计110例纳入研究,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55例采用外支架固定治疗,设对照组。5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设观察组。治疗后对比疗效。结果:两组中观察组的优良率较高,96.36%>74.55%,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好,临床可推广。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外支架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115-02
桡骨远端骨折为常见上肢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伤、摔伤、车祸伤等导致,患者腕部畸形,腕关节慢性疼痛、僵硬,直接影响腕关节功能。既往临床多实施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准确复位较难,且关节恢复难,易造成关节畸形愈合,术后腕关节恢复慢。现阶段,临床治疗以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支架固定为主。此文为研究有效的治疗方式,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门诊接诊的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回顾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门诊接诊的桡骨远端骨折共计110例纳入研究,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55例采用外支架固定治疗,设对照组,均龄(42.16±3.23)岁,25~78岁,男女患者分别为39例、16例;骨折原因:22例高处坠落伤,13例摔伤,15例车祸伤,5例其他。5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设观察组,均龄(42.35±3.67)岁,25~79岁,男女患者分别为40例、15例;骨折原因:23例高处坠落伤,12例摔伤,16例车祸伤,4例其他。在患者年龄、性别和骨折原因等资料对比上,两组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摆放平卧位,给予臂丛麻醉。麻醉起效后,术者站在患者患侧,双手握住患侧手掌鱼际肌,拇指并拢,安置在骨折远端[1]。两人同时施力,给予拔伸牵引,指导骨折有效复位。使用C型臂X线机确认复位情况,成功复位后取2枚螺钉,置入桡骨远端和第二掌骨近端,再取2枚螺钉置入桡骨中下1/3位置,有效固定,最后外支架固定。
1.2.2观察组治疗摆放平卧位,给予臂丛麻醉。麻醉起效后,于患肢骨折处纵向作一切口,5cm,对皮下组织、肌肉和骨膜作钝性分离,充分暴露骨折端背侧面。有效清除骨折处血肿。骨折复位后,使用C型臂X线机确认复位情况,保证复位成功后,使用锁定钢板及克氏针固定,合理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对两组门诊病例作随访观察,共3个月,观察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比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1.3腕关节功能标准
差:腕关节仍有疼痛和活动障碍;中:腕关节能正常活动,但活动中有明显疼痛感;良:腕关节能正常活动,偶有疼痛或疼痛轻微;优:腕关节能正常活动,活动中无疼痛。优+良=腕关节功能优良率[2]。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数表示,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74.5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36%,两组中观察组的优良率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见表。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能否恢复,由桡腕关节骨性解剖结构能否正常对合和生物力学是否稳定决定,若受伤暴力较大,桡骨远端易发生骨缺损,引起腕部肌群收缩,形成轴向压力,导致短缩和畸形。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简便、准确、有效特点,可在直视下手术,可操作性强,复位骨块可精准对位,复位效果更好,关节更平整,且术后并发症少,可用于B1、B2、B3和C1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术后早期患者能进行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更快,术后无需长期换药,感染发生率低。
我院设两组研究,对照组选择外支架固定,观察组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组对比,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36%,较对照组74.55%高,表明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腕关节功能恢复起到有效作用,为可行、有效治疗方法。
综上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佳,极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飞,徐大伟,王林.桡骨远端关节内简单骨折非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05):490-493.
[2]孙红兵.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9例临床体会[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02):84-86.
[3]尹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外支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照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