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对地观测系统论文_陈贺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对地观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空间,地波,南极,电离层,图像,偏振。

空间对地观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贺[1](2019)在《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系统BRDF检测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秀的杂散光抑制能力是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目前,系统的杂散光抑制能力多用软件分析完成,其中材料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分析的过程中使用的BRDF数据多为BRDF模型,与实际材料表面的BRDF存在一定差异,使杂散光分析结果与真实杂散光分布情况之间产生误差,因此获得材料表面真实完整的BRDF数据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搭建了一套基于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系统的BRDF测试装置。文中介绍了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系统杂散光的来源与分类,遮光罩抑制杂散光的原理及杂散光分析常用的方法;详细的介绍了BRDF的理论,明确其描述材料表面光散射特性的能力。结合表面辐射传输方程与BRDF定义,建立了BRDF在遮光罩杂散光分析中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理论部分的分析,能够充分的了解到无论是系统内部还是遮光罩,杂散光的分析都和BRDF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系统材料表面的BRDF测试对系统杂散光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目前BRDF的测试普遍采用相对测量原理的问题,本文搭建了一种BRDF绝对测试装置,利用绝对测量能够得到与相对测量近似的结果。装置利用光阑、准直扩束器、聚焦透镜对激光光束进行调制,获得较均匀的圆光斑,限制光束的立体角;用光电倍增管为探测器,配合锁相放大器实现系统噪声抑制,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以高精密旋转台承载光源和目标,实现角度定位,具有较高的角度分辨率和重复定位精度,通过实际的测试,系统的重复性较好。系统不仅能够测试非透明材料表面的BRDF,也能够测试半透明表面的双向透射分布函数(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BTDF),利用该装置测试了遮光罩主要材料有机玻璃(Polymethylmethacrylate,缩写为PMMA)的BRDF和BTDF,通过测试结果,初步了解PMMA材料的光散射特性,能够为遮光罩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柯子博,李延飞,吴水平,王洪,晏磊[2](2018)在《2Π空间全天空偏振观测系统研制与验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遥感观测中,天空偏振模式是大气效应的重要特征。它描述了全天空的偏振信息分布,大气效应对偏振观测的影响巨大,因此研究大气的偏振光效应是根本,它可以为减小大气效应对偏振图像的影响提供新思路。由于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观测条件对应于不同的天空偏振模式,研制天空偏振模式观测的仪器则成为了必要的前提。文中的重点在于设计一个全天空偏振观测仪器,通过精度测量,验证它的可用性。文中首先介绍了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仪器机械结构,光学设计以及电路控制,然后分析仪器的控制策略以及控制精度,最后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该天空偏振观测仪器可靠。(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原民辉,刘韬[3](2018)在《空间对地观测系统与应用最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总体情况历经近60年发展,全球空间对地观测体系和能力日趋完备,空间对地观测已经开始走进"精致为用"的发展新阶段,显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系统规模和能力稳步发展,应用越来越"精致",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服务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显着提高;二是在应用过程中衍生出的需求变化和精致化应用等新需求,已成为未来新一代空间对地观测系统转型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导推动力量。全球对地观测卫星发射和在轨情况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已成功发射7956(本文来源于《国际太空》期刊2018年04期)

史军强,尹训强,乔方利[4](2018)在《利用资料同化方法优化观测系统的空间布局:以泰国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观测费用高昂,设计科学高效的观测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观测的效能。本文以泰国湾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系统为例,利用数据同化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了最优布局。首先基于FVC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泰国湾海域高分辨率叁维斜压水动力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一种改进的高效集合卡曼滤波同化方法对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系统开展观测效能评估数值实验。通过观测区域的不同组合方式将3个区域的雷达表层海流数据同化到数值模式中,实验结果表明,岸基高频地波雷达表层海流观测系统可有效降低高分辨数值模式的海流模拟误差。但不同观测区域的组合提供的观测数据对改善海流模拟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别,泰国湾现有观测系统雷达站位布设方式应进一步优化。本文最后给出了研究区域最优观测站位的布局方案,可作为下一步观测系统进行布局调整的指导。(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原民辉,刘韬[5](2017)在《国外空间对地观测系统最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空间对地观测发展概况全球对地观测卫星发射和在轨情况近年来,空间对地观测系统快速发展,系统性能不断提升,遥感应用向深度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通信、导航和对地观测叁类应用卫星中,对地观测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的卫星,近年发射数量快速跃升,特别是近3年的年发射数量维(本文来源于《国际太空》期刊2017年01期)

汤朋文[6](2016)在《空间可见光观测系统中面目标快速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内的战略地位日益提高。获取空间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军事斗争中的核心能力,能否夺取制天权和制信息权对赢得未来战争至关重要。空间目标观测是获取空间态势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空间目标观测能力是未来空间优势的基础,是实现控制空间的重要基础能力。空间目标检测与跟踪作为其关键技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以空间可见光观测系统为应用背景,研究空间面目标快速检测与跟踪的方法与实现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叁个方面的研究:面目标图像分割、提取面目标拓展连通域和基于形心的面目标快速检测与跟踪。为了适应空间低信噪比的成像环境,本文选择了几种常用图像分割算法进行比较分析,选择使用自适应能力比较强的最小误差阈值分割算法;为了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将最小误差阈值分割算法的设计实现进行软硬件划分,FPGA将16位原图动态灰度范围调整成8位图像,统计8位图像的灰度直方图,DSP优化阈值计算的各个环节。为了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快速提取空间面目标拓展连通域信息的方法,该方法用FPGA硬件电路加速实现。普通连通域信息主要是指连通域直线段和等价对信息,与普通连通域信息相比,拓展连通域信息在普通连通域基础上添加了连通域相关特征信息,主要是指检测与跟踪算法中将要用到的连通域相关的特征信息,如:连通域的面积、行和、列和等等。根据等价对信息,在DSP上用递归法快速实现连通域的合并。由于空间可见光观测系统资源受限,实时性要求很高,本文采用基于形心与轨迹关联的面目标快速检测方法,基于卡尔曼滤波的面目标稳定跟踪方法。联合利用多目标特征信息、多帧关联、过滤噪声和背景,以提高目标识别准确率。采用卡尔曼滤波修正目标跟踪位置,提高目标跟踪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11-01)

刘伟,门金瑞,华园园[7](2016)在《空间目标图像观测系统设计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级CCD相机是当今空间目标图像观测时常用到的成像设备。为了提高CCD相机的图像分辨率及帧频,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自主研发一套空间目标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机械、电路及软件等部分。采用科学级大靶面四通道读出CCD芯片CCD3041作为图像传感器;创新采用CYUSB3014控制器实现USB3.0高速数据传输;运用CPLD编写了时序驱动,并进行仿真;编写USB3.0软件界面,采集图像数据。通过查看图像信息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证明,此系统设计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数据传输速度快的特点,适合运用在空间目标图像观测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6年10期)

于祥明[8](2016)在《空天一体化观测系统落子 空间产业临拐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昨日,记者从发改委、国防科工局等部门获悉,今年中国航天将实施多项重大创新任务,战略布局“空天一体化观测系统”。同时,国防科工局今年还将编制完成《航天发展“十叁五”规划》、《空间科学“十叁五”规划》,发布201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6-06-01)

黄德宏,胡红桥,刘瑞源,杨惠根,张北辰[9](2016)在《南极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极隙区纬度,可以观测到丰富的日地能量传输过程的电离层征兆和极光现象,非常适合开展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自1989年开始建设以来,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经历了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建立了涵盖地面极光、电离层和地磁观测多要素、多手段的自主观测体系,实现了极区空间环境的连续监测并建立了数据库。所有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实时监控,地磁、宇宙噪声吸收等数据实现了准实时远程传输。最后展望中国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张文建[10](2016)在《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空间部分2040年远景发展规划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基本系统委员会牵头制定的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的2040年远景发展规划,需要对两个方面开展预测,即预测气象服务需求和预测科技发展进步。WMO期望该远景发展规划有助于各会员国提前预测气象部门应对未来气象服务需求所面对的挑战,也期望全球航天机构及卫星操作国在考虑制定本国的气象卫星和相关对地观测卫星远景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将WMO综合观测系统空间部分的远景发展规划作为需求牵引的指导。(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进展》期刊2016年01期)

空间对地观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遥感观测中,天空偏振模式是大气效应的重要特征。它描述了全天空的偏振信息分布,大气效应对偏振观测的影响巨大,因此研究大气的偏振光效应是根本,它可以为减小大气效应对偏振图像的影响提供新思路。由于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观测条件对应于不同的天空偏振模式,研制天空偏振模式观测的仪器则成为了必要的前提。文中的重点在于设计一个全天空偏振观测仪器,通过精度测量,验证它的可用性。文中首先介绍了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仪器机械结构,光学设计以及电路控制,然后分析仪器的控制策略以及控制精度,最后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该天空偏振观测仪器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对地观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贺.天基空间目标观测系统BRDF检测装置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2].柯子博,李延飞,吴水平,王洪,晏磊.2Π空间全天空偏振观测系统研制与验证(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3].原民辉,刘韬.空间对地观测系统与应用最新发展[J].国际太空.2018

[4].史军强,尹训强,乔方利.利用资料同化方法优化观测系统的空间布局:以泰国湾为例[J].海洋学报.2018

[5].原民辉,刘韬.国外空间对地观测系统最新发展[J].国际太空.2017

[6].汤朋文.空间可见光观测系统中面目标快速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

[7].刘伟,门金瑞,华园园.空间目标图像观测系统设计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6

[8].于祥明.空天一体化观测系统落子空间产业临拐点[N].上海证券报.2016

[9].黄德宏,胡红桥,刘瑞源,杨惠根,张北辰.南极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J].极地研究.2016

[10].张文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空间部分2040年远景发展规划的解读[J].气象科技进展.2016

论文知识图

空间对地观测系统美国海洋空间站Fig.1.1Oceanspacesta...未来航天器发展体系框架单元波前处理器实钧圈(a)二维宇宙飞船构想图(b)“清洁太空...利用叁维差分算子计算酵母细胞边界

标签:;  ;  ;  ;  ;  ;  ;  

空间对地观测系统论文_陈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