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两相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Ziegler-Natta催化剂,两相乳化,聚丙烯
两相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凯,熊国荣,王竞,姜涛,李健[1](2018)在《两相乳化法制备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影响因素及其催化丙烯聚合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相乳化法制备球形Ziegler-Natta(简称Z-N)催化剂,考察脂肪醇种类、醇镁物质的量比、程序升温速率、氯代烃种类对Z-N催化剂形貌及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SEM、激光粒度仪等对形态和粒度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催化丙烯聚合的性能.研究表明:两相乳化法体系内以异辛醇为脂肪醇,醇镁物质的量比设定为2.5,以1–氯丁烷作为卤代烃,程序升温速率0.20℃/min时所制备出催化剂的球形度高且粒径分布窄.聚合评价结果表明其活性高且产物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璐,孙中宁,张林,李伟,唐昌兵[2](2017)在《竖直矩形通道内空气-水两相流动中气泡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自然循环条件下,研究竖直上升矩形通道(50×50mm2)内气泡聚合行为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气泡聚合对自然循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气泡初始平均直径大于4.5mm时升力系数大于零,直径小于4.5mm时升力系数变为负值;两气泡平均间距大于8.3mm时,几乎不能看到聚合过程;实验范围内,自然循环水流量是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气体流量小于1.30kg/h,增大气流量对提升自然循环能力的效果较气流量大于1.30kg/h更好。(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7年16期)
毕波,谯娟,钱华[3](2017)在《温控两相聚合型离子液体-纳米金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环氧苯乙烷制备过程中存在催化剂回收困难、催化剂活性低等缺陷,本文利用温控两相离子液体的"高温均相反应、低温两相分离"的特点及聚合物大分子在反应体系中性能稳定、不易流失的优点,结合过渡金属的高效催化能力设计合成出一种具有温控两相功能、催化活性高、流失量小、易回收的聚合型离子液体-纳米金催化剂。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结果显示:聚合离子液体-纳米金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流失量小、回收方便的优点,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7.8%,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为81.9%。(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08期)
毕波,开旺,任丽萍,钱华[4](2017)在《温控两相酸性聚合型离子液体催化胺醛缩合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催化剂流失率,以聚乙二醇为主链、双键取代咪唑型离子液体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方式设计合成出酸性聚合型离子液体。该离子液体可与甲苯形成优良的温控两相体系,并用于苯胺和苯甲醛的缩合反应。结果表明,聚合离子液体具有催化活性高、流失量小、回收方便的优点。产物N-亚苄基苯胺收率93.4%,离子液体平均单次流失率约2.5%。底物拓展试验表明,该温控体系对含不同取代基的芳胺和芳醛缩合反应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产物收率57.2%~82.9%。(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7年04期)
毕波[5](2017)在《温控两相聚合型离子液体的设计及在有机反应中的催化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温控两相体系催化剂回收过程中存在流失量大、易失活的缺点,本文利用温控两相离子液体的自分离特性及聚合物大分子在反应体系中性能稳定、不易流失的优点,以聚乙二醇为主链,双键取代咪唑型离子液体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设计合成出具有温控两相性能的聚合型离子液体(PIL)。同时,利用该聚离子液体协同纳米金制备聚合型离子液体-纳米金(PIL@-Au)催化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PIL在水与常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能,PIL能与甲苯构成的"高温均相、低温分相"的PIL/甲苯温控两相体系,该温控体系具有良好的温控性能,PIL在甲苯中的临界溶解温度(CST)为60℃,满足常见有机反应所需温度要求。研究了PIL/甲苯温控两相体系酸催化苯胺与苯甲醛的胺醛缩合反应,采用单因素法探讨了反应过程中PIL添加量、反应物配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PIL添加量1 g,配料比1:1.2(苯甲醛10 mmol,苯胺12 mmol),溶剂甲苯4 mL,100℃下反应2 h,此时,产物N-亚苄基苯胺的收率达到最大,为93.4%。底物拓展试验中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取代基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产物收率57.2%~82.9%,表明该温控体系对胺醛缩合反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研究了PIL@-Au/甲苯温控两相体系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采用单因素法探讨了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影响。最佳反应条件:PL@-Au添加量80mg,0.624 g苯乙烯,反应温度110℃,5 mL甲苯溶液,8%TBHP引发剂(与苯乙烯的摩尔比),O2流速25 mL·min-1,此时,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7.8%,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为81.9%。分别研究了最佳反应条件下温控体系中催化剂PIL和PIL@-Au的分离及循环使用过程,均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较好的催化稳定性和较低的损失率。聚合离子液体酸催化应用及聚合离子液体协同金属及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催化应用对聚离子液体的发展和催化剂循环利用起到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潘金龙[6](2014)在《温控液/液两相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液/液两相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通过温度控制实现均相聚合,金属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以及催化剂的回收利用。首先研究了AGETATRP在单相溶剂中的聚合,探讨了不同溶剂对于聚合体系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液/液两相体系。其次研究将温控相转移技术引入到ATRP中,通过温控配体在水、有机两相中的可逆转移实现了体系的均相聚合和过渡金属催化剂回收再利用。最后研究将温控相分离技术应用到ATRP中,通过均相催化的两相分离实现金属催化剂的回收利用。体系一:体系通过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4-正丁基溴化铵(TBABr)为配体,L-(+)-抗坏血酸钠(AsAc-Na)为还原剂研究了铁盐催化AGETATRP的本体聚合,在甲苯、四氢呋喃(THF)中的溶液聚合。研究发现,在本体和溶液聚合中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并和理论分子量相吻合,且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通过聚合物末端分析和扩链反应,证明了聚合物的“活性”特征。另外,以THF为溶剂有其优越性:如1)聚合诱导期更短;2)聚合速率更快;3)聚合的控制性更好。体系二:将温控相转移催化(TRPTC)的概念应用到铜盐催化的水/有机两相ATRP中,以MMA为单体,α-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为假卤素引发剂,溴化铜(CuBr2)为催化剂,L-(+)-抗坏血酸(AsAc)为还原剂的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建立TRPTC基-AGET ATRP体系。温控配体络合催化剂在升温达到其浊点以上温度时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实现均相聚合,降温后又从有机相返回到水相中实现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该聚合体系可得到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产物。另外,此体系的铜用量可降至ppm级。聚合物末端分析和扩链反应,证明了聚合物的“活性”特征。体系叁:将温控相分离催化(TPSC)技术应用到铜盐催化的对二甲苯/聚乙二醇200(PEG-200)的两相ATRP中,以MMA为单体,叁(2-吡啶基甲基)胺(TPMA)为配体,α-溴苯基乙酸乙酯(EBPA)为引发剂,溴化铜(CuBr2)为催化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还原剂的引发剂持续再生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ICARATRP)建立TPSC基-ICAR ATRP体系。当温度升高到70oC,两相混为均相,然后聚合在均相体系中进行,当冷却到25oC后,均相又重新分为两相。催化剂络合物留在PEG-200相中,产物留在有机相中从而通过简单的分相实现催化剂与产物的分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5-01)
朱结东,蔡杰,王玉荣,李杨[7](2014)在《ABS本体聚合过程中两相变化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线测定聚合反应体系黏度,取样分析相差图片中聚合物形貌、橡胶粒径,产品的TEM表征结果以及测试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等,考察了本体ABS聚合过程中,橡胶相和SAN基质相的相态变化过程、橡胶粒子的形成过程以及橡胶相态结构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黏度不断升高,经历两相转变时体系黏度急剧下降,而后逐渐升高;相转变后橡胶粒子经历从大到小的形成过程并逐步稳定,最终以包藏结构存在于ABS产品中,这种包藏结构能显着提高ABS产品的韧性,缺口冲击强度提高20%,断裂伸长率提高2倍以上。(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潘金龙,张丽芬,程振平,朱秀林[8](2013)在《温控相转移催化的水/有机两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做为一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已广泛应用于结构可控、性能可调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中。但ATRP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高毒性金属催化剂的残留严重影响了其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我们把一种在水中具有"浊点"特性的温控胺配体运用到ATRP中,达到了金属催化剂反应前低温溶于水相,反应时高温溶于有机相进行均相催化,反应后低温重回到水相的效果,从而实现了温控相转移催化(TRPTC)的水/有机两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TRPTCATRP中,均相催化提高了ATRP的催化剂活性,催化剂相转移实现ATRP中金属催化剂的移除并循环利用。使得ATRP往更加低毒,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期刊2013-10-12)
陈旺,张卡卡,陈道勇,江明[9](2010)在《聚合物/水两相界面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备不对称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导了一种新的制备不对称粒子的简单方法.首先,利用旋转涂膜法在云母片表面涂上一层聚4-乙烯基吡啶(P4VP)薄膜,并且P4VP薄膜中分散有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二乙烯基苯(DVB);然后将云母片插入溶解有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的水溶液,在氮气保护下升高温度,实施自由基聚合.聚合起始阶段,AIBN分解的自由基主要是在P4VP薄膜中引发DVB聚合.由于相分离,DVB聚合后形成的PDVB在P4VP中形成粒子.随着聚合的进行,由于PDVB粒子的不断长大或向水/P4VP界面迁移,使得粒子的一侧暴露在水相中.在界面上,PDVB粒子上的大分子自由基或AIBN新分解产生的自由基与PDVB中剩余双键继续反应形成的大分子自由基引发水相中的NIPAM反应,从而在粒子的一侧形成PNIPAM接枝;而PDVB粒子的另一侧则嵌在P4VP膜中,不会参加接枝反应.最后,实施与P4VP层分离后即可得到两亲性的PDVB-PNIPAM不对称粒子.(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13期)
D,G,Rance,E,L[10](1982)在《氯乙烯聚合中两相体系的生存期》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态氯乙烯不是氯乙烯聚合物的溶剂,因为在这两种物质之间弗洛利(Flory)作用参数是~0.9。在聚合体系中,若纯单体以整体的液相存在,聚合不可避免的导致相分离。(本文来源于《聚氯乙烯》期刊1982年03期)
两相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自然循环条件下,研究竖直上升矩形通道(50×50mm2)内气泡聚合行为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气泡聚合对自然循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气泡初始平均直径大于4.5mm时升力系数大于零,直径小于4.5mm时升力系数变为负值;两气泡平均间距大于8.3mm时,几乎不能看到聚合过程;实验范围内,自然循环水流量是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气体流量小于1.30kg/h,增大气流量对提升自然循环能力的效果较气流量大于1.30kg/h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相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凯,熊国荣,王竞,姜涛,李健.两相乳化法制备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影响因素及其催化丙烯聚合性能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8
[2].王璐,孙中宁,张林,李伟,唐昌兵.竖直矩形通道内空气-水两相流动中气泡聚合研究[J].科技视界.2017
[3].毕波,谯娟,钱华.温控两相聚合型离子液体-纳米金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J].化工进展.2017
[4].毕波,开旺,任丽萍,钱华.温控两相酸性聚合型离子液体催化胺醛缩合反应[J].应用化学.2017
[5].毕波.温控两相聚合型离子液体的设计及在有机反应中的催化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7
[6].潘金龙.温控液/液两相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D].苏州大学.2014
[7].朱结东,蔡杰,王玉荣,李杨.ABS本体聚合过程中两相变化过程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4
[8].潘金龙,张丽芬,程振平,朱秀林.温控相转移催化的水/有机两相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C].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2013
[9].陈旺,张卡卡,陈道勇,江明.聚合物/水两相界面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备不对称粒子[J].化学学报.2010
[10].D,G,Rance,E,L.氯乙烯聚合中两相体系的生存期[J].聚氯乙烯.1982
标签:Ziegler-Natta催化剂; 两相乳化; 聚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