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坝变形性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坝,模型,位移,水平,水电站,粘土,时效。
大坝变形性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白逋[1](2014)在《珊溪水库大坝堆石坝体变形性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珊溪大坝堆石体表面和内部变形性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类似工程进行了比较,掌握了大坝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而对大坝填筑施工质量及运行性态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14年03期)
张猛,朱锦杰,王柳江,李得英[2](2013)在《公伯峡水电站大坝变形性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变形监测概况,采用实测资料详细分析大坝变形状况,结合有限元计算成果,对大坝变形性态做出评价。(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13年06期)
张猛,朱锦杰,滕世敏,李得英[3](2013)在《公伯峡水电站大坝变形性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介绍了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变形监测概况,采用实测资料详细分析大坝变形状况,结合有限元计算成果,对大坝变形性态做出评价。(本文来源于《高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技术进展论文集》期刊2013-08-30)
房彬,苏怀智,蔡德文,王利启[4](2013)在《基于串联灰色多元回归模型的大坝蓄水期变形性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双曲拱坝蓄水期坝顶水平位移的特点,在对其监测资料进行时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蓄水期坝顶水平位移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串联灰色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预测了该坝蓄水期变形性态。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串联灰色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合理地反映大坝蓄水期水平位移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耿凡坤,周富强,白建军,王均[5](2009)在《恰甫其海大坝初期蓄水渗流及变形性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该工程于2005年6月25日下闸蓄水,蓄水后的安全监测成果表明,帷幕和心墙工作正常,防渗效果良好,心墙渗流逸出点高程低于设计要求,绕坝渗流很小;心墙沉降均匀、基本稳定,单点和累积最大沉降量均小于设计要求,大坝运行性态正常。(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09年08期)
刘双华,顾冲时[6](2008)在《位移混合模型在新安江大坝变形性态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实测资料和力学原理的混合模型建立了新安江大坝水平位移单测点和挠曲线监控模型,分析了该坝的变形性态。从混合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安江大坝时效位移虽有增加,但增加量在逐年减小。因此,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正常。(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08年03期)
李子阳,顾冲时[7](2006)在《大坝滑坡体变形性态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坝滑坡体变形状况,基于粘弹性理论,以考虑参数变化的时效模式建立了滑坡体的位移统计模型;同时,为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以南方某重力坝左岸滑坡体为例,建立了该滑坡体横河向位移分析模型,并与2种传统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考虑参数变化的时效模式所建立的统计模型精度较高。据此量化分析了影响滑坡体的主要因素及效应,揭示了该滑坡体的变形性态及可能失稳的形式。(本文来源于《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期刊2006年04期)
周扬[8](2006)在《叁峡大坝泄2号坝段水平位移变形性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峡大坝关键监测部位——泄2号坝段实测坝顶水平位移较大的情况,对其在初期蓄水及运行过程中水平位移变形性态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结合统计回归模型进行了变形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泄2号坝段结构和工作性态正常,为叁峡大坝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期刊2006年02期)
伍元,阳武,郑民[9](2004)在《飞来峡大坝变形性态分析与预报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飞来峡大坝的水平位移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统计模型,并通过统计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建立相应的预报模型,为飞来峡大坝的安全监测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比较得到结论:飞来峡大坝目前变形性态正常,水平位移年变幅主要受温度荷载的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虽然拟合精度较统计模型高,但是其预测能力并不优于统计模型,而且统计模型能对监测数据作分解和成因解释,所以采用统计模型对飞来峡大坝建立了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04年10期)
曹光明[10](2004)在《龙羊峡大坝变形性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羊峡大坝从 1986 年 10 月下闸蓄水开始运行以来,经历了 1989 年 50 年一遇洪水,1999 年的 2581.08 米高水位的考验,其间大坝变形方面曾出现过一些“疑点”,尤其是 1999 年在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中发现的坝下游面存在的裂缝(经检测,裂缝最大深度约 6 米)。那么,上述变形“疑点”和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裂缝是否稳定?裂缝对大坝的整体强度有何影响?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便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在研究方法上,首先,对存在变形“疑点”的水平位移进行了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采用了时空分析法,定量分析主要是建立点和时空数值模型(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分离各个分量,对大坝水平位移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对大坝变形“疑点”进行疑释);其次,针对龙羊峡大坝的特点和裂缝分布情况,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根据监测资料分析裂缝发生的荷载工况,依据设计和反演参数,选择计算参数,然后用有限元分析典型荷载工况的位移,以实测值和计算值比较,验证有限元模型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以此分析典型工况的温度场,以及不考虑横缝作用与考虑横缝作用时龙羊峡大坝下游部位的应力,以分析裂缝的成因,同时,采用外推法计算了典型荷载下典型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据此分析大坝下游面裂缝的稳定性。最后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大坝变形性态评价结论如下:①大坝水平位移总体上呈年周期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库水位也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坝基有重要影响;时效分量稳定或趋于收敛稳定。因此,大坝水平位移变化总体上正常。②通过叁维有限元分析后认为,龙羊峡大坝下游面的裂缝主要是温降引起,较高水位也有一定的影响。③由裂缝的稳定性分析得知,大部分裂缝趋于稳定,仅个别垂直向裂缝还未稳定,但当其深度扩展到 3~4m 或遇到下游面的纵缝时将稳定。裂缝对大坝的整体强度影响较小。④大坝水平位移的变形“疑点”主要是观测或特殊荷载引起,其中特殊荷载引起的变形过程为正常调整过程。(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01-01)
大坝变形性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公伯峡面板堆石坝变形监测概况,采用实测资料详细分析大坝变形状况,结合有限元计算成果,对大坝变形性态做出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坝变形性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周白逋.珊溪水库大坝堆石坝体变形性态分析[J].大坝与安全.2014
[2].张猛,朱锦杰,王柳江,李得英.公伯峡水电站大坝变形性态分析[J].大坝与安全.2013
[3].张猛,朱锦杰,滕世敏,李得英.公伯峡水电站大坝变形性态分析[C].高寒地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技术进展论文集.2013
[4].房彬,苏怀智,蔡德文,王利启.基于串联灰色多元回归模型的大坝蓄水期变形性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3
[5].耿凡坤,周富强,白建军,王均.恰甫其海大坝初期蓄水渗流及变形性态分析[J].水力发电.2009
[6].刘双华,顾冲时.位移混合模型在新安江大坝变形性态分析中的应用[J].大坝与安全.2008
[7].李子阳,顾冲时.大坝滑坡体变形性态分析模型[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6
[8].周扬.叁峡大坝泄2号坝段水平位移变形性态分析[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6
[9].伍元,阳武,郑民.飞来峡大坝变形性态分析与预报模型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4
[10].曹光明.龙羊峡大坝变形性态分析[D].天津大学.2004